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堂(杜堡)
大學堂(杜堡)位於薄扶林道,由蘇格蘭人杜格拉斯•立僻於1861年興建,故名「杜格拉斯堡」,簡稱「杜堡」。1894年轉售予法國天主教教會改為修院,易名「拿撒勒屋」,加建一小敎堂和印刷工場,方便修士印刷翻譯的經文。1954年香港大學購為男生宿舍,命名「大學堂」。古堡採用英國十四世紀的歌德式建築,走廊針對香港炎熱的天氣而設計,既古典亦有殖民地色彩。可說是香港碩果僅存的古堡式建築了。

日期 | 1988 |
地方 | 香港島/南區/薄扶林/(街道)/大學堂 |
人物 | 江啟明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江啟明香港寫生 |
資料來源 | 江啓明著、廖梅姬英譯:《香港史畫:江啓明香港寫生畫集》,香港:浸會校外進修學院,1991年,頁169 |
儲存地點 | 香港大學圖書館 |
授權說明 | 獲江啓明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LA005-171 |
大學堂(杜堡)
大學堂(杜堡)位於薄扶林道,由蘇格蘭人杜格拉斯•立僻於1861年興建,故名「杜格拉斯堡」,簡稱「杜堡」。1894年轉售予法國天主教教會改為修院,易名「拿撒勒屋」,加建一小敎堂和印刷工場,方便修士印刷翻譯的經文。1954年香港大學購為男生宿舍,命名「大學堂」。古堡採用英國十四世紀的歌德式建築,走廊針對香港炎熱的天氣而設計,既古典亦有殖民地色彩。可說是香港碩果僅存的古堡式建築了。
日期 | 1988 |
地方 | 香港島/南區/薄扶林/(街道)/大學堂 |
人物 | 江啟明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江啟明香港寫生 |
資料來源 | 江啓明著、廖梅姬英譯:《香港史畫:江啓明香港寫生畫集》,香港:浸會校外進修學院,1991年,頁169 |
儲存地點 | 香港大學圖書館 |
授權說明 | 獲江啓明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LA005-171 |
大學堂(杜堡)
大學堂(杜堡)位於薄扶林道,由蘇格蘭人杜格拉斯•立僻於1861年興建,故名「杜格拉斯堡」,簡稱「杜堡」。1894年轉售予法國天主教教會改為修院,易名「拿撒勒屋」,加建一小敎堂和印刷工場,方便修士印刷翻譯的經文。1954年香港大學購為男生宿舍,命名「大學堂」。古堡採用英國十四世紀的歌德式建築,走廊針對香港炎熱的天氣而設計,既古典亦有殖民地色彩。可說是香港碩果僅存的古堡式建築了。
日期 | 1988 |
地方 | 香港島/南區/薄扶林/(街道)/大學堂 |
人物 | 江啟明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江啟明香港寫生 |
資料來源 | 江啓明著、廖梅姬英譯:《香港史畫:江啓明香港寫生畫集》,香港:浸會校外進修學院,1991年,頁169 |
儲存地點 | 香港大學圖書館 |
授權說明 | 獲江啓明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LA005-171 |
大學堂(杜堡)
大學堂(杜堡)位於薄扶林道,由蘇格蘭人杜格拉斯•立僻於1861年興建,故名「杜格拉斯堡」,簡稱「杜堡」。1894年轉售予法國天主教教會改為修院,易名「拿撒勒屋」,加建一小敎堂和印刷工場,方便修士印刷翻譯的經文。1954年香港大學購為男生宿舍,命名「大學堂」。古堡採用英國十四世紀的歌德式建築,走廊針對香港炎熱的天氣而設計,既古典亦有殖民地色彩。可說是香港碩果僅存的古堡式建築了。
日期 | 1988 |
地方 | 香港島/南區/薄扶林/(街道)/大學堂 |
人物 | 江啟明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江啟明香港寫生 |
資料來源 | 江啓明著、廖梅姬英譯:《香港史畫:江啓明香港寫生畫集》,香港:浸會校外進修學院,1991年,頁169 |
儲存地點 | 香港大學圖書館 |
授權說明 | 獲江啓明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LA005-171 |
大學堂(杜堡)
大學堂(杜堡)位於薄扶林道,由蘇格蘭人杜格拉斯•立僻於1861年興建,故名「杜格拉斯堡」,簡稱「杜堡」。1894年轉售予法國天主教教會改為修院,易名「拿撒勒屋」,加建一小敎堂和印刷工場,方便修士印刷翻譯的經文。1954年香港大學購為男生宿舍,命名「大學堂」。古堡採用英國十四世紀的歌德式建築,走廊針對香港炎熱的天氣而設計,既古典亦有殖民地色彩。可說是香港碩果僅存的古堡式建築了。
日期 | 1988 |
地方 | 香港島/南區/薄扶林/(街道)/大學堂 |
人物 | 江啟明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江啟明香港寫生 |
資料來源 | 江啓明著、廖梅姬英譯:《香港史畫:江啓明香港寫生畫集》,香港:浸會校外進修學院,1991年,頁169 |
儲存地點 | 香港大學圖書館 |
授權說明 | 獲江啓明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LA005-171 |
大學堂(杜堡)
大學堂(杜堡)位於薄扶林道,由蘇格蘭人杜格拉斯•立僻於1861年興建,故名「杜格拉斯堡」,簡稱「杜堡」。1894年轉售予法國天主教教會改為修院,易名「拿撒勒屋」,加建一小敎堂和印刷工場,方便修士印刷翻譯的經文。1954年香港大學購為男生宿舍,命名「大學堂」。古堡採用英國十四世紀的歌德式建築,走廊針對香港炎熱的天氣而設計,既古典亦有殖民地色彩。可說是香港碩果僅存的古堡式建築了。
日期 | 1988 |
地方 | 香港島/南區/薄扶林/(街道)/大學堂 |
人物 | 江啟明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江啟明香港寫生 |
資料來源 | 江啓明著、廖梅姬英譯:《香港史畫:江啓明香港寫生畫集》,香港:浸會校外進修學院,1991年,頁169 |
儲存地點 | 香港大學圖書館 |
授權說明 | 獲江啓明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LA005-171 |
大學堂(杜堡)
大學堂(杜堡)位於薄扶林道,由蘇格蘭人杜格拉斯•立僻於1861年興建,故名「杜格拉斯堡」,簡稱「杜堡」。1894年轉售予法國天主教教會改為修院,易名「拿撒勒屋」,加建一小敎堂和印刷工場,方便修士印刷翻譯的經文。1954年香港大學購為男生宿舍,命名「大學堂」。古堡採用英國十四世紀的歌德式建築,走廊針對香港炎熱的天氣而設計,既古典亦有殖民地色彩。可說是香港碩果僅存的古堡式建築了。
日期 | 1988 |
地方 | 香港島/南區/薄扶林/(街道)/大學堂 |
人物 | 江啟明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江啟明香港寫生 |
資料來源 | 江啓明著、廖梅姬英譯:《香港史畫:江啓明香港寫生畫集》,香港:浸會校外進修學院,1991年,頁169 |
儲存地點 | 香港大學圖書館 |
授權說明 | 獲江啓明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LA005-171 |
大學堂(杜堡)
大學堂(杜堡)位於薄扶林道,由蘇格蘭人杜格拉斯•立僻於1861年興建,故名「杜格拉斯堡」,簡稱「杜堡」。1894年轉售予法國天主教教會改為修院,易名「拿撒勒屋」,加建一小敎堂和印刷工場,方便修士印刷翻譯的經文。1954年香港大學購為男生宿舍,命名「大學堂」。古堡採用英國十四世紀的歌德式建築,走廊針對香港炎熱的天氣而設計,既古典亦有殖民地色彩。可說是香港碩果僅存的古堡式建築了。
死亡日期 | 1988 |
地方 | 香港島/南區/薄扶林/(街道)/大學堂 |
人物 | 江啟明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江啟明香港寫生 |
資料來源 | 江啓明著、廖梅姬英譯:《香港史畫:江啓明香港寫生畫集》,香港:浸會校外進修學院,1991年,頁169 |
儲存地點 | 香港大學圖書館 |
授權說明 | 獲江啓明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LA005-171 |
大學堂(杜堡)
大學堂(杜堡)位於薄扶林道,由蘇格蘭人杜格拉斯•立僻於1861年興建,故名「杜格拉斯堡」,簡稱「杜堡」。1894年轉售予法國天主教教會改為修院,易名「拿撒勒屋」,加建一小敎堂和印刷工場,方便修士印刷翻譯的經文。1954年香港大學購為男生宿舍,命名「大學堂」。古堡採用英國十四世紀的歌德式建築,走廊針對香港炎熱的天氣而設計,既古典亦有殖民地色彩。可說是香港碩果僅存的古堡式建築了。
日期 | 1988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江啟明香港寫生 |
資料來源 | 江啓明著、廖梅姬英譯:《香港史畫:江啓明香港寫生畫集》,香港:浸會校外進修學院,1991年,頁169 |
授權說明 | 獲江啓明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LA005-171 |
大學堂(杜堡)
大學堂(杜堡)位於薄扶林道,由蘇格蘭人杜格拉斯•立僻於1861年興建,故名「杜格拉斯堡」,簡稱「杜堡」。1894年轉售予法國天主教教會改為修院,易名「拿撒勒屋」,加建一小敎堂和印刷工場,方便修士印刷翻譯的經文。1954年香港大學購為男生宿舍,命名「大學堂」。古堡採用英國十四世紀的歌德式建築,走廊針對香港炎熱的天氣而設計,既古典亦有殖民地色彩。可說是香港碩果僅存的古堡式建築了。
日期 | 1988 |
資料類別 | 圖片 |
地方 | 香港島/南區/薄扶林/(街道)/大學堂 |
人物 | 江啟明 |
特藏 | 江啟明香港寫生 |
資料來源 | 江啓明著、廖梅姬英譯:《香港史畫:江啓明香港寫生畫集》,香港:浸會校外進修學院,1991年,頁169 |
儲存地點 | 香港大學圖書館 |
授權說明 | 獲江啓明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LA005-171 |
大學堂(杜堡)
大學堂(杜堡)位於薄扶林道,由蘇格蘭人杜格拉斯•立僻於1861年興建,故名「杜格拉斯堡」,簡稱「杜堡」。1894年轉售予法國天主教教會改為修院,易名「拿撒勒屋」,加建一小敎堂和印刷工場,方便修士印刷翻譯的經文。1954年香港大學購為男生宿舍,命名「大學堂」。古堡採用英國十四世紀的歌德式建築,走廊針對香港炎熱的天氣而設計,既古典亦有殖民地色彩。可說是香港碩果僅存的古堡式建築了。
日期 | 1988 |
地方 | 香港島/南區/薄扶林/(街道)/大學堂 |
人物 | 江啟明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江啟明香港寫生 |
資料來源 | 江啓明著、廖梅姬英譯:《香港史畫:江啓明香港寫生畫集》,香港:浸會校外進修學院,1991年,頁169 |
儲存地點 | 香港大學圖書館 |
授權說明 | 獲江啓明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LA005-171 |
大學堂(杜堡)
大學堂(杜堡)位於薄扶林道,由蘇格蘭人杜格拉斯•立僻於1861年興建,故名「杜格拉斯堡」,簡稱「杜堡」。1894年轉售予法國天主教教會改為修院,易名「拿撒勒屋」,加建一小敎堂和印刷工場,方便修士印刷翻譯的經文。1954年香港大學購為男生宿舍,命名「大學堂」。古堡採用英國十四世紀的歌德式建築,走廊針對香港炎熱的天氣而設計,既古典亦有殖民地色彩。可說是香港碩果僅存的古堡式建築了。
日期 | 1988 |
地方 | 香港島/南區/薄扶林/(街道)/大學堂 |
人物 | 江啟明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江啟明香港寫生 |
資料來源 | 江啓明著、廖梅姬英譯:《香港史畫:江啓明香港寫生畫集》,香港:浸會校外進修學院,1991年,頁169 |
儲存地點 | 香港大學圖書館 |
授權說明 | 獲江啓明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LA005-171 |
大學堂(杜堡)
大學堂(杜堡)位於薄扶林道,由蘇格蘭人杜格拉斯•立僻於1861年興建,故名「杜格拉斯堡」,簡稱「杜堡」。1894年轉售予法國天主教教會改為修院,易名「拿撒勒屋」,加建一小敎堂和印刷工場,方便修士印刷翻譯的經文。1954年香港大學購為男生宿舍,命名「大學堂」。古堡採用英國十四世紀的歌德式建築,走廊針對香港炎熱的天氣而設計,既古典亦有殖民地色彩。可說是香港碩果僅存的古堡式建築了。
日期 | 1988 |
地方 | 香港島/南區/薄扶林/(街道)/大學堂 |
人物 | 江啟明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江啟明香港寫生 |
資料來源 | 江啓明著、廖梅姬英譯:《香港史畫:江啓明香港寫生畫集》,香港:浸會校外進修學院,1991年,頁169 |
儲存地點 | 香港大學圖書館 |
授權說明 | 獲江啓明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LA005-171 |
大學堂(杜堡)
大學堂(杜堡)位於薄扶林道,由蘇格蘭人杜格拉斯•立僻於1861年興建,故名「杜格拉斯堡」,簡稱「杜堡」。1894年轉售予法國天主教教會改為修院,易名「拿撒勒屋」,加建一小敎堂和印刷工場,方便修士印刷翻譯的經文。1954年香港大學購為男生宿舍,命名「大學堂」。古堡採用英國十四世紀的歌德式建築,走廊針對香港炎熱的天氣而設計,既古典亦有殖民地色彩。可說是香港碩果僅存的古堡式建築了。
日期 | 1988 |
地方 | 香港島/南區/薄扶林/(街道)/大學堂 |
人物 | 江啟明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江啟明香港寫生 |
資料來源 | 江啓明著、廖梅姬英譯:《香港史畫:江啓明香港寫生畫集》,香港:浸會校外進修學院,1991年,頁169 |
儲存地點 | 香港大學圖書館 |
授權說明 | 獲江啓明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LA005-171 |
大學堂(杜堡)
大學堂(杜堡)位於薄扶林道,由蘇格蘭人杜格拉斯•立僻於1861年興建,故名「杜格拉斯堡」,簡稱「杜堡」。1894年轉售予法國天主教教會改為修院,易名「拿撒勒屋」,加建一小敎堂和印刷工場,方便修士印刷翻譯的經文。1954年香港大學購為男生宿舍,命名「大學堂」。古堡採用英國十四世紀的歌德式建築,走廊針對香港炎熱的天氣而設計,既古典亦有殖民地色彩。可說是香港碩果僅存的古堡式建築了。
日期 | 1988 |
地方 | 香港島/南區/薄扶林/(街道)/大學堂 |
人物 | 江啟明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江啟明香港寫生 |
資料來源 | 江啓明著、廖梅姬英譯:《香港史畫:江啓明香港寫生畫集》,香港:浸會校外進修學院,1991年,頁169 |
儲存地點 | 香港大學圖書館 |
授權說明 | 獲江啓明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LA005-171 |
大學堂(杜堡)
大學堂(杜堡)位於薄扶林道,由蘇格蘭人杜格拉斯•立僻於1861年興建,故名「杜格拉斯堡」,簡稱「杜堡」。1894年轉售予法國天主教教會改為修院,易名「拿撒勒屋」,加建一小敎堂和印刷工場,方便修士印刷翻譯的經文。1954年香港大學購為男生宿舍,命名「大學堂」。古堡採用英國十四世紀的歌德式建築,走廊針對香港炎熱的天氣而設計,既古典亦有殖民地色彩。可說是香港碩果僅存的古堡式建築了。
日期 | 1988 |
地方 | 香港島/南區/薄扶林/(街道)/大學堂 |
人物 | 江啟明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江啟明香港寫生 |
資料來源 | 江啓明著、廖梅姬英譯:《香港史畫:江啓明香港寫生畫集》,香港:浸會校外進修學院,1991年,頁169 |
儲存地點 | 香港大學圖書館 |
授權說明 | 獲江啓明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LA005-171 |
大學堂(杜堡)
大學堂(杜堡)位於薄扶林道,由蘇格蘭人杜格拉斯•立僻於1861年興建,故名「杜格拉斯堡」,簡稱「杜堡」。1894年轉售予法國天主教教會改為修院,易名「拿撒勒屋」,加建一小敎堂和印刷工場,方便修士印刷翻譯的經文。1954年香港大學購為男生宿舍,命名「大學堂」。古堡採用英國十四世紀的歌德式建築,走廊針對香港炎熱的天氣而設計,既古典亦有殖民地色彩。可說是香港碩果僅存的古堡式建築了。
日期 | 1988 |
地方 | 香港島/南區/薄扶林/(街道)/大學堂 |
人物 | 江啟明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江啟明香港寫生 |
資料來源 | 江啓明著、廖梅姬英譯:《香港史畫:江啓明香港寫生畫集》,香港:浸會校外進修學院,1991年,頁169 |
儲存地點 | 香港大學圖書館 |
授權說明 | 獲江啓明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LA005-171 |
大學堂(杜堡)
大學堂(杜堡)位於薄扶林道,由蘇格蘭人杜格拉斯•立僻於1861年興建,故名「杜格拉斯堡」,簡稱「杜堡」。1894年轉售予法國天主教教會改為修院,易名「拿撒勒屋」,加建一小敎堂和印刷工場,方便修士印刷翻譯的經文。1954年香港大學購為男生宿舍,命名「大學堂」。古堡採用英國十四世紀的歌德式建築,走廊針對香港炎熱的天氣而設計,既古典亦有殖民地色彩。可說是香港碩果僅存的古堡式建築了。
日期 | 1988 |
地方 | 香港島/南區/薄扶林/(街道)/大學堂 |
人物 | 江啟明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江啟明香港寫生 |
資料來源 | 江啓明著、廖梅姬英譯:《香港史畫:江啓明香港寫生畫集》,香港:浸會校外進修學院,1991年,頁169 |
儲存地點 | 香港大學圖書館 |
授權說明 | 獲江啓明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LA005-171 |
Copyright © 2012 Hong Kong Mem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