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Us Terms of use Sitemap Contact Us
關於香港記憶 使用說明 網站地圖 聯絡我們
Search
搜尋
特藏 全部項目 黃梅調片影片
  • 七仙女
    天宮裡的歲月是刻板而又淒清的。

    七仙女是玉帝的第七位女兒,厭倦天堂生活,羨慕人間男耕女織,頓起凡心。在獲得六位姐姐的同情與支持下,不惜冒犯天規,獨自降臨人間。

    少年董永,家貧父早死,賣身傅員外家,為奴三載,以埋父骨。他的一片孝心,深深感動了這位初臨人間的七仙女,便化身成村姑,迎董永於途中,佯說她投親不遇,淪落異鄉,懇他援手,並表示願委身相侍。董永以自顧不暇,何以贍家,便婉言相卻,七仙女藉土地神之助,並費了一番唇舌,才把董永說服,雙方在土地神主婚,道旁槐樹為媒,結成夫婦,並相偕到傅家上工。

    傅員外為富不仁,刻薄成家,以董永携妻同來,增加供養負擔,很表不滿,七仙女知意,便說明自己不但可以做雜務,還懂得紡織,傅員外仍故意為難,提出除非她能在一夜之間,織好十疋錦絹,否則董永的償還工作日期,要從三年增為六年。七仙女胸有成竹,反問她能做到又怎樣,傅員外表示如此可將董永的償還工作期間縮為一百天。七仙女欣然答應。

    這夜,七仙女向在天宮的六位仙姐求救,她們全體下凡,果然在兩個時辰內,助她織好了十疋錦絹,傅員外無法,只好履行諾言。

    七仙女隨董永在傅家日夕勤勞,好容易熬過了一百天,清償工債,回復自由,雙雙收拾,要回董永的故家,過着自由愉快的夫婦生活。

    歸途中重過百日前替他倆做媒結成夫婦的槐樹前,小坐休息,董永偶檢衣物,發現她的包袱裡有嬰孩衣物,曉得愛妻已懷孕,十分喜悅,對她呵護備致,即要去尋食物,給她充飢。七仙女面對這位多情夫婿,真的「只羨鴛鴦不羨仙」了!

    不料,董永才離去,托塔天王已奉玉帝之命,偕同四大金剛,下凡命令七仙女即返天宮。七仙女不願和董永分手,抗旨不允。托塔天王返天宮後不久再來,表示玉帝再下旨,如她不回去,即將董永碎屍萬段,叫她考慮。七仙女正進退兩難,董永已摘得棗梨回來給她吃,七仙女就借棗梨二物,暗示遲早要分離,董永不明,七仙女只得出扇幻詩給他看,董永才曉得愛妻原來是天仙化人,並驚悉玉帝已下旨命她返天宮,仙凡姻緣,勢將中斷,不禁痛不欲生。

    正在難捨難離,托塔天王三次出現,要七仙女立即回去,董永牽衣苦纏,被天兵天將作法擊昏。七仙女生怕董永遭天譴,只好答應回去。臨行,她含淚留字槐樹上,約定明年春暖花開日,她將重來槐樹下,將兒子交還給他。並說明後此雖天上人間相隔遠,但相愛之情,永矢不渝。

    董永醒來,仙蹤已渺,讀留言後,惟睜淚眼,望着天空,斷腸不已。

  • 女巡按
    洛陽解元文必正,來至南陽,行經城外靜修庵,入內參觀。巧遇霍天官夫人偕小姐定金前來進香,兩人一見鍾情,定金臨去匆忙,遺落珠鳳釵一枝,為必正拾去。

    必正一路跟蹤定金,來至天官府,見賣婆自府內出,頓生一計,遂改名換姓,賣身霍府作書僮。誰知府中家規甚嚴,下人不准上樓,必正當下大為懊喪。

    一日,必正留在僕房,獨對珠鳳釵思念定金,忽見老管家霍吉自外入,忙將珠鳳釵藏入袖內。霍吉告以老爺夫人偕小姐同去舅老爺府上拜壽,命必正速去伺候,必正以有緣可與小姐一見,大喜。

    不料小姐昨晚感染風寒,臨時決定在家休息;必正大失所望,悵然若失。

    必正跟隨天官與夫人至舅老爺府中,無精打釆地站於院外伺候,忽一丫環奉舅爺夫人之命,取來一籃蓮花,命必正送回府去,交給小姐,必正大喜。

    必正持著一籃蓮花,興高采烈回霍府,自袖內取出珠鳳釵,放人蓮花藍內,走至中門,迎面見丫環秋華自繡樓下來,必正告以夫人有命,要親手將蓮花藍交給小姐。

    丫環上樓稟知定金,定金正於梳粧台前,拿著另一枝珠鳳釵插戴,想了一想,命秋華傳必正上樓。

    必正上樓,將蓮花交予定金,示意定金仔細一看,定金發現花內藏有珠鳳釵,暗自吃驚,事已知半,詢以真實姓名,才知竟是洛陽才子文必正。定金見必正為己賣身作奴,誠意可感,即將那枝珠鳳釵贈予必正作定情信物,勸他早日赴京應考,他日珠鳳釵成對亦是他倆成雙之時。

    兩人在繡樓私訂終身,難捨難分之時,忽報老爺與夫人回府,定金急命秋華送必正下樓,自後門離去。

    不料霍天官在舅老爺府中,竟於席間酒醉迷糊時聽信夫人之言,將定金許配夫人之內侄周逢春。原來夫人乃定金繼母,當日將周家婚事告知定金,迫定金答應。定金不允,說出已與必正私訂終身之事,夫人大怒,竄掇天官,如定金不肯回心轉意,就以白綾三尺,寶劍一口,迫令自盡。

    定金無路可走,心想一計,故連夜將繡樓付之一炬,假作自盡,偕秋華金蟬脫殼逃出官府。

    定金偕秋華女扮男裝逃至城外,途遇劉太師奉旨出巡,返京覆命,見定金一表人才,有意認為義子,定金福至心靈,當即拜認義父,隨太師一同進京。

    霍天官見繡樓燒塌,卻不見定金屍骨,夫人料定金已帶了秋華逃往洛陽,即修書通知洛陽知縣,將必正下獄問罪。

    定金替劉太師代撰奏章,聖上一見大喜,欽封為八府巡按,巡守洛陽,查得縣令已買通獄卒楊虎,毒死文必正。尚幸楊虎忠誠,另以死囚冒名頂替,放走必正。定金查得實情,平反冤獄,公畢回京覆命。

    定金返京,劉太師告以今年秋闈考場,新科狀元就是文必正,定金大喜,與必正重逢,各自袖內取出珠鳳釵,珠鳳釵成對人成雙。


  • 三笑
    風流才子唐伯虎在蘇州虎邱山的雲岩寺遊玩,遇到東亭鎮華相國夫人,帶了四個美婢來燒香。他發覺丫頭秋香美艷出眾,不禁為之神往,秋香臨行向唐伯虎無意的一笑,使他魂飛魄消,暗中跟去。

    華相國夫人等坐官舫回去,唐伯虎坐小船追上,秋香從官舫窗口中潑下洗面水,把唐伯虎淋了一身,見了又向他一笑,唐伯虎痴情地忘了全身衣濕。

    到了東亭鎮,秋香上岸後,見這痴心書生跟來,又向他一笑。唐伯虎決定扮做窮書生,賣身投靠到華府內去做書僮,乘機追求秋香。

    唐伯虎賣身入華府,改名華安,陪兩公子讀書。兩公子華文華武,是痴呆的獃子,學問全無。華安幫他們做文章,矇騙教師。教師還以為兩公子學業大有進步,向東翁華太師稱讚不已。

    唐伯虎在廚房倒水的時候,巧遇秋香,纏住了她,求秋香允婚。秋香急於脫身,騙他去柴房談話,結果把唐伯虎關在柴房中,獨自走了。

    華太師懷疑兩兒子的文才,要當場面試,唐伯虎幫忙不了,兩公子都交白卷,氣得老師暈倒,辭館回去。華太師就命華安教兩公子讀書。

    有一天,唐伯虎畫一幅「鵰鴿圖容」,被冬香拿去給老夫人觀看,二娘識破這幅畫是在諷刺兩公子,說他們說話是刁咀和咕咀。雖經唐伯虎巧辯,沒有受家法的責罰,但要他繪一幅觀音像贖罪。

    二娘是唐伯虎的表妹,已識穿表兄的企圖,只是沒有說出來。暗中相助,要老夫人指派秋香替唐伯虎磨墨。唐伯虎大喜,感謝表妹不已。乘這機會又和秋香廝纏。但秋香對他仍是很冷淡,她懷疑他是不是真的唐伯虎。

    又一天,唐伯虎奉公子之命,到內堂去領人參,這天老夫人去佛堂唸經,只有秋香一人在室中,唐伯虎向她求婚,索取信物。秋香要他猜啞謎。唐伯虎故意猜錯,說是約他三更在後花園牡丹亭相會私奔。秋香說不對,唐伯虎卻先走了,沒有聽到。

    華文、華武兩公子也來糾纏秋香,她心生一計,個別約他們三更在後花園相見。兩公子走後,老夫人回來,說要在晚上赴後花園燒香,這把秋香急煞了。

    當夜在後花園中,唐伯虎見兩公子來到,知受秋香的騙,先溜走了。兩公子在黑暗中抱住老夫人和冬香。氣得老夫人把他們教訓一頓。

    唐伯虎失蹤很久,他的老友祝枝山來查訪,登門求見華太師,遇見做書僮的唐伯虎。當唐伯虎送祝枝山回去時,就向他說明原因,請他相助。祝枝山就教唐伯虎一條妙計。

    唐伯虎到華府向太師說,祝枝山要他去祝家,以美婢相配為妻。華太師聽了大怒,果真中計,留住了他,吩咐府中所有丫頭齊集廳上,由唐伯虎挑選一個做妻子。

    唐伯虎選中秋香,即日完婚。當夜他們就私奔離開華府,回家鄉去了。

  • 王昭君
    漢宮內美女如雲,齊集御花園,以待風流君主漢元帝挑選。元帝由寵臣石顯、畫師毛延壽,及太監樂工擁簇進入御花園。元帝只憑畫像選取娥眉,致使多少如花似玉的美女,竟也遺珠被棄。

    王昭君美艷才慧,被徵入京,居永明宮候畫師為其畫像。毛延壽為人貪婪陰險,自恃一枝丹青妙筆,可變醜為妍,將妍變醜,於是向昭君勒索黃金百両,並以一瘋癲老宮女為鑒,如不遂其請即將步女後塵。昭君鄙之,斷然拒賄,因而觸怒毛延壽,串通黃門中尚書石顯,狼狽為奸,將昭君畫像,繪成醜女。

    元帝按圖召幸,昭君因之一再落選,冷落深宮達三年,昭君長處冷宮,顧影自憐,日以眼淚洗臉。怎奈紅顏遭妒,自歎命薄,春花秋月,等閒虛度,習以彈奏琵琶遣悶消愁。

    一夜,元帝率石顯,夜宴御花園,樂工管絃徐奏,隱約參雜琵琶聲,琴聲淒哀,如怨如慕,如泣如訴,元帝聆及為之動容,詰問石顯,何人彈奏?石顯欲狡辯不能,始稟奏昭君長於音律。元帝循聲尋至永明宮,見國色天香,龍顏大悅,昭君凝神彈奏,不察聖上駕到,琴聲至淒怨處,淚垂粉頰,聖上感動至深,正欲盤詰昭君委曲詳情,適瘋宮女出現,誤元帝為毛延壽,獻金哭求畫師大發慈悲。元帝頓悟其中必有蹊蹺,立令石顯尋出昭君畫像,果然面目全非,不由震怒。石顯睹狀大駭,恐事敗遭牽連,暗往通知毛延壽,令其漏夜逃生。

    昭君苦守三年,幸有琵琶聲,邀來君王顧。從此新承恩澤,朝侍酒,夜圍棋,月下花前形影不離,已渾忘當年冷宮愁怨了。

    元帝昭君日夕相對,恩愛逾恆,恍似神仙眷屬,詎料好景不常,禍端又起。緣毛延壽畏罪潛逃,抵匈奴,為侍衛所執,帶往謁單于。毛延壽乞命訛稱昭君為大漢公主,特來獻和親,實行煑鶴焚琴,以報私仇。單于不虞有詐,展圖審美,果然金枝玉葉,上國佳麗,樂不可支,即命準備厚禮,派遣使者赴長安,迎娶昭君公主。

    元帝展閱匈奴單于遞表,赫然震怒,斥為無稽,將禮物原璧歸還。單于獲覆,亦十分憤怒,以為漢朝無信,出爾反爾,遂揮動干戈,入侵中原。

    由此烽煙四起,邊關告急,元帝顢頇無能,不知舉措,言戰言和,猶豫莫決,終日獨坐宮中,愁眉不展。

    一夕,石顯晉謁,以時機緊迫,請元帝速作決定。事為昭君竊聽,盡悉原委,自念以一己之身而殃及社稷黎民,寸心難安,決意犧牲一己,酬國恩,報私情,出塞和番,救國安民。

    大事既定,昭君毅然辭冠表,換胡服,元帝傷心難言,與昭君抱頭痛哭,難捨難分,惟形勢迫人,不容反悔,只得揮淚泣別。

    昭君哀哀切切,手抱琵琶,淒然上道,路艱途遙,風雪連天,眼見皆胡騎胡服,耳聆羌笛胡笳,遙望中原,心念故主,不禁肝腸寸斷!

    昭君甫抵匈境,單于以厚禮相待,大宴群臣,惟見昭君悶悶不樂,查明原委,始知誤中毛延壽借刀殺人奸計,不禁大怒,以毛叛主賣國,單于鄙其行為,下令將之斬首。

    戰爭平定,昭君亦已任務完成,大婚之日,昭君為保清白之軀,投江自殺。單于搶救莫及,深感懊惱,惟對漢朝女子之貞烈精神,敬佩不已!

  • 白蛇傳
    那是宋朝徽欽二帝蒙難北上,康王趙構坭馬渡江,改杭州為臨安,開出南宋偏安局面的時候。

    四川峨嵋山白雲洞住着修煉千年的白蛇和青蛇,因感仙境寂寞,動了凡心,相約遊戲人間,幻成一雙美麗女子,直到杭州,卜居清波門,白蛇改名白素貞,青蛇改名青青,因遊西湖遇雨,邂逅年青的藥舖店夥許仙,素貞認得他就是千年前曾救過自己一命的恩人,決定以身相報。經青青撮合,結為夫婦後遷到蘇州居住,開了一家保和堂藥舖,素貞掛牌醫病,因醫理精通,一時其門如市。

    許仙在呂祖廟前廣場,遇到一個茅山道士,指許仙滿面妖氣,他夫人分明是妖怪,特贈靈符三道,叫他回去除妖。青青恨道士多事,施法把他攝到雲南去。

    不久白素貞懷孕,許仙大為高興。不料,金山寺的法海和尚突然來訪許仙,說他妻子是白蛇精,許仙不信,法海囑他留意端陽節那天。

    端陽節日,習俗飲雄黃酒,並用艾葉蘸酒遍洒各處,以驅除蛇虫鼠蟻。午飯時,許仙備雄黃酒叫素貞喝,青青誤將酒潑在身上,即借故避入後園,變回一條青蛇。而素貞則恃自己道行高深,勉強喝了一杯,喝後腹痛如絞,許仙誤會她動了胎氣,拿安胎藥給她服食,不料帳子揭開,素貞已現出白色大蟒蛇的原形,許仙當堂被嚇死了。

    青青回復人形,見許仙僵臥地上,趕忙入房將情形告訴素貞,素貞撫屍痛哭,青青勸她即到崑崙山頂採靈芝,或可救回丈夫的性命。素貞即化一陣清風,直趕到崑崙最高峯,盜取靈芝,卻被白鶴童子及黃鹿童子施法圍住,幸南極仙翁出現,同情了她,把她放過。

    素貞趕回家中,果憑靈芝救回許仙,許仙大為感動。

    一天,許仙在外購藥歸來,在小巷遇到法海,法海不由分說,把他強擄回金山寺。素貞即偕青青趕到金山寺,懇求釋放許仙,讓她完成報恩願望。可是法海不答應,並傲然表示除非她把長江搬上金山寺頂!素貞、青青即到長江岸邊,作起法來,頓時天昏地黑,江水翻騰,江浪排山倒海的湧上金山寺,法海雖也作法護寺,但還是處在下風。素貞正要取勝之際,忽感腹痛,知將臨盆,對青青表示已不能再戰,青青大驚,說不能半途而廢,否則江水倒流,自身難保,但素貞已沒法,青青連忙拉了素貞避走。

    許仙被困寺內,南極仙翁突然出現,挾他乘風飄到林裏,卻見素貞已在斷橋下產下男孩,許仙即擁素貞安慰。

    突然天空雷聲震耳,素貞知法海追來,即叫許仙抱孩子逃命,許仙不肯走,便由青青把孩子抱去杭州撫養。法海追到,要收素貞入金砵,許仙大怒,挺身撞向法海,誤撞在樹幹死去,法海旋亦擲出金砵,把素貞收到砵裏。

    森林裏一片寂靜,許仙的幽靈和白素貞的幽靈,嬝嫋聚合,像擁抱在一起,同到另一個有情的境界去。

  • 江山美人
    年輕的正德皇帝,在御書房聽太傅梁儲講學,窗外傳來宮女妙曼歌聲,詞意稱頌江南景色美麗,人物俊秀,不禁悠然神往。適值殿前侍衛將軍周勇乞假返回江南故鄉,正德心生一計,命周勇護駕陪行,微服私遊江南。

    君臣策馬同行,遊覽江南景色。正德向來寂處深宮,難得逍遙自在,心懷為之大快。一天來到梅龍鎮,鎮上正在舉行酬神盛會,人山人海,鼓樂喧天。正德與周勇擠在人叢中觀看,遊行景藝巧妙新奇,目不暇給。突然朵朵鮮花從天而降,正德伸手搶接,惹得扮演「天女散花」的少女嫣然一笑。正德神搖魄蕩,一縷深情繫在少女身上。

    回到客店,少女的笑容深印在正德腦中,輾轉反側,無法入寐。翌晨起來,獨自漫步。叢林中酒旗高挑,正德信步入內,卻和昨天所見少女相遇。原來她是酒家店主李龍的妹妹李鳳,不禁喜出望外。酒保大牛上前攔阻,聲言今天店主有事外出,暫停沽酒。李鳳見正德年少俊雅,芳心窺慕,借故遣開大牛,殷勤款客。正德乘勢傾露愛意,李鳳羞不自勝,半迎半拒。

    兩情繾綣,良宵苦短。太傅梁儲奉太后命跟蹤前來,促帝返京。至是,李鳳始知心上人乃當今帝主,芳心悔恨。正德賜贈玉珮,聲言回京後立即迎娶,冊立為后。

    正德去後,消息杳然。一年易逝,李鳳產下麟兒。梧桐葉落,轉瞬又是深秋。鄰里以李鳳未嫁產子,時加譏諷。李鳳羞憤欲絕,更因憶念良人,積愁成病,玉顏枯萎,奄奄一息。酒保大牛見狀,大抱不平,願跋涉長途,上京面聖。途中盤費用盡,賣唱乞食,終於抵達京城。值太傅梁儲入朝議事,大牛攔輿哭訴,太傅心有不忍,允代設法。

    正德聆太傅啟奏,如夢方覺。前塵往事,復現心頭。即命周勇飛騎往迎李鳳進京,并奏請太后,冊立李鳳為貴妃,李鳳車駕進京,正德親自出迎,惟李鳳病態之深,加以沿途勞頓,無力支持,竟作香消玉殞。正德抱愛人芳骸入殿,珠淚盈睫,深悔當年孟浪。每撫李鳳所遺佩玉,猶自唏噓不已。


  • 西廂記
    唐貞元中,書生張君瑞携書僮琴童上京赴考,途經蒲東普救寺,入寺遊覽,寺僧法聰導至西廂,忽聞隔牆傳來嚦嚦鶯聲,角門開處,一妙齡丫環追撲彩蝶而出。張生抬頭望去,只見角門那邊,一位絶色儷人,玉立院內,不由呆了。

    張生看得出神,丫環已回東院,閂上角門離去,張生欲待追去,法聰忽上前攔阻,告以東院乃崔相國出堂俸修建的別院,相國現在任內棄世,老夫人帶小姐鶯鶯及公子歡郎扶柩回原籍安葬,不想却遇丁文雅部將孫飛虎造反,路途不寧,在此暫住,適才那位是小姐貼身丫環紅娘。

    張君瑞此時早已着迷,見西廂與東院僅有一牆之隔,即設辭寺院內清幽,宜於攻讀,欲借西廂暫住,法聰不敢作主,引張生拜見方丈法本長老,法本見張生辭意懇切,允之,張生大喜。

    張生既居西廂,探得崔相國齋供之期,小姐必來上香,乃又設辭父母雙亡,懇法本在相國道場之日,順便帶上一份,法本念其孝思可嘉,允其所請。

    齋供之日,鶯鶯隨母前來拈香,張生再次得見玉人,歡欣萬分。忽聞寺外人喧馬嘶,反賊孫飛虎率亂兵圍困寺院,欲搶鶯鶯去作壓寨夫人,眾人嚇得不知所措,老夫人亦已六神無主,鶯鶯眼見危在頃刻,只得捨身退賊,獻議有退得賊兵者,自願許與為妻,夫人心雖不願,但事已至此,强過為賊所辱,只得請法本對眾傳達此意,不料張生竟應聲而出。

    原來張生與蒲關守將白馬將軍杜確有八拜之交,當時修書一封命人送去蒲關求救,一面又設辭鶯鶯孝服在身,於軍不利,待三日後,佛事圓滿,再將小姐送出,孫飛虎不知是計,將人馬約退一箭之地。

    三日後,白馬將軍趕到,賊兵退走。老夫人設席宴請張生,拜謝救命之恩,張生大喜,以為鴻鵠將至,鸞鳳得偕,不料席間老夫人忽然反悔,命鶯鶯與張生兄妹相稱,張生大怒。

    張生回到西廂,悲愴欲絶,紅娘甚表同情,前往慰問。張生乘機寫了一張簡帖,請紅娘帶交小姐,鶯鶯看了也甚難過,揮筆和了一首,交紅娘帶與張生,張生一見大喜,知鶯鶯對己有意,簡中相約是夜在東院相會。

    不料鶯鶯命紅娘送出詩簡後,自忖相國千金,不應與人私約,臨期忽又悔約,張生一場歡喜,又告落空,怨苦萬分,鬱鬱成疾。

    鶯鶯聞知,於心不安,遂又另寫一簡命紅娘持去,張生見了,病體霍然而愈。原來鶯鶯再約當夜親往西廂問候。

    是夜,鶯鶯果應約而至,兩人繾綣終宵,張生苦盡甘來,夙願得償,自此鶯鶯夜夜前往西廂。

    豈料夜雨難瞞,事為歡郎發覺,報知老夫人,夫人大怒,命人傳喚紅娘,加以拷問,紅娘將經過和盤托出,怨夫人不該言而無信,致有此事。夫人自知理虧,且見米已成炊,只得順水推舟,了却兩人一段相思債,成就百年姻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