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朗屏山鄧氏宗祠(左)及達德學校(右)
鄧氏宗祠是屏山鄧族的祖祠,由五世祖馮遜公興建,至今已有七百多年歷史。宗祠現仍用作屏山鄧族祭祖、慶祝節日、舉行各種儀式及父老子孫聚會等用途。達德學校(愈喬二公祠)坐落於鄧氏宗祠旁邊,由鄧族第十一世祖鄧世賢(號愈聖)和鄧世昭(號喬林)昆仲於十六世紀初興建。二公祠除用作祠堂外,亦曾經是各村子弟讀書之所。1931至1961年間,達德學校於此開辦。鄧氏宗祠及愈喬二公祠於2001年12月14日列為法定古蹟。
日期 | 約1950-1960年代 |
地方 | 新界/元朗區/元朗/屏山/鄧氏宗祠;新界/元朗區/元朗/屏山/達德學校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香港地 |
儲存地點 | 香港大學圖書館 |
授權說明 | 獲香港大學圖書館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P2008.0691 |
元朗屏山鄧氏宗祠(左)及達德學校(右)
鄧氏宗祠是屏山鄧族的祖祠,由五世祖馮遜公興建,至今已有七百多年歷史。宗祠現仍用作屏山鄧族祭祖、慶祝節日、舉行各種儀式及父老子孫聚會等用途。達德學校(愈喬二公祠)坐落於鄧氏宗祠旁邊,由鄧族第十一世祖鄧世賢(號愈聖)和鄧世昭(號喬林)昆仲於十六世紀初興建。二公祠除用作祠堂外,亦曾經是各村子弟讀書之所。1931至1961年間,達德學校於此開辦。鄧氏宗祠及愈喬二公祠於2001年12月14日列為法定古蹟。
日期 | 約1950-1960年代 |
地方 | 新界/元朗區/元朗/屏山/鄧氏宗祠;新界/元朗區/元朗/屏山/達德學校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香港地 |
儲存地點 | 香港大學圖書館 |
授權說明 | 獲香港大學圖書館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P2008.0691 |
元朗屏山鄧氏宗祠(左)及達德學校(右)
鄧氏宗祠是屏山鄧族的祖祠,由五世祖馮遜公興建,至今已有七百多年歷史。宗祠現仍用作屏山鄧族祭祖、慶祝節日、舉行各種儀式及父老子孫聚會等用途。達德學校(愈喬二公祠)坐落於鄧氏宗祠旁邊,由鄧族第十一世祖鄧世賢(號愈聖)和鄧世昭(號喬林)昆仲於十六世紀初興建。二公祠除用作祠堂外,亦曾經是各村子弟讀書之所。1931至1961年間,達德學校於此開辦。鄧氏宗祠及愈喬二公祠於2001年12月14日列為法定古蹟。
日期 | 約1950-1960年代 |
地方 | 新界/元朗區/元朗/屏山/鄧氏宗祠;新界/元朗區/元朗/屏山/達德學校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香港地 |
儲存地點 | 香港大學圖書館 |
授權說明 | 獲香港大學圖書館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P2008.0691 |
元朗屏山鄧氏宗祠(左)及達德學校(右)
鄧氏宗祠是屏山鄧族的祖祠,由五世祖馮遜公興建,至今已有七百多年歷史。宗祠現仍用作屏山鄧族祭祖、慶祝節日、舉行各種儀式及父老子孫聚會等用途。達德學校(愈喬二公祠)坐落於鄧氏宗祠旁邊,由鄧族第十一世祖鄧世賢(號愈聖)和鄧世昭(號喬林)昆仲於十六世紀初興建。二公祠除用作祠堂外,亦曾經是各村子弟讀書之所。1931至1961年間,達德學校於此開辦。鄧氏宗祠及愈喬二公祠於2001年12月14日列為法定古蹟。
日期 | 約1950-1960年代 |
地方 | 新界/元朗區/元朗/屏山/鄧氏宗祠;新界/元朗區/元朗/屏山/達德學校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香港地 |
儲存地點 | 香港大學圖書館 |
授權說明 | 獲香港大學圖書館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P2008.0691 |
元朗屏山鄧氏宗祠(左)及達德學校(右)
鄧氏宗祠是屏山鄧族的祖祠,由五世祖馮遜公興建,至今已有七百多年歷史。宗祠現仍用作屏山鄧族祭祖、慶祝節日、舉行各種儀式及父老子孫聚會等用途。達德學校(愈喬二公祠)坐落於鄧氏宗祠旁邊,由鄧族第十一世祖鄧世賢(號愈聖)和鄧世昭(號喬林)昆仲於十六世紀初興建。二公祠除用作祠堂外,亦曾經是各村子弟讀書之所。1931至1961年間,達德學校於此開辦。鄧氏宗祠及愈喬二公祠於2001年12月14日列為法定古蹟。
日期 | 約1950-1960年代 |
地方 | 新界/元朗區/元朗/屏山/鄧氏宗祠;新界/元朗區/元朗/屏山/達德學校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香港地 |
儲存地點 | 香港大學圖書館 |
授權說明 | 獲香港大學圖書館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P2008.0691 |
元朗屏山鄧氏宗祠(左)及達德學校(右)
鄧氏宗祠是屏山鄧族的祖祠,由五世祖馮遜公興建,至今已有七百多年歷史。宗祠現仍用作屏山鄧族祭祖、慶祝節日、舉行各種儀式及父老子孫聚會等用途。達德學校(愈喬二公祠)坐落於鄧氏宗祠旁邊,由鄧族第十一世祖鄧世賢(號愈聖)和鄧世昭(號喬林)昆仲於十六世紀初興建。二公祠除用作祠堂外,亦曾經是各村子弟讀書之所。1931至1961年間,達德學校於此開辦。鄧氏宗祠及愈喬二公祠於2001年12月14日列為法定古蹟。
日期 | 約1950-1960年代 |
地方 | 新界/元朗區/元朗/屏山/鄧氏宗祠;新界/元朗區/元朗/屏山/達德學校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香港地 |
儲存地點 | 香港大學圖書館 |
授權說明 | 獲香港大學圖書館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P2008.0691 |
元朗屏山鄧氏宗祠(左)及達德學校(右)
鄧氏宗祠是屏山鄧族的祖祠,由五世祖馮遜公興建,至今已有七百多年歷史。宗祠現仍用作屏山鄧族祭祖、慶祝節日、舉行各種儀式及父老子孫聚會等用途。達德學校(愈喬二公祠)坐落於鄧氏宗祠旁邊,由鄧族第十一世祖鄧世賢(號愈聖)和鄧世昭(號喬林)昆仲於十六世紀初興建。二公祠除用作祠堂外,亦曾經是各村子弟讀書之所。1931至1961年間,達德學校於此開辦。鄧氏宗祠及愈喬二公祠於2001年12月14日列為法定古蹟。
日期 | 約1950-1960年代 |
地方 | 新界/元朗區/元朗/屏山/鄧氏宗祠;新界/元朗區/元朗/屏山/達德學校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香港地 |
儲存地點 | 香港大學圖書館 |
授權說明 | 獲香港大學圖書館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P2008.0691 |
元朗屏山鄧氏宗祠(左)及達德學校(右)
鄧氏宗祠是屏山鄧族的祖祠,由五世祖馮遜公興建,至今已有七百多年歷史。宗祠現仍用作屏山鄧族祭祖、慶祝節日、舉行各種儀式及父老子孫聚會等用途。達德學校(愈喬二公祠)坐落於鄧氏宗祠旁邊,由鄧族第十一世祖鄧世賢(號愈聖)和鄧世昭(號喬林)昆仲於十六世紀初興建。二公祠除用作祠堂外,亦曾經是各村子弟讀書之所。1931至1961年間,達德學校於此開辦。鄧氏宗祠及愈喬二公祠於2001年12月14日列為法定古蹟。
死亡日期 | 約1950-1960年代 |
地方 | 新界/元朗區/元朗/屏山/鄧氏宗祠;新界/元朗區/元朗/屏山/達德學校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香港地 |
儲存地點 | 香港大學圖書館 |
授權說明 | 獲香港大學圖書館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P2008.0691 |
元朗屏山鄧氏宗祠(左)及達德學校(右)
鄧氏宗祠是屏山鄧族的祖祠,由五世祖馮遜公興建,至今已有七百多年歷史。宗祠現仍用作屏山鄧族祭祖、慶祝節日、舉行各種儀式及父老子孫聚會等用途。達德學校(愈喬二公祠)坐落於鄧氏宗祠旁邊,由鄧族第十一世祖鄧世賢(號愈聖)和鄧世昭(號喬林)昆仲於十六世紀初興建。二公祠除用作祠堂外,亦曾經是各村子弟讀書之所。1931至1961年間,達德學校於此開辦。鄧氏宗祠及愈喬二公祠於2001年12月14日列為法定古蹟。
日期 | 約1950-1960年代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香港地 |
授權說明 | 獲香港大學圖書館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P2008.0691 |
元朗屏山鄧氏宗祠(左)及達德學校(右)
鄧氏宗祠是屏山鄧族的祖祠,由五世祖馮遜公興建,至今已有七百多年歷史。宗祠現仍用作屏山鄧族祭祖、慶祝節日、舉行各種儀式及父老子孫聚會等用途。達德學校(愈喬二公祠)坐落於鄧氏宗祠旁邊,由鄧族第十一世祖鄧世賢(號愈聖)和鄧世昭(號喬林)昆仲於十六世紀初興建。二公祠除用作祠堂外,亦曾經是各村子弟讀書之所。1931至1961年間,達德學校於此開辦。鄧氏宗祠及愈喬二公祠於2001年12月14日列為法定古蹟。
日期 | 約1950-1960年代 |
資料類別 | 圖片 |
地方 | 新界/元朗區/元朗/屏山/鄧氏宗祠;新界/元朗區/元朗/屏山/達德學校 |
特藏 | 香港地 |
儲存地點 | 香港大學圖書館 |
授權說明 | 獲香港大學圖書館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P2008.0691 |
元朗屏山鄧氏宗祠(左)及達德學校(右)
鄧氏宗祠是屏山鄧族的祖祠,由五世祖馮遜公興建,至今已有七百多年歷史。宗祠現仍用作屏山鄧族祭祖、慶祝節日、舉行各種儀式及父老子孫聚會等用途。達德學校(愈喬二公祠)坐落於鄧氏宗祠旁邊,由鄧族第十一世祖鄧世賢(號愈聖)和鄧世昭(號喬林)昆仲於十六世紀初興建。二公祠除用作祠堂外,亦曾經是各村子弟讀書之所。1931至1961年間,達德學校於此開辦。鄧氏宗祠及愈喬二公祠於2001年12月14日列為法定古蹟。
日期 | 約1950-1960年代 |
地方 | 新界/元朗區/元朗/屏山/鄧氏宗祠;新界/元朗區/元朗/屏山/達德學校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香港地 |
儲存地點 | 香港大學圖書館 |
授權說明 | 獲香港大學圖書館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P2008.0691 |
元朗屏山鄧氏宗祠(左)及達德學校(右)
鄧氏宗祠是屏山鄧族的祖祠,由五世祖馮遜公興建,至今已有七百多年歷史。宗祠現仍用作屏山鄧族祭祖、慶祝節日、舉行各種儀式及父老子孫聚會等用途。達德學校(愈喬二公祠)坐落於鄧氏宗祠旁邊,由鄧族第十一世祖鄧世賢(號愈聖)和鄧世昭(號喬林)昆仲於十六世紀初興建。二公祠除用作祠堂外,亦曾經是各村子弟讀書之所。1931至1961年間,達德學校於此開辦。鄧氏宗祠及愈喬二公祠於2001年12月14日列為法定古蹟。
日期 | 約1950-1960年代 |
地方 | 新界/元朗區/元朗/屏山/鄧氏宗祠;新界/元朗區/元朗/屏山/達德學校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香港地 |
儲存地點 | 香港大學圖書館 |
授權說明 | 獲香港大學圖書館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P2008.0691 |
元朗屏山鄧氏宗祠(左)及達德學校(右)
鄧氏宗祠是屏山鄧族的祖祠,由五世祖馮遜公興建,至今已有七百多年歷史。宗祠現仍用作屏山鄧族祭祖、慶祝節日、舉行各種儀式及父老子孫聚會等用途。達德學校(愈喬二公祠)坐落於鄧氏宗祠旁邊,由鄧族第十一世祖鄧世賢(號愈聖)和鄧世昭(號喬林)昆仲於十六世紀初興建。二公祠除用作祠堂外,亦曾經是各村子弟讀書之所。1931至1961年間,達德學校於此開辦。鄧氏宗祠及愈喬二公祠於2001年12月14日列為法定古蹟。
日期 | 約1950-1960年代 |
地方 | 新界/元朗區/元朗/屏山/鄧氏宗祠;新界/元朗區/元朗/屏山/達德學校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香港地 |
儲存地點 | 香港大學圖書館 |
授權說明 | 獲香港大學圖書館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P2008.0691 |
Copyright © 2012 Hong Kong Mem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