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形改革琴(2)
此琴是已故香港音樂學者張世彬所製,有五個特點:(一)參考結他的葫蘆形音箱,擴大了共鳴腔。
(二)底板不設龍池、鳳沼,只有一個圓形音窗在面板。
(三)琴首安裝結他調絃器,放棄傳統的軫和絨扣。
(四)琴尾安裝七枚金屬釘以纏絃,琴足不再具固定琴絃作用。
(五)琴體由三足支撐。

日期 | 1960年代 |
物件 | 樂器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香江琴緣 |
資料來源 | 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中國音樂資料館藏品 |
儲存地點 | 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中國音樂資料館 |
授權說明 | 獲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允許香港記憶使用 |
登錄號碼 | lcs-hkqs-0019 |
吉他形改革琴(2)
此琴是已故香港音樂學者張世彬所製,有五個特點:(一)參考結他的葫蘆形音箱,擴大了共鳴腔。
(二)底板不設龍池、鳳沼,只有一個圓形音窗在面板。
(三)琴首安裝結他調絃器,放棄傳統的軫和絨扣。
(四)琴尾安裝七枚金屬釘以纏絃,琴足不再具固定琴絃作用。
(五)琴體由三足支撐。

日期 | 1960年代 |
琴式 | 吉他形改革琴 |
尺寸 | 長(通長125厘米,隱間108厘米);最寬處40厘米;厚25厘米 |
物件 | 樂器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香江琴緣 |
資料來源 | 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中國音樂資料館藏品 |
儲存地點 | 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中國音樂資料館 |
授權說明 | 獲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允許香港記憶使用 |
登錄號碼 | lcs-hkqs-0019 |
吉他形改革琴(2)
此琴是已故香港音樂學者張世彬所製,有五個特點:(一)參考結他的葫蘆形音箱,擴大了共鳴腔。
(二)底板不設龍池、鳳沼,只有一個圓形音窗在面板。
(三)琴首安裝結他調絃器,放棄傳統的軫和絨扣。
(四)琴尾安裝七枚金屬釘以纏絃,琴足不再具固定琴絃作用。
(五)琴體由三足支撐。

日期 | 1960年代 |
物件 | 樂器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香江琴緣 |
資料來源 | 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中國音樂資料館藏品 |
儲存地點 | 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中國音樂資料館 |
授權說明 | 獲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允許香港記憶使用 |
登錄號碼 | lcs-hkqs-0019 |
吉他形改革琴(2)
此琴是已故香港音樂學者張世彬所製,有五個特點:(一)參考結他的葫蘆形音箱,擴大了共鳴腔。
(二)底板不設龍池、鳳沼,只有一個圓形音窗在面板。
(三)琴首安裝結他調絃器,放棄傳統的軫和絨扣。
(四)琴尾安裝七枚金屬釘以纏絃,琴足不再具固定琴絃作用。
(五)琴體由三足支撐。

日期 | 1960年代 |
物件 | 樂器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香江琴緣 |
資料來源 | 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中國音樂資料館藏品 |
儲存地點 | 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中國音樂資料館 |
授權說明 | 獲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允許香港記憶使用 |
登錄號碼 | lcs-hkqs-0019 |
吉他形改革琴(2)
此琴是已故香港音樂學者張世彬所製,有五個特點:(一)參考結他的葫蘆形音箱,擴大了共鳴腔。
(二)底板不設龍池、鳳沼,只有一個圓形音窗在面板。
(三)琴首安裝結他調絃器,放棄傳統的軫和絨扣。
(四)琴尾安裝七枚金屬釘以纏絃,琴足不再具固定琴絃作用。
(五)琴體由三足支撐。

日期 | 1960年代 |
物件 | 樂器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香江琴緣 |
資料來源 | 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中國音樂資料館藏品 |
儲存地點 | 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中國音樂資料館 |
授權說明 | 獲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允許香港記憶使用 |
登錄號碼 | lcs-hkqs-0019 |
吉他形改革琴(2)
此琴是已故香港音樂學者張世彬所製,有五個特點:(一)參考結他的葫蘆形音箱,擴大了共鳴腔。
(二)底板不設龍池、鳳沼,只有一個圓形音窗在面板。
(三)琴首安裝結他調絃器,放棄傳統的軫和絨扣。
(四)琴尾安裝七枚金屬釘以纏絃,琴足不再具固定琴絃作用。
(五)琴體由三足支撐。

日期 | 1960年代 |
物件 | 樂器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香江琴緣 |
資料來源 | 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中國音樂資料館藏品 |
儲存地點 | 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中國音樂資料館 |
授權說明 | 獲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允許香港記憶使用 |
登錄號碼 | lcs-hkqs-0019 |
吉他形改革琴(2)
此琴是已故香港音樂學者張世彬所製,有五個特點:(一)參考結他的葫蘆形音箱,擴大了共鳴腔。
(二)底板不設龍池、鳳沼,只有一個圓形音窗在面板。
(三)琴首安裝結他調絃器,放棄傳統的軫和絨扣。
(四)琴尾安裝七枚金屬釘以纏絃,琴足不再具固定琴絃作用。
(五)琴體由三足支撐。

日期 | 1960年代 |
物件 | 樂器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香江琴緣 |
資料來源 | 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中國音樂資料館藏品 |
儲存地點 | 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中國音樂資料館 |
授權說明 | 獲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允許香港記憶使用 |
登錄號碼 | lcs-hkqs-0019 |
吉他形改革琴(2)
此琴是已故香港音樂學者張世彬所製,有五個特點:(一)參考結他的葫蘆形音箱,擴大了共鳴腔。
(二)底板不設龍池、鳳沼,只有一個圓形音窗在面板。
(三)琴首安裝結他調絃器,放棄傳統的軫和絨扣。
(四)琴尾安裝七枚金屬釘以纏絃,琴足不再具固定琴絃作用。
(五)琴體由三足支撐。

死亡日期 | 1960年代 |
物件 | 樂器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香江琴緣 |
資料來源 | 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中國音樂資料館藏品 |
儲存地點 | 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中國音樂資料館 |
授權說明 | 獲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允許香港記憶使用 |
登錄號碼 | lcs-hkqs-0019 |
吉他形改革琴(2)
此琴是已故香港音樂學者張世彬所製,有五個特點:(一)參考結他的葫蘆形音箱,擴大了共鳴腔。
(二)底板不設龍池、鳳沼,只有一個圓形音窗在面板。
(三)琴首安裝結他調絃器,放棄傳統的軫和絨扣。
(四)琴尾安裝七枚金屬釘以纏絃,琴足不再具固定琴絃作用。
(五)琴體由三足支撐。

日期 | 1960年代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香江琴緣 |
資料來源 | 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中國音樂資料館藏品 |
授權說明 | 獲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允許香港記憶使用 |
登錄號碼 | lcs-hkqs-0019 |
Copyright © 2012 Hong Kong Mem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