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Us Terms of use Sitemap Contact Us
關於香港記憶 使用說明 網站地圖 聯絡我們
Search
搜尋
CollectionsDockyards of Hong KongHistory of Hong Kong's Shipbuilding and Ship Repair IndustryThe Birth of Hong Kong's Shipbuilding and Repair Industry
特藏船塢與香港香港修造船業歷史香港修造船業的起步
香港修造船業的起步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至鴉片戰爭前為廣州「一口通商」時期,外商主要集中在廣州做貿易,他們的貨船則按規定停泊在黃埔港,起卸貨物和繳付關稅。當時僱用華工修船,必須取得粵海關的批准。鴉片戰爭後,外商在黃埔港建有多個船塢,包括1863年由怡和洋行和鐵行輪船公司等英資建立的黃埔船塢。

鴉片戰爭期間,英軍於1841年1月佔領香港島,同年6月英國宣布香港為自由港,吸引外商以香港作為對華貿易的轉口港。進出港口的船隻數目及噸位總數不斷增加,與此相關的遠洋船隻補給和修理服務,亦應運而生。

香港最早的船廠──香港仔石排灣船廠在1843年啟用,並建造了一艘載重80噸的小船。當時香港島北岸皇后大道東至東角一帶,有數間外商經營的修船造船廠,當中林蒙更於1857年在香港仔開設林蒙船塢,其後再有四個新船塢面世,能容納300噸重的船舶入塢維修。然而隨着鐵殼蒸氣輪船逐漸普及,原來的小型船塢因無法容納這種大噸位的船隻而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在維港兩岸的大型船塢。



  • 九龍造船工匠

  • 粵海關

  • 畢打山及船政司官邸

  • 廣州黃埔
香港修造船業歷史

推介特藏

推介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