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Us Terms of use Sitemap Contact Us
關於香港記憶 使用說明 網站地圖 聯絡我們
Search
搜尋
特藏 全部項目 香港平民教育與東華辦學
  • 東華三院關啟明小學開放日
    1981年7月14日東華三院關啟明小學開放日,東華李康鳯戀總理(右二)參觀學生製作的展品。
  • 私塾使用的課本 (1)
    《論語》
    1910年代至1920年代
    香港歷史博物館藏
    傳統私塾聘有塾師負責教學,沒有班級制度,教授內容以儒家經典和聖賢道理為主。學生入學之初稱為「啓蒙階段」,以識字為重點,學童先誦讀基本識字課本,包括《三字經》、《百家姓》;較年長的學生會讀《四書》和《五經》等,為科舉作準備。
  • 私塾使用的課本 (2)
    《監本詩經》
    1910年代至1920年代
    香港歷史博物館藏
    傳統私塾聘有塾師負責教學,沒有班級制度,教授內容以儒家經典和聖賢道理為主。學生入學之初稱為「啓蒙階段」,以識字為重點,學童先誦讀基本識字課本,包括《三字經》、《百家姓》;較年長的學生會讀《四書》和《五經》等,為科舉作準備。
  • 八股文
    八股文
    1880年代
    香港歷史博物館藏
    私塾老師會教授學生八股文的寫作以應付科舉考試。八股文的行文格式和字數有嚴格規定,分為「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後股」和「束股」八個部分。這是新界地區私塾學校,學生練習八股文的習作,並有老師的評語。
  • 《黃龍報》
    《黃龍報》
    1907年
    香港歷史博物館藏
    《黃龍報》是香港皇仁書院的校刊,於1899年6月創刊。皇仁書院前身是1862年創校的中央書院,是香港第一間官立學校。中央書院的創立,代表香港政府加強管理教育事務,改變開埠初年教會主導教育的局面。
  • 馬禮遜紀念學校水彩畫
    馬禮遜紀念學校水彩畫
    1863年
    香港藝術館藏
    馬禮遜教育學會於1839年在澳門創辦馬禮遜紀念學校,該校於1842年遷往香港,隨校學生共11名。1843年11月,正式在港開課。馬禮遜紀念學校是香港教會學校的始祖,至1849年春因經費不足而結束。
  • 試帖詩
    試帖詩
    19世紀末
    香港歷史博物館藏
    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以後,科舉考試的鄉試中加入五言八韻的試帖詩。這份試帖詩習作來自本地一位私塾老師的藏品。
  • 《文武廟辛亥(1911年)徵信錄》
    《文武廟辛亥(1911年)徵信錄》
    1912年刊印
    東華三院文物館藏
    《文武廟辛亥徵信錄》中載有撰於1882年的「義學紀事錄」,說明義學創立的經過、選址、學務、教師任用,以及學生遴選等事宜,並載有「義學規條」16條,重視老師的品德修為,甚於其擁有的專業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