傳統節慶在香港
最近瀏覽

打小人

  • 驚蟄(3月5日、6日或7日)

    打小人是近年迅速冒起的本土風俗,而灣仔鵝頸橋儼如是打小人的勝地,一年到晚都有拜神婆坐陣等候光顧,尤以驚螫最為擠擁。鵝頸橋位處陰暗的天橋底,被認為陰氣較重,是打小人的理想地方。當天除了軒尼詩道路旁外,堅拿道西亦擺了神壇(大多數供奉觀音,亦有齊天大聖),合共三十多個,逼滿到來打小人的善男信女,噼啪之聲此起彼落,好不熱鬧。

  • 驚蟄

    中國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在陽曆三月五、六或七日。這個時候乍暖還寒,是流行病的高峰期,2003年的沙士和2008年的致命流感便是在春天爆發。廣東民間認為,蟄伏中的生物在這一天被春雷驚醒,蛇蟲鼠蟻連同「小人」紛紛出來覓食和活動,人畜和農作物會受其害,因此需要祭白虎和打小人。白虎是凶星,亦有鎮邪作用,傳統上以肥肉祭祀白虎可使其不開口傷人。但今天,祭白虎已成為次要,打小人才是主要目的。

  • 何謂「小人」

    「小人」是指挑撥離間、搬弄是非的人,亦可比喻霉氣和惡運。傳統觀念認為,當小人近身時,貴人便會遠去。如果小人避無可避,唯有將之化解,使其不再興風作浪,而打小人便是驅走身邊不如意之事,轉行好運。因此,不少人若果感到事業不如意、經常被人針對、別人欠債未還、身體染病,或愛情上出現第三者等等,都會訴諸打小人這種方式,期望有所改變。

  • 打小人過程

    每個拜神婆的做法略有不同,大致上在打小人之前,會先詢問顧客姓名,以及打什麼,之後將「小人紙」放在磚頭上,一面用舊鞋(也有用高跟鞋或拖鞋)拍打,一面唸唸有詞,例如說:「小人不要搞事,遠離事主」、「打過小人行好運」等,有些拜神婆在拍打前先用香支燒穿「小人紙」,有的乾脆用刀將它切碎。

  • 拍打完後,便用「貴人寶牒」在顧客身上輕掃,寓意招貴人來,然後拿起紙老虎,在肥豬肉上抹一抺,意思是用豬肉餵飽白虎。最後把「小人紙」夾在紙老虎口內,連同「貴人寶牒」火化,再在地上撒些米和綠豆,把小人送走。指定工作做完後,有些拜神婆會擲杯問卜,如果得到勝杯,表示神靈接受顧客的祈求,否則再次稟神後重擲。

  • 熱門地點

    驚蟄當日,在其他舊區也可看到有市民打小人,例如太平山街的三岔口,有些廟宇也為善信提供這種服務。但由於傳媒集中報道灣仔鵝頸橋,使該處變成了打小人的「勝地」,除有大批善信到來等候外,還吸引許多傳媒、市民和遊客到來拍照,令拜神婆儼如鏡頭下的「表演者」。

  • 市民心態

    香港雖然是一個發達社會,但打小人風俗依然存在,而且愈來愈盛,光顧者男女皆有,部分還很年青。他們為何要付錢(鵝頸橋公價港幣50元)給拜神婆打小人?他們希望驅除的困擾是什麼?很值得文化研究者深入探討。儘管有人質疑打小人的實際功效,但有機會可以宣洩一下壓力和情緒,相信亦有心理治療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