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戰後香港郵政服務迅速恢復正常,但由一九四五年英國重新管治香港,直至一九六二年香港郵票發行百周年,曾發行的紀念郵票只有六套。不過,隨着當局更多聘用本地藝術家和專業設計公司參與設計工作,香港郵票逐漸建立獨特風格。
香港首套以中國生肖為題的特別郵票於一九六七年發行,其後具中國文化和本地特色的郵票相繼面世。例如一九七四年發行的香港藝術節郵票以京劇臉譜為主圖,反映香港中西文化交融,香港藝術節的小全張並開創了本地發行小全張的先河。到了一九八零年代,香港郵票更多以本地主題為設計。值得一提的是,一九八六年至二零零四年間個別郵局設置的先進郵票售賣機,截至一九九八年出售每年不同圖案的電子郵資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