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Us Terms of use Sitemap Contact Us
關於香港記憶 使用說明 網站地圖 聯絡我們
Search
搜尋
CollectionsHong Kong CurrencyConsumer Prices in Hong Kong
特藏香港貨幣香港物價
香港物價

二次大戰前的香港物價

香港自一八六二年起已採用銀本位幣制,至一八六六年首枚香港一元面世,確立了「圓」(與元相通)的貨幣單位名稱。雖然一元的購買力隨着歲月流逝而遞減,但在二次大戰以前,一元的購買力依然不可小覷。至一九三九年,受僱於橡膠鞋廠的熟練工人最高日薪亦不過一元,人力車伕的日薪只有六至七毫。戰前的一元仍可以買到十磅米或五磅麥包、接近兩磅牛肉或豬肉。下表以港府公布的若干食品價格為例,比較一八六六年與一九三九年間的物價升幅。

食品類別 1866年
每磅售價
1939年
每磅售價
升幅百分比
0.04元 0.1元 150%
麥包 0.1元 0.2元 100%
牛肉 0.14元 0.65元 364%
豬肉 0.16元 0.55元 244%

日佔時期的香港物價

日佔香港初期,港幣照常使用,與日軍當局發行的軍票在香港市面並行流通,至一九四三年六月一日起始完全禁止使用,此前每港幣四元可以換到軍票一圓。當時市面上的物價,以至各行各業的員工薪金均改用軍票。由於物資短缺,當局對白米採取配給,肉類和蔬菜則採用統營制度,批發給指定的小賣商零售。早在一九四一年十二月日軍進侵香港時,物價已增加一倍。三年零八個月的日佔時期更物價飛漲,大大超出時人的購買力,不少人只好食木薯粉充饑,因營養不良而患上腳氣病,這時期餓死或病死的人更不計其數。下表以當時華文報紙刊載的若干食品價格為例,比較一九四一年與一九四五年的物價升幅。

食品類別 1941年底
每斤售價
1945年中
每斤售價
升幅百分比
0.13元 100圓軍票
(等於400元)
307,592%
牛肉 1.5元 133圓軍票
(等於532元)
35,367%
豬肉 2.5元 175圓軍票
(等於700元)
27,900%
雞肉 3.8元 196圓軍票
(等於784元)
20,532%

二次大戰後的香港物價

二次大戰後的物價,較戰前大幅增加,以生活必需品為例:戰前一毫可以買到五至六斤柴,一九四六年只可以買到一斤;戰前每斤油的售價是二毫四仙,一九四六年已增至二元三毫。伴隨物價暴漲,工資在戰後亦作調整:熟練工人的最高日薪由戰前的一元,增至一九四六年的五元;巴士司機的月薪亦由戰前的五十五元,增至一九四六年的一百八十四元。居港的生活成本在戰前和戰後有天壤之別。在往後二十年,香港經濟起步,物價再呈上升趨勢,大概增加了一倍。下表以港府公布的若干食品價格為例,比較一九四七年與一九六七年間的物價升幅。

食品類別 1947年3月
每斤售價
1967年底
每斤售價
升幅百分比
上等米 0.4元 1.08元 170%
牛肉 2元 4.57元 129%
豬肉 2.8元 3.96元 41%
白菜 0.28元 0.42元 50%
菜心 0.4元 0.8元 100%
紅衫魚 1.03元 2.01元 95%
鯇魚 1.06元 3.5元 230%

一九七零年代至今的香港物價

踏入上世紀七十年代,香港經濟騰飛,其後更充分利用內地改革開放所提供的機會,由工商城市蛻變為以服務業和金融業為主的國際大都會。就業人士每月的收入中位數,由一九七一年不足一千元,上升至二零一零年的一萬一千元。在工資增加的同時,物價亦大幅攀升,通貨膨脹的幅度平均超過六倍。下表以港府公布的若干食品價格為例,比較一九七一年與二零一零年間的物價升幅。

食品類別 1971年
每公斤售價
2010年
每公斤售價
升幅百分比
上等米 1.67元 10.94元 555%
豬肉 8.15元 54.77元 572%
牛肉 11.18元 98.11元 778%
活雞 9.64元 76.07元 689%
米鴨 6.12元 25.77元 321%
紅衫魚 4.93元 61.03元 1,138%
石斑 11.16元 86.32元 673%
鯇魚 9.57元 37.3元 290%
白菜 1.54元 14.89元 867%
菜心 2.41元 18.29元 659%
橙(每個) 0.49元 3.82元 680%
雞蛋(每隻) 0.21元 1.34元 538%

香港貨幣

推介特藏

推介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