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市有坐廠車到他區上班的工人光顧雲星茶樓,他們吃飯或吃包,務求飽肚,吃點心已算高級。茶樓流行賣每個4毫的大包,材料十分豐富,有雞肉、半邊鹹蛋或熟雞蛋、臘腸(冬天提供)、冬菇、蝦米、燒腩等。
標題 | 茶樓買大包價廉物美 |
日期 | 26/03/2013 |
資料類別 | 聲音 |
特藏 | 口述歷史檔案庫 |
儲存機構/地點 | 香港記憶計劃 |
授權說明 |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
登錄號碼 | TKW-SSW-HLT-001 |
佘樹榮認為昔日的人不追求享受,在家照顧孩子的婦女即使不用上班,亦利用空閒接工廠的外發工。他妻子照顧4個小孩的同時,亦在家車公仔衫賺外快。當年他們住在馬頭圍邨,妻子經鄰居的介紹,接得工廠的工作。土瓜灣週圍有外發的車站,工廠的貨車在街頭街尾停靠,例如工聯會門口、農圃道口、馬頭圍邨等地點,廠方向附近居民分發工作,在一本簿記下交貨量。
標題 | 土瓜灣的外發工車站 |
日期 | 26/03/2013 |
資料類別 | 聲音 |
特藏 | 口述歷史檔案庫 |
儲存機構/地點 | 香港記憶計劃 |
授權說明 |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
登錄號碼 | TKW-SSW-HLT-002 |
1957年起他便在土瓜灣居住,至今已有50多年,他認為生活環境不斷改善。他感慨當年不講究人權,他曾與妻子和3個子女住上鄉道的板間房,過年時只用雞皮紙甚至報紙翻新間板,間板高不及天花板,全無私隱可言。他們房間很小,一張床便佔了大部份空間,天冷時3個子女睡床,夫妻住在地上,雙腳要伸入床底。他認為今天的劏房環境已不錯,當年住到劏房已「發達」;他們搬入馬頭圍邨時如同中了六合彩,小孩興奮地隨屋跳。
標題 | 住板間房環境惡劣無人權可言 |
日期 | 26/03/2013 |
資料類別 | 聲音 |
特藏 | 口述歷史檔案庫 |
儲存機構/地點 | 香港記憶計劃 |
授權說明 |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
登錄號碼 | TKW-SSW-HLT-003 |
余樹榮認為1970年代馬頭圍邨治安惡劣,經常有偷竊、劏死牛(打劫)、搶金鏈等事。入住較長時間的居民發起組織看更隊,每戶派人每月巡更1至2晚。佘樹榮曾參與看更隊,他搬走時(編按: 1979年)仍有看更隊,至今他仍保留當時所用的籐棍。後來管理公司出現,有政府聘用的職員巡更,並調查是否有住戶分租單位。他認為英治時期政府工清閒,有一位巡更職員跟他相熟,每天打卡報到後,便與佘樹榮打麻雀。
標題 | 馬頭圍邨居民組織看更隊 |
日期 | 26/03/2013 |
資料類別 | 聲音 |
特藏 | 口述歷史檔案庫 |
儲存機構/地點 | 香港記憶計劃 |
授權說明 |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
登錄號碼 | TKW-SSW-HLT-004 |
昔日土瓜灣有個外圍馬包區,位於今牧愛小學對面,由一間餐廳老闆主持。包區管轄10個外圍馬檔,每月替他們向上級交黑錢,包區再向各檔收錢。土瓜灣亦有字花包區,字花檔分佈在上鄉道、下鄉道等橫街的樓梯口,擺一個木箱開檔,警車經過時鳴響,通知檔主付錢,佘樹榮認為此現象十分「烏龍」。
標題 | 土瓜灣的外圍馬包區和字花包區 |
日期 | 26/03/2013 |
資料類別 | 聲音 |
特藏 | 口述歷史檔案庫 |
儲存機構/地點 | 香港記憶計劃 |
授權說明 |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
登錄號碼 | TKW-SSW-HLT-005 |
昔日宋王臺公園對面晚上有不少企街,勾搭路過的單身男子,因該處僻靜,企街不怕被捕。馬頭圍邨旁的球場前身是兩個山仔,該處有些色情架步,以布遮擋形成隱匿角落,裡面放一張櫈仔,咸濕佬入內「炒三味」,警察如經過發現,便叫他們舔手指清潔。
標題 | 土瓜灣的企街和黃色架步 |
日期 | 26/03/2013 |
資料類別 | 聲音 |
特藏 | 口述歷史檔案庫 |
儲存機構/地點 | 香港記憶計劃 |
授權說明 |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
登錄號碼 | TKW-SSW-HLT-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