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振彬

陳振彬
寶的集團有限公司主席

性別:
出生年: 1950年代末
受訪時年齡: 56-60
教育程度: 中學
主要職業: 工業家
訪談主題: 工業,社區
最近訪問
生平簡介 精選片段 全部訪談記錄
加入製衣行業的原因和經過

陳振彬1976年中學畢業,隨即經朋友(工廠老闆的親戚)介紹到佳藝顧綉廠做文員,兼任學師。老闆「七少」為潮州人,大家份屬同鄉。佳藝是住家式工場,位於土瓜灣譚公道的譚公大廈,由3個住宅單位打通而成,有70、80個工人。當時區內還有很多同類的小型工廠。當年一般中學生畢業後都想到寫字樓工作,陳振彬卻認為文職工作競爭大,易被取替。有見當時製造業蓬勃,到工廠擔任文員可兼學製衣,令自己有一技傍身,因此他放棄到寫字樓當會計文員的機會,選擇到工廠工作。陳振彬每天用3小時完成寫字樓的工作,便到工場做裁床及包裝;後來自購衣車學車衫。

(編按︰陳振杉補充,當時每天早上8時半上班,由打掃、跟單、收錢、入數、裁床、包裝、貼街招到送貨等一腳踢,甚至兼任老闆兒子的補習老師;趕貨時期更超時工作至晚上10時,工作頗為辛苦。放假時陳振彬到朋友或工頭家當「炒工」,因而學會「挑腳」、「打鈕門」、「釘鈕」等製衣工序。)




標題 加入製衣行業的原因和經過
日期 26/03/2013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4分51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TKW-CCB-SEG-001
佳藝顧綉廠的環境及營運模式

佳藝顧綉廠是小型工廠,有60多名工人,設於譚公道譚公大廈三樓的住宅,領有廠牌。大廈樓高九層,以住宅單位為主,只有1、2間工廠;大廈有部普通電梯,亦被當作貨𨋢使用。顧綉廠的房約2000至30000呎,地方狹窄,沒有獨立辦公室,只有兩張書桌,由老闆、老闆娘及陳振彬輪流使用。

工廠主要做童裝衫褲,在洋行接單,出口到英國為主。工廠設不同部門,包括「裁床」、「車間」、「剪線」、「熨部」及「包裝」。「裁床」由老闆、老闆舅仔及陳振彬3人負責;「車間」分成「車衫」、「鈒骨」及「挑腳」3個工序,聘請40多名女工負責;「剪線部」常設一名女工,同時透過貼招聘紙,聘請樓上、樓下的主婦當外發工;「熨衣」並非常設工序,設於後期生產階段,需要短時間內起貨,因此以包工制聘請男工頭一名,每月底薪1000元,有工作時再由他聘請2、3名男工,另按件計薪;「包裝」則由老闆及陳振彬負責。

其他特別工序,如「打鈕門」、「釘鈕」、「車領」、「打攬」及「鏽花」等,需由專門的技工或機器完成,成本高昂,所以只視乎款式需要,外判到其他工廠負責;工廠會先向顧綉廠派發傳單宣傳,若價錢合理及交貨日期能夠互相配合便合作,各取所需。顧綉廠多與鄰近的工廠合作,以節省運費;如「鈕門」、「釘鈕」及「領王」外判到十三街,「打攬」及「鏽花」外判到九龍城的侯王道、衙前塱道及南角道。這些工廠大多是小型的住家工場,多設於住宅大廈一樓;「領王」私下會外發「間領」等工序給街坊。陳振彬認為直至1990年代前,土瓜灣的勞動力一向充足。顧綉廠大部份女工來自附近的屋邨及舊樓,很少人跨區工作。工廠不愁沒有車工,隨便於行人道貼上街招,自然有人上門見工。




標題 佳藝顧綉廠的環境及營運模式
日期 26/03/2013
主題 工業, 社區
記錄總長 17分39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TKW-CCB-SEG-002
土瓜灣美景樓創業開廠生產旅行袋

1980年代初「換購禮品」的促銷策略一度盛行,不少品牌推出印有自家商標的周邊產品,凡消費者購買指定商品,即可以優惠價換取禮品。在顧綉廠打工3年半後,陳振彬受任職廣告公司的中學同學委托,接下製作贈品的訂單,負責生產旅行袋;以2000多元資本,到貿易署申請廠牌,以月租450元,租下土瓜灣美景街美景樓二期十樓一個400多呎的單位,自行裝修,開設工廠(編按: 寶的製衣廠的前身)。

美景樓是新式的私人住宅樓宇,一層住了50、60伙。大廈單位主要是住宅用途,部份單位被用作為酒樓的宿舍,亦有不少工廠(如塑膠花、絹花廠)及倉庫集中於地舖、一樓及二樓。陳振彬認為大廈租金便宜,勞動力充足,是理想的設廠位置。

美景樓廠房的大部份空間用作為裁床及包裝,只設數部衣車及幾個女工。縫紉工序主要視乎生產進度,貼紙招並挑選手工較好的車工;女工則視乎時間安排及能力取件,以電話聯絡陳振彬上門收發,並靠「外發卡」紀錄件數及交貨日期,一切建基於自律及信任。陳振彬透過朋友或黃頁廣告的介紹,商標印刷的工序交由大角咀雷生春附近的印花廠負責;硬布料的剪裁則交由新蒲崗政府工廠大廈地下的啤廠負責(啤機打壓布料的過程產生很大的重力及噪音,因而無法在一般住宅大廈進行)。

陳振彬接單後,以收到的4成訂金買取布料。他日常包辦裁床、包裝及統籌女工的工作,趕貨時期自己亦當車工。由於與居民共用電梯,為免對街坊造成騷擾,只好趁夜晚或非繁忙時段上落貨;經常半夜熨衫、包裝,清早落貨到樓下,由貨車司機出貨。設廠後2至3年,陳振彬與同學為廣告公司兼辦設計工作,負責設計較有創意的禮品,如綠寶汽水多用途袋,既可作旅行袋使用,打開後可變成臨時更衣室,讓泳客直接在沙灘上更衣。




標題 土瓜灣美景樓創業開廠生產旅行袋
日期 26/03/2013
主題 工業,社區
記錄總長 11分37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TKW-CCB-SEG-003
由旅行袋轉型生產童裝。部門、工人和生產工序

1983年「換購禮品」的熱潮已過去,生產禮品的訂單減少。由於在學師時期,陳振彬已學會畫紙樣、裁衣、車衣)等製衣工序,經任職洋行的朋友介紹下,決定轉型生產童裝。工廠沿用舊有的裁床及電剪,衣車則需要更換零件,由粗啞改為幼啞。製衣工序複雜,簡單如領子及雞英分別由11及6個部門負責,然後再交由另一部門的女工負責把不同部份縫合,一件恤衫總共分拆由30、40個部門完成。為配合工廠轉型的需要,陳振彬找來一位同學當廠長;透過貼街招及女工介紹,增聘車工至6、7名,其餘為外發工,對她們的縫製技術要求亦更高。因為一般外發工沒有昂貴的鈒骨車,鈒骨工作主要由廠內女工負責;其餘工序外發,按女工車衣技術的純熟程度,分派不同工作,由陳振彬負責收發及協調。熨部以包工制聘請一名男工,由行內人介紹,每月底薪1000多元,有工作時再由他聘請幾名男工,另按件計薪。

寶的製衣廠從中環、尖沙咀、葵涌及紅磡凱旋大廈一、二期等4、5間洋行接出口單,一手包辦買料、生產及送貨到葵涌貨櫃碼頭。陳振彬每天早上忙着處理外發交收、車衫;晚上則負責裁衫及包裝。由於信譽良好,即使後來某洋行結束營業,客戶直接聯絡陳振彬洽談生意,因而轉型生產恤衫及褲。美景樓的廠房轉型從事製衣1年多後,由於面積有限,只有400多呎,陳振彬便租用工廠對面百多呎的板間房為貨倉。1985年他將工廠搬到觀塘的工廠大廈。




標題 由旅行袋轉型生產童裝。部門、工人和生產工序
日期 26/03/2013
主題 工業, 社區
記錄總長 12分34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TKW-CCB-SEG-004
土瓜灣搬往觀塘設廠的原因。

1980年代中期,土瓜灣的工廠區位於木廠街、上鄉道、下鄉道,工廠對面都是住宅樓宇,如美景大廈二期、譚公大廈及僑裕樓,住宅樓亦有不少小型工廠,少部份為製衣廠。旭日街為工廠大廈區,有聘用數十人至數百人的大廠,製衣廠特別集中。十三街地舖側大多為車房及鈕門廠。

此區的工廠租金並不便宜。木廠街、上鄉道、下鄉道的小型單位,租金每呎為4至6元;旭日街的大型工廠大廈,最小單位則約1萬呎大。加上區內較少公共屋邨,譚公大廈工廠的主要勞動力來源為樂民新村(美善同道附近)及真善美村;旭日街的工廠遠離屋邨,勞動力主要來自舊式私樓的居民。陳振彬無法負擔土瓜灣昂貴的租金,唯有另覓廠址。當時觀塘工廈每呎租金只需2、3元,勞動力充足;相反,新蒲崗位處偏遠,勞動力不足。觀塘通地下鐵路後,陳振彬把工廠搬到觀塘區。




標題 土瓜灣搬往觀塘設廠的原因。
日期 26/03/2013
主題 工業, 社區
記錄總長 6分24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TKW-CCB-SEG-005
土瓜灣工業發展的回顧
陳振彬認為土瓜灣是一個特別的地區,因何文田山的阻隔,與九龍中部隔開,位處城市邊緣,自成一角。土瓜灣是基層聚集的地區,工廠提供了就業機會,充足的勞工亦造就工業發展。區內自給自足,有工廠和寫字樓。自偉恆昌新邨落成後,土瓜灣已由工業區變為住宅區,但未能成功發展。一方面,區內有煤氣鼓及牛房,並不是理想的居住地;另一方面,住宅大廈的出現,令土瓜灣無法發展成大規模的工業區,只在木廠街、旭日街及上鄉道等設有零星的工廠大廈。 



標題 土瓜灣工業發展的回顧
日期 26/03/2013
主題 工業,社區
記錄總長 6分10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TKW-CCB-SEG-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