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朗屏山聚星樓
聚星樓是香港現存唯一的古塔。據屏山鄧氏族譜所載,聚星樓約在明朝由鄧族第七世祖彥通公所興建。這座六角形的古塔以青磚砌成,約十三公尺高。塔分三層,最上層供奉魁星。聚星樓是為了鎮水災及改善地方風水而興建。而聚星樓與青山風水遙相配合,亦可護佑族中子弟在科舉中考取功名。事實上,鄧氏歷代人材輩出,士人及當官者不計其數。聚星樓於2001年12月14日列為法定古蹟。
日期 | 約1960年代 |
地方 | 新界/元朗區/元朗/屏山/聚星樓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香港地 |
儲存地點 | 香港大學圖書館 |
授權說明 | 獲香港大學圖書館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S2008.0252 |
元朗屏山聚星樓
聚星樓是香港現存唯一的古塔。據屏山鄧氏族譜所載,聚星樓約在明朝由鄧族第七世祖彥通公所興建。這座六角形的古塔以青磚砌成,約十三公尺高。塔分三層,最上層供奉魁星。聚星樓是為了鎮水災及改善地方風水而興建。而聚星樓與青山風水遙相配合,亦可護佑族中子弟在科舉中考取功名。事實上,鄧氏歷代人材輩出,士人及當官者不計其數。聚星樓於2001年12月14日列為法定古蹟。
日期 | 約1960年代 |
地方 | 新界/元朗區/元朗/屏山/聚星樓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香港地 |
儲存地點 | 香港大學圖書館 |
授權說明 | 獲香港大學圖書館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S2008.0252 |
元朗屏山聚星樓
聚星樓是香港現存唯一的古塔。據屏山鄧氏族譜所載,聚星樓約在明朝由鄧族第七世祖彥通公所興建。這座六角形的古塔以青磚砌成,約十三公尺高。塔分三層,最上層供奉魁星。聚星樓是為了鎮水災及改善地方風水而興建。而聚星樓與青山風水遙相配合,亦可護佑族中子弟在科舉中考取功名。事實上,鄧氏歷代人材輩出,士人及當官者不計其數。聚星樓於2001年12月14日列為法定古蹟。
日期 | 約1960年代 |
地方 | 新界/元朗區/元朗/屏山/聚星樓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香港地 |
儲存地點 | 香港大學圖書館 |
授權說明 | 獲香港大學圖書館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S2008.0252 |
元朗屏山聚星樓
聚星樓是香港現存唯一的古塔。據屏山鄧氏族譜所載,聚星樓約在明朝由鄧族第七世祖彥通公所興建。這座六角形的古塔以青磚砌成,約十三公尺高。塔分三層,最上層供奉魁星。聚星樓是為了鎮水災及改善地方風水而興建。而聚星樓與青山風水遙相配合,亦可護佑族中子弟在科舉中考取功名。事實上,鄧氏歷代人材輩出,士人及當官者不計其數。聚星樓於2001年12月14日列為法定古蹟。
日期 | 約1960年代 |
地方 | 新界/元朗區/元朗/屏山/聚星樓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香港地 |
儲存地點 | 香港大學圖書館 |
授權說明 | 獲香港大學圖書館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S2008.0252 |
元朗屏山聚星樓
聚星樓是香港現存唯一的古塔。據屏山鄧氏族譜所載,聚星樓約在明朝由鄧族第七世祖彥通公所興建。這座六角形的古塔以青磚砌成,約十三公尺高。塔分三層,最上層供奉魁星。聚星樓是為了鎮水災及改善地方風水而興建。而聚星樓與青山風水遙相配合,亦可護佑族中子弟在科舉中考取功名。事實上,鄧氏歷代人材輩出,士人及當官者不計其數。聚星樓於2001年12月14日列為法定古蹟。
日期 | 約1960年代 |
地方 | 新界/元朗區/元朗/屏山/聚星樓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香港地 |
儲存地點 | 香港大學圖書館 |
授權說明 | 獲香港大學圖書館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S2008.0252 |
元朗屏山聚星樓
聚星樓是香港現存唯一的古塔。據屏山鄧氏族譜所載,聚星樓約在明朝由鄧族第七世祖彥通公所興建。這座六角形的古塔以青磚砌成,約十三公尺高。塔分三層,最上層供奉魁星。聚星樓是為了鎮水災及改善地方風水而興建。而聚星樓與青山風水遙相配合,亦可護佑族中子弟在科舉中考取功名。事實上,鄧氏歷代人材輩出,士人及當官者不計其數。聚星樓於2001年12月14日列為法定古蹟。
日期 | 約1960年代 |
地方 | 新界/元朗區/元朗/屏山/聚星樓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香港地 |
儲存地點 | 香港大學圖書館 |
授權說明 | 獲香港大學圖書館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S2008.0252 |
元朗屏山聚星樓
聚星樓是香港現存唯一的古塔。據屏山鄧氏族譜所載,聚星樓約在明朝由鄧族第七世祖彥通公所興建。這座六角形的古塔以青磚砌成,約十三公尺高。塔分三層,最上層供奉魁星。聚星樓是為了鎮水災及改善地方風水而興建。而聚星樓與青山風水遙相配合,亦可護佑族中子弟在科舉中考取功名。事實上,鄧氏歷代人材輩出,士人及當官者不計其數。聚星樓於2001年12月14日列為法定古蹟。
日期 | 約1960年代 |
地方 | 新界/元朗區/元朗/屏山/聚星樓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香港地 |
儲存地點 | 香港大學圖書館 |
授權說明 | 獲香港大學圖書館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S2008.0252 |
元朗屏山聚星樓
聚星樓是香港現存唯一的古塔。據屏山鄧氏族譜所載,聚星樓約在明朝由鄧族第七世祖彥通公所興建。這座六角形的古塔以青磚砌成,約十三公尺高。塔分三層,最上層供奉魁星。聚星樓是為了鎮水災及改善地方風水而興建。而聚星樓與青山風水遙相配合,亦可護佑族中子弟在科舉中考取功名。事實上,鄧氏歷代人材輩出,士人及當官者不計其數。聚星樓於2001年12月14日列為法定古蹟。
死亡日期 | 約1960年代 |
地方 | 新界/元朗區/元朗/屏山/聚星樓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香港地 |
儲存地點 | 香港大學圖書館 |
授權說明 | 獲香港大學圖書館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S2008.0252 |
元朗屏山聚星樓
聚星樓是香港現存唯一的古塔。據屏山鄧氏族譜所載,聚星樓約在明朝由鄧族第七世祖彥通公所興建。這座六角形的古塔以青磚砌成,約十三公尺高。塔分三層,最上層供奉魁星。聚星樓是為了鎮水災及改善地方風水而興建。而聚星樓與青山風水遙相配合,亦可護佑族中子弟在科舉中考取功名。事實上,鄧氏歷代人材輩出,士人及當官者不計其數。聚星樓於2001年12月14日列為法定古蹟。
日期 | 約1960年代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香港地 |
授權說明 | 獲香港大學圖書館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S2008.0252 |
元朗屏山聚星樓
聚星樓是香港現存唯一的古塔。據屏山鄧氏族譜所載,聚星樓約在明朝由鄧族第七世祖彥通公所興建。這座六角形的古塔以青磚砌成,約十三公尺高。塔分三層,最上層供奉魁星。聚星樓是為了鎮水災及改善地方風水而興建。而聚星樓與青山風水遙相配合,亦可護佑族中子弟在科舉中考取功名。事實上,鄧氏歷代人材輩出,士人及當官者不計其數。聚星樓於2001年12月14日列為法定古蹟。
日期 | 約1960年代 |
資料類別 | 圖片 |
地方 | 新界/元朗區/元朗/屏山/聚星樓 |
特藏 | 香港地 |
儲存地點 | 香港大學圖書館 |
授權說明 | 獲香港大學圖書館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S2008.0252 |
元朗屏山聚星樓
聚星樓是香港現存唯一的古塔。據屏山鄧氏族譜所載,聚星樓約在明朝由鄧族第七世祖彥通公所興建。這座六角形的古塔以青磚砌成,約十三公尺高。塔分三層,最上層供奉魁星。聚星樓是為了鎮水災及改善地方風水而興建。而聚星樓與青山風水遙相配合,亦可護佑族中子弟在科舉中考取功名。事實上,鄧氏歷代人材輩出,士人及當官者不計其數。聚星樓於2001年12月14日列為法定古蹟。
日期 | 約1960年代 |
地方 | 新界/元朗區/元朗/屏山/聚星樓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香港地 |
儲存地點 | 香港大學圖書館 |
授權說明 | 獲香港大學圖書館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S2008.0252 |
元朗屏山聚星樓
聚星樓是香港現存唯一的古塔。據屏山鄧氏族譜所載,聚星樓約在明朝由鄧族第七世祖彥通公所興建。這座六角形的古塔以青磚砌成,約十三公尺高。塔分三層,最上層供奉魁星。聚星樓是為了鎮水災及改善地方風水而興建。而聚星樓與青山風水遙相配合,亦可護佑族中子弟在科舉中考取功名。事實上,鄧氏歷代人材輩出,士人及當官者不計其數。聚星樓於2001年12月14日列為法定古蹟。
日期 | 約1960年代 |
地方 | 新界/元朗區/元朗/屏山/聚星樓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香港地 |
儲存地點 | 香港大學圖書館 |
授權說明 | 獲香港大學圖書館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S2008.0252 |
元朗屏山聚星樓
聚星樓是香港現存唯一的古塔。據屏山鄧氏族譜所載,聚星樓約在明朝由鄧族第七世祖彥通公所興建。這座六角形的古塔以青磚砌成,約十三公尺高。塔分三層,最上層供奉魁星。聚星樓是為了鎮水災及改善地方風水而興建。而聚星樓與青山風水遙相配合,亦可護佑族中子弟在科舉中考取功名。事實上,鄧氏歷代人材輩出,士人及當官者不計其數。聚星樓於2001年12月14日列為法定古蹟。
日期 | 約1960年代 |
地方 | 新界/元朗區/元朗/屏山/聚星樓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香港地 |
儲存地點 | 香港大學圖書館 |
授權說明 | 獲香港大學圖書館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S2008.0252 |
Copyright © 2012 Hong Kong Mem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