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紡織的家族繼承、發展沿革、技術演進、技術員工背景

中央紡織創辦人是吳文政,吳文政曾於上海經營小型紗廠,及後遷港先成立中央布廠,稍後再辦中央紗廠。當年大部分紗廠均兼營布廠,例如南海紗廠、南洋紗廠等;純粹紡紗則以香港紗廠為代表。中央紗廠起初在行內只屬細廠,人才和品質不及大廠。1960年代中期,企業第二代吳中豪接班,吳中豪幼年負笈英倫,在倫敦大學修讀機械工程,並在父親指示下學習管理知識。1967年至1968年,吳中豪引進針織布料的生產及銷售,其時鄭致平已升為主任。早期中央紡織的管理體系參照上海,廠內機器則來自日本,產品以「紅雙囍」為品牌,當年中央紡織只需緊貼市場需求即能大規模生產,例如生產「的確涼」布料等。
1970年代後期起,鄭致平開始參觀紡織機械的國際展覽會,接觸世界最新款機器,並參觀歐洲的新型紗廠,開始選購歐洲最新型紡紗機械。中央紡織從引入新機器為契機,不斷研發新布種和棉紗,務求與台灣、韓國等同業競爭。1980年代至1990年代,鄭致平多次赴日本觀摩,參觀當地紡紗廠,了解橡筋紗的生產原理,同時購置日本機器加以改良。1990年代初,中央紗廠推出橡筋紗,用於生產彈力牛仔布,成為第一間製造橡筋紗的本地紗廠。鄭致平回顧中央紡織的技術演進,認為機器改良是發明新品種紗布的關鍵。2005年,企業第三代吳柏年開始接班,吳柏年是吳中豪兒子,早年在英國倫敦大學修讀化工及會計。從2000年代起,中央紗廠加強與學術界聯繫,共同研發新產品,例如改進棉紗的柔軟度。
數十年來,鄭致平在中央紡織主管生產技術。中央紡織廠內的管理層和技術人員教育背景不同,部分在本地院校畢業,部分在上海修讀紡織專科,部分留學英、美和日本。鄭致平認為,各人背景雖異,但在實際工作上無分軒輊。

受訪者
公司 香港中央紡織有限公司
日期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21分31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資料來源 香港記憶計劃口述歷史訪談
儲存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AY-CCP-SEG-003
Sha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