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漢雄

李漢雄
退休小學老師

性別:
出生年: 1933
受訪時年齡: 77
教育程度: 師範
主要職業: 教師
訪談主題: 教育
最近訪問
生平簡介 精選片段 全部訪談記錄
個人及家庭背景
李漢雄,1933年在香港出生,排行最大,有4個弟妹 。家住灣仔軒尼詩道唐樓,父親在灣仔經營鞋舖。唐樓4層高,最底層是舖位,其餘樓層是住宅,樓上屬於所謂白鴿籠式建築,是當時典型香港民居。以前普通市民租樓居住,只有大業主或有錢人才置業(擁有一個街號全幢物業)。



標題 個人及家庭背景
日期 02/06/2010
主題 教育
記錄總長 2分8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TW-LHH-LIFE-001
對德嬰幼稚園的印象
李漢雄約6歲到居所附近軒尼詩道的德嬰幼稚園上學,入學前不識字。



標題 對德嬰幼稚園的印象
日期 02/06/2010
主題 教育
記錄總長 1分44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TW-LHH-LIFE-002
在敦梅學校讀初小的記憶:校長形象、課程內容、同學背景、學制和教學模式

李漢雄在灣仔克街的敦梅學校(小學部)讀一至三年級。敦梅學校(小學部)開辦小一至小六,校舍位於唐樓內,共有10多間課室。該校由宿儒莫敦梅主辦並任校長,屬名校,管理嚴格,學生慕名而來。莫敦梅間中兼課,曾教李漢雄1至2堂《孟子》。莫敦梅多手持籐條巡課,李漢雄對校長既害怕又尊敬。敦梅學校(小學部)的課程依照內地課程制定,每科有教科書,課本由中華書局、商務印書局等出版。科目有中文、英文和數學等。中文科除教《孟子》、《四書五經》、《論語》等古文,還教《漢文讀本》這種較淺易的文言文。老師解釋古文,要學生背誦,較少教授白話文。書法堂讓學生練寫毛筆字,學生每天上課要帶毛筆、墨盒,有學生不用墨汁,需磨墨。當時學生用毛筆或鉛筆上課。高年級的數學堂教珠算,李漢雄在敦梅學校(小學部)沒有學珠算。李漢雄讀三年級時,華人老師教授淺易的英文拼音、生字。每星期有一堂音樂,由女老師教唱兒歌。該校還設有美術、勞作等課堂,美術堂讓學生用鉛筆臨摹老師作品。校長穿長衫,老師穿長衫或恤衫西褲。李漢雄估計敦梅學校(小學部)的老師應曾讀「漢文師範」班。敦梅學校(小學部)的老師有男有女。

敦梅學校(小學部)每班30多人,男生較多,學生年紀相若。戰後學生的年齡差距較大。男生校服為灰色中山裝。李漢雄上學穿皮鞋,並與大部分同學一樣以籐篋做書包,富家子弟則用皮箱。李漢雄感受不到同學貧富懸殊。同學年紀小,課後較少來往。當時盛傳有壞人拐帶小孩,所以李漢雄上學放學由家人接送。

敦梅學校(小學部)採全日制,上午9時上學,下午4時放學。中午12時至下午2時,大部分學生回家吃午飯。每天有7至8堂,校工搖銅鈴或敲打銅板提醒老師轉堂。老師用粉筆寫黑板教書,間中向學生發問。地理科老師用地球儀,教授香港地理、中國地理等,李漢雄讀初小時學沙田、大埔、粉嶺、上水、荃灣等新界地區的情況。初小同時設有中國歷史科。功課不多,學生要用毛筆做文科功課,用鉛筆做數學功課。每學年分上、下學期,上學期由9月至2月,下學期由農曆新年至暑假。該校設兩小考一大考,派發成績表,按成績排名次。早會在天台舉行,由校長集體訓話,學生在集會時要唸《總理遺囑》。李漢雄估計當時的華人教育由私人辦理,可能採用內地教學方式。




標題 在敦梅學校讀初小的記憶:校長形象、課程內容、同學背景、學制和教學模式
日期 02/06/2010
主題 教育
記錄總長 28分45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TW-LHH-LIFE-003
日治時期的生活。讀私塾和知行中學(小學部)的記憶

李漢雄受戰事影響未讀完三年級便停課。日軍對香港開戰當日,香港響警報,李漢雄最初誤以為演習,後來聽見炮擊聲才知道戰爭爆發。李漢雄當時在家中,知道消息後沒有上學。市面秩序混亂,學校沒有通知停課,後來也沒有復課。日治時期,生活困苦,當時人感覺沒有未來,很多人給日軍召到海南島做勞役。父親的鞋舖只間中營業。父親靠賣存貨賺錢繳交李漢雄戰時讀書的學費。日治時期,香港有很多搶劫,幸而父親的鞋舖沒有太大損失。當時物資短缺,物資較貨幣值錢。市民按日軍規定只可用軍票不准用港幣,須把港幣換成軍票,起初以20元港幣兌換10元軍票,後來4元兌換1元。

日軍入城後,日子較平靜,學校開始復課。家人不想李漢雄荒廢學業,讓他就讀短期私塾。該私塾在宿儒家中開辦,只收取少許學費。學生20多人,分上下午班,以複式教學教授中文(古文)、數學等。老師用黑板教學,學生帶毛筆墨盒上課。數個學生共用客廳一張長桌子。李漢雄在敦梅學校(小學部)讀書時,每人一桌椅。

李漢雄於灣仔修頓球場附近的知行中學(小學部)讀四至五年級,課室設於唐樓。知行中學(小學部)的情況與敦梅學校(小學部)相似。該校除設有中文、數學、中國歷史、音樂等科,還有由華人老師教授的日語拼音。每班20至30人。老師有男有女。一次盟軍反攻日本,轟炸灣仔大佛(現稱大佛口)至史釗域道,知行中學(小學部)遭轟炸後停課。轟炸當日是星期日,李漢雄不用上課幸免於難,但部分居民給炸死,有些同學喪生。轟炸後,知行中學(小學部)變成頹垣敗瓦。家人覺得上學不安全,李漢雄便沒有再上學。




標題 日治時期的生活。讀私塾和知行中學(小學部)的記憶
日期 02/06/2010
主題 教育
記錄總長 18分24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TW-LHH-LIFE-004
戰後在端正小學讀書的記憶
香港光復由英軍統治後,昔日辦學人員回香港,利用灣仔僅存的樓房辦學,敦梅學校(小學部)也復課。李漢雄由家人安排在駱克道的端正學校繼續學業,讀六年級上學期。該校校長梁端卿戰前於敦梅學校(小學部)任教。端正學校在唐樓設有10多個課室,設備簡陋,一張長桌子幾個學生共用。每班10至20多個學生,學生年紀差距大。課程跟戰前相若,與敦梅學校(小學部)辦學形式相近。



標題 戰後在端正小學讀書的記憶
日期 02/06/2010
主題 教育
記錄總長 7分50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TW-LHH-LIFE-005
在羅富國師範學院附屬中學讀書的記憶(一):入學經過、校舍設施、學校合併過程、對老師的印象
李漢雄讀六年級下學期時,約12月,與同學一起報考羅富國師範學院附屬中學。該校翌年2月開課,招收初中一學生在下學期入學。當時羅富國師範學院附屬中學由政府開辦,學費每月5元,而私立學校學費每月30元。李漢雄為減輕家人負擔,入讀該校,跳級一個學期。該校中途開學,急於收生,所以收生較寬鬆,李漢雄即使英文不及格也獲取錄。入學試英文考默書,不預告範圍,李漢雄只懂「I」、「is」、「it」等字,當時監考人員還將「Causeway Bay」這個生字寫在黑板上讓考生抄下。此外,中文考作文,數學考分數、四則題。日治時期,知行中學(小學部)沒有教英文。敦梅學校(小學部)及端正學校曾教淺易英語。

李漢雄以興奮的心情升讀中學。羅富國師範學院附屬中學是正規中文中學,起初只開初中3班。該校位處灣仔活道戰前一間紅磚建成的政府工業學院,樓高數層,課室可容納數十人,校舍的窗門破裂,部分用鐵枝、鐵板封閉。官立學校比私立學校具規模。該校設施較多,設有操場、實驗室等。科目亦較多,包括中文、英文、中史、地理、化學、物理、動植物、生理衞生等。除了英文科,其他科目均用中文教學。李漢雄因英文課本深奧,需拚命學習英文才能追上。李漢雄認為現在學生的英文程度更高。

李漢雄在羅富國師範學院附屬中學讀初中三時(約1947年至1948年),官立漢文中學已經遷到羅富國師範學院附屬中學的校舍,繼而合併改名為官立漢文高級中學。官立漢文高級中學校長由梁世華擔任。羅富國師範學院附屬中學起初由姓蘇代任校長,後來由阮雁明任校長。官立漢文中學的校訓為「文行忠信」,羅富國師範學院附屬中學並沒有校訓,兩校合併後便沿用「文行忠信」為校訓。羅富國師範學院附屬中學學生事先不知道有官立漢文中學存在,也不能反對合併。

羅富國師範學院附屬中學曾向學生提及合併安排,並讓大部分老師留校任教,官立漢文中學的老師亦在合併的學校任教。兩校合併後的改變除了校名更改,還有羅富國師範學院附屬中學的校長離開。來自兩校的學生起初各自分班上課,到升高中一才按成績分班,混合上課。兩校合併後課程、學制與原先沒有分別,李漢雄相信這由教育司署統一安排。李漢雄在羅富國師範學院附屬中學讀書時,因該校老師年輕,感覺該校較活潑年輕,官立漢文中學的老師多注重學術。羅富國師範學院附屬中學只有2年歷史,李漢雄感覺兩校合併後變化不大。學生增加,但校舍寬敞不擠迫。官立漢文中學的學生主要來自西營盤或西環。

李漢雄對他高中三的班主任黃少明印象最深。黃少明教物理和數學,為人認真,李漢雄從黃少明身上學懂不少東西。其他老師有教國文的黃兆鈐、教英文的張謝琮賢等。張謝琮賢曾是李漢雄多年班主任,對李漢雄幫助很大。教公民的戴榮鉞老師,每星期一節教授法制、社會公共事務、道德等知識,李漢雄6年中學均有修讀公民。課本都是中華書局、商務印書館等內地出版社的書,不緊貼香港的現況,只教授法制的概念。李漢雄相信校方採納內地課本與學生畢業後可回內地繼續升學有關,所以教授中國的知識。課本後來改為香港或外國出版的書。私立學校的老師和官立學校的老師,與學生接觸機會相若,當時學校家訪並不普遍,李漢雄讀中學時沒有老師家訪。私立小學的課程能夠涵接官立中學的課程,例如在歷史和地理等科內容重複,李漢雄只有英文要多花功夫。




標題 在羅富國師範學院附屬中學讀書的記憶(一):入學經過、校舍設施、學校合併過程、對老師的印象
日期 02/06/2010
主題 教育
記錄總長 34分9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TW-LHH-LIFE-006
在羅富國師範學院附屬中學讀書的記憶(二):課外活動、讀書壓力、同學關係。戰後年輕人的活動。官立學...

李漢雄讀官立漢文高級中學(初入讀時稱羅富國師範學院附屬中學)時,該校沒有課外活動,主要由學生自發打籃球,但一年一次在操場舉行運動會,李漢雄曾參加跳高、跑步的比賽。當時香港社會百廢待興,未上軌道。該校舉辦旅行一年一次,旅行地點以新界地區為主,例如荃灣三壘潭、紅梅谷等。李漢雄所讀高中三班曾自發組織畢業旅行到澳門。

官立漢文高級中學採半日制,李漢雄的校園生活因此並不多姿多采。李漢雄留在學校主要讀書,課餘跟同學遊玩、看電影、去旅行。官立漢文高級中學學位減少,李漢雄曾經承受頗大壓力。李漢雄升高中三時,因2班縮減至1班,所以每逢考試便十分緊張。低班雖有學生留班,但壓力較少。班級愈高,班數愈少,壓力便愈大。羅富國師範學院附屬中學(後來合併為官立漢文高級中學)的初中一有3班,高中三只剩下1班。李漢雄從初中轉高中的時候,部分同學因成績不理想,或因環境變動,或因轉校到華仁書院等英文學校而離開。家境富裕的同學懂得彈鋼琴,在集會時獲老師安排表演,李漢雄頗羨慕。李漢雄談及自己在1946年春季2月開學至1951年畢業因由。

李漢雄讀中學時,同學熟絡,課餘互相探訪。喜歡運動的學生經常回學校游泳、踢足球、打籃球,因當時公共運動場不多。當時年輕人常看電影。有些學生因家庭經濟拮据,主要到當時的二輪戲院(播放首輪戲院已落畫電影)買便宜的戲票。二輪戲院每張戲票幾毛錢,前座只要3至4毛錢,後座7毛錢。首輪戲院戲票每張2元。李漢雄對荷理活電影印象較深刻,例如《出水芙蓉》及《亂世佳人》均是當時著名的電影。當時著名的荷理活明星包括泰倫鮑華、奇勒基保、慧雲李、愛絲德威廉斯等。李漢雄主要看西片,也有看粤語片如《家春秋》等,但較少聽粤曲。

戰後,香港的泳池甚少,年輕人游泳主要到北角的麗池夜總會(香港殯儀館附近)泳池、鰂魚涌海邊的游泳棚、阿公岩的南華體育會的泳棚、西環堅尼地城鐘聲慈善社及金銀貿易場的泳棚等。這些游泳地方入場費幾毛錢。有些年輕人由灣仔徒步1小時到淺水灣游泳,當作全日旅行,帶麵包當午餐。學生的階層差異不明顯,政府在不同地區開辦的官立學校主要招收該地區的孩童,所以學生的經濟環境差不多,沒有歧視。官立漢文高級中學沒有外籍學生。李漢雄相信,外籍學生主要到官立嘉道理爵士中學讀書。戰後初期,中學生流動大,許多轉到英文學校讀書或出外打工。




標題 在羅富國師範學院附屬中學讀書的記憶(二):課外活動、讀書壓力、同學關係。戰後年輕人的活動。官立學校學生的背景
日期 02/06/2010
主題 教育
記錄總長 15分56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TW-LHH-LIFE-007
高中畢業後的前途。家人對升學的期望。外地升學的途徑。1950年代師範學校的選擇

李漢雄高中三畢業(1951年)那年考慮升學問題,認為升讀大學困難,因為當時香港只有學費昂貴的香港大學。有些男同學畢業後升讀工業學院、師範學院,有些出外謀生當男護士或在郵政局工作,少數轉讀英文中學1至2年然後當政府文員。有同學轉到英文中學就讀第二或第三班,第二班等同中六。在英文中學畢業,即考取香港中學畢業會考。英文中學的第一班是一年制預科班。完成預科班便可投考大學入學試。官立漢文高級中學有學生考入香港大學做醫生,但他們很早已轉到華仁書院或聖保羅英文中學就讀。1949年,中國政權更替,內地大學在香港招生,李漢雄有同學報讀。

李漢雄在1951年畢業,台灣當時仍混亂,很少同學到台灣升學。1953年至1954年,官立漢文高級中學則有較多學生升學台灣。李漢雄只有少數同學因家境富裕或有親友在外,才到外國讀書。1955年後,香港有較多學生到英國、美國等升學,包括李漢雄的同事。當時前往美國需要乘坐總統船10多日,交通不方便,而且旅費及生活費昂貴。家人不望子成龍,只望李漢雄幫忙做生意。李漢雄打算畢業後讀工業學院或師範學院,家人由他自己決定。官立漢文高級中學老師向學生介紹畢業後的出路,告訴學生升學的選擇。當時香港已有羅富國師範學院及香港官立鄉村師範專科學校,葛量洪師範專科學校於1951年成立。羅富國師範學院分中文系及英文系。李漢雄有官立漢文高級中學的同學入讀羅富國師範學院中文系,李漢雄選擇到葛量洪師範專科學校升學。




標題 高中畢業後的前途。家人對升學的期望。外地升學的途徑。1950年代師範學校的選擇
日期 10/06/2010
主題 教育
記錄總長 11分15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TW-LHH-LIFE-008
葛量洪師範專科學校的創校背景。第一屆學生的學習記憶:課室安排、課程內容、實習情況、同學背景

1950年代,政府計劃於7年內增加數十所官立小學,配合學生增加。同時,政府急於開設葛量洪師範專科學校,培訓教師,解決師資短缺的問題。葛量洪師範專科學校第一屆學生有50至60人,羅富國師範學院同期開辦兩年制課程,每級30人。葛量洪師範專科學校借用英皇書院的禮堂為校舍上大課,另借用其他學校的課室上選修課。李漢雄入讀葛量洪師範專科學校,上午於英皇書院禮堂上教育學、教育心理學、中文、社會、數學、生理衞生等理論課;下午在其他學校上圖工音體(圖畫、手工、音樂、體育)的課。李漢雄選修手工,手工科男生學木工,女生學紙工、刺繡、勞作等。男生讀木工課程,依照英國制度學習,於英皇佐治五世學校的木工室上課。木工只有數個學位,學生需跟來自紐西蘭的英籍木工老師面試。

葛量洪師範專科學校的一年制課程安排十分緊迫,李漢雄學習理論,同時由學校安排星期二、五上午到小學實習。李漢雄獲派到天主教的灣仔基立小學(位於灣仔近大佛(現稱大佛口)、星街、月街)實習,由該校校長安排任教科目,教授中文、自然、社會(由歷史、地理科合併而成)等科。該校安排英文中學畢業的葛量洪師範專科學校同學教授英文科。當時政府學校才有木工一科,李漢雄在津貼學校實習便沒有機會教木工。李漢雄實習時,用新穎的五段教學法授課。葛量洪師範專科學校導師觀課並給予實習學生意見。當時葛量洪師範專科學校由校務主任胡熙德任教授教育學、教育心理等科,另有約10位導師。

李漢雄認為,他在葛量洪師範專科學校的學習生活既新鮮,也富挑戰,但他體驗不到該校的校園生活。翌年5月,葛量洪師範專科學校在加士居道附近的新校舍落成,設有圖書館、音樂室、體育室等。李漢雄在葛量洪師範專科學校讀書時,同學不太熟絡,感情不深厚,跟中學同學有很大分別。李漢雄認為這因為該校當時沒有校舍,同學選修科目不相同。李漢雄與2至3個同學因同校實習或一起上選修科而比較熟絡。李漢雄的葛量洪師範專科學校同學,主要來自澳門的中學,或私立的南華中學、同濟中學等中文中學,另有10多個來自官立漢文高級中學。部分年紀較大的同學曾於津貼或私立學校當教師,修讀葛量洪師範專科學校課程為取得教師資格。戰後政府為吸納師資,所以批准內地大學畢業的老師在香港任教。李漢雄為葛量洪師範專科學校第一屆畢業生,同學在畢業後聚會不多。該校校友會由第二、三屆畢業生開始組成,第一屆畢業生參與其中。




標題 葛量洪師範專科學校的創校背景。第一屆學生的學習記憶:課室安排、課程內容、實習情況、同學背景
日期 10/06/2010
主題 教育
記錄總長 21分33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TW-LHH-LIFE-009
1950年代師範畢業生前路。七年教育計劃。在廣東道官立小學的教學工作。官立學校教師的制度

1952年,李漢雄在葛量洪師範專科學校畢業。當時該校畢業生覓教職不難,除了可在官立學校任教,也可到市區的津貼學校或到新界的學校任職。李漢雄的同學各自找教職,有些到教育司署招聘組找教席,教育司署也把職位空缺的資料告知學校。當時香港私立學校較多,一般市民負擔不起私立學校的學費,很多學童失學,政府便推行七年教育計劃(包括津貼學校和官立學校)。計劃實行後,官立學校數量大幅增加,幾乎每個地區都有一所官立學校,上下午校各設24班。

李漢雄畢業後,於一所津貼學校任教1至2個月。李漢雄後來申請調入廣東道官立小學任教,不用面試。李漢雄相信當時津貼學校和官立學校皆由教育司署管理,教師轉職由教育司署安排。當時,李漢雄可以選擇在官立學校或津貼學校任教。官立學校教席較吸引,因為官立學校工資500多元比津貼學校的300多元高,官立學校設備較好,而且官立學校教師不需要應付各個社團的複雜關係,又可成為長俸公務員不會給辭退,工作穩定,有較好福利如醫療,所以李漢雄與同學有機會便轉入官立學校任教。官立小學大部分有標準統一的校舍,具規模,分上下午校,設有操場。

李漢雄是廣東道官立小學的開荒牛,跟年齡相若的新同事一同建立新校很開心。官立小學的課程依照教育司署指引所訂,與葛量洪師範專科學校的培訓內容相近,所以李漢雄教學沒有遇到困難。教會的津貼小學與官立學校唯一不同是有宗教課。李漢雄在廣東道官立小學教授中文、數學、手工等科。該校副校長編時間表,校長負責對外校政。當時官立學校有些老師在內地大學畢業,屬合格教師(,有些老師在羅富國師範學院或葛量洪師範專科學校畢業,屬於檢定教員。官立學校教師有分級,在香港的大學畢業任教育主任。

廣東道官立小學校長在香港大學畢業。廣東道官立小學部分老師在內地著名大學畢業,任助理教育主任。政府承認內地著名大學如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畢業生的學歷。二年制師範課程畢業任文憑教師,一年制師範課程畢業任(小學學位教師)。葛量洪師範專科學校和柏立基師範學院起初只開辦一年制課程。1960年代至1970年代,社會對教師需求減少,師範學院便開辦二年制或三年制課程,讓學生接受更多培訓。當時師範畢業生完成官立文商夜學院課程,可由PSM轉為CM。在職教師修畢師範課程後可以在津貼學校成為檢訂教師。李漢雄沒有修讀長期課程,曾修讀在職進修課程。〔編註:Qualified Teacher中文叫法在津貼學校為檢訂教師,在官立學校稱合格教師。〕




標題 1950年代師範畢業生前路。七年教育計劃。在廣東道官立小學的教學工作。官立學校教師的制度
日期 10/06/2010
主題 教育
記錄總長 21分46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TW-LHH-LIFE-010
以前家長與老師的關係。官立學校留級制度的轉變。任教廣東道官立小學的記憶:辦學理念、學生升學轉變

以前許多家長希望子女入讀官立小學。當時家長與老師關係良好,家長非常信任老師,贊成老師體罰,認為教導愈嚴愈好。優秀的師範畢業生才獲派到官立學校任教,師範學生選修英文、音樂等科較容易到官立學校任職。早期官立學校的學生可留級1年,連續留級2年會給趕出校。1950年代後期七年小學計劃實行後,政府認為留級制度令畢業學生太少,規定學生不可留班。李漢雄認為,官立學校取消留級制度後,一級數班只有兩班程度較高的學生跟上程度,這令官立學校校風變壞。李漢雄不贊同重質不重量的培育方法。當時不少家長只求子女升班不求成績好,加上小學生學習不夠自律,學校教導學生變得鬆散。這情況與李漢雄讀書年代的情況有別。李漢雄在學年代,學生跟不上程度就要轉校,所以讀書認真。

廣東道官立小學注重學生的學業成績和品德。廣東道官立小學在週會以守時、誠實、信用等不同主題,培養學生品德。當時,該校全部小六學生考小學會考,但6班六年級學生只有1至2班學生能夠升中。李漢雄起初教小學三、四年級,後來主要教六年級程度較高的班別。1950年代後期,該校已用坊間習作操練程度較高的學生,根據學生能力給予不同的訓練。昔日會考考作文,後來劃一以選擇題測試學生,學校普遍出現機械式訓練。當時大部分學生因小學會考成績不理想或家庭經濟不能負擔升學等情況,選擇出外謀生或升讀私立中學。政府推行九年免費教育後,學生必須升讀初中。當時廣東道官立小學程度較高的學生以升讀官立學校為目標。因為當時同區的官立小學及官立中學有聯繫,李漢雄相信官立中學多選擇官立小學的學生。廣東道官立小學與官立中學沒有固定的聯繫,該校學生以入讀皇仁書院、英皇書院居多,程度較高的學生主要升讀皇仁書院、庇理羅士女子中學,西環區官立小學的學生升讀英皇書院,九龍區官立小學的學生則升讀伊利沙伯中學。廣東道官立小學的學生可以跨區升中。官立中學收生除考慮聯繫學校的學生,也看學生的成績。




標題 以前家長與老師的關係。官立學校留級制度的轉變。任教廣東道官立小學的記憶:辦學理念、學生升學轉變
日期 10/06/2010
主題 教育
記錄總長 18分57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TW-LHH-LIFE-011
官立學校教師的升遷制度。36年教學歷程

李漢雄在1988年55歲退休,擁有36年教學經驗。李漢雄曾調任5至6所官立學校。官立小學按教師的選科、經驗、工作能力和職級調配職位,例如開辦新校便調配富經驗的老師處理行政工作。一般調動不會諮詢或預先通知老師。李漢雄估計官立學校老師的調任,由校長先物色合適的教師,再跟其他學校協商。李漢雄於廣東道官立小學任教5年後,該校校長調任紅磡官立學校,邀請李漢雄到新校擔任校務主任。官立小學校長可要求有能力的老師處理行政事務,這與職級無關,也不等同升級。官立學校教師升級根據職級、年資和空缺。李漢雄以5年工作經驗晉升為校務主任可算年輕。校務主任的工作包括一切教務工作、編訂時間表、替堂等,上課節數稍稍減少。官立學校編訂時間表由副校長或校務主任負責。

編訂時間表需時數天,是開課前的大事,需注意人數、班別,編訂體育堂更要注意性別、場地、老師安排等。李漢雄調任紅磡官立學校後便處理校務工作,由小學學位教師升到助理教席後退休,在晉升AM前要通過升級遴選面試。李漢雄如果具有學位資歷,晉升路徑由助理教育主任至教育主任。官立學校的校長早期可由AM晉升,後期才需要由EO晉升。廣東道官立小學初期俗稱「警察小學」,專收附近警察宿舍的警察子弟。該校家長十分有禮,尊重老師。官立小學沒有規定家訪,只有個別情況才由班主任家訪。李漢雄在廣東道官立小學任教時,曾獲校長委派當下午校副校長,不調任到其他學校便在該校當副校長。當時,李漢雄年輕,不覺得當副校長是非做不可的工作。




標題 官立學校教師的升遷制度。36年教學歷程
日期 10/06/2010
主題 教育
記錄總長 22分10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TW-LHH-LIFE-012
參與教師工會的經驗
李漢雄沒有長期參與教師工會,曾參加官立學校非學位教師職工會的教師運動。1970年代後期,李漢雄參與反對縮減官立小學和教師名額的活動,與同事一起在任教學校寫標語,活動由該工會會長林華煦帶領。教師運動目的在爭取合理權益,只針對教育司署,大部分官立小學響應,校長與老師並不對立。



標題 參與教師工會的經驗
日期 10/06/2010
主題 教育
記錄總長 3分56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TW-LHH-LIFE-013
官立小學與教會學校的比較。重要教育政策對官立學校、學生和教師的影響。官立學校教師的調任制度

官立小學的缺點:只能無奈執行政府的教育政策,如強制升班、師生的班級比例等。官立小學部分老師每星期有40節課,非常辛苦。這情況並不是官立小學獨有,李漢雄認為這可能與教育經費有關。教會學校甚少把老師調任,教師對學校非常熟悉;官立小學多調動,教師調派不同學校有新鮮感富挑戰。當年重要教育政策如九年免費教育對中學影響較大,小學免費教育對官立小學影響較深。1970年代以前,學生不適應所讀學校轉校容易;小學免費教育實施後,學生難以轉校。

中小學發展的重要轉變在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全港學校多次因學生人數不足,需要縮班,政府讓教師提早退休。政府後來推出「肥雞餐」(教師自願提早退休計劃),讓45歲至50歲的教師選擇提早退休,減少教師。音樂、英文等熱門科目的老師申請參加計劃不獲受理,手工科則屬不吃香的科目,手工科老師可以申請。當時,官立小學有木工科,但李漢雄從沒有任教木工科。官立學校老師可申請調任別的官立學校,安排靈活,李漢雄曾因交通便利向教育司署申請調任其他官立小學。官立學校教師可向教育司署自薦到新學校任職。




標題 官立小學與教會學校的比較。重要教育政策對官立學校、學生和教師的影響。官立學校教師的調任制度
日期 10/06/2010
主題 教育
記錄總長 13分23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TW-LHH-LIFE-014
升中考試的轉變。官立學校分班方法

李漢雄那一代大部分老師喜歡升中試多於學能測驗。兩項考試同樣考核中英數3科,而升中試的考核方式可以測試學生真正實力。無論升中試或學能測驗,教師均讓學生操練。

大部分官立小學根據學生能力分班,因為混合班沒有好處,同班學生能力差距太大,教學效果不好。教育司署沒有規定官立學校如何分班,由校長和老師決定。1960年代,官立小學設有學習遲緩的班級。學生人數較少的時候,學校便可做到1個課室由1位教全科的老師帶領5至6個學習遲緩的學生。老師須參加教育司署開辦的特殊訓練課程。




標題 升中考試的轉變。官立學校分班方法
日期 10/06/2010
主題 教育
記錄總長 7分46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Hong Kong Memory Project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TW-LHH-LIFE-015
1950年代至1960年代政治環境對教師及學校的影響

官立學校教師屬公務員,入職必經審核,但李漢雄不清楚詳細情況。李漢雄入職官立小學時,中國政權剛易轉,香港同時有內地和台灣的政治勢力在角力,政治氣氛敏感,而官立學校教師離開香港,即使前往澳門,也須經校長及教育司署批准。

1967年香港發生暴動,四處有炸彈,學校經常停課,但政府甚少宣佈全港學校停課。當年李漢雄任教堅尼地城警察官立小學,該校校長體諒教師遲到。戒嚴實施時,校長吩咐師生早退。當時官立學校不是左派勢力衝擊的對象。該校附近沒有炸彈,灣仔和北角情況最緊張。教育司署曾發特別通告要學校注意安全,學校也發通告通知家長。




標題 1950年代至1960年代政治環境對教師及學校的影響
日期 10/06/2010
主題 教育
記錄總長 7分29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Hong Kong Memory Project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TW-LHH-LIFE-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