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Us Terms of use Sitemap Contact Us
關於香港記憶 使用說明 網站地圖 聯絡我們
Search
搜尋
特藏 全部項目 回回堂琴絃
  • 老三泰回回堂琴絃(清代末年製造)
    此絃是北京琴家鄭珉中於1996年4月26日送贈蔡德允,訪帖上有蔡德允的鉛筆記述。琴人之間互贈古琴用品是琴文化的傳統。
    老三泰大概開始於清代末年,由此副琴絃訪帖(包裝紙)的木版印刷可見,圖案的邊緣鋒利,可知是早期的印刷,故這副琴絃是老三泰較早的產品。
    此絃的捆紮方式是兩種主要的傳統捆紮琴絃方式之一:以琴絃絃尾捆紮;另一種則是以顏色絲線捆紮,例如民國初年製造的老三泰回回堂琴絃,後代都不出這兩種形式。一般琴絃都以一至四絃為一捆,五至七絃為一捆,另備七絃一捆。
    這副琴絃已變色變脆,不可再用。
  • 老三泰回回堂琴絃(民國初年製造)
    這副絃的訪帖印刷與清代末年製造的老三泰回回堂琴絃出於同一木版,但印刷效果已經顯得模糊,可知是後期所印,訪帖左上蓋上朱印「本號開設杭州三元路即中國銀行對門」。中國銀行是孫中山在民國元年(1912)開辦的,所以可以肯定此絃是民國以後的產品,也是回回堂最後一批產品,留傳至今數量也最多。
    琴絃保存完好,仍可使用。
  • 樓寶龍回回堂琴絃訪帖(清代末年產品)
    樓寶龍是清末其中一家回回堂琴絃經營者,在訪帖上寫了「遵古選製九星六合太古琴絃」,是其他琴絃經營者所沒有。
    原絃已無,只有包裝用的訪帖。
  • 老三泰回回堂琴絃訪帖(疑為仿冒品,清末民初產品)
    清同治(1862-1874)以後,不斷有人以回回堂品牌經營琴絃,訪帖圖案都有差異。道光(1821-1850)年間紹興的魯文榮出現後,後來的經營者所製的訪帖,均照抄其圖案,包括老三泰,但都各有招牌。其實,除了李世英家族外,其他都是仿冒者。
    這張老三泰回回堂琴絃訪帖所用的紙張,有別於一般用的麻紙或宣紙,而是較差的玉扣紙,印刷也劣,還會褪色,雖然圖案盡量與老三泰一樣,但可知不是出於同一個木板,應該是仿冒老三泰的,也是第一個連招牌也仿冒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