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履和

羅履和
曾任國際電池廠有限公司董事兼廠務經理

性別:
出生年: 1929
受訪時年齡: 81
教育程度: 初中
主要職業: 工廠領班
訪談主題: 工業
最近訪問
生平簡介 精選片段 全部訪談記錄 相片/資料集
家庭和教育背景。戰後從家鄉順德來港學
羅履和,1929年在順德鄉下出生。家中獨子,另有3個姐妹。羅履和6至7歲時聞說,日本侵華,順德淪陷後家境清貧。父母重視羅履和的學業,為籌措開學(即宴請親朋)費用,不惜典當棉衲。羅履和12歲讀卜卜齋,肄業2年。期間瘧疾盛行,羅履和不幸在第二年染病,只好停課養病。父親原來經營紗綢廠,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結業,轉做散工維生。和平時,父親離家失去聯絡,羅履和在鄉下做農工,在東家「有食無工」,每年只獲剪髮和衣履津貼。當時有親戚在香港做媽姐,於興華電池廠打住家工。羅履和獲該親戚介紹來港,遂於1946年底離開家鄉,到興華電池廠做學徒。



標題 家庭和教育背景。戰後從家鄉順德來港學
日期 16/11/2010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7分50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LLW-SEG-001
入職同鄉經營的興華電池廠
興華電池廠位於大角咀旺角道,廠房簡陋,金字架瓦背結構。當年大角咀為工廠區,興華附近有糖薑廠和樹膠廠。興華老闆潘壯修原籍順德,戰前在香港、廣州、梧州三地開辦電池廠,戰時把生產集中在香港廠房,1949年後在泰國和馬來西亞加開分廠。興華工友多數是順德鄉里,由親友介紹入職。老闆信任做媽姐的親戚,故對羅履和另眼相看。羅履和入職後做事勤懇,上夜校修讀簿記和英文。老闆有5兄弟,不乏資深人才。老闆經過觀察,尤其看重羅履和,後來破格提拔,把他調入實驗室工作。



標題 入職同鄉經營的興華電池廠
日期 16/11/2010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3分46秒
訪談語言 Cantonese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LLW-SEG-002
戰後初年興華電池廠的擴張
和平後,興華電池廠聘用300至400人,後期發展至千餘人。興華在旺角道3099地段自建廠房,面積逾1萬平方呎。老闆潘壯修早年於上海勷勤大學電機系畢業,後在從化管理發電廠。當年潘壯修年輕,不獲父老信任,日夜在家鑽研電池,在廣州開第一間電池廠,其後在梧州、香港、泰國、馬來西亞開辦第二至第五間分廠。



標題 戰後初年興華電池廠的擴張
日期 16/11/2010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2分53秒
訪談語言 Cantonese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LLW-SEG-003
電池廠工人的住宿和伙食
興華電池廠的工人以女工為主。男工不足一成,負責混製電池芯和維修機器,這兩個工序污穢且勞動大。女工多數支日薪,男工為長工支月薪,管理層者大多是長工。興華不設宿舍,工人只在工夫枱上舖紙皮睡,晚行朝拆。工夫枱面污黑,沾滿二氧化錳和石墨粉,工人睡前要避免觸及。單身男工住廠,已婚者則回家,羅履和婚後亦離廠自住。廠方為男工供應兩餐伙食。早餐時,工人自行買方包,到廚房取砂糖作佐料,無糖時只好乾啃。工人在收入改善後,則到潮州茶居買粉果充飢。



標題 電池廠工人的住宿和伙食
日期 16/11/2010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3分15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LLW-SEG-004
電池的原料和生產工序(一)
電池芯原料包括二氧化錳、石墨粉、氯化氨、氯化鋅等。工序先由專責部門混合二氧化錳和石墨粉,製成電池內黑物,再用機器壓成圓芯;交由女工加含氯化氨、氯化鋅的電液,讓黑物和電液混合成為電糊液,在電糊液凝結後封口,最後包裝入盒 。二氧化錳、石墨粉原屬煤狀礦物,磨成粉後可用於製造電池;氯化鋅是白色化學品;氯化氨又稱電鹽,可用作燃料。



標題 電池的原料和生產工序(一)
日期 16/11/2010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3分37秒
訪談語言 Cantonese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LLW-SEG-005
電池的原料和生產工序(二)
興華電池廠內順德員工佔5、6成,尤以男工為主,大多由親友介紹入職。女工在外招聘,按不同年齡分工:12至13歲的女工手指靈巧,用手操作啤機生產包裝電池的紙圈;20至30歲者坐着觀察機器,發現生產過程有異常即停機;40至50歲者負責包裝招紙。電芯內有包封電糊液的紙圈,內斟蠟青或松香,以免電糊液揮發,縮短電池壽命。後期包裝和捲口工序採半自動化,每3至4人看管一機,發現不妥即按掣停機。電池從外到內的構造分為多層:招紙-鋅殼(陰極)-紙墊(紙皮)-黑芯(陽極)-碳棒(傳電之用)。



標題 電池的原料和生產工序(二)
日期 16/11/2010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8分45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LLW-SEG-006
在興華電池廠鋅殼部的學師生產電殼。興華的學師制度和學徒待遇

羅履和加入興華電池廠後,先在鋅殼部學師,學習電池殼焊錫技術。電池殼工序包括裁鋅片、捲鋅片、煮錫、焊錫、塗合。學師四步曲是捲鋅片、紮殼底 、焊殼身、焊圈底。生產過程先由學徒將鋅片捲成筒型,交熟練工人焊接為圓筒型,接着用機器將圓圈嵌入封底(焊接圓圈技藝較高,由高級師傅經手),再注入藥粉和電糊液,最後封口成為電池。

山寨廠學師規定3年,學徒要兼顧師傅起居,生活刻苦。舊社會木工、泥水等手藝要求3年學師,前半期學徒做雜工,由師傅或廠方供養,後半期學徒幫忙賺錢。焊錫學徒起初技藝不精,浪費鉻鐵工料,因此一般多留1至2年為僱主打工補償。興華等大廠學徒待遇較佳,沒有3年滿師規定,師傅由老闆聘用,同屬僱工。

羅履和入職試用期3個月,工資首月24元,通過試用期後加至42元。鋅殼部有兩名師傅,還有10多名10多歲的學徒。羅履和在鋅殼部學師2至3年,掌握電池殼工序。後來興華廠工地不足,外判電池殼工序,交由山寨廠加工。1955年,興華引入啤子彈殼機器,改用機器啤電池殼,逐步取代焊接工序,結束外發業務。




標題 在興華電池廠鋅殼部的學師生產電殼。興華的學師制度和學徒待遇
日期 16/11/2010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9分31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LLW-SEG-007
調往實驗室化驗電池原料和產品。興華的產品和市場

羅履和在興華電池廠鋅殼部滿師後,轉到營業部負責送貨,其後獲調至實驗室,擔任原料和產品的分析工作。實驗室首先分析二氧化錳、石墨粉等原料樣辦,從而檢定雜質含量和評估是否適宜生產電池;分析後訂貨,在原料送到後仍要抽樣分析;又以電阻放電方法,測試製成品的持久力。製成品屬次貨作本地銷售,屬上貨則出口南洋。羅履和初到實驗室做化學分析,對工作感新鮮且興奮。羅履和補充有關電池的生產工序:二氧化錳侵蝕厲害,不能與鋅片直接結合,需要加入電糊液作橋樑。電糊液主要含氯化氨和氯化鋅,做法先將兩者溶於水,再加澱粉煮成糊狀。

當年興華實驗室負責人是楊師傅,高中學歷,為人勤力,化學書籍不離手。羅履和不諳化學,靠自學和師傅指導,在子女出生後仍讀夜校,學習英文、數學、化學等科目。羅履和自謂化學知識基礎薄弱,只局限於電池原料。興華出產五羊牌電池,雄霸南洋市場,香港市場則由興華和蓋一均分,兩廠戰前已在香港經營。蓋一的電池品牌是夜明牌,蓋一廠房在土瓜灣木廠街,老闆姓許,潮州人。




標題 調往實驗室化驗電池原料和產品。興華的產品和市場
日期 16/11/2010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7分39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LLW-SEG-008
興華電池廠在東南亞的擴張: 開設分廠及提供技術支援
1955年,羅履和調任興華電池廠的實驗室。1958年,實驗室師傅奉調曼谷,協助興華打理當地開設的分廠。當年港產電池在泰國面對保護主義問題,興華決定在當地設廠,免除重稅,兼享便宜工資之利。前任師傅赴泰國後,羅履和升格為師傅,其後長駐實驗室工作,直至1973年離開興華。1960年,羅履和奉調越南西貢,負責輸出技術,指導當地人生產乾電池。事緣1960年代,美國援助南越發展工業,指定數種日用品必須於當地生產。當時興華電池廠接美國Winchester公司訂單,代工生產「槍牌」電池。美國政府要求Winchester派員赴越南發展電池廠,但Winchester已停產電池,只購入興華機器和技術,故委託興華代理建廠。羅履和在越南居留3年後返港(興華廠房已搬至土瓜灣)。1965年,興華又因保護主義問題在大馬開分廠,羅履和奉調當地擔任廠長。



標題 興華電池廠在東南亞的擴張: 開設分廠及提供技術支援
日期 16/11/2010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5分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LLW-SEG-009
調遣越南協助當地發展電池業。1960年代南越的華人社會
1960年,興華電池廠派遣羅履和前往越南西貢,為當地電池廠提供技術援助。興華共派出3名職員赴越,2名男職員分管機器和生產,女職員監督生產流程。羅履和從全廠千餘人獲挑選,倍感威風,赴任前得到興華隆重餞行。羅履和出發前與興華在勞工處簽約,協議若羅履和在越南染病,回港後由廠方負擔醫療費。羅履和奉派越南前已婚,育有3名子女,家眷沒有隨同前往。羅履和在越南工作以兩倍支薪。越南西貢電池廠由當地官員打理,當地工人不熱衷生產,開工時手執啤酒,越南廠務較為清閒。當地電池廠產品電力較差,全部本銷,興華保密機要技術,越南廠房所用的電池配方,估計只有8成材料與香港相同。

1960年代初,吳廷琰在南越執政時,嚴禁華僑從事鐵皮、布匹等必需品生意,華僑一般從事小規模貿易。當地華僑依籍貫分派,各有幫會或會館,以三水、順德人較多,客籍、潮籍移民亦眾。1960年至1963年,越南治安不靖,間中爆發游擊戰。西貢華僑親國民黨,國家觀念濃厚,急欲了解1949年後內地形勢,跟興華人員來往頻密,興華人員亦安心留駐,樂於倚賴華僑的關照。




標題 調遣越南協助當地發展電池業。1960年代南越的華人社會
日期 16/11/2010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11分51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LLW-SEG-010
調遣馬來西亞主管分廠的技術和人事
1965年,興華電池廠派遣羅履和前往馬來西亞,協助興華在吉隆坡八打靈開辦分廠。興華八打靈分廠佔地萬餘呎,單層廠房,實用面積5,000至6,000呎。旁為邵氏製片廠,樂聲牌亦在附近開廠,鄰近另有橡膠、汽水、奶粉等廠。八打靈分廠聘用工人300餘名,8成是華人,另按當地政府規定,其餘兩成聘用馬來人。羅履和於分廠兼顧技術和人事,在香港時平日長駐實驗室,間中亦要巡廠,檢視生產流程和品質,糾正犯錯工人,與工人和諧共處,因而從中吸收管理經驗。



標題 調遣馬來西亞主管分廠的技術和人事
日期 16/11/2010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9分56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LLW-SEG-011
1950年代旺角唐樓的居住體驗
1968年中,羅履和自馬來西亞回港。羅履和沒有親歷六七暴動,但曾見證1956年右派暴動。當年興華剛搬入土瓜灣,羅履和住在旺角新填地街和山東街交界的唐樓。一層樓住13伙共52人,有住戶一家六口一張床,在走廊碌架床起居。羅履和在1955年結婚,婚後夫妻租住二樓一間房。13伙人共用廚房,廚房內置夜香木桶,男女分批在廚房洗澡。包租婆佔兩個爐,各戶佔一個,燒木槺做飯。燒木槺起濃煙,住客呼吸困難,屋內熏黑,不見樓頂。單位後面粥舖曾引發大火,燒死50多人,羅履和倉皇逃生。1955年至1962年,羅履和住在唐樓。1955年,羅履和月薪150元,妻子則以車衣維生。



標題 1950年代旺角唐樓的居住體驗
日期 16/11/2010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5分50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LLW-SEG-012
在興華電池廠的事業發展: 從學徒、實驗室技術員至科文

羅履和在興華電池廠沒有正式學滿師,於鋅殼部解散後獲調至營業部送貨,工資約60至70元,加薪幅度按表現釐定。羅履和在實驗室工作時工資400多元;在越南公幹時工資800多元;在馬來西亞公幹時工資升至1,000餘元。興華規定駐外員工2倍支薪。羅履和自馬來西亞返港後,擔任興華的科文,負責生產管理。後來同崗位的拍檔移民,羅履和便主理全廠生產,另有廠長管理人事。科文直屬於經理或老闆,有事直接請示。羅履和擔任科文至1973年離廠,當時工資為800多元,屬興華的二級薪酬,經理和資深工程師支取一級薪酬。工程師按年資加薪,部分戰前已在興華服務,不少是老闆親屬。

1960年代中期,廠內實驗室已聘用留台大學生分析原料。興華初期原料從內地進口,例如廣西盛產二氧化錳,內地原料屬天然礦材;興華後來改從日本進口,因日本原料經電解,純度和質量提高,減輕實驗分析的工作壓力。興華早期出產最初級電池,後發展至生產鹼性電池,現在已推出鋰/鉀電池。從1946年至1973年,興華的生產工序和產品基本不變。1973年,羅履和離開興華,經營收音機螺絲廠。




標題 在興華電池廠的事業發展: 從學徒、實驗室技術員至科文
日期 16/11/2010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8分9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LLW-SEG-013
離開興華自立經營收音機螺絲廠
1970年代,興華電池廠已由潘家第二代接管。羅履和因潘家兄弟不和,爭權奪利,有感興華前途不佳,而且萌生創業念頭,遂於1973年離開興華,入股侄兒創辦的山寨廠,生產螺絲等收音機配件。羅履和的山寨廠位於觀塘興業街,廠址由機器代理商推薦。該山寨廠設有10餘部日本的自動車床,機器易於操作,技術要求不大。香港的收音機廠只負責裝嵌,配件或由本地廠供應,或由德國、日本等地進口。 羅履和開業資本20餘萬,另向銀行借款。當年一般小廠向華資銀行借貸,例如道亨、鹽業、廖創興等。羅履和初期不認識收音機廠,或在報章刊登廣告覓單,或由行家介紹。開廠時生意興旺,同行的「機器佬」毋需爭搶,並定期茶聚交流消息。

山寨廠家不參加商會和工會,羅履和自稱「小資本階級」。1974年底,香港受世界石油危機影響,港產收音機出口量大跌,觀塘不少山寨收音機廠倒閉,羅履和的工廠訂單收縮,且無法追討收音機廠拖欠的貨款;同時日本原料升價,銅枝從每擔700元升至1,500元,羅履和的工廠生意不斷走下坡。最後羅履和在1974年底退股,經營收音機螺絲廠約1年。羅履和長年在廠房主管生產,不諳經濟大勢,經銀行職員講解,才明瞭經濟衰退的現象。羅履和離開收音機螺絲廠後,獲朋友介紹遠赴巴拉圭工作,月薪1,000美元。




標題 離開興華自立經營收音機螺絲廠
日期 23/11/2010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16分50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LLW-SEG-014
赴巴拉圭協助當地發展電池業
巴拉圭是南美小國,工業落後,總統女婿有意發展電池業,向當地中華民國大使館求助。大使與總統女婿相善,推介台灣永固電池廠提供技術支援,永固在香港尋覓人才,得悉羅履和出身業內著名的興華電池廠,即行聘用派駐巴拉圭。羅履和在巴拉圭電池廠主管生產,教導當地人技術。羅履和具語言天賦,不消3週,已學會以西班牙語問路和還價。羅履和在巴拉圭工作1年後,因香港股市復興,自己又顧念香港家屬,而決意離開,在拒絕總統女婿挽留後回港。永固在巴拉圭派駐8名華人,4名是香港人(3名曾受僱於興華),4名是台灣人(俱屬永固職員),1年後返國者4人。羅履和認為,台灣電池技術不及香港,台灣以內銷為主,香港主力外銷;需經常參考專業書籍,又剖驗外國電池配方,追及外國標準,例如興華曾鑽研美國Winchester電池的防漏包裝辦法。興華早期不做化學分析,把原料交由香港大學化驗。



標題 赴巴拉圭協助當地發展電池業
日期 23/11/2010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8分47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LLW-SEG-015
跟舊同事合伙創辦和經營國際電池廠
羅履和自巴拉圭完成任務返港後,與數名興華舊同事合資40至50萬元,於1977年在沙田香粉寮創辦國際電池廠。股東俱為前興華管理層,在國際電池廠分別主管機器、生產和銷售業務。香粉寮廠址原為農地,種植西洋菜和薑花,後來農田受嚴重污染遭廢置,給填平後改為工業地出租。羅履和等以鋅鐵搭建臨時廠房投產。新廠原料從德國和日本進口,廠房機器或訂購,或自行組裝,工人在高峰期有50至60人。新廠產品初期本銷,後期外銷,經貿易行出口中東等地。國際在報刊登載廣告,例如於生產力促進局主辦的《香港工業》登廣告,以便招徠出入口商訂貨。當年香港電池業面對內地競爭,數名股東仍雄心萬丈,希望靠勤奮開創事業。無奈內地電池出口量大,同時香港興建地鐵,勞動力需求大增,造成工資上漲,國際電池廠的營運日趨困難。

1980年,政府收回香粉寮地段,計劃興建美林邨,國際被迫遷離。後來羅履和等股東得到專營葡國屬地業務的出入口商介紹,將國際廠房搬到澳門,把產品改為出口葡國屬地,享用免入口稅優惠。國際在澳門維持約數年,最多曾聘用約300人。其後入口稅優惠取消,內地電池因自由貿易,向葡屬地區大量出口,對國際形成很大競爭,羅履和見生意日漸收縮,約於1983/84年返港,將廠務交由出入口商打理。國際最終在1986年將設備售予廣州電池廠。




標題 跟舊同事合伙創辦和經營國際電池廠
日期 23/11/2010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9分21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LLW-SEG-016
返回家鄉創辦華山電池廠。內地經營工廠的困難

羅履和於1983/84年自澳門返港,買賣股票維生。1年後,台灣金山電池廠羅仲漢力勸羅履和復出,兩人再聯同羅履和的舊同事,3人合資先在香港開設金輝華公司,籌備妥當後再赴佛山石灣區開廠,3人俱籍隸佛山,認為在家鄉設廠可衣錦還鄉,同時為同鄉提供就業機會。3人與石灣區單位合作,開辦內地與香港合資工廠華山,生產華山牌圓型電池。香港股東提供設備和技術,佛山置地公司提供廠地。羅履和在華山主管生產,指導當地人技術,該廠機器師傅是台灣金山電池廠出身的香港人,工人則聘用當地人。華山機器來自興華,事緣興華老闆潘壯修曾在南頭開廠,未幾該廠停業,機器向華山轉售。

羅履和認為,在內地開設工廠講求關係,華山後台是石灣區總書記,在水電供應和污染管制等方面得到便利。內地工人抱大鍋飯心態,工作不夠勤快。大股東羅仲漢去世,導致營運困難,羅履和在1990年退出生意,正式退休。華山因技術停滯,不敵同行競爭,未幾停辦。華山的電池配方來自興華電池廠,香港師傅沒有把生產技術全盤授與工人。興華的潘老闆對於電池配方轉移至內地,甚為緊張。潘老闆不主張羅履和出外創業,恐怕興華技術外流,例如羅履和在巴拉圭工作時,潘老闆讓派駐當地的同事,叮囑羅履和勿將技術全授予當地人。羅履和認為,創業生涯海闊天空,有較多機會接觸不同人物和業務,相反在興華打工時生活刻板,全日困守廠房。




標題 返回家鄉創辦華山電池廠。內地經營工廠的困難
日期 23/11/2010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13分15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LLW-SEG-017
回顧興華電池廠的工作生涯。經歷生意失敗後深信打工宿命
1990年,羅履和退出華山電池廠後,正式退休,全心投入股票買賣。羅履和回顧數十年電池業生涯,對興華電池廠感情深厚,視為第二個家,並與東主潘壯修相善,稱對方為三哥。羅履和在1973年離廠創業,潘老闆力勸不果,非常嘆息;1976年,潘老闆知道羅履和生意困難,再勸羅履和回巢。羅潘兩人雖不共事,仍長期維繫感情。羅履和的事業高潮在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初,當時興華生意興隆,尤以美國生意為甚,當地超級市場的電池訂單源源不絕。興華生意高潮時,職員花紅最高達半年薪金,羅履和亦因此賺取後來創業本金。羅履和生活作風正派,不打麻將、不上夜店跳舞,他自言戰後從內地農村來港,事業基礎得來不易,加上已有家室,全心為子女着想。

羅履和認為,以工人身分形容自己,比用老闆身分貼切。羅履和憶述,時人普遍相信宿命,上天註定個人打工或創業的命途。羅履和生意失敗後,不少人事後孔明,指他是打工命格,即替人打工則順風順水,自主創業則諸事不順。羅履和認為,生意失敗主因他學識有限,不了解商業形勢,例如未能評估產地來源證條例的變化。羅履和不後悔離開興華,回顧創業後每次遭逢挫折,最終亦能柳暗花明。羅履和在積蓄豐裕時置業,為子女未來打下基礎。羅履和鍾情電池業,回顧自己來港由零開始,在興華由低做起,深得老闆賞識和栽培,逐漸在業內建立「五羊牌師傅」名聲,獲派駐外地管理廠房,感到自豪和安慰。




標題 回顧興華電池廠的工作生涯。經歷生意失敗後深信打工宿命
日期 23/11/2010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13分54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LLW-SEG-018
香港電池業的萌芽: 戰前創辦的主要工廠和產品
戰前香港電池廠主要有興華(五羊牌)、蓋一(夜明牌)和永固(飛象牌),屬於家族生意形式,租用住宅地舖投產。戰前香港生產以人手作業為主;二戰後德國軍用品生產機器遭閒置,香港廠房大量引進,生產逐漸走向半自動化,例如以啤機製造鋅殼和炭芯。當時電池以紙筒包裹,包裝涉及大量人手工序。早年德國機器在香港屬機密,電池廠另設房間安置並生產,只限生產部人員進出。日本樂聲牌較早採用全自動生產,在業內首屈一指。

戰時興華和蓋一繼續營業,規模有所擴大。興華廠房在大角咀(1951年遷至土瓜灣),蓋一廠房在木廠街。永固戰前曾在上海開廠,1949年後將香港廠房遷至台灣。1960年代,丁某在三家村創辦高力電池廠,產品註冊商標為「HW」,與興華廠名拼音相同,「HW」牌常給誤為興華產品。同期大廠有金山和金力,金山初期在香港生產9W打火機電池,曾短暫遷至台灣,後返香港在葵涌設廠,生產層疊式電池;金力創辦人陳先生在金山出身,後在大埔汀角路創業,生產層疊式電池,近年轉營電子業務。




標題 香港電池業的萌芽: 戰前創辦的主要工廠和產品
日期 23/11/2010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10分8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LLW-SEG-019
香港電池製品的演變: 圓型鋅碳電池和層疊電池
港產電池主要分為1.5W、9W和12W三種。1.5W是圓型鋅碳電池,按尺寸分成1至5號;9W和12W分別是6層和8層的層疊電池,每層有1.5W電力。層疊電池先在德國推出,經香港行家仿效生產,於1958年至1960年在港面世,當年普遍用於電子打火機和原子粒收音機,同時可用於玩具車和煙霧器。興華和蓋一早期生產圓筒電池,佔有大部分市場。高力初期亦生產圓筒電池,但為避免與兩大廠競爭,改做層疊電池,金山亦以層疊電池為主打產品。層疊電池普及後,興華和蓋一亦加入生產行列。興華在土瓜灣道有2座廠房,分別樓高4層和6層,每層負責不同工序。

圓筒電池和層疊電池生產原理相同,羅履和在1960年代是興華的生產部總工程師,已掌握層疊電池的技術。1958年後,大廠生產半自動化,生產金屬帽和電池殼等配件的山寨廠漸淘汰;1965年左右,這些山寨廠消聲匿跡。1960年代,電筒在農村用途廣泛,包括防盜、捕獵、收割等,而收音機、電子玩具自1960年代中日益普及,令電池的需求持續增加,同時「永備)和「槍嘜)等美國大廠停產,改用代工生產形式從香港入口電池,於是造就香港電池業的高峰期。現在電池品種日漸多元化,鹼性電池和鋰電池相繼推出。




標題 香港電池製品的演變: 圓型鋅碳電池和層疊電池
日期 23/11/2010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14分44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LLW-SEG-020
1970年代以後香港電池業的沒落
踏入1970年代,香港電池業開始走下坡。原因:第一,內地不少個體戶開山寨電池廠,從大廠購入電池配方做包裝,出口香港和南洋,與港產電池競爭,例如廣州電池廠出產的555牌產品當年在港盛行。(不過,國產電池質量良莠不齊,部分國家禁止進口。)第二,香港工資成本上漲。羅履和在1970年代中經營國際電池廠,正面對其他行業爭奪勞工,短短幾年女工日薪從7.5元漲至12.5元,而且產品跌價,以致生意無利可圖。興華和蓋一生產規模逐漸縮小。

第三,電池廠作業骯髒,石墨粉嚴重污染空氣,引致肺積塵等職業病,而且廠房內有不少易燃物,如紙皮和機器摩打等,又用煤氣煮蠟青,容易引起火警,政府因此收緊衞生和消防條例,這令營運成本上漲。營業環境日益不利,不少廠家重建或變賣廠房,轉營地產生意,例如興華結業後,將廠房賣給新鴻基。同期金山改為生產高檔電池,並開發電子業務;金力亦轉營電子;高力則給廣州電池廠收購,初期仍保留香港廠房,為廣州廠房做加工,令成品作港貨看待,以便享用英聯邦特惠稅的出口配額。今天香港已沒有大型電池廠。




標題 1970年代以後香港電池業的沒落
日期 23/11/2010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15分14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LLW-SEG-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