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出身的背景。個人在中國染廠的發展。印染業技術人員的學歷和事業

陳健強的學歷。陳健強於香港出生,到台灣修讀化學工程,學習少許漂染知識,印染是其中一個學科。當時香港理工學院已有紡織學系,但近年該學系已由技術工藝轉換成以採購為主,現在職業訓練局、製衣業訓練局也設有紡織課程,訓練基層員工做測試的工作,多以到內地入職為目標。

以前漂染業員工的技術背景。當時大學生入染廠工作不多,中學畢業的人到中國染廠可由學徒做起,有宿舍及晉升機會。當時做學徒的員工,現在升為車間主管,是生產部主力軍。香港理工學院學生讀紡織、採購,多來中國染廠工作,做部門主管,但任職時間不長,後轉行做檢測、採購等工作。染廠工作對他們並不吸引,因為染廠環境熱,工作時間長。中國染廠如少林寺,員工在中國染廠打好基礎,到外面發展較容易。

陳健強入職時,中國染廠的前輩有來自香港理工學院、台灣的大學,沒有香港大學的畢業生。陳健強初入職時,廠長是上海人,飯堂主管也是上海人。中國染廠初時的確多數由上海人做部門主管,他們很快融入香港社會。

印染工業已再沒有上海老一輩的影子,因變化太快。以前在香港容易找到顏料的資料,當時有所謂「六大公司泊碼頭」,大染料公司如ICI、Hoechst、Ciba、Bayer、BASF、Sandoz等,會經常為顧客介紹顏料,提供技術支援,給顏料廠房試用,非常方便,所以發展很快。當時個別公司把握到一種染料的使用方法,便自有賣點,獨佔市場。
化學知識運用於印染行業。陳健強有把化學知識運用於印染工作,例如知道塗料要加入不同化學物質混合才能應用,他認為不是太多化學知識可用於印染,但懂得有機化學知識當然有幫助。陳健強認為印染知識可從書本獲得,靠在工作上不斷實踐、嘗試和自我學習去提升自己。
陳健強沒有選擇入讀香港理工學院,因當時理工仍是工專,不是大學。陳健強到台灣升學,選擇入讀成功大學,成大工科較出名。
中國染廠的開發部門。陳健強入行時,中國染廠尚未有研發部門。荃灣廠房時期,中國染廠在化學室試驗一些研發工作,例如先實驗一些印染效果,若效果滿意,將布辦送交工場執行。陳健強對他剛入職時中國染廠的研發工作不太清楚,但相信廠長及主管經常有新概念。陳健強記得他1972年入職時,中國染廠有幾個員工是化工畢業生,包括在台灣的大學畢業和在浸會學院讀化學。
陳健強選擇於中國染廠工作的原因。中國染廠當時屬大廠,設有學徒練習生制度。陳健強想學以致用,故寫信應徵,最後面試成功便做,一直對工作很有興趣。在1979年至1986年尾期間,曾去西非擔任管理工作,協助生產。1987年至1992年,離開中國染廠,移民澳洲,在當地的印花廠工作。直至中國染廠在1992年準備搬新廠,中國染廠請陳健強回流。
當時赴台灣讀書要在香港考大專聯考。陳健強在培英中學(位於巴丙頓道)讀書,憑成績經學校遴選而直接保送往台灣讀書,不用考聯考,第一年有獎學金。成功大學位於台南,台南生活費很廉宜。

陳健強在中國染廠的事業歷程。陳健強初入職時,負責印花部門的工作,在漿房準備印花漿,約3個月,之後升任印花間領班,管理印花技術和生產。當時廠房採輪班制,分早、中班8小時,有宿舍。1975年,陳健強升任印花間副主管。1979年頭,獲調派往西非尼日利亞工作。中國染廠於尼日利亞有10多間廠,陳健強負責管理UNTL廠的印花,做蠟印。1986年,陳健強移民澳洲。陳健強後來回港(1992年),當時中國染廠廠房仍在荃灣,陳健強任副廠長,管理生產,負責安排生產,如技術、編排訂單次序及修理機器等車間問題,後來有部分時間兼負責營業部拜訪客戶、議價、取訂單、排期等工作。2006年,陳健強升任助理總經理。中環辦公室有Managing Director。中國染廠多年來與客戶建立關係,於倫敦有代理,在紐約則有中國染廠的營業代表。

陳健強1972年入職時,老闆查濟民多在中環太古大廈辦公。當時寫字樓與工廠是分開的,工廠在荃灣,寫字樓在中環。查濟民是企業家,認同自己是紡織工業家,熱衷開創新技術。查濟民於內地創辦兩個基金,一個名為「求是基金」,基金運用於科學上;另一個是「桑麻基金」,運用於紡織技術發展上,對內地紡織界是很大支持。

受訪者
公司 中國染廠集團有限公司
日期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25分23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資料來源 香港記憶計劃口述歷史訪談
儲存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AY-CKK-SEG-003
Sha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