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130 項結果,共26066項結果 , 0.036s
縮小搜索條件
找到相关结果约 26066条,用时0.036秒
廖桂英和興華電池廠的老闆都來自順德,不過鄉下不同。她指老闆不會刻意只請順德人,不計較工人出身,反而以前不少人可透過親戚的介紹入廠工作,例如廖桂英曾介紹女兒入廠做暑期工,當年工廠透過關係請暑期工。老闆亦不會請童工,因此入工廠的大多已是青少年,身型不會過於細小。
  • 口述歷史檔案庫
  • 2013-05-09
昔日陸流英全家住土瓜灣時,逢星期日一家四口便四處遊玩。一對子女出生後,丈夫買車代步,週日駛遍新界,到過西貢等地行山。他們的車泊在樓下,當年泊車不難,有空位便可停車。陸流英替子女選校,她認為十三街附近的學校不濟,難以讓子女成才。女兒初在鳳儀街唐樓的寶寶幼稚園讀過一個學期,因學校就近鷹揚街的住家;其後她安排女兒讀培道幼稚園,後來又在培道讀小學和中學,讀畢中六後赴台灣讀大學,主修農藝。兒子就讀於民生幼稚園,小學和中學亦在民生書院就讀,中七畢業後赴英留學,主修電腦。兒子大多步行回校,有時搭小巴或由父親開車接送,後期坐褓姆車。陸流英丈夫到觀塘開廠後,讀小學三
  • 口述歷史檔案庫
  • 2013-05-08
早年九龍城鄉民隔着今啟德明渠唱山歌,場面十分有趣。男女青年上山割草做燃料時,因相距太遠不能談話,改以對唱山歌交流。吳瑞武印象中的叔父遊手好閒,靠唱山歌娶到老婆,其妻是新界鄉村婦女。每晚在啟德明渠兩岸,站滿未婚的年輕男女,從飯後至睡前的時間隔坑對唱,山歌有本地話和客家話,有人從沙埔村(渠口)唱到大磡村(渠尾),不少姻緣由此締結。吳瑞武等小孩在旁觀看,覺得歌聲動聽,但不懂山歌內容。
  • 口述歷史檔案庫
  • 2012-04-17
陳國民指1970年代香港的廠房不足,本地廠商要在住宅單位設廠,這是相當普遍的現象。當年做生意有不少的灰色地帶,陳國民指出營商最重要是勇於嘗試,要在合情、合理、合法的情況下取得成功。他認為面對市場不斷的轉型,必須靠自己的摸索,適應市場的變化才能成功。他指做生意沒有任何的天書,品牌的發展亦沒有特定路線。他的職業生涯由家庭小工業開始,後來自己創業開廠,由於資金不足,不能請太多的工人,自己要投入較多的生產事務。 後來他成立自家品牌,最需要的是形象,提升品牌形象是極長遠的投資。1
  • 口述歷史檔案庫
  • 2013-05-31
陳國民的事業由管理家庭式工廠起步,1982年已成立有自己品牌的公司,這種工作形式的轉變,其實緣於他在不同的階段都能因時制宜,了解自己的長處。成立家庭工廠之初,他要兼顧很多工作,包括找買家、送貨、監督等,但當年他仍年輕,可以應付過來,甚至曾在工廠幫忙生產熱水器,某次他不慎被鑽咀弄傷手指,現今仍有痕跡。陳國民強調1970年代的創業者不怕辛苦,沒有任何事需要依靠別人,嚴格來說老闆比員工更辛苦,當年員工不敢亦不會對老闆有任何特殊要求,他們都知道老闆懂得他們負責的工序。如老闆善待員工,又有合理的工作條件,員
  • 口述歷史檔案庫
  • 2013-05-31
廖桂英每天早上7點上班,12點是午飯時間,工人有1個小時休息,午飯時她會到不同地方吃飯,當時土瓜灣有很多的寮仔提供午飯,主要集中在下鄉道附近,大部份女工到這些地方用膳,價錢各有不同,大約是3至5元,有飯有餸,午飯後工作至6時左右。遇上趕貨的日子便要加班,不過情況不常見。加班一般是1、2小時,廖桂英更試過在清晨5點上班。如有女工清晨便回廠工作,廠方在7時便給每人派兩片麵包作早餐。
  • 口述歷史檔案庫
  • 2013-05-09
張觀富在沙螺洞組織識字班時,日軍間中入村掃蕩,但相比香港淪陷後初年,入村次數已減少。為逃避日軍的搜捕,他晚間在山頭露宿。村民熟知游擊隊員身份,沙螺洞村曾有一名內鬼,與某名參與游擊隊的同鄉兄弟素有積怨,他向日本人告發兄弟,最終內鬼被游擊隊逮捕。游擊隊的短槍隊有時白天入村,與村民聯絡聊天,晚間行蹤不明。短槍隊出沒無常,入村與否視乎行動的風險。當年有些新界原居民替日本人工作,出任區長、通譯等職務,但大多沒有好下場,不少人被游擊隊擊斃,例如某位姓馬的區長和沙頭角的林通譯。張觀富認為當時的新界農村由日軍和游擊隊兩大勢力控制,村民必須小心抉擇政治取向,否則行差踏錯
  • 口述歷史檔案庫
  • 2011-11-26
新界客民透過通婚,在新界形成廣泛的親屬網絡。張觀富初任警隊穿山甲(鄉村巡邏隊)時,村民不知其背景,冷漠待之;他與村民結交時,每每報以家世,成功以親情打動村民。新界鄉村設有自衛隊,由全村挑選品性良善的青年出任。穿山甲向自衛隊供應槍枝,雙方打成一片。張觀富亦向村長收集人口資料,了解村居就業、出洋的情況。同時,穿山甲向鄉民發報消息,如透過村長知會偏遠村落的村民,到嘉道理農場領雞苗和菜苗。在近海村落巡察時,張觀富向村長查問偷渡之事,收集情報後,再知會同僚查截運送內地非法入境者的木船。但同時村民庇護蛇頭,向他們通報穿山甲的出沒,令警隊一無所獲。
  • 口述歷史檔案庫
  • 2011-12-11
陳國民在中學畢業後投身電器行業,他首先在一間電器公司的分期付款部門工作,處理顧客分期付款購買電器的事宜。1975年他與4人合夥創辦生產電熱水器的公司,合夥人中包括舊同事、親屬和熟悉工廠運作的人。5個合夥人各司其職:1位股東負責行政和財務;陳國民和親戚負責市場策劃;1位股東負責管理廠房;1位股東負責安裝熱水器。初時他們在其中一位合夥人住所的天井開廠,廠房不足1000呎,擺放焗油房、裝嵌頂底蓋的機器等。當時他們把主要的工序外發,例如開料、剪裁、沖壓等,因為這些工序需要用大型機器,接外發工的大多是區內家庭式經營的模具廠,當年土瓜灣的小工廠都開
  • 口述歷史檔案庫
  • 2013-05-31
1975年陳國民與4人合夥創辦生產電熱水器的公司,初時他們在其中一位合夥人住所的天井開廠,廠房不足1000呎,擺放焗油房、裝嵌頂底蓋的機器等。當時他們把主要的工序外發,例如開料、剪裁、沖壓等,因為這些工序需要用大型機器,接外發工的大多是區內家庭式經營的模具廠,當年土瓜灣的小工廠都開在士多後面,廠內放置數部大型機器,每一個工序都由不同的工廠負責。 
  • 口述歷史檔案庫
  • 2013-05-31
首頁  上一頁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下一頁  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