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代初的營業危機, 第二代接班後的革新: 市場開拓和銀行融資

江濱實業有限公司第二代接班人劉的華在美國留學,入讀加州大學三藩市分校。劉的華留美期間深入瞭解美國商界,收集大型零售商的情報,父親認為供她出國留學是成功的投資。父親赴美出差時,不時經過三藩市,劉的華主動陪同父親洽商,照顧他的起居。最終她在1975年加入江濱,她入職前數年公司正經歷重大波折。1971年劉斌與南亞塑膠公司創辦人王永慶合伙在台北設手袋廠,由對方出地建廠房,江濱則從香港抽調骨幹人員赴台。1973年江濱發展如日方中,和記提出以換股形收購,最終劉斌因不捨多年經營心血而婉拒。未幾石油危機爆發,塑料漲價,台廠產量大跌,面臨營業危機,劉斌用人不善,被台藉員工虧空公款,損失慘重。同時美國不少入口商倒閉,其中與江濱往來的數名商家重組新公司,劉斌主動賒貨救濟,維持產品供應鏈的運作。因目睹父親經營困難,劉的華主動返港接任,隨即在市拓和集資兩方面推行改革:
1.) 1970年代初手袋廠不流行直接銷售,業內不流行代工生產模式。廠家通常在黃頁登廣告,客戶從而與廠家洽談。本地廠家一般將產品售與本地和美國的貿易公司或美國入口商,再由他們轉售美國K-Mart等少數大型零售商,廠家要負擔高昂的中介費。江濱從創辦起亦奉行此種營銷手法,劉的華認為公司的客源太狹,建議父親直接與最終客戶交易,但父親認為此舉不合道義,不敢得罪入口商。適逢K-Mart亦有意直接貿易,約於1975、76年在港設採購寫字樓。劉的華主動接洽K-Mart,她參考市面流行的貨色,設計多種樣辦,再請K-Mart挑選貨辦落單,江濱從而走上自主貿易之路,經營情況好轉。自K-Mart來港設代理點後,JCPenny等大企業亦相繼彷效,此後代理公司在交易中佔主導地位,廠家要努力與之打關係。美國零售商大量落貨,以平價貨種為主,一張手袋訂單動輒70萬、80萬個,促成大規模生產,不少廠家因此發跡。手袋業大廠包括「源成」、「偉仕」、「偉雄」、「利文」等,當年同行相處融洽,彼此交往頻繁,互通消息。
2.) 江濱從美國大企業直接交易後,流動資金的需求大增,劉的華擴大融資渠道,勸父親向大銀行借貸。劉的華慨歎銀行有如廠商主顧,當年客戶不流行付訂金,銀行貸款的批放將決定廠商生死。當年銀行不以現金借貸,廠家一般先向銀行出示客戶的落貨單,再由銀行批給信用狀或信託收據,以便廠家向原料商入貨,或支付其他生產成本。由於劉斌作風正派,長年勤於廠務,週轉困難時銀行樂意支援,例如替江濱的客戶支付貨款。
1977年劉的華赴紐約與雅芳洽商,成功開拓雅芳的生意,江濱成為對方第一間落單的香港廠家。自此江濱業務更上一層數,因訂單應接不瑕,公司開展外發生產,將工序交託6、7間細廠負責。細廠要求預支貨款,劉斌要四處向好友借貸週轉,有時劉的華代父出面,借貸經歷辛酸。江濱與雅芳建立伙伴關係後,財力大幅改善,終於還清銀行貸款。


受訪者
公司 江濱實業有限公司
日期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30分42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資料來源 香港記憶計劃口述歷史訪談
儲存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LDW-SEG-003
Sha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