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瀾島橫瀾燈塔
香港橫瀾島的橫瀾燈塔於2000年12月29日宣布為法定古蹟。橫瀾燈塔於1893年開始投入服務,當時設有一座先進訊號燈,以石油為燃料,其旋轉的照明儀器則浮於水銀上。橫瀾燈塔最初由上海的中國海關管理。隨著新界於1898年租借予英國後,燈塔於1901年1月1日交由香港政府接管及操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橫瀾燈塔遭嚴重破壞,修葺工程於1945年展開。自1989年8月起,燈塔已自動化而毋須人手操作。橫瀾燈塔不單負起導航任務,也是利用為收集本港東面氣象資料的地方,所收集的資料會送往香港天文台分析使用。該座燈塔現由海事處管理。
日期 | 1963年 |
地方 | 新界/離島區/橫瀾島/橫瀾燈塔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香港地 |
儲存地點 | 香港大學圖書館 |
授權說明 | 獲香港大學圖書館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P2008.0703 |
橫瀾島橫瀾燈塔
香港橫瀾島的橫瀾燈塔於2000年12月29日宣布為法定古蹟。橫瀾燈塔於1893年開始投入服務,當時設有一座先進訊號燈,以石油為燃料,其旋轉的照明儀器則浮於水銀上。橫瀾燈塔最初由上海的中國海關管理。隨著新界於1898年租借予英國後,燈塔於1901年1月1日交由香港政府接管及操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橫瀾燈塔遭嚴重破壞,修葺工程於1945年展開。自1989年8月起,燈塔已自動化而毋須人手操作。橫瀾燈塔不單負起導航任務,也是利用為收集本港東面氣象資料的地方,所收集的資料會送往香港天文台分析使用。該座燈塔現由海事處管理。
日期 | 1963年 |
地方 | 新界/離島區/橫瀾島/橫瀾燈塔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香港地 |
儲存地點 | 香港大學圖書館 |
授權說明 | 獲香港大學圖書館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P2008.0703 |
橫瀾島橫瀾燈塔
香港橫瀾島的橫瀾燈塔於2000年12月29日宣布為法定古蹟。橫瀾燈塔於1893年開始投入服務,當時設有一座先進訊號燈,以石油為燃料,其旋轉的照明儀器則浮於水銀上。橫瀾燈塔最初由上海的中國海關管理。隨著新界於1898年租借予英國後,燈塔於1901年1月1日交由香港政府接管及操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橫瀾燈塔遭嚴重破壞,修葺工程於1945年展開。自1989年8月起,燈塔已自動化而毋須人手操作。橫瀾燈塔不單負起導航任務,也是利用為收集本港東面氣象資料的地方,所收集的資料會送往香港天文台分析使用。該座燈塔現由海事處管理。
日期 | 1963年 |
地方 | 新界/離島區/橫瀾島/橫瀾燈塔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香港地 |
儲存地點 | 香港大學圖書館 |
授權說明 | 獲香港大學圖書館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P2008.0703 |
橫瀾島橫瀾燈塔
香港橫瀾島的橫瀾燈塔於2000年12月29日宣布為法定古蹟。橫瀾燈塔於1893年開始投入服務,當時設有一座先進訊號燈,以石油為燃料,其旋轉的照明儀器則浮於水銀上。橫瀾燈塔最初由上海的中國海關管理。隨著新界於1898年租借予英國後,燈塔於1901年1月1日交由香港政府接管及操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橫瀾燈塔遭嚴重破壞,修葺工程於1945年展開。自1989年8月起,燈塔已自動化而毋須人手操作。橫瀾燈塔不單負起導航任務,也是利用為收集本港東面氣象資料的地方,所收集的資料會送往香港天文台分析使用。該座燈塔現由海事處管理。
日期 | 1963年 |
地方 | 新界/離島區/橫瀾島/橫瀾燈塔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香港地 |
儲存地點 | 香港大學圖書館 |
授權說明 | 獲香港大學圖書館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P2008.0703 |
橫瀾島橫瀾燈塔
香港橫瀾島的橫瀾燈塔於2000年12月29日宣布為法定古蹟。橫瀾燈塔於1893年開始投入服務,當時設有一座先進訊號燈,以石油為燃料,其旋轉的照明儀器則浮於水銀上。橫瀾燈塔最初由上海的中國海關管理。隨著新界於1898年租借予英國後,燈塔於1901年1月1日交由香港政府接管及操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橫瀾燈塔遭嚴重破壞,修葺工程於1945年展開。自1989年8月起,燈塔已自動化而毋須人手操作。橫瀾燈塔不單負起導航任務,也是利用為收集本港東面氣象資料的地方,所收集的資料會送往香港天文台分析使用。該座燈塔現由海事處管理。
日期 | 1963年 |
地方 | 新界/離島區/橫瀾島/橫瀾燈塔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香港地 |
儲存地點 | 香港大學圖書館 |
授權說明 | 獲香港大學圖書館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P2008.0703 |
橫瀾島橫瀾燈塔
香港橫瀾島的橫瀾燈塔於2000年12月29日宣布為法定古蹟。橫瀾燈塔於1893年開始投入服務,當時設有一座先進訊號燈,以石油為燃料,其旋轉的照明儀器則浮於水銀上。橫瀾燈塔最初由上海的中國海關管理。隨著新界於1898年租借予英國後,燈塔於1901年1月1日交由香港政府接管及操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橫瀾燈塔遭嚴重破壞,修葺工程於1945年展開。自1989年8月起,燈塔已自動化而毋須人手操作。橫瀾燈塔不單負起導航任務,也是利用為收集本港東面氣象資料的地方,所收集的資料會送往香港天文台分析使用。該座燈塔現由海事處管理。
日期 | 1963年 |
地方 | 新界/離島區/橫瀾島/橫瀾燈塔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香港地 |
儲存地點 | 香港大學圖書館 |
授權說明 | 獲香港大學圖書館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P2008.0703 |
橫瀾島橫瀾燈塔
香港橫瀾島的橫瀾燈塔於2000年12月29日宣布為法定古蹟。橫瀾燈塔於1893年開始投入服務,當時設有一座先進訊號燈,以石油為燃料,其旋轉的照明儀器則浮於水銀上。橫瀾燈塔最初由上海的中國海關管理。隨著新界於1898年租借予英國後,燈塔於1901年1月1日交由香港政府接管及操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橫瀾燈塔遭嚴重破壞,修葺工程於1945年展開。自1989年8月起,燈塔已自動化而毋須人手操作。橫瀾燈塔不單負起導航任務,也是利用為收集本港東面氣象資料的地方,所收集的資料會送往香港天文台分析使用。該座燈塔現由海事處管理。
日期 | 1963年 |
地方 | 新界/離島區/橫瀾島/橫瀾燈塔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香港地 |
儲存地點 | 香港大學圖書館 |
授權說明 | 獲香港大學圖書館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P2008.0703 |
橫瀾島橫瀾燈塔
香港橫瀾島的橫瀾燈塔於2000年12月29日宣布為法定古蹟。橫瀾燈塔於1893年開始投入服務,當時設有一座先進訊號燈,以石油為燃料,其旋轉的照明儀器則浮於水銀上。橫瀾燈塔最初由上海的中國海關管理。隨著新界於1898年租借予英國後,燈塔於1901年1月1日交由香港政府接管及操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橫瀾燈塔遭嚴重破壞,修葺工程於1945年展開。自1989年8月起,燈塔已自動化而毋須人手操作。橫瀾燈塔不單負起導航任務,也是利用為收集本港東面氣象資料的地方,所收集的資料會送往香港天文台分析使用。該座燈塔現由海事處管理。
死亡日期 | 1963年 |
地方 | 新界/離島區/橫瀾島/橫瀾燈塔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香港地 |
儲存地點 | 香港大學圖書館 |
授權說明 | 獲香港大學圖書館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P2008.0703 |
橫瀾島橫瀾燈塔
香港橫瀾島的橫瀾燈塔於2000年12月29日宣布為法定古蹟。橫瀾燈塔於1893年開始投入服務,當時設有一座先進訊號燈,以石油為燃料,其旋轉的照明儀器則浮於水銀上。橫瀾燈塔最初由上海的中國海關管理。隨著新界於1898年租借予英國後,燈塔於1901年1月1日交由香港政府接管及操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橫瀾燈塔遭嚴重破壞,修葺工程於1945年展開。自1989年8月起,燈塔已自動化而毋須人手操作。橫瀾燈塔不單負起導航任務,也是利用為收集本港東面氣象資料的地方,所收集的資料會送往香港天文台分析使用。該座燈塔現由海事處管理。
日期 | 1963年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香港地 |
授權說明 | 獲香港大學圖書館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P2008.0703 |
橫瀾島橫瀾燈塔
香港橫瀾島的橫瀾燈塔於2000年12月29日宣布為法定古蹟。橫瀾燈塔於1893年開始投入服務,當時設有一座先進訊號燈,以石油為燃料,其旋轉的照明儀器則浮於水銀上。橫瀾燈塔最初由上海的中國海關管理。隨著新界於1898年租借予英國後,燈塔於1901年1月1日交由香港政府接管及操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橫瀾燈塔遭嚴重破壞,修葺工程於1945年展開。自1989年8月起,燈塔已自動化而毋須人手操作。橫瀾燈塔不單負起導航任務,也是利用為收集本港東面氣象資料的地方,所收集的資料會送往香港天文台分析使用。該座燈塔現由海事處管理。
日期 | 1963年 |
資料類別 | 圖片 |
地方 | 新界/離島區/橫瀾島/橫瀾燈塔 |
特藏 | 香港地 |
儲存地點 | 香港大學圖書館 |
授權說明 | 獲香港大學圖書館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P2008.0703 |
橫瀾島橫瀾燈塔
香港橫瀾島的橫瀾燈塔於2000年12月29日宣布為法定古蹟。橫瀾燈塔於1893年開始投入服務,當時設有一座先進訊號燈,以石油為燃料,其旋轉的照明儀器則浮於水銀上。橫瀾燈塔最初由上海的中國海關管理。隨著新界於1898年租借予英國後,燈塔於1901年1月1日交由香港政府接管及操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橫瀾燈塔遭嚴重破壞,修葺工程於1945年展開。自1989年8月起,燈塔已自動化而毋須人手操作。橫瀾燈塔不單負起導航任務,也是利用為收集本港東面氣象資料的地方,所收集的資料會送往香港天文台分析使用。該座燈塔現由海事處管理。
日期 | 1963年 |
地方 | 新界/離島區/橫瀾島/橫瀾燈塔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香港地 |
儲存地點 | 香港大學圖書館 |
授權說明 | 獲香港大學圖書館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P2008.0703 |
橫瀾島橫瀾燈塔
香港橫瀾島的橫瀾燈塔於2000年12月29日宣布為法定古蹟。橫瀾燈塔於1893年開始投入服務,當時設有一座先進訊號燈,以石油為燃料,其旋轉的照明儀器則浮於水銀上。橫瀾燈塔最初由上海的中國海關管理。隨著新界於1898年租借予英國後,燈塔於1901年1月1日交由香港政府接管及操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橫瀾燈塔遭嚴重破壞,修葺工程於1945年展開。自1989年8月起,燈塔已自動化而毋須人手操作。橫瀾燈塔不單負起導航任務,也是利用為收集本港東面氣象資料的地方,所收集的資料會送往香港天文台分析使用。該座燈塔現由海事處管理。
日期 | 1963年 |
地方 | 新界/離島區/橫瀾島/橫瀾燈塔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香港地 |
儲存地點 | 香港大學圖書館 |
授權說明 | 獲香港大學圖書館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P2008.0703 |
橫瀾島橫瀾燈塔
香港橫瀾島的橫瀾燈塔於2000年12月29日宣布為法定古蹟。橫瀾燈塔於1893年開始投入服務,當時設有一座先進訊號燈,以石油為燃料,其旋轉的照明儀器則浮於水銀上。橫瀾燈塔最初由上海的中國海關管理。隨著新界於1898年租借予英國後,燈塔於1901年1月1日交由香港政府接管及操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橫瀾燈塔遭嚴重破壞,修葺工程於1945年展開。自1989年8月起,燈塔已自動化而毋須人手操作。橫瀾燈塔不單負起導航任務,也是利用為收集本港東面氣象資料的地方,所收集的資料會送往香港天文台分析使用。該座燈塔現由海事處管理。
日期 | 1963年 |
地方 | 新界/離島區/橫瀾島/橫瀾燈塔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香港地 |
儲存地點 | 香港大學圖書館 |
授權說明 | 獲香港大學圖書館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P2008.0703 |
Copyright © 2012 Hong Kong Mem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