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雁雲

容雁雲
退休小學老師

性別:
出生年: 1932
受訪時年齡: 78
教育程度: 師範
主要職業: 教師
訪談主題: 教育
最近訪問
生平簡介 精選片段 全部訪談記錄 相片/資料集
家庭背景
容雁雲在1932年香港出生,父親於香港當經紀做貨物買賣,家境不富裕。父親有5個妻妾,生母排第五。容雁雲在兄弟姊妹中排行第七,即孻女。3個哥哥為嫡母所生,1個姊姊為庶母(四媽)所生。容雁雲有2個同父同母的哥哥,二哥在7歲至8歲時回鄉爬樹跌死。起初嫡母、3位庶母和生母分開居住,後來父親生意失敗,嫡母、庶母(四媽)及生母三房人一起居於銅鑼灣利園山道(即當時的利園街)。父親於容雁雲3歲時去世,生母帶容雁雲兄妹3人回父親故鄉中山縣南屏鄉。



標題 家庭背景
日期 03/06/2010
主題 教育
記錄總長 2分59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TW-YAW-LIFE-001
在故鄉讀書點滴。在振華學校及義學讀書的記憶。日治時期的生活。
容雁雲故鄉中山縣南屏鄉的學校由鄉紳建立,名為甄賢學校。當地人思想開通,女孩(包括容雁雲)可以入學讀書。另外,當地女孩都可以飲丁酒,與其他地方只准男孩飲丁酒不同。容雁雲回港後,依舊在利園街居所住,而於利園街的振華學校(音譯)讀小二。振華學校為私立學校,學生需交學費。該校原本只能容納20人,卻收生25人。有一次視學官查訪,該校因多收5人,便讓部分學生(包括容雁雲)到天台躲藏(俗稱「走鬼」)。當時容雁雲因家貧沒有校服而成為「走鬼」的學生。容雁雲忘記後來停學的原因。1941年,容雁雲於利園街街尾的義學讀三年級,在傍晚約4時至5時上課2小時。香港淪陷後,容雁雲再次失學,替生母看管賣香煙糖果的攤檔。容雁雲十分喜歡閱讀,常於看管攤檔時閱讀《小五義》、《七俠五義》、《七叔探案》等書籍。



標題 在故鄉讀書點滴。在振華學校及義學讀書的記憶。日治時期的生活。
日期 03/06/2010
主題 教育
記錄總長 4分10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TW-YAW-LIFE-002
在銅鑼灣聖保祿學校讀書的記憶(一):戰時和戰後的學習經歷

1943年,容雁雲得親戚提議和生母支持,考取東華三院的助學金。其後,容雁雲參加銅鑼灣的聖保祿學校(小學部)入學試,在試前讀過作文範本,得以考入該校讀四年級。聖保祿學校(小學部)為戰前名校,甚具規模,容雁雲家貧,因考獲東華三院的助學金才能入讀。當時聖保祿學校(小學部)班房的面積與今天一般學校班房無異。該校的科目有中文、數學、歷史、體育、手工、音樂等。該校提供課本和筆,每年冬夏各派發一套校服,校服為大襟衫及束褲頭帶的褲。

當時,學生考獲好成績可以跳班。容雁雲的成績不俗,但她不甘心只因唱歌成績不及考獲前兩名的修院女同學而考第三,便向校長周姑娘(北方人)要求跳班讀五年級,最後獲准跳班。日治時期,學校按規定教日文,容雁雲讀五年級才開始學日文,初時成績不佳,後來才有進步。容雁雲還記得五年級數學教分數。銅鑼灣聖保祿學校屬教會學校,學生須讀《聖經》,平日上堂唸《天主經》及《聖母經》;學生不用考《聖經》,但在考試前要到校內的聖堂唸經祈禱。容雁雲在該校平日很少與同學溝通。曾經有一個同學要求與容雁雲結為金蘭姊妹,但生母反對。

1944年4月4日,盟軍轟炸香港,聖保祿學校外牆遭炸毁。幸好當日是兒童節,學生放假不在校舍。此後學校停課,容雁雲讀六年級只讀了個多學期,便無奈停學。哥哥在日治時期於內地讀書,在1946年4月或5月回港後,建議容雁雲繼續讀書。容雁雲在下學期末再獲聖保祿學校取錄,升讀初中一。當時該校有課本教動物、植物、英文等科目。容雁雲當時連26個英文字母也不懂。容雁雲記得她姓名的英文寫法由教英語的男老師為她拼寫。容雁雲升初中二,因聖保祿學校要求繳交留位費及昂貴學費,便跟同學投考羅富國師範學院附屬中學。




標題 在銅鑼灣聖保祿學校讀書的記憶(一):戰時和戰後的學習經歷
日期 03/06/2010
主題 教育
記錄總長 13分50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TW-YAW-LIFE-003
在羅富國師範學院附屬中學的學習經歷(一):入學經過、對校長和老師的印象、校舍搬遷、教學語言的轉變...

約1947年,容雁雲參加羅富國師範學院附屬中學入學試,通過英文考試,卻在數學考試不及格,獲列為備取生。容雁雲向當時羅富國師範學院附屬中學校長阮雁明求情,最後憑她在聖保祿學校初中一成績入讀羅富國師範學院附屬中學初中二。當時香港教育沒有限定制度,容雁雲才可以不斷轉學和跳級升班。

容雁雲初時入讀羅富國師範學院附屬中學,校舍同時有官立漢文中學的學生。後來兩校合併,容雁雲初中三時學校名稱改為「官立漢文高級中學」。羅富國師範學院附屬中學的初中二設甲、乙、丙班,甲、乙兩班屬於官立漢文中學,丙班屬於羅富國師範學院附屬中學。羅富國師範學院附屬中學校長為阮雁明,官立漢文中學另有校長。初中二丙班班主任郭全本任教數學,並建立班社--「甦社」,有社歌,他後來在英皇書院任職。當時羅富國師範學院附屬中學校有班際旅行和比賽。官立學校贈送鉛筆,在小息派發牛奶、餅乾,容雁雲感到很幸福。學生需每月繳交5元學費,容雁雲最初要向家人籌款才能繳付。

容雁雲記得幾位她初中二的老師:數學老師郭全本教數學幾何;歷史老師陳佩玲(郭全本妻子)教歷史,包括鴉片戰爭等;中文老師潘白垣教中文,曾教《背影》。〔編註:容雁雲後期更正乙、丙班屬於羅富國師範學院附屬中學。〕容雁雲讀初中三時,官立漢文高級中學搬往堅尼地道前日童書院(日本子弟學校)的校舍,環境清幽,流水淙淙。班級由3班變2班,每班轉為約40人的大班。容雁雲大部分同學轉校。當時皇仁書院校舍不足,暫時與官立漢文高級中學共用前日童書院校舍,皇仁書院在上午使用校舍,官立漢文高級中學則在下午使用。當時官立漢文高級中學由梁世華任校長。

容雁雲讀高中一時,官立漢文高級中學為與英文學校競爭,除中文科外,將物理、化學、數學、地理、歷史等科的教科書變成英文課本。老師上課講解中英夾雜,容雁雲不明白所教內容。校長梁世華教英國歷史,可是因工作忙很少上課,上課只教法國革命。數學轉以英文教授後十分淺易,容雁雲一看題目便知答案,可是答題需要寫明計算步驟。數學老師何家誌用英文教代數,容雁雲只記得代數和代數求和法。地理老師謝振有是後來的皇仁書院校長,容雁雲當時讀地理只記得季候風的內容。英文老師張謝琮賢(葛量洪師範學院院長妻子)是容雁雲的班主任,全用英語授課,講解生動有趣。張謝琮賢從傭人處學懂說中文,上課每說中文,便讓學生捧腹大笑,例如將皇后說成娘娘。英文科採用Fundamental、牛津等出版社的教科書教學。英文堂教文法時,容雁雲用心上課。英文科口試考背誦課本。當年容雁雲學習英文有進步。

約1949年至1950年容雁雲讀高中二時,校方發現校內學生的數學程度不如理想,不符合中文學校的要求,於是除英文科外,將全部課程轉回中文教學。初中升高中沒有分文理科。容雁雲讀高中二時,需勤力學習追上數學成績。官立漢文高級中學校風自由,學生可以不上堂,只要考試考得好。例如在國畫堂上,老師何漆園在前面教畫畫,對學生在後面做數學練習不理會也不責備。容雁雲並不着意學習國畫,有一次上課學畫孔雀,只用鉛筆臨摹老師的範本,然後填色草草了事;考國畫考試請同學幫忙畫畫(俗稱「請槍」)。何漆園不會讓學生不及格。容雁雲每年美術科的成績上學期62分,下學期64分。何漆園後來成為葛量洪師範專科學校的美術科導師。

官立漢文高級中學因班房不足夠,把高中三由2班變1班,按高中二成績揀選學生。官立漢文高級中學學生在其他私立學校是頂尖的學生。張謝琮賢在容雁雲讀高中二時到英國深造,在容雁雲高中三時回來教英文,適逢葛量洪師範專科學校開始籌辦,便建議有興趣的學生報讀。當時羅富國師範學院較受歡迎,因課程採兩年制,歷史悠久;葛量洪師範專科學校的課程只是一年制,以該校為首選的學生少。容雁雲為盡快畢業,以葛量洪師範專科學校為首選。師範入學試分3天舉行,在英皇書院舉行中、英、數等考試。葛量洪師範專科學校取錄10多個官立漢文高級中學的學生,未能考入羅富國師範學院的考生獲派往葛量洪師範專科學校。




標題 在羅富國師範學院附屬中學的學習經歷(一):入學經過、對校長和老師的印象、校舍搬遷、教學語言的轉變。師範學校的選擇。
日期 03/06/2010
主題 教育
記錄總長 26分17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TW-YAW-LIFE-004
在銅鑼灣聖保祿學校讀書的記憶(二):課程內容、考試形式、對校長和老師的印象、同學關係。日治時期的...

容雁雲在整個中學(官立漢文高級中學)階段要讀公民科,內容包括中國的制度等,每星期一堂,老師出身自內地法律系。容雁雲在聖保祿學校讀書時也曾讀公民科。當時聖保祿學校(小學部)的課程與一般學校無異,有教算盤。容雁雲讀聖保祿學校(小學部)五年級開始學習古文,如《陋室銘》、《苛政猛於虎》等,每堂只學數句。聖保祿學校(小學部)於香港淪陷後按日治政府規定教授學生日語,在和平後從初中一開始教簡單英文。

聖保祿學校(小學部)舉行考試時,老師在黑板寫題目,學生用鉛筆抄寫作答。聖保祿學校(小學部)用標準學生桌椅,不用一般的揭合式書桌。在聖保祿學校(小學部)讀書不用穿校服。該校老師教全科,女老師佔大部分。該校沒有修女教書,只有《聖經》課由華人修女教授。校長周姑娘及後來的法籍校長卜理覺均為修女。容雁雲讀五年級有一位女老師姓譚,穿長衫,上課坐在教師桌教書。聖保祿學校(小學部)沒有家訪。戰前與戰後初期,該校師生關係不密切。該校每班20人,有男女學生,以女學生較多。小息時,容雁雲與同學到聖保祿學校內聖堂的石級玩耍。容雁雲記得讀三年級時考第一及第二的同學當時學做修女,容雁雲甚少與二人聯絡。容雁雲有一個不同屆的同學叫江潤勳,江潤勳在葛量洪師範專科學校畢業,在香港大學教中文。同班同學的年齡差異在戰前不大,在戰後反而大。日治時期,容雁雲不感到日本人控制聖保祿學校,校內沒有集會、活動等。容雁雲在街上碰見台灣人多於碰見日本人。當時用軍票及以明治為年號,對生活影響最大。

容雁雲在德嬰小學讀小學二年級,曾參加故事演講比賽。德嬰小學位於灣仔軒尼詩道,鄰近和昌大押,應為德貞女子中學的分支學校。容雁雲在故鄉有祖屋,故鄉的學校教唱抗日歌、《中華民國國歌》,讓學生唸《總理遺囑》。




標題 在銅鑼灣聖保祿學校讀書的記憶(二):課程內容、考試形式、對校長和老師的印象、同學關係。日治時期的學校情況。在德嬰小學及故鄉學校的學習點滴
日期 03/06/2010
主題 教育
記錄總長 21分52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TW-YAW-LIFE-005
在羅富國師範學院附屬中學的學習經歷(二):上學裝束、課外活動、校名的轉變、同學關係、對校長和老師...

容雁雲更正她在羅富國師範學院附屬中學所讀初中二分甲、乙、丙班,甲班屬於官立漢文中學,乙、丙班屬羅富國師範學院附屬中學。羅富國師範學院附屬中學校服只有藍色校褸,扣上扣針(扣針上有校訓文行忠信),但校方不強迫穿校褸。學生一般穿長衫或穿短袖衫和短褲,時髦又家境不俗的穿工人褲,富裕的穿西裝褲或裙。容雁雲讀初中三(約1947年至1948年)在堅尼地道上課,羅富國師範學院附屬中學才易名為「官立漢文高級中學」。容雁雲從來只知自己在羅富國師範學院附屬中學讀書,這時才意識到校舍還有官立漢文中學。容雁雲讀初中二及初中三時,校簿的簿皮沒有校名,只有教育司署的名稱。容雁雲入讀羅富國師範學院附屬中學時,該校早上有集會宣布,校內設有圖書館。容雁雲間中在書局打書釘或買書,當時文學作品以五四時代朱自清的作品較著名。容雁雲除閱讀小說外,也閱讀化學、物理的課外讀物。

容雁雲讀高中時,同學互相幫忙,有學習小組,容雁雲往同學家拜訪、吃飯、溫習。官立漢文高級中學的男生較多。容雁雲讀高中三時,官立漢文高級中學不再與皇仁書院共用校舍。當時年輕人喜歡參加學校聯歡活動,一般到紅梅谷旅行,旅行節目包括跳集體舞。容雁雲記得在1949年中國政權易轉前,所跳的集體舞是《扭秧歌》。每年官立漢文高級中學向外借地方舉辦運動會。該校設有操場讓學生玩球類活動,該校籃球隊只有前官立漢文中學的學生參加。容雁雲在初中和高中上體育課時,與同學到小食部談天。容雁雲很喜歡所讀中學,因為校風自由,學生自發讀書,只在初中二及高中一時有較多功課,容雁雲認為考試可以考驗學生的真功夫。

官立漢文高級中學校長梁世華為人良善,不多言,(在歷史課)教法國大革命。校長只在開學及頒奬禮才發言。大部分官立漢文高級中學的老師容易相處。容雁雲是最後一屆學生不用考中學會考,只需考校內試,但學校沒有派發畢業成績表。




標題 在羅富國師範學院附屬中學的學習經歷(二):上學裝束、課外活動、校名的轉變、同學關係、對校長和老師的印象
日期 03/06/2010
主題 教育
記錄總長 19分5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TW-YAW-LIFE-006
在中文學校高中畢業的前途。葛量洪師範專科學校學生的進修路徑與前途

容雁雲大部分官立漢文高級中學同學在畢業後,工作養家或入讀師範,較少當護士,因在瑪麗醫院當護士需懂英語。當時官立漢文高級中學的學生需到皇仁書院升讀英文班第一班,才可參加香港大學入學試。大部分中文學校學生的英語水平只達第三班程度,只有家境好的學生才有經濟能力在畢業後繼續升讀英文班。容雁雲的同學要讀大學主要回內地如廣州、東北、武漢等地升讀大學。容雁雲在1951年中學畢業,當時中國政權已更替,學生可免費到內地升學。容雁雲有同學到內地升學,他們大多有愛國思想。容雁雲也想升學,但她認為賺錢更重要。當時,一般女老師月薪265元,男老師月薪280元,收入算高,教官立學校的老師薪金更高。當時傭人一年工資約30元。

當時,英文中學學生才能考入羅富國師範學院,所以官立漢文高級中學的學生投考不成功。在羅富國師範學院讀畢兩年制課程可教中學,在葛量洪師範專科學校畢業只能教小學。葛量洪師範專科學校畢業生可於晚上在香港官立文商專科學校深造中英文,取得專上學院專科文憑資歷後可教中學或在葛量洪師範專科學校教書。該課程由政府辦理,安排在英皇書院上課。




標題 在中文學校高中畢業的前途。葛量洪師範專科學校學生的進修路徑與前途
日期 03/06/2010
主題 教育
記錄總長 7分46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TW-YAW-LIFE-007
在葛量洪師範專科學校學習的記憶(二):實習經歷、課室管理方法、畢業試

容雁雲修讀葛量洪師範專科學校課程,有2次為期1個月的實習,第一次在上課兩個月後的11月,第二次於畢業前。容雁雲兩次均在跑馬地的聖保祿天主教小學實習,每日教授1至2堂,教體育科和自然科。容雁雲用圖畫、字卡、實物等教材教自然科。聖保祿天主教小學老師在課室外一面改習作,一面監堂。葛量洪師範專科學校胡熙德老師對實習學生除觀課批評,也看教案評分。

葛量洪師範專科學校學生實習的學校按情況及需要,決定實習學生任教的科目,不按實習學生的喜好或能力,但容雁雲一定要在實習時教她選修的體育科。有一次,容雁雲教自然科講解椰子,她帶椰子上課,將椰子劈開,繼而解釋椰子內部構造。容雁雲教中文講解便條寫法,也用實物。容雁雲實習時,受學生歡迎,因為實習學生容易相處,教書用實物夠具體,而老師卻嚴肅沒有用實物教授。容雁雲畢業後教書,教自然科多用實物講解,例如用線轆教滑輪,又如自製發聲發電機,教其他科則少用實物輔助。葛量洪師範專科學校課程教授課室管理的方法,例如:要學生舉手才准說話;須眼望四方;盡快記熟學生的名字等。容雁雲認為這些技巧一生受用。社會科的內容主要教授香港的歷史公民地理,似現今的通識。葛量洪師範專科學校畢業試要考筆試,考杜威的教育理論、五段教學法、教案編寫、兒童心理學等。




標題 在葛量洪師範專科學校學習的記憶(二):實習經歷、課室管理方法、畢業試
日期 03/06/2010
主題 教育
記錄總長 15分1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TW-YAW-LIFE-009
葛量洪師範專科學校首屆畢業生覓教職情況。在夜校教書點滴
容雁雲1952年在葛量洪師範專科學校畢業,當時香港的津貼小學及官立小學不多,當中以新界鄉村的津貼小學較多。當年容雁雲只有一個同學到官立學校任教,該同學在大埔的官立學校教木工。教育司署通知所有師範畢業生見工,畢業生不用尋找學校。教育司署曾介紹容雁雲到一所學校面試,但她因路途遙遠而放棄。容雁雲第一份教師工作在加士居道的循道學校夜校任教1至2個月,該校學生的年紀與她相若。



標題 葛量洪師範專科學校首屆畢業生覓教職情況。在夜校教書點滴
日期 03/06/2010
主題 教育
記錄總長 2分53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TW-YAW-LIFE-010
任教嘉諾撒培德學校的記憶:任教科目、教學形式的轉變、學生升學情況、老師背景。轉職原因。

容雁雲從葛量洪師範專科學校畢業後,教育司署分派她下學期到香港仔的津貼學校嘉諾撒培德學校,接替她的同學教體育。嘉諾撒培德學校歷史悠久,位於香港仔中心的兩層高住宅平房。教員室設於廚房,廚房外是班房,所以在教員室可聽到課室的授課情形。容雁雲回想當時第一次教書,有人在教員室旁聽令她害怕。校長曾修女經常巡堂,負責為老師分配授課的班級及科目。容雁雲任教中文、數學、自然,並當三年級班主任。該校由修女維持秩序,老師在集會、小息時不用當值看管學生。

以前嘉諾撒培德學校可算是鄉村學校,同一班大部分課堂由一位老師教授,老師可自行安排時間表,方便工作。例如:容雁雲編訂連續上數節不同班別的體育課,不用在同一天內經常替換短褲及長衫兩種不同的上班服。這是學校初期沒有限定制度的好處。1950年代,容雁雲用納紙草擬測驗考試題目,不用給校長檢查。容雁雲所擬題目有填充、是非題等算是新穎的考核方法;大部分老師只把問答題寫在黑板上。後來學生、老師人數漸多,家庭式教學漸漸不能配合需要,該校逐步定立制度。

嘉諾撒培德學校是女校,鄰近避風塘,所以女學生主要來自鴨脷洲漁民家庭。戰後初期,學生年紀較大,而且有很大差距,不少六年級的學生已16歲至17歲。數年後,該校小學畢業生年齡劃一為12歲。該校最初每級1班,每班10多人。漁民的女兒能夠讀書十分難得,16歲、17歲可上學更難得,所以她們大部分乖巧且勤力讀書。嘉諾撒培德學校在香港仔是名校,收生漸漸嚴格。因此,大部分漁民的女兒改到香港仔的香島道官立小學就讀。嘉諾撒培德學校因學生愈來愈多,將校舍重建為4層高建築物,於是安排嘉諾撒培德學校六年級學生在嘉諾撒聖心書院學習。新校舍建成後,該校六年級學生從嘉諾撒聖心書院回流,容雁雲負責教授這些學生,而這些學生小學會考成績好,最後升上嘉諾撒聖心書院。嘉諾撒培德學校漸受歡迎,開設一年級預備班招收更多學生。容雁雲自此主力教六年級的小學會考班,除英文外,教授中文、算術、社會等小學會考科目。嘉諾撒培德學校培養學生服從、守紀律,要學生早上一起唸經、上課不作聲,學生卻因而害怕老師不答問題。校長教禮儀,希望學生斯文成為淑女。家長非常信任老師,連家事也讓老師解決。

嘉諾撒培德學校的老師主要從修讀師範訓練課程取回正式文憑,這些老師年紀較容雁雲大。該校只有容雁雲從正規師範學校出身,所以要求她任教六年級。容雁雲讀小學時曾去教堂、唸經等,升讀羅富國師範學院附屬中學(後來易名為官立漢文高級中學)後便沒有。嘉諾撒培德學校校長與同事均希望容雁雲信教,校長更利用空堂向容雁雲講道,但容雁雲最後沒有信教,容雁雲因此認為難以在嘉諾撒培德學校長期任教,後來離開該校。容雁雲認為她如果當初沒有離校,有機會當校長。當時,老師只每年增薪,到升上主任級別後才會升職兼加薪。容雁雲在嘉諾撒培德學校任教一段長時間後,得到主任的銜頭,但沒有加薪,未算為升職。嘉諾撒培德學校校長兼任訓導主任。

嘉諾撒培德學校沒有舉行運動會、遊藝會等,但每年舉辦旅行1次,在聖誕節前有慶祝活動。耶穌受難節前,該校有老師與學生一同到鴨脷洲的天主教堂以三跪九叩的方式參與拜苦路宗教節目。該校組織聖母軍參與慈善工作。教育司署相信辦學團體嘉諾撒仁愛女修會,所以很少有視學官巡視嘉諾撒培德學校,官員來訪只參觀校舍並與校長傾談,沒有觀課。嘉諾撒培德學校沒有跟其他友校聯絡,但容雁雲相信該校與嘉諾撒聖心書院有聯繫,所以該校大部分學生選擇升讀嘉諾撒聖心書院。嘉諾撒培德學校有學生仿效容雁雲選讀金文泰中學(前身為官立漢文高級中學)。嘉諾撒培德學校也鼓勵學生選讀有聯繫的嘉諾撒書院(位於筲箕灣)。該校學生成積稍遜會選讀教會於田灣主辦的工業學校。早年學生小學畢業後便打工,1960年代大部分學生繼續升學。

1953年至1966年,容雁雲在嘉諾撒培德學校任教14年半相當快樂。容雁雲與該校修女相處愉快,又遇上乖巧的學生,建立教書的信心,所以非常喜歡嘉諾撒培德學校。1966年暑假,容雁雲因轉職到慈雲山葛師校友會學校而離開嘉諾撒培德。慈雲山葛師校友會學校由葛量洪師範專科學校的畢業生創辦,所以她想協助。




標題 任教嘉諾撒培德學校的記憶:任教科目、教學形式的轉變、學生升學情況、老師背景。轉職原因。
日期 03/06/2010
主題 教育
記錄總長 29分12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TW-YAW-LIFE-011
任教慈雲山葛師校友會學校的記憶:創校經過、學生背景、任教科目

慈雲山葛師校友會學校由葛量洪師範專科學校畢業生合辦。該校建校之初,容雁雲除任老師,還幫助校長做行政、收生等工作,並舉辦籌款活動。1960年代,羅富國師範學院的校友會辦學,加上葛量洪師範專科學校的張院長和該校學生支持,便促成該校校友會辦學。當時(政府在)每個徙置區興建1至2所學校讓團體代辦,葛量洪師範專科學校校友會以該校畢業生為保證,申請獲批慈雲山校舍。慈雲山葛師校友會學校原定在1966年開辦,最後延至1967年。葛量洪師範專科學校校友會在每所學校設有一名通訊員負責向葛量洪師範專科學校校友收取捐款,校友每人最少捐款120元,按月供12期。

慈雲山葛師校友會學校向葛量洪師範專科學校校友會籌款以添置設施;另於葛量洪師範專科學校禮堂上演法國改編《少奶奶的扇子》、《可敬的葛靈敦》等話劇,讓校友購票作為捐助經費。慈雲山葛師校友會學校依照教育司署的標準制定課程,向學生每月收取學費5元直至免費小學教育推行。該校是男女校,男生較多。該校每班學額45人,但在六年級收46人,有許多超齡而身材健碩的學生,因而令課室顯得狹窄。容雁雲主要教授六年級的數學、自然、社會科。容雁雲現在仍與該校部分學生聯絡。當時慈雲山的聚集不同背景的人,環境複雜,容雁雲覺得自己好像身處番邦。




標題 任教慈雲山葛師校友會學校的記憶:創校經過、學生背景、任教科目
日期 03/06/2010
主題 教育
記錄總長 13分7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TW-YAW-LIFE-012
慈雲山葛師校友會學校的收生轉變。教學心得。補充個人背景。家人對容雁雲讀書的態度。

慈雲山葛師校友會學校辦學初期,收生人數理想。1980年代後期,慈雲山適齡學童不多,該校收生不足,最後拆卸變成住宅。容雁雲在慈雲山葛師校友會學校當教師21年,1989年退休。容雁雲覺得做老師很開心,認為只要對學生好,學生便聽教。容雁雲認為,老師要體諒學生,從學生角度解決問題,令學生讀書開心。容雁雲遇到學生不做功課、不溫習又不為家人理會,便要求他們在學校完成功課。容雁雲在堂上提問幫助學生溫習,使學生學會最基本的知識。容雁雲教任何科目都要求學生寫日記,藉此與學生交流、溝通。容雁雲認為,老師不要當面罵學生,但要堅持學生守規矩;另外做事要比學生精明且快。容雁雲會私下做家訪,因而與學生家人熟絡。多年來,容雁雲只修讀過1年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開辦的第一屆圖書館學文憑。

容雁雲於1932年在香港的流產所出生,因母親認為女孩不用領取出世紙,所以容雁雲沒有出生證明文件。家人由容雁雲自行決定讀書。母親覺得容雁雲很喜歡讀書,所以給容雁雲繼續升學,容雁雲回家則要做家務、破柴。




標題 慈雲山葛師校友會學校的收生轉變。教學心得。補充個人背景。家人對容雁雲讀書的態度。
日期 03/06/2010
主題 教育
記錄總長 19分31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TW-YAW-LIFE-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