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Us Terms of use Sitemap Contact Us
關於香港記憶 使用說明 網站地圖 聯絡我們
Search
搜尋
CollectionsOral History ArchivesWat Wai ChunRecords
特藏「香港留聲」口述歷史檔案庫屈慧珍全部訪談記錄
全部訪談記錄


個人及家庭背景。戰前在長洲的生活

屈慧珍父母、祖輩幾代都是長洲居民。祖母16歲結婚,18歲守寡,父親是遺腹子。屈家住在長洲興隆後街附近學佬巷的自置樓房。該樓房高2層,樓下出租,屈家居於二樓,有2間睡房和1個大廳,父母佔一房,屈慧珍喜歡與祖母同睡在客廳的床上。該樓房現已改建加高。屈家曾有9個子女,但因夭折只餘下4個子女。屈慧珍排行第二,1923年出生,有哥哥、弟弟和妹妹。妹妹在1936年年底出生。

父親在陳濟堂治粵時代曾於廣州任國民黨軍隊的副官,母親打理山草生意。家人向大嶼山的農民訂購因應季節種植的山草,山草似鹹水草,用來燒火。農民按時用船運山草到長洲,家人將購買的山草儲存在祖屋,其他船家駕船到長洲沙灘向家人購買。昔日船家逢初一、十五水漲時,用粗繩固定漁船停在淺灘上。水退後,漁船便擱在沙灘上,船家再用木頭把船弄高清洗船底,然後火燒山草弄乾船身,並在船身塗上桐油,這樣避免船底給蠔殼黏附,也杜絕水蝨損壞船身。屈慧珍小時候,她與哥哥和弟弟上學,妹妹由祖母和住連妹(女傭)照顧,母親和1名工人負責山草生意。日本侵華,廣州淪陷,父親因是獨子不用參軍,回長洲與家人團聚並打理生意。




標題 個人及家庭背景。戰前在長洲的生活
日期 04/08/2009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TW-WWC-LIFE-001
在香港淪陷後的走難經歷

1941年日軍登陸香港前,屈慧珍因長洲沒有中學,於是到旺角亞皆老街升中,寄居深水埗長沙灣道表姊家中。屈慧珍在上學途中,聽到警報便折返回家。表姊夫在香港島任職消防員,於九龍淪陷後託隊員接表姊、表姨甥、傭人到香港島,屈慧珍也同往。四人步行往尖沙咀乘船過海,卻在尖沙咀遭日本兵攔截。日本兵從九廣鐵路方向走來,以刀刺殺年輕英國兵,但沒有傷害中國人,四人嚇得拋掉行李,伏在地上。四人繼而往北京道走,向一間大門破爛的理髮店借宿一晚暫避。第二天,四人隨表姊夫的隊員到表姊夫在香港島的住處,沿途看見很多日本兵,需向日本兵點頭,左閃右避才到表姊夫住處。

不久,父親在長洲請漁船到港島,分別找到屈慧珍與表姊一家。後來漁船再到港島接回在英皇書院讀書的哥哥及他1至2個同居長洲的同學。當時母親很驚慌且擔心,常向外打聽子女消息,因聞說日本人屠殺居民而香港只餘約兩成人口,以致精神失常,最後患上肝病離世。後來父親參加游擊隊,四兄弟姊妹又再分散,哥哥回內地,屈慧珍與弟妹跟外祖母居於長洲。日治時期,屈慧珍曾經與鄰家年紀較長的姊妹,跟漁船到灣仔鵝頸橋買米,以半袋麵粉袋把米包裝,偷偷運回長洲售賣。




標題 在香港淪陷後的走難經歷
日期 04/08/2009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TW-WWC-LIFE-002
日治初期長洲打針登記員的工作
長洲有日本兵駐守,但日本兵沒有騷擾長洲居民的生活,長洲很和平。日治初期,屈慧珍經別人介紹,在長洲醫院為市民登記注射防疫針的紀錄,日薪4元。居民每人1張注射防疫針紀錄紙,記錄姓名、年齡及注射防疫針的資料。屈慧珍在東華醫院當學護前曾患瘧疾。當時瘧疾普遍,病人發病時發冷發熱,服用專醫瘧疾的金雞納霜治療,但屈慧珍服用後不見效,到當學護時在東華醫院治癒,並介紹其他瘧疾患者到東華醫院治病。



標題 日治初期長洲打針登記員的工作
日期 04/08/2009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TW-WWC-LIFE-003
日治期間於梅窩學校教書的記憶

日治期間,屈慧珍經舅父朋友介紹,和妹妹到梅窩學校任職。當時該校校長和老師早已離開學校,全校只有屈慧珍任老師負責教學,妹妹協助照顧小朋友。學校很細小,校舍前部分是課室,後部分的細小房間讓屈慧珍和妹妹居住,並設有廚房煮食。當時有20多個小朋友就讀。該校推行複式教學,一個課室有3至4班不同級別的學生同時上課。該校以發霉的小魚乾等糧食作薪金。

當時屈慧珍到香港島買米,用米加上番薯、磨碎的粟米等煮粥食,總算兩餐溫飽。當時很少人留在梅窩,部分長洲居民因年紀大留在原居地,年輕的都離開,哥哥和他同居於長洲的同學便回內地救國。舅父有一個漁欄供應鹽或糧食給漁民出海捕魚,漁民以鹽醃漁獲,漁獲最後交給舅父,再由外祖母發行。屈慧珍因在梅窩學校任教沒有薪金,又想轉換環境,故在該校只教數月,後來在東華醫院考獲當學護。妹妹返回長洲,由契姑及父親照顧。




標題 日治期間於梅窩學校教書的記憶
日期 04/08/2009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TW-WWC-LIFE-004
日治後期在東華醫院任學護的記憶

屈慧珍約於1944年在東華醫院投考學護,筆試內容包括中文作文和數學。當時許多女生投考,最後有10多個女生考獲當學護。學護需在病房實習,並上課學習基本知識,由護士教護理,醫生教內外科知識。四年制課程包括首3年學護及1年產科。東華醫院的護士學校有校內試,該校學生亦可參加會考等公開試,屈慧珍在1948年考中學會考。東華醫院富愛心的大叔大嬸(醫院的支援服務助理)知道學護年紀小害怕包裹屍體,幫忙處理。

日治期間,東華醫院護士人手還算足夠,每日分三更。戰後,屈慧珍工作量少,她畢業後升職有助護助。
日治時,東華醫院有很多病人,以男病人較多,也有小孩。一般病人的病為營養不良、身體瘦弱或培拉格病(俗稱糙皮病,屬營養缺乏病症)。病人有患腳氣病,腳部腫脹腐爛,甚至生蟲。東華醫院用盛載消毒藥水的敷料桶讓病人浸腳部的患處,再以棉花為病人腳患清洗和敷藥,最後用布包紮病人腳患。

戰時棉花、布料等敷料缺乏,東華醫院把這些敷料以滾水消毒洗淨後再用。東華醫院以藥水醫治營養不良的病人,由亞洲辦館供應少量肉及鹹魚仔等飯餸給病人食用。當時東華醫院有許多病人死亡,而病人則不願出院,因未完全康復,也因在東華醫院獲分配膳食。東華醫院先登記所需食物,再由亞洲辦館送食物到東華醫院,東華醫院按月結帳。東華醫院每月向每個護士提供30斤米,護士自備餸菜,外祖母間中從長洲送海產食物給屈慧珍做餸。飯餸用飯盅盛載,所有護士在午飯時間於東華醫院廚房用蒸籠翻熱,在飯堂食用。當時屈慧珍月薪30元,應付自己和妹妹所需。




標題 日治後期在東華醫院任學護的記憶
日期 04/08/2009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TW-WWC-LIFE-005
日治結束前在東華醫院工作的記憶
妹妹在日治期間很孤單,沒有長輩照顧,又沒有同年的玩伴及好的學習環境,生活不穩定,但沒遇到悲慘或殘忍的事情。當日軍或盟軍轟炸的時候,有一枚炮彈落在長洲牛皮廠。香港島在光復前,遭嚴重轟炸,妹妹每逢有警報便經水坑口到東華醫院找屈慧珍,其他人則躲在樓梯口。船塢遭炸毁後,許多死傷者送到東華醫院,市民傷勢嚴重,炸斷手腳和炸傷頭部,情況恐怖。屈慧珍當值的時候,替大小傷者包紮傷口,用夾板固定傷患。傷者然後給分發到病房。當時東華醫院的醫藥物資供應已改善。東華醫院亦收容難民並供給食物,難民日間流連東華醫院附近的路上,晚上許多婦孺在東華醫院大堂睡覺、餵奶。



標題 日治結束前在東華醫院工作的記憶
日期 04/08/2009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TW-WWC-LIFE-006
日治期間妹妹漂泊的生活

日治時期,妹妹在長洲生活。日本攻打香港當日,父親擺放瓜菜地攤,知道日本入侵,便放下一切趕回家。當時家家戶戶緊閉門戶,待較平靜時才打開大門。妹妹隨後跟姊姊到梅窩小學(應為梅窩學校),幫忙做家務,並開始唸書,跟姊姊背誦課文。梅窩學校位於山頂,前方有小溪,另有石級到海邊舅父朋友的家,妹妹常在這一帶遊玩。妹妹回長洲後,屈家把舊居賣掉,搬往長洲環尾大新後街,在較小的自置平房居住。祖母在1941年香港淪陷前離世,母親則於1942年離世。妹妹小時候主要跟祖母生活,受祖母疼愛。祖母及母親離世後,再加上父親常不在家,妹妹無依無靠。日本人每天在長洲戲院附近的空地派粥、粟米或赤小豆,妹妹排隊取食物。妹妹也到舅父家,與年齡相若的表姊玩耍。

後來父親把妹妹寄居契姑家,契姑在西灣有地種菜,生活中上。香港淪陷前,契姑常在中午時分,用船運送蘿蔔、花生等菜蔬到長洲的菜欄售賣,同時收幾家糞便作肥料回去種菜。契姑也送食物給妹妹。日治期間,妹妹在契姑家負責驅趕雀鳥以免農作物受損壞,還負責除雜草、擔水、倒尿等工作,生活不好過。後來日本兵搶去契姑家的農作物和牛,又打傷契姑丈,契姑便患上精神病,其後契姑丈離世。契姑和契姑養子不和,甚至打架,所以妹妹回家。

當時長洲環尾大新後街的居所分租給一個鶴佬人,他捕魚為生,他的妻子在家弄出海打漁用的麻繩。妹妹回家時,該租客的孩子剛出世,他們給妹妹食物,妹妹替他們看顧孩子、弄麻繩。後來父親回家見妹妹很可憐,知道她四季穿同一件衣服,便帶她到香港島找屈慧珍。父親先帶妹妹到理髮店剪髮,然後往東華醫院找屈慧珍,由屈慧珍到理髮店接妹妹。妹妹居於永樂西街屈慧珍朋友家樓上空置單位,該單位的住客已往內地。屈慧珍住東華醫院宿舍,託朋友關照妹妹。當時妹妹約6歲至7歲,屈慧珍安排妹妹磨粟米煮食。 




標題 日治期間妹妹漂泊的生活
日期 04/08/2009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TW-WWC-LIFE-007
香港和平後屈家的生活
哥哥曾在內地電訊局工作,於和平後回香港,但他不喜歡香港,即使可在大東電報局工作,也決定回內地,居於廣州。屈慧珍在完成護士課程後結婚,育有五子一女。子女學有所成,屈慧珍認為自己對家庭總算有所貢獻。及後屈慧珍移民海外。屈慧珍婚後暫停工作,直到第三個孩子出世後續任護士。
日治期間,三弟跟外祖母居住。和平後,三弟跟哥哥回廣州唸書至高中。三弟曾參加共產黨在粵贛湘邊縱隊的游擊隊。1949年後,三弟計劃學一門手藝建設國家,但不獲領導批准,便和幾個同學偷走離開部隊。三弟回香港在香島書院唸書,後來到北京的大學工學院升學。兄弟姊妹中,以三弟的學業成績最好。



標題 香港和平後屈家的生活
日期 04/08/2009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TW-WWC-LIFE-008
香港和平後妹妹在內地的讀書經歷和生活

日治時期,大哥計劃動員多人往湖南長沙加入救亡工作,曾勸屈慧珍同去,屈慧珍因東華醫院工作穩定沒有跟隨。大哥往長沙後便失去聯絡。1946年,大哥回港到處打聽家人消息,最後在東華醫院找到屈慧珍。日治期間,五弟先到廣州的長風中學升學,妹妹則跟隨屈慧珍生活至香港光復。香港光復後,妹妹在東華醫院後的聖公會聖馬太小學讀一、二年級,當時她約10歲至11歲,年紀較其他同學稍大。1947年夏天,大哥帶妹妹到廣州,同居於大嫂姑姊家,妹妹跟大嫂在家學習造句作文、加減乘除數等。妹妹上學升讀四年級。四年級第一個學期尚未完結,哥哥的孩子出世,妹妹輟學照顧哥哥的孩子。

1949年10月中國政權更替,五弟於政權更替前參軍偷偷離家。1950年,大哥二女出生,五弟回來見妹妹年紀不輕要她唸書,妹妹在家附近的學校升讀四年級下學期,後來又因搬家停學。後來哥哥舉家搬回廣州海珠北路倉前街,妹妹繼續唸五、六年級。妹妹於1952年小學畢業,於1953年至1955年在執信女子中學(現為廣州的執信中學)讀初中3年,然後升讀廣州市幼兒師範學校,直到畢業。1958年,妹妹受當時的蘇聯思想和中國共產黨初期的教育思想影響,響應號召往陌生的海南島工作。海南島由一批來自全國的研究員、教授開發,妹妹給分派到當地幼兒園工作。妹妹在海南島的生活環境不錯,她在當地工作至退休,並建立家庭。現在妹妹的子女(外甥)仍在海南島生活。




標題 香港和平後妹妹在內地的讀書經歷和生活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TW-WWC-LIFE-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