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鑼灣鵝頸涌
由於黃泥涌的涌水流至此處形成一條又窄又長的小河,狀似鵝的頸部,所以才有這樣的名稱。圖中可見涌的兩岸遍植榕樹,這裡就是「香港八景」之一的「鵝澗榕蔭」了。那座橫跨鵝頸涌上的橋即「鵝頸橋」,今日已成為軒尼詩道的一部分。
日期 | 19世紀末 |
地方 | 香港島/灣仔區/銅鑼灣/鵝頸涌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香港地 |
儲存地點 | 香港大學圖書館 |
授權說明 | 獲香港大學圖書館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C2007.0014 |
銅鑼灣鵝頸涌
由於黃泥涌的涌水流至此處形成一條又窄又長的小河,狀似鵝的頸部,所以才有這樣的名稱。圖中可見涌的兩岸遍植榕樹,這裡就是「香港八景」之一的「鵝澗榕蔭」了。那座橫跨鵝頸涌上的橋即「鵝頸橋」,今日已成為軒尼詩道的一部分。
日期 | 19世紀末 |
地方 | 香港島/灣仔區/銅鑼灣/鵝頸涌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香港地 |
儲存地點 | 香港大學圖書館 |
授權說明 | 獲香港大學圖書館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C2007.0014 |
銅鑼灣鵝頸涌
由於黃泥涌的涌水流至此處形成一條又窄又長的小河,狀似鵝的頸部,所以才有這樣的名稱。圖中可見涌的兩岸遍植榕樹,這裡就是「香港八景」之一的「鵝澗榕蔭」了。那座橫跨鵝頸涌上的橋即「鵝頸橋」,今日已成為軒尼詩道的一部分。
日期 | 19世紀末 |
地方 | 香港島/灣仔區/銅鑼灣/鵝頸涌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香港地 |
儲存地點 | 香港大學圖書館 |
授權說明 | 獲香港大學圖書館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C2007.0014 |
銅鑼灣鵝頸涌
由於黃泥涌的涌水流至此處形成一條又窄又長的小河,狀似鵝的頸部,所以才有這樣的名稱。圖中可見涌的兩岸遍植榕樹,這裡就是「香港八景」之一的「鵝澗榕蔭」了。那座橫跨鵝頸涌上的橋即「鵝頸橋」,今日已成為軒尼詩道的一部分。
日期 | 19世紀末 |
地方 | 香港島/灣仔區/銅鑼灣/鵝頸涌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香港地 |
儲存地點 | 香港大學圖書館 |
授權說明 | 獲香港大學圖書館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C2007.0014 |
銅鑼灣鵝頸涌
由於黃泥涌的涌水流至此處形成一條又窄又長的小河,狀似鵝的頸部,所以才有這樣的名稱。圖中可見涌的兩岸遍植榕樹,這裡就是「香港八景」之一的「鵝澗榕蔭」了。那座橫跨鵝頸涌上的橋即「鵝頸橋」,今日已成為軒尼詩道的一部分。
日期 | 19世紀末 |
地方 | 香港島/灣仔區/銅鑼灣/鵝頸涌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香港地 |
儲存地點 | 香港大學圖書館 |
授權說明 | 獲香港大學圖書館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C2007.0014 |
銅鑼灣鵝頸涌
由於黃泥涌的涌水流至此處形成一條又窄又長的小河,狀似鵝的頸部,所以才有這樣的名稱。圖中可見涌的兩岸遍植榕樹,這裡就是「香港八景」之一的「鵝澗榕蔭」了。那座橫跨鵝頸涌上的橋即「鵝頸橋」,今日已成為軒尼詩道的一部分。
日期 | 19世紀末 |
地方 | 香港島/灣仔區/銅鑼灣/鵝頸涌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香港地 |
儲存地點 | 香港大學圖書館 |
授權說明 | 獲香港大學圖書館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C2007.0014 |
銅鑼灣鵝頸涌
由於黃泥涌的涌水流至此處形成一條又窄又長的小河,狀似鵝的頸部,所以才有這樣的名稱。圖中可見涌的兩岸遍植榕樹,這裡就是「香港八景」之一的「鵝澗榕蔭」了。那座橫跨鵝頸涌上的橋即「鵝頸橋」,今日已成為軒尼詩道的一部分。
日期 | 19世紀末 |
地方 | 香港島/灣仔區/銅鑼灣/鵝頸涌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香港地 |
儲存地點 | 香港大學圖書館 |
授權說明 | 獲香港大學圖書館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C2007.0014 |
銅鑼灣鵝頸涌
由於黃泥涌的涌水流至此處形成一條又窄又長的小河,狀似鵝的頸部,所以才有這樣的名稱。圖中可見涌的兩岸遍植榕樹,這裡就是「香港八景」之一的「鵝澗榕蔭」了。那座橫跨鵝頸涌上的橋即「鵝頸橋」,今日已成為軒尼詩道的一部分。
死亡日期 | 19世紀末 |
地方 | 香港島/灣仔區/銅鑼灣/鵝頸涌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香港地 |
儲存地點 | 香港大學圖書館 |
授權說明 | 獲香港大學圖書館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C2007.0014 |
銅鑼灣鵝頸涌
由於黃泥涌的涌水流至此處形成一條又窄又長的小河,狀似鵝的頸部,所以才有這樣的名稱。圖中可見涌的兩岸遍植榕樹,這裡就是「香港八景」之一的「鵝澗榕蔭」了。那座橫跨鵝頸涌上的橋即「鵝頸橋」,今日已成為軒尼詩道的一部分。
日期 | 19世紀末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香港地 |
授權說明 | 獲香港大學圖書館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C2007.0014 |
銅鑼灣鵝頸涌
由於黃泥涌的涌水流至此處形成一條又窄又長的小河,狀似鵝的頸部,所以才有這樣的名稱。圖中可見涌的兩岸遍植榕樹,這裡就是「香港八景」之一的「鵝澗榕蔭」了。那座橫跨鵝頸涌上的橋即「鵝頸橋」,今日已成為軒尼詩道的一部分。
日期 | 19世紀末 |
資料類別 | 圖片 |
地方 | 香港島/灣仔區/銅鑼灣/鵝頸涌 |
特藏 | 香港地 |
儲存地點 | 香港大學圖書館 |
授權說明 | 獲香港大學圖書館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C2007.0014 |
銅鑼灣鵝頸涌
由於黃泥涌的涌水流至此處形成一條又窄又長的小河,狀似鵝的頸部,所以才有這樣的名稱。圖中可見涌的兩岸遍植榕樹,這裡就是「香港八景」之一的「鵝澗榕蔭」了。那座橫跨鵝頸涌上的橋即「鵝頸橋」,今日已成為軒尼詩道的一部分。
日期 | 19世紀末 |
地方 | 香港島/灣仔區/銅鑼灣/鵝頸涌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香港地 |
儲存地點 | 香港大學圖書館 |
授權說明 | 獲香港大學圖書館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C2007.0014 |
銅鑼灣鵝頸涌
由於黃泥涌的涌水流至此處形成一條又窄又長的小河,狀似鵝的頸部,所以才有這樣的名稱。圖中可見涌的兩岸遍植榕樹,這裡就是「香港八景」之一的「鵝澗榕蔭」了。那座橫跨鵝頸涌上的橋即「鵝頸橋」,今日已成為軒尼詩道的一部分。
日期 | 19世紀末 |
地方 | 香港島/灣仔區/銅鑼灣/鵝頸涌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香港地 |
儲存地點 | 香港大學圖書館 |
授權說明 | 獲香港大學圖書館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C2007.0014 |
Copyright © 2012 Hong Kong Mem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