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Us Terms of use Sitemap Contact Us
關於香港記憶 使用說明 網站地圖 聯絡我們
Search
搜尋
CollectionsImprint of the Heart: Artistic Journey of Huang XinboArtistic Journey of Huang XinboThe Soulful Quest: The New China Years (1949-1966)
特藏深刻人間:黃新波的藝術歷程黃新波的藝術歷程理想人間:建國時期(1949-1966)
理想人間:建國時期(1949-1966)

「忠實的藝術才能使人類得到真正的實惠,喚起了人類的共鳴,而共同把社會推進於更高的階段。」

── 黃新波,《我與木刻》,1936

1949年,國家結束國共內戰,全國解放,新中國成立。黃新波離開香港回到東江解放區,不久隨同軍人進到廣州。黃新波先後擔任華南人民文學藝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廣東分會主席、廣東畫院院長及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等職務,積極參與不同的社會活動,在建立廣東美術事業及圑結藝術界力量上貢獻良多。

隨着國家外交關係良好,在1950年代中、後期,許多外國藝術家到訪廣東,黃新波亦有參與當中的接待工作。1956年,黃新波隨同中國美術家代表團訪問保加利亞,期間創作了許多寫生作品,亦跟當地藝術家直接交流。黃新波曾籌劃出版多部大型畫冊,亦有為聯繫國家文物捐獻出力。雖然職務繁重,然而他亦不忘創作,作品除了大量木刻外,還有連環圖、漫畫及油畫等,此時期為黃新波藝術創作的高峰階段。

建國初期,團結國民和恢復經濟生產是國家的首要工作,「土地改革」(1950-1952)、「一五計劃」(1953-1957)、「大躍進計劃」及「人民公社運動」(1958-1960)等政策先後推出。藝術作品亦肩負起教化人民和宣傳國家政策的使命。在那個火熱的建國年代,黃新波亦抱着一股革命的熱情,以作品來反映人民對建國後的喜悅、祈盼及愛國之情。1960年代,各國民族解放運動發展蓬勃,許多國家的殖民體系紛紛瓦解,人們也得重獲土地與自由。黃新波創作了許多民族解放鬥爭題材的版畫。作品《自由的洪流》(1961)、《沒有垂下的槍》(1961)及組畫《在火光中》(1962)均歌頌世界各地的民族獨立運動,從而側面地歌頌中國解放的成功。此外,黃新波認為發展科學技術是積極幫助國家脫離貧窮的途徑。作品《年青人》(1961)象徵中國青年人要放眼世界,在科學發展工作上努力。作品圖像簡明,卻有清晰的目標,富積極樂觀意味。

黃新波曾說過「一個藝術家不但要關心自己,而且要關心別人。」黃新波雖然身處國內,但仍對香港市民的生活十分關心。1962年,他創作了組畫《出現在另一世界裡》,描繪其眼中香港市民的生活苦況。組畫之一的〈最後一班渡船〉描繪放夜班的工人在渡海輪的三等船艙上拖着疲倦的身子歸家的情景。組畫之二的〈山水圖〉則刻劃當時香港制水的情況。前方是貧窮人待在乾涸的水龍頭前,乾渴難受,遠方卻是富戶裝飾庭院的噴水池,二者形成強烈對比;而在組畫之三〈她不知道犯了什麼罪〉中,貧窮的小女孩因要幫助家計而去賣報紙,卻因此被捕,反映香港低下階層為口奔馳的苦況。

黃新波忠於他的新美術理念和對人間的關愛,以歌頌人們在建設祖國中的不撓精神為題材,帶出美好的憧憬和無限的鼓勵。他並不是光喊着口號,為要了解民情,提升對人民關懷的思考層面,黃新波常與美術工作者下鄉落實生活體驗;他們先後到過台山縣廣海漁區、澄海縣、汕頭甚至山西等地區接觸人民,發掘了不少創作素材,當中作品包括1960年創作的《橫斷南海》。他親歷了湛江填海工程的進行,當他了解到堵截大海的泥頭是從附近一整座山開挖出來之後,就十分感動,於是描畫了勞動者把泥頭推出大海的一刻;人物造型豪邁奔放,刀刻線條雄渾,把人民參與國家建設的堅定信念表現得淋漓盡致。而《大寨人》及《大地微微暖氣吹》是1964年黃新波到山西訪問大寨後創作,主要刻劃山區人民自力更生的精神。這些作品都反映出黃新波的人間焦點已從知識分子看勞苦大眾那同情和憐憫角度,轉為與民同工,向勞動人民作熱情的歌頌。



  • 《黑海灣》

  • 《山區新城》組畫之二

  • 《朝暉》

  • 《年輕人》

推介特藏

推介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