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屈臣氏大藥房月份牌
屈臣氏大藥房月份牌
1925年
香港歷史博物館藏
屈臣氏大藥房前身是廣東藥房,創立於1828年,1841年遷往香港後,改名香港大藥房,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藥房之一。1858年屈臣醫生出任經理,至1871年再改稱為屈臣氏大藥房。
- 皇家海軍醫院發出的醫生證明書
皇家海軍醫院發出的醫生證明書
1898年
香港歷史博物館藏
香港開埠初期,港島只有幾所西醫院,其中包括建於1843年,位於灣仔醫院山的皇家海軍醫院,原為駐港英軍而設,1949年改建成律敦治療養院,再於1994年重建成今日的律敦治醫院。
- 瑞昌西藥行開幕照
瑞昌西藥行開幕照
1900年
香港歷史博物館藏
這張照片攝於1900年,附印於瑞昌西藥行慶祝70周年月份牌的背面。該藥店原名瑞昌疋頭西藥行,兼營布疋買賣的生意。經多年的銷售和推廣後,20世紀初本地華人漸漸接受西醫西藥,售賣西藥的藥房亦逐漸普及。
- 東華醫院《徵信錄》 (1)
同治癸酉年(1873年)東華醫院《徵信錄》
1874年刊印
東華三院文物館藏
徵信錄記錄了東華醫院及屬下機構的資料,性質與現時年報相同,收錄有關管理階層名單、醫院規條、收入、開支、捐助人名單、治癒病人數字、殮葬數字等資料。東華醫院自創辦以來,一直秉承開誠布公的精神向局內外同人報告財政及院務事宜。《徵信錄》由1873年開始刊行,至1934年停刊。
1873年《徵信錄》是東華三院文物館館藏內最早期的一本,載有倡院宗旨、醫院運作規條和監察機制等資料。
- 東華醫院《徵信錄》 (2)
光緒乙酉年(1885年)東華醫院《徵信錄》
1886年刊印
東華三院文物館藏
徵信錄記錄了東華醫院及屬下機構的資料,性質與現時年報相同,收錄有關管理階層名單、醫院規條、收入、開支、捐助人名單、治癒病人數字、殮葬數字等資料。東華醫院自創辦以來,一直秉承開誠布公的精神向局內外同人報告財政及院務事宜。《徵信錄》由1873年開始刊行,至1934年停刊。
1873年《徵信錄》是東華三院文物館館藏內最早期的一本,載有倡院宗旨、醫院運作規條和監察機制等資料。
- 東華醫院《徵信錄》 (3)
辛未年(1931年)東華醫院《徵信錄》
1932年刊印
香港歷史博物館藏
徵信錄記錄了東華醫院及屬下機構的資料,性質與現時年報相同,收錄有關管理階層名單、醫院規條、收入、開支、捐助人名單、治癒病人數字、殮葬數字等資料。東華醫院自創辦以來,一直秉承開誠布公的精神向局內外同人報告財政及院務事宜。《徵信錄》由1873年開始刊行,至1934年停刊。
1873年《徵信錄》是東華三院文物館館藏內最早期的一本,載有倡院宗旨、醫院運作規條和監察機制等資料。
- 《香港東華醫院規則》
《香港東華醫院規則》
1922年出版
東華三院文物館藏
東華醫院的日常營運概由醫院總理負責,而政府也賦予總理另立規條管理醫院的權力。1922年出版的《香港東華醫院規則》説明醫院值理除「醫院總則」外,還訂下不同的規條如「贈醫所規條」、「醫師規條」、「司事規條」、「工人規條」、「門房規條」等作為醫院日常運作和員工職權的依據。
- 《東華醫院規則》手抄真跡本
《東華醫院規則》手抄真跡本
1900年代
東華三院文物館藏
《東華醫院規則》是東華醫院的管理章程,其中包括病人留醫及病房管理的規定。根據1911年《東華醫院擴充法規》,廣華醫院由東華醫院管轄。廣華醫院並沒有獨立的醫院總例或規條,日常運作和人事管理均沿用東華的制度。這份《東華醫院則例》手抄真跡本,末頁列出倡建廣華醫院的總理鄧志昂、劉鑄伯、何啓、韋寶珊等芳名,估計是早期廣華醫院的所有物。
- 東華醫院全圖
東華醫院全圖
1870年
東華三院文物館藏
1872年落成的東華醫院建築極富東方色彩。院內有養病房2間,可容納病者80至100人;另外有癲症房、診脈廳、值事廳、賬房、藥局、煎藥房、廚房、殮房等設施。
- 《增訂驗方新編縮本》
《增訂驗方新編縮本》
1905年
東華三院文物館藏
《增訂驗方新編縮本》全書共18卷,輯錄自清代鮑相敖纂輯的《驗方新編》,鉛板由墨西哥華僑李夢九捐贈東華醫院,印刷分送,以廣流傳。《驗方新編》是一部記載民間奇驗良方、醫家精論治驗的方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