蕩寇誌
汴京名妓李師師(鍾玲玲飾),晚妝初成,正以彈箏自娛,忽有笛聲起而和之。師師回顧無人,為之駭絕,旋發覺笛聲來自幕後,亟掀簾窺之,則一青年方含笑吹笛,赫然梁山頭領之一「浪子」燕青(姜大衛飾)也!一曲既罷,燕青向師師道歉,謂擅闖香閨,實有一事相求。師師笑曰:「我亦有一心願,蓄之久矣!郎君如能勿卻,則我亦無事不可允諾。」燕青曰:「姑娘苟有所命,雖赴湯蹈火,亦不敢辭。」師師曰:「事態不致嚴重如此,但求一睹郎君滿身花繡,於願足矣!」燕青聞語,初則愕然,終亦笑而諾之。
於是師師出其纖纖素手,遍撫燕青紋身之處。燕青情不自禁,擁之入懷,師師亦不拒。方當兩情歡洽之際,忽聞小黃在門外,揚聲而報曰:「聖駕到!」則道君皇帝(張揚飾)至矣!
侍婢跪捲珠簾,師師整裝迎駕。道君就座,侍婢以美酒佳餚進。師師侍側,道君命師師歌以侑觴。師師曰:「素日所歌,聖上已習聞之矣!欲助清興,須聆新曲。」於是取象板擊之以為節,帳後歌聲隨起,則燕青引吭唱「一別家山音訊杳」之曲也。歌終,師師命燕青出見,訛稱為弟,並謂身負罪戾,故自幼飄泊江湖,未敢面聖。道君曰:「寡人赦彼無罪可耳!」師師乘機以御筆赦書為請,道君立諾,手書一詔與之。燕青得詔書,大喜叩謝並直承為梁山頭領之一,表示願受招安,俾能為國馳驅之意。道君以燕青言詞慷慨,不覺動容;時方臘(朱牧飾)正竊據江南為亂,乃嘉勉燕青,囑傳聖旨,許梁山群雄併力征討。
方臘擁兵自重,固守杭州為根據地。梁山群雄奉命進剿,屢戰不利,徐寧、董平、秦明,楊雄、劉唐諸將,皆力戰而死;水軍頭領阮小二,因偷襲清波門水關,亦命喪於亂箭之下。噩耗傳至梁山大寨,宋江(谷峰飾)與軍師吳用(金峰飾)及眾頭領會商應付之策,於是轟轟烈烈之蕩寇大決戰,乃由此而展開。
軍師吳用分撥燕青(姜大衛飾)、石秀(王鍾飾)、李逵(樊梅生飾)、張順(李修賢飾)及張青(王光裕飾)、孫二娘(于楓飾)夫婦七人,相偕下山,先赴杭州探虛實,大軍隨後啟行,為裏應外合之計。時方臘部下驍將鄧元覺、石寶、厲天潤、司行方等,知梁山大軍將續至,亦緊守城門,嚴密戒備。
「行者」武松(狄龍飾)統率梁山健兒,直抵杭州城郊。時燕青已混入城中,探得虛實;但因李逵魯莽任性,不聽勸告,以致行藏敗露,與方臘部下賊眾發生衝突;「拚命三郎」石秀為報義兄楊雄被殺之仇,力戰賊將石寶,仇雖得報,身亦隨殞;僅史進、張順等殺出重圍,李逵旋亦踵至,幸俱無恙。而燕青亦以縋城得脫,終能抵達中軍,備述賊勢之猖獗,聲言除由水路進襲之外,別無他策。宋江、吳用等經過會商後,決再遣燕青混入城中,密令「浪裏白條」張順,負責潛開湧金門水閘,接應大軍。燕青幾經艱險,始能傳達軍師之將令。張順慨然應命,潛入湖中,奮不顧身,泅近水閘,扭斷鐵鎖,開啟閘門;身形既露,為城上守軍所見,頓時箭如飛蝗,射向張順;張雖身如刺蝟,血流如注,仍冒死忍痛,堅決不退;梁山大軍乃得水陸並進,殺入城關,盡殲賊匪,生擒方臘,完成蕩寇之大業焉!
日期 | 1973 |
資料類別 | 影片 |
特藏 | 邵氏電影 |
資料來源 | 電影片段由天映娛樂有限公司提供 |
儲存地點 | 天映娛樂有限公司 |
授權說明 | 獲天映娛樂有限公司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173034 |
蕩寇誌
汴京名妓李師師(鍾玲玲飾),晚妝初成,正以彈箏自娛,忽有笛聲起而和之。師師回顧無人,為之駭絕,旋發覺笛聲來自幕後,亟掀簾窺之,則一青年方含笑吹笛,赫然梁山頭領之一「浪子」燕青(姜大衛飾)也!一曲既罷,燕青向師師道歉,謂擅闖香閨,實有一事相求。師師笑曰:「我亦有一心願,蓄之久矣!郎君如能勿卻,則我亦無事不可允諾。」燕青曰:「姑娘苟有所命,雖赴湯蹈火,亦不敢辭。」師師曰:「事態不致嚴重如此,但求一睹郎君滿身花繡,於願足矣!」燕青聞語,初則愕然,終亦笑而諾之。
於是師師出其纖纖素手,遍撫燕青紋身之處。燕青情不自禁,擁之入懷,師師亦不拒。方當兩情歡洽之際,忽聞小黃在門外,揚聲而報曰:「聖駕到!」則道君皇帝(張揚飾)至矣!
侍婢跪捲珠簾,師師整裝迎駕。道君就座,侍婢以美酒佳餚進。師師侍側,道君命師師歌以侑觴。師師曰:「素日所歌,聖上已習聞之矣!欲助清興,須聆新曲。」於是取象板擊之以為節,帳後歌聲隨起,則燕青引吭唱「一別家山音訊杳」之曲也。歌終,師師命燕青出見,訛稱為弟,並謂身負罪戾,故自幼飄泊江湖,未敢面聖。道君曰:「寡人赦彼無罪可耳!」師師乘機以御筆赦書為請,道君立諾,手書一詔與之。燕青得詔書,大喜叩謝並直承為梁山頭領之一,表示願受招安,俾能為國馳驅之意。道君以燕青言詞慷慨,不覺動容;時方臘(朱牧飾)正竊據江南為亂,乃嘉勉燕青,囑傳聖旨,許梁山群雄併力征討。
方臘擁兵自重,固守杭州為根據地。梁山群雄奉命進剿,屢戰不利,徐寧、董平、秦明,楊雄、劉唐諸將,皆力戰而死;水軍頭領阮小二,因偷襲清波門水關,亦命喪於亂箭之下。噩耗傳至梁山大寨,宋江(谷峰飾)與軍師吳用(金峰飾)及眾頭領會商應付之策,於是轟轟烈烈之蕩寇大決戰,乃由此而展開。
軍師吳用分撥燕青(姜大衛飾)、石秀(王鍾飾)、李逵(樊梅生飾)、張順(李修賢飾)及張青(王光裕飾)、孫二娘(于楓飾)夫婦七人,相偕下山,先赴杭州探虛實,大軍隨後啟行,為裏應外合之計。時方臘部下驍將鄧元覺、石寶、厲天潤、司行方等,知梁山大軍將續至,亦緊守城門,嚴密戒備。
「行者」武松(狄龍飾)統率梁山健兒,直抵杭州城郊。時燕青已混入城中,探得虛實;但因李逵魯莽任性,不聽勸告,以致行藏敗露,與方臘部下賊眾發生衝突;「拚命三郎」石秀為報義兄楊雄被殺之仇,力戰賊將石寶,仇雖得報,身亦隨殞;僅史進、張順等殺出重圍,李逵旋亦踵至,幸俱無恙。而燕青亦以縋城得脫,終能抵達中軍,備述賊勢之猖獗,聲言除由水路進襲之外,別無他策。宋江、吳用等經過會商後,決再遣燕青混入城中,密令「浪裏白條」張順,負責潛開湧金門水閘,接應大軍。燕青幾經艱險,始能傳達軍師之將令。張順慨然應命,潛入湖中,奮不顧身,泅近水閘,扭斷鐵鎖,開啟閘門;身形既露,為城上守軍所見,頓時箭如飛蝗,射向張順;張雖身如刺蝟,血流如注,仍冒死忍痛,堅決不退;梁山大軍乃得水陸並進,殺入城關,盡殲賊匪,生擒方臘,完成蕩寇之大業焉!
日期 | 1973 |
資料類別 | 影片 |
特藏 | 邵氏電影 |
資料來源 | 電影片段由天映娛樂有限公司提供 |
儲存地點 | 天映娛樂有限公司 |
授權說明 | 獲天映娛樂有限公司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173034 |
蕩寇誌
汴京名妓李師師(鍾玲玲飾),晚妝初成,正以彈箏自娛,忽有笛聲起而和之。師師回顧無人,為之駭絕,旋發覺笛聲來自幕後,亟掀簾窺之,則一青年方含笑吹笛,赫然梁山頭領之一「浪子」燕青(姜大衛飾)也!一曲既罷,燕青向師師道歉,謂擅闖香閨,實有一事相求。師師笑曰:「我亦有一心願,蓄之久矣!郎君如能勿卻,則我亦無事不可允諾。」燕青曰:「姑娘苟有所命,雖赴湯蹈火,亦不敢辭。」師師曰:「事態不致嚴重如此,但求一睹郎君滿身花繡,於願足矣!」燕青聞語,初則愕然,終亦笑而諾之。
於是師師出其纖纖素手,遍撫燕青紋身之處。燕青情不自禁,擁之入懷,師師亦不拒。方當兩情歡洽之際,忽聞小黃在門外,揚聲而報曰:「聖駕到!」則道君皇帝(張揚飾)至矣!
侍婢跪捲珠簾,師師整裝迎駕。道君就座,侍婢以美酒佳餚進。師師侍側,道君命師師歌以侑觴。師師曰:「素日所歌,聖上已習聞之矣!欲助清興,須聆新曲。」於是取象板擊之以為節,帳後歌聲隨起,則燕青引吭唱「一別家山音訊杳」之曲也。歌終,師師命燕青出見,訛稱為弟,並謂身負罪戾,故自幼飄泊江湖,未敢面聖。道君曰:「寡人赦彼無罪可耳!」師師乘機以御筆赦書為請,道君立諾,手書一詔與之。燕青得詔書,大喜叩謝並直承為梁山頭領之一,表示願受招安,俾能為國馳驅之意。道君以燕青言詞慷慨,不覺動容;時方臘(朱牧飾)正竊據江南為亂,乃嘉勉燕青,囑傳聖旨,許梁山群雄併力征討。
方臘擁兵自重,固守杭州為根據地。梁山群雄奉命進剿,屢戰不利,徐寧、董平、秦明,楊雄、劉唐諸將,皆力戰而死;水軍頭領阮小二,因偷襲清波門水關,亦命喪於亂箭之下。噩耗傳至梁山大寨,宋江(谷峰飾)與軍師吳用(金峰飾)及眾頭領會商應付之策,於是轟轟烈烈之蕩寇大決戰,乃由此而展開。
軍師吳用分撥燕青(姜大衛飾)、石秀(王鍾飾)、李逵(樊梅生飾)、張順(李修賢飾)及張青(王光裕飾)、孫二娘(于楓飾)夫婦七人,相偕下山,先赴杭州探虛實,大軍隨後啟行,為裏應外合之計。時方臘部下驍將鄧元覺、石寶、厲天潤、司行方等,知梁山大軍將續至,亦緊守城門,嚴密戒備。
「行者」武松(狄龍飾)統率梁山健兒,直抵杭州城郊。時燕青已混入城中,探得虛實;但因李逵魯莽任性,不聽勸告,以致行藏敗露,與方臘部下賊眾發生衝突;「拚命三郎」石秀為報義兄楊雄被殺之仇,力戰賊將石寶,仇雖得報,身亦隨殞;僅史進、張順等殺出重圍,李逵旋亦踵至,幸俱無恙。而燕青亦以縋城得脫,終能抵達中軍,備述賊勢之猖獗,聲言除由水路進襲之外,別無他策。宋江、吳用等經過會商後,決再遣燕青混入城中,密令「浪裏白條」張順,負責潛開湧金門水閘,接應大軍。燕青幾經艱險,始能傳達軍師之將令。張順慨然應命,潛入湖中,奮不顧身,泅近水閘,扭斷鐵鎖,開啟閘門;身形既露,為城上守軍所見,頓時箭如飛蝗,射向張順;張雖身如刺蝟,血流如注,仍冒死忍痛,堅決不退;梁山大軍乃得水陸並進,殺入城關,盡殲賊匪,生擒方臘,完成蕩寇之大業焉!
日期 | 1973 |
資料類別 | 影片 |
特藏 | 邵氏電影 |
資料來源 | 電影片段由天映娛樂有限公司提供 |
儲存地點 | 天映娛樂有限公司 |
授權說明 | 獲天映娛樂有限公司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173034 |
蕩寇誌
汴京名妓李師師(鍾玲玲飾),晚妝初成,正以彈箏自娛,忽有笛聲起而和之。師師回顧無人,為之駭絕,旋發覺笛聲來自幕後,亟掀簾窺之,則一青年方含笑吹笛,赫然梁山頭領之一「浪子」燕青(姜大衛飾)也!一曲既罷,燕青向師師道歉,謂擅闖香閨,實有一事相求。師師笑曰:「我亦有一心願,蓄之久矣!郎君如能勿卻,則我亦無事不可允諾。」燕青曰:「姑娘苟有所命,雖赴湯蹈火,亦不敢辭。」師師曰:「事態不致嚴重如此,但求一睹郎君滿身花繡,於願足矣!」燕青聞語,初則愕然,終亦笑而諾之。
於是師師出其纖纖素手,遍撫燕青紋身之處。燕青情不自禁,擁之入懷,師師亦不拒。方當兩情歡洽之際,忽聞小黃在門外,揚聲而報曰:「聖駕到!」則道君皇帝(張揚飾)至矣!
侍婢跪捲珠簾,師師整裝迎駕。道君就座,侍婢以美酒佳餚進。師師侍側,道君命師師歌以侑觴。師師曰:「素日所歌,聖上已習聞之矣!欲助清興,須聆新曲。」於是取象板擊之以為節,帳後歌聲隨起,則燕青引吭唱「一別家山音訊杳」之曲也。歌終,師師命燕青出見,訛稱為弟,並謂身負罪戾,故自幼飄泊江湖,未敢面聖。道君曰:「寡人赦彼無罪可耳!」師師乘機以御筆赦書為請,道君立諾,手書一詔與之。燕青得詔書,大喜叩謝並直承為梁山頭領之一,表示願受招安,俾能為國馳驅之意。道君以燕青言詞慷慨,不覺動容;時方臘(朱牧飾)正竊據江南為亂,乃嘉勉燕青,囑傳聖旨,許梁山群雄併力征討。
方臘擁兵自重,固守杭州為根據地。梁山群雄奉命進剿,屢戰不利,徐寧、董平、秦明,楊雄、劉唐諸將,皆力戰而死;水軍頭領阮小二,因偷襲清波門水關,亦命喪於亂箭之下。噩耗傳至梁山大寨,宋江(谷峰飾)與軍師吳用(金峰飾)及眾頭領會商應付之策,於是轟轟烈烈之蕩寇大決戰,乃由此而展開。
軍師吳用分撥燕青(姜大衛飾)、石秀(王鍾飾)、李逵(樊梅生飾)、張順(李修賢飾)及張青(王光裕飾)、孫二娘(于楓飾)夫婦七人,相偕下山,先赴杭州探虛實,大軍隨後啟行,為裏應外合之計。時方臘部下驍將鄧元覺、石寶、厲天潤、司行方等,知梁山大軍將續至,亦緊守城門,嚴密戒備。
「行者」武松(狄龍飾)統率梁山健兒,直抵杭州城郊。時燕青已混入城中,探得虛實;但因李逵魯莽任性,不聽勸告,以致行藏敗露,與方臘部下賊眾發生衝突;「拚命三郎」石秀為報義兄楊雄被殺之仇,力戰賊將石寶,仇雖得報,身亦隨殞;僅史進、張順等殺出重圍,李逵旋亦踵至,幸俱無恙。而燕青亦以縋城得脫,終能抵達中軍,備述賊勢之猖獗,聲言除由水路進襲之外,別無他策。宋江、吳用等經過會商後,決再遣燕青混入城中,密令「浪裏白條」張順,負責潛開湧金門水閘,接應大軍。燕青幾經艱險,始能傳達軍師之將令。張順慨然應命,潛入湖中,奮不顧身,泅近水閘,扭斷鐵鎖,開啟閘門;身形既露,為城上守軍所見,頓時箭如飛蝗,射向張順;張雖身如刺蝟,血流如注,仍冒死忍痛,堅決不退;梁山大軍乃得水陸並進,殺入城關,盡殲賊匪,生擒方臘,完成蕩寇之大業焉!
日期 | 1973 |
資料類別 | 影片 |
特藏 | 邵氏電影 |
資料來源 | 電影片段由天映娛樂有限公司提供 |
儲存地點 | 天映娛樂有限公司 |
授權說明 | 獲天映娛樂有限公司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173034 |
蕩寇誌
汴京名妓李師師(鍾玲玲飾),晚妝初成,正以彈箏自娛,忽有笛聲起而和之。師師回顧無人,為之駭絕,旋發覺笛聲來自幕後,亟掀簾窺之,則一青年方含笑吹笛,赫然梁山頭領之一「浪子」燕青(姜大衛飾)也!一曲既罷,燕青向師師道歉,謂擅闖香閨,實有一事相求。師師笑曰:「我亦有一心願,蓄之久矣!郎君如能勿卻,則我亦無事不可允諾。」燕青曰:「姑娘苟有所命,雖赴湯蹈火,亦不敢辭。」師師曰:「事態不致嚴重如此,但求一睹郎君滿身花繡,於願足矣!」燕青聞語,初則愕然,終亦笑而諾之。
於是師師出其纖纖素手,遍撫燕青紋身之處。燕青情不自禁,擁之入懷,師師亦不拒。方當兩情歡洽之際,忽聞小黃在門外,揚聲而報曰:「聖駕到!」則道君皇帝(張揚飾)至矣!
侍婢跪捲珠簾,師師整裝迎駕。道君就座,侍婢以美酒佳餚進。師師侍側,道君命師師歌以侑觴。師師曰:「素日所歌,聖上已習聞之矣!欲助清興,須聆新曲。」於是取象板擊之以為節,帳後歌聲隨起,則燕青引吭唱「一別家山音訊杳」之曲也。歌終,師師命燕青出見,訛稱為弟,並謂身負罪戾,故自幼飄泊江湖,未敢面聖。道君曰:「寡人赦彼無罪可耳!」師師乘機以御筆赦書為請,道君立諾,手書一詔與之。燕青得詔書,大喜叩謝並直承為梁山頭領之一,表示願受招安,俾能為國馳驅之意。道君以燕青言詞慷慨,不覺動容;時方臘(朱牧飾)正竊據江南為亂,乃嘉勉燕青,囑傳聖旨,許梁山群雄併力征討。
方臘擁兵自重,固守杭州為根據地。梁山群雄奉命進剿,屢戰不利,徐寧、董平、秦明,楊雄、劉唐諸將,皆力戰而死;水軍頭領阮小二,因偷襲清波門水關,亦命喪於亂箭之下。噩耗傳至梁山大寨,宋江(谷峰飾)與軍師吳用(金峰飾)及眾頭領會商應付之策,於是轟轟烈烈之蕩寇大決戰,乃由此而展開。
軍師吳用分撥燕青(姜大衛飾)、石秀(王鍾飾)、李逵(樊梅生飾)、張順(李修賢飾)及張青(王光裕飾)、孫二娘(于楓飾)夫婦七人,相偕下山,先赴杭州探虛實,大軍隨後啟行,為裏應外合之計。時方臘部下驍將鄧元覺、石寶、厲天潤、司行方等,知梁山大軍將續至,亦緊守城門,嚴密戒備。
「行者」武松(狄龍飾)統率梁山健兒,直抵杭州城郊。時燕青已混入城中,探得虛實;但因李逵魯莽任性,不聽勸告,以致行藏敗露,與方臘部下賊眾發生衝突;「拚命三郎」石秀為報義兄楊雄被殺之仇,力戰賊將石寶,仇雖得報,身亦隨殞;僅史進、張順等殺出重圍,李逵旋亦踵至,幸俱無恙。而燕青亦以縋城得脫,終能抵達中軍,備述賊勢之猖獗,聲言除由水路進襲之外,別無他策。宋江、吳用等經過會商後,決再遣燕青混入城中,密令「浪裏白條」張順,負責潛開湧金門水閘,接應大軍。燕青幾經艱險,始能傳達軍師之將令。張順慨然應命,潛入湖中,奮不顧身,泅近水閘,扭斷鐵鎖,開啟閘門;身形既露,為城上守軍所見,頓時箭如飛蝗,射向張順;張雖身如刺蝟,血流如注,仍冒死忍痛,堅決不退;梁山大軍乃得水陸並進,殺入城關,盡殲賊匪,生擒方臘,完成蕩寇之大業焉!
日期 | 1973 |
資料類別 | 影片 |
特藏 | 邵氏電影 |
資料來源 | 電影片段由天映娛樂有限公司提供 |
儲存地點 | 天映娛樂有限公司 |
授權說明 | 獲天映娛樂有限公司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173034 |
蕩寇誌
汴京名妓李師師(鍾玲玲飾),晚妝初成,正以彈箏自娛,忽有笛聲起而和之。師師回顧無人,為之駭絕,旋發覺笛聲來自幕後,亟掀簾窺之,則一青年方含笑吹笛,赫然梁山頭領之一「浪子」燕青(姜大衛飾)也!一曲既罷,燕青向師師道歉,謂擅闖香閨,實有一事相求。師師笑曰:「我亦有一心願,蓄之久矣!郎君如能勿卻,則我亦無事不可允諾。」燕青曰:「姑娘苟有所命,雖赴湯蹈火,亦不敢辭。」師師曰:「事態不致嚴重如此,但求一睹郎君滿身花繡,於願足矣!」燕青聞語,初則愕然,終亦笑而諾之。
於是師師出其纖纖素手,遍撫燕青紋身之處。燕青情不自禁,擁之入懷,師師亦不拒。方當兩情歡洽之際,忽聞小黃在門外,揚聲而報曰:「聖駕到!」則道君皇帝(張揚飾)至矣!
侍婢跪捲珠簾,師師整裝迎駕。道君就座,侍婢以美酒佳餚進。師師侍側,道君命師師歌以侑觴。師師曰:「素日所歌,聖上已習聞之矣!欲助清興,須聆新曲。」於是取象板擊之以為節,帳後歌聲隨起,則燕青引吭唱「一別家山音訊杳」之曲也。歌終,師師命燕青出見,訛稱為弟,並謂身負罪戾,故自幼飄泊江湖,未敢面聖。道君曰:「寡人赦彼無罪可耳!」師師乘機以御筆赦書為請,道君立諾,手書一詔與之。燕青得詔書,大喜叩謝並直承為梁山頭領之一,表示願受招安,俾能為國馳驅之意。道君以燕青言詞慷慨,不覺動容;時方臘(朱牧飾)正竊據江南為亂,乃嘉勉燕青,囑傳聖旨,許梁山群雄併力征討。
方臘擁兵自重,固守杭州為根據地。梁山群雄奉命進剿,屢戰不利,徐寧、董平、秦明,楊雄、劉唐諸將,皆力戰而死;水軍頭領阮小二,因偷襲清波門水關,亦命喪於亂箭之下。噩耗傳至梁山大寨,宋江(谷峰飾)與軍師吳用(金峰飾)及眾頭領會商應付之策,於是轟轟烈烈之蕩寇大決戰,乃由此而展開。
軍師吳用分撥燕青(姜大衛飾)、石秀(王鍾飾)、李逵(樊梅生飾)、張順(李修賢飾)及張青(王光裕飾)、孫二娘(于楓飾)夫婦七人,相偕下山,先赴杭州探虛實,大軍隨後啟行,為裏應外合之計。時方臘部下驍將鄧元覺、石寶、厲天潤、司行方等,知梁山大軍將續至,亦緊守城門,嚴密戒備。
「行者」武松(狄龍飾)統率梁山健兒,直抵杭州城郊。時燕青已混入城中,探得虛實;但因李逵魯莽任性,不聽勸告,以致行藏敗露,與方臘部下賊眾發生衝突;「拚命三郎」石秀為報義兄楊雄被殺之仇,力戰賊將石寶,仇雖得報,身亦隨殞;僅史進、張順等殺出重圍,李逵旋亦踵至,幸俱無恙。而燕青亦以縋城得脫,終能抵達中軍,備述賊勢之猖獗,聲言除由水路進襲之外,別無他策。宋江、吳用等經過會商後,決再遣燕青混入城中,密令「浪裏白條」張順,負責潛開湧金門水閘,接應大軍。燕青幾經艱險,始能傳達軍師之將令。張順慨然應命,潛入湖中,奮不顧身,泅近水閘,扭斷鐵鎖,開啟閘門;身形既露,為城上守軍所見,頓時箭如飛蝗,射向張順;張雖身如刺蝟,血流如注,仍冒死忍痛,堅決不退;梁山大軍乃得水陸並進,殺入城關,盡殲賊匪,生擒方臘,完成蕩寇之大業焉!
上映日期 | 1973 |
片種 | 功夫片 |
演員 | 狄龍, 陳觀泰, 姜大衛, 鍾玲玲 |
監製 | 邵仁枚 |
導演 | 張徹,午馬 |
資料類別 | 影片 |
特藏 | 邵氏電影 |
資料來源 | 電影片段由天映娛樂有限公司提供 |
授權說明 | 獲天映娛樂有限公司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173034 |
蕩寇誌
汴京名妓李師師(鍾玲玲飾),晚妝初成,正以彈箏自娛,忽有笛聲起而和之。師師回顧無人,為之駭絕,旋發覺笛聲來自幕後,亟掀簾窺之,則一青年方含笑吹笛,赫然梁山頭領之一「浪子」燕青(姜大衛飾)也!一曲既罷,燕青向師師道歉,謂擅闖香閨,實有一事相求。師師笑曰:「我亦有一心願,蓄之久矣!郎君如能勿卻,則我亦無事不可允諾。」燕青曰:「姑娘苟有所命,雖赴湯蹈火,亦不敢辭。」師師曰:「事態不致嚴重如此,但求一睹郎君滿身花繡,於願足矣!」燕青聞語,初則愕然,終亦笑而諾之。
於是師師出其纖纖素手,遍撫燕青紋身之處。燕青情不自禁,擁之入懷,師師亦不拒。方當兩情歡洽之際,忽聞小黃在門外,揚聲而報曰:「聖駕到!」則道君皇帝(張揚飾)至矣!
侍婢跪捲珠簾,師師整裝迎駕。道君就座,侍婢以美酒佳餚進。師師侍側,道君命師師歌以侑觴。師師曰:「素日所歌,聖上已習聞之矣!欲助清興,須聆新曲。」於是取象板擊之以為節,帳後歌聲隨起,則燕青引吭唱「一別家山音訊杳」之曲也。歌終,師師命燕青出見,訛稱為弟,並謂身負罪戾,故自幼飄泊江湖,未敢面聖。道君曰:「寡人赦彼無罪可耳!」師師乘機以御筆赦書為請,道君立諾,手書一詔與之。燕青得詔書,大喜叩謝並直承為梁山頭領之一,表示願受招安,俾能為國馳驅之意。道君以燕青言詞慷慨,不覺動容;時方臘(朱牧飾)正竊據江南為亂,乃嘉勉燕青,囑傳聖旨,許梁山群雄併力征討。
方臘擁兵自重,固守杭州為根據地。梁山群雄奉命進剿,屢戰不利,徐寧、董平、秦明,楊雄、劉唐諸將,皆力戰而死;水軍頭領阮小二,因偷襲清波門水關,亦命喪於亂箭之下。噩耗傳至梁山大寨,宋江(谷峰飾)與軍師吳用(金峰飾)及眾頭領會商應付之策,於是轟轟烈烈之蕩寇大決戰,乃由此而展開。
軍師吳用分撥燕青(姜大衛飾)、石秀(王鍾飾)、李逵(樊梅生飾)、張順(李修賢飾)及張青(王光裕飾)、孫二娘(于楓飾)夫婦七人,相偕下山,先赴杭州探虛實,大軍隨後啟行,為裏應外合之計。時方臘部下驍將鄧元覺、石寶、厲天潤、司行方等,知梁山大軍將續至,亦緊守城門,嚴密戒備。
「行者」武松(狄龍飾)統率梁山健兒,直抵杭州城郊。時燕青已混入城中,探得虛實;但因李逵魯莽任性,不聽勸告,以致行藏敗露,與方臘部下賊眾發生衝突;「拚命三郎」石秀為報義兄楊雄被殺之仇,力戰賊將石寶,仇雖得報,身亦隨殞;僅史進、張順等殺出重圍,李逵旋亦踵至,幸俱無恙。而燕青亦以縋城得脫,終能抵達中軍,備述賊勢之猖獗,聲言除由水路進襲之外,別無他策。宋江、吳用等經過會商後,決再遣燕青混入城中,密令「浪裏白條」張順,負責潛開湧金門水閘,接應大軍。燕青幾經艱險,始能傳達軍師之將令。張順慨然應命,潛入湖中,奮不顧身,泅近水閘,扭斷鐵鎖,開啟閘門;身形既露,為城上守軍所見,頓時箭如飛蝗,射向張順;張雖身如刺蝟,血流如注,仍冒死忍痛,堅決不退;梁山大軍乃得水陸並進,殺入城關,盡殲賊匪,生擒方臘,完成蕩寇之大業焉!
日期 | 1973 |
導演 | 張徹,午馬 |
編劇 | 倪匡,張徹 |
演員 | 狄龍, 陳觀泰, 姜大衛, 鍾玲玲 |
片種 | 功夫片 |
語言 | 國語 |
記錄總長 | 101.21 |
媒體類別 | 預告片 |
資料類別 | 影片 |
特藏 | 邵氏電影 |
資料來源 | 電影片段由天映娛樂有限公司提供 |
儲存地點 | 天映娛樂有限公司 |
授權說明 | 獲天映娛樂有限公司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173034 |
蕩寇誌
汴京名妓李師師(鍾玲玲飾),晚妝初成,正以彈箏自娛,忽有笛聲起而和之。師師回顧無人,為之駭絕,旋發覺笛聲來自幕後,亟掀簾窺之,則一青年方含笑吹笛,赫然梁山頭領之一「浪子」燕青(姜大衛飾)也!一曲既罷,燕青向師師道歉,謂擅闖香閨,實有一事相求。師師笑曰:「我亦有一心願,蓄之久矣!郎君如能勿卻,則我亦無事不可允諾。」燕青曰:「姑娘苟有所命,雖赴湯蹈火,亦不敢辭。」師師曰:「事態不致嚴重如此,但求一睹郎君滿身花繡,於願足矣!」燕青聞語,初則愕然,終亦笑而諾之。
於是師師出其纖纖素手,遍撫燕青紋身之處。燕青情不自禁,擁之入懷,師師亦不拒。方當兩情歡洽之際,忽聞小黃在門外,揚聲而報曰:「聖駕到!」則道君皇帝(張揚飾)至矣!
侍婢跪捲珠簾,師師整裝迎駕。道君就座,侍婢以美酒佳餚進。師師侍側,道君命師師歌以侑觴。師師曰:「素日所歌,聖上已習聞之矣!欲助清興,須聆新曲。」於是取象板擊之以為節,帳後歌聲隨起,則燕青引吭唱「一別家山音訊杳」之曲也。歌終,師師命燕青出見,訛稱為弟,並謂身負罪戾,故自幼飄泊江湖,未敢面聖。道君曰:「寡人赦彼無罪可耳!」師師乘機以御筆赦書為請,道君立諾,手書一詔與之。燕青得詔書,大喜叩謝並直承為梁山頭領之一,表示願受招安,俾能為國馳驅之意。道君以燕青言詞慷慨,不覺動容;時方臘(朱牧飾)正竊據江南為亂,乃嘉勉燕青,囑傳聖旨,許梁山群雄併力征討。
方臘擁兵自重,固守杭州為根據地。梁山群雄奉命進剿,屢戰不利,徐寧、董平、秦明,楊雄、劉唐諸將,皆力戰而死;水軍頭領阮小二,因偷襲清波門水關,亦命喪於亂箭之下。噩耗傳至梁山大寨,宋江(谷峰飾)與軍師吳用(金峰飾)及眾頭領會商應付之策,於是轟轟烈烈之蕩寇大決戰,乃由此而展開。
軍師吳用分撥燕青(姜大衛飾)、石秀(王鍾飾)、李逵(樊梅生飾)、張順(李修賢飾)及張青(王光裕飾)、孫二娘(于楓飾)夫婦七人,相偕下山,先赴杭州探虛實,大軍隨後啟行,為裏應外合之計。時方臘部下驍將鄧元覺、石寶、厲天潤、司行方等,知梁山大軍將續至,亦緊守城門,嚴密戒備。
「行者」武松(狄龍飾)統率梁山健兒,直抵杭州城郊。時燕青已混入城中,探得虛實;但因李逵魯莽任性,不聽勸告,以致行藏敗露,與方臘部下賊眾發生衝突;「拚命三郎」石秀為報義兄楊雄被殺之仇,力戰賊將石寶,仇雖得報,身亦隨殞;僅史進、張順等殺出重圍,李逵旋亦踵至,幸俱無恙。而燕青亦以縋城得脫,終能抵達中軍,備述賊勢之猖獗,聲言除由水路進襲之外,別無他策。宋江、吳用等經過會商後,決再遣燕青混入城中,密令「浪裏白條」張順,負責潛開湧金門水閘,接應大軍。燕青幾經艱險,始能傳達軍師之將令。張順慨然應命,潛入湖中,奮不顧身,泅近水閘,扭斷鐵鎖,開啟閘門;身形既露,為城上守軍所見,頓時箭如飛蝗,射向張順;張雖身如刺蝟,血流如注,仍冒死忍痛,堅決不退;梁山大軍乃得水陸並進,殺入城關,盡殲賊匪,生擒方臘,完成蕩寇之大業焉!
日期 | 1973 |
語言 | 國語 |
記錄總長 | 101.21 |
資料類別 | 影片 |
特藏 | 邵氏電影 |
資料來源 | 電影片段由天映娛樂有限公司提供 |
儲存地點 | 天映娛樂有限公司 |
授權說明 | 獲天映娛樂有限公司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173034 |
蕩寇誌
汴京名妓李師師(鍾玲玲飾),晚妝初成,正以彈箏自娛,忽有笛聲起而和之。師師回顧無人,為之駭絕,旋發覺笛聲來自幕後,亟掀簾窺之,則一青年方含笑吹笛,赫然梁山頭領之一「浪子」燕青(姜大衛飾)也!一曲既罷,燕青向師師道歉,謂擅闖香閨,實有一事相求。師師笑曰:「我亦有一心願,蓄之久矣!郎君如能勿卻,則我亦無事不可允諾。」燕青曰:「姑娘苟有所命,雖赴湯蹈火,亦不敢辭。」師師曰:「事態不致嚴重如此,但求一睹郎君滿身花繡,於願足矣!」燕青聞語,初則愕然,終亦笑而諾之。
於是師師出其纖纖素手,遍撫燕青紋身之處。燕青情不自禁,擁之入懷,師師亦不拒。方當兩情歡洽之際,忽聞小黃在門外,揚聲而報曰:「聖駕到!」則道君皇帝(張揚飾)至矣!
侍婢跪捲珠簾,師師整裝迎駕。道君就座,侍婢以美酒佳餚進。師師侍側,道君命師師歌以侑觴。師師曰:「素日所歌,聖上已習聞之矣!欲助清興,須聆新曲。」於是取象板擊之以為節,帳後歌聲隨起,則燕青引吭唱「一別家山音訊杳」之曲也。歌終,師師命燕青出見,訛稱為弟,並謂身負罪戾,故自幼飄泊江湖,未敢面聖。道君曰:「寡人赦彼無罪可耳!」師師乘機以御筆赦書為請,道君立諾,手書一詔與之。燕青得詔書,大喜叩謝並直承為梁山頭領之一,表示願受招安,俾能為國馳驅之意。道君以燕青言詞慷慨,不覺動容;時方臘(朱牧飾)正竊據江南為亂,乃嘉勉燕青,囑傳聖旨,許梁山群雄併力征討。
方臘擁兵自重,固守杭州為根據地。梁山群雄奉命進剿,屢戰不利,徐寧、董平、秦明,楊雄、劉唐諸將,皆力戰而死;水軍頭領阮小二,因偷襲清波門水關,亦命喪於亂箭之下。噩耗傳至梁山大寨,宋江(谷峰飾)與軍師吳用(金峰飾)及眾頭領會商應付之策,於是轟轟烈烈之蕩寇大決戰,乃由此而展開。
軍師吳用分撥燕青(姜大衛飾)、石秀(王鍾飾)、李逵(樊梅生飾)、張順(李修賢飾)及張青(王光裕飾)、孫二娘(于楓飾)夫婦七人,相偕下山,先赴杭州探虛實,大軍隨後啟行,為裏應外合之計。時方臘部下驍將鄧元覺、石寶、厲天潤、司行方等,知梁山大軍將續至,亦緊守城門,嚴密戒備。
「行者」武松(狄龍飾)統率梁山健兒,直抵杭州城郊。時燕青已混入城中,探得虛實;但因李逵魯莽任性,不聽勸告,以致行藏敗露,與方臘部下賊眾發生衝突;「拚命三郎」石秀為報義兄楊雄被殺之仇,力戰賊將石寶,仇雖得報,身亦隨殞;僅史進、張順等殺出重圍,李逵旋亦踵至,幸俱無恙。而燕青亦以縋城得脫,終能抵達中軍,備述賊勢之猖獗,聲言除由水路進襲之外,別無他策。宋江、吳用等經過會商後,決再遣燕青混入城中,密令「浪裏白條」張順,負責潛開湧金門水閘,接應大軍。燕青幾經艱險,始能傳達軍師之將令。張順慨然應命,潛入湖中,奮不顧身,泅近水閘,扭斷鐵鎖,開啟閘門;身形既露,為城上守軍所見,頓時箭如飛蝗,射向張順;張雖身如刺蝟,血流如注,仍冒死忍痛,堅決不退;梁山大軍乃得水陸並進,殺入城關,盡殲賊匪,生擒方臘,完成蕩寇之大業焉!
日期 | 1973 |
語言 | 國語 |
記錄總長 | 101.21 |
資料類別 | 影片 |
特藏 | 邵氏電影 |
資料來源 | 電影片段由天映娛樂有限公司提供 |
儲存地點 | 天映娛樂有限公司 |
授權說明 | 獲天映娛樂有限公司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173034 |
蕩寇誌
汴京名妓李師師(鍾玲玲飾),晚妝初成,正以彈箏自娛,忽有笛聲起而和之。師師回顧無人,為之駭絕,旋發覺笛聲來自幕後,亟掀簾窺之,則一青年方含笑吹笛,赫然梁山頭領之一「浪子」燕青(姜大衛飾)也!一曲既罷,燕青向師師道歉,謂擅闖香閨,實有一事相求。師師笑曰:「我亦有一心願,蓄之久矣!郎君如能勿卻,則我亦無事不可允諾。」燕青曰:「姑娘苟有所命,雖赴湯蹈火,亦不敢辭。」師師曰:「事態不致嚴重如此,但求一睹郎君滿身花繡,於願足矣!」燕青聞語,初則愕然,終亦笑而諾之。
於是師師出其纖纖素手,遍撫燕青紋身之處。燕青情不自禁,擁之入懷,師師亦不拒。方當兩情歡洽之際,忽聞小黃在門外,揚聲而報曰:「聖駕到!」則道君皇帝(張揚飾)至矣!
侍婢跪捲珠簾,師師整裝迎駕。道君就座,侍婢以美酒佳餚進。師師侍側,道君命師師歌以侑觴。師師曰:「素日所歌,聖上已習聞之矣!欲助清興,須聆新曲。」於是取象板擊之以為節,帳後歌聲隨起,則燕青引吭唱「一別家山音訊杳」之曲也。歌終,師師命燕青出見,訛稱為弟,並謂身負罪戾,故自幼飄泊江湖,未敢面聖。道君曰:「寡人赦彼無罪可耳!」師師乘機以御筆赦書為請,道君立諾,手書一詔與之。燕青得詔書,大喜叩謝並直承為梁山頭領之一,表示願受招安,俾能為國馳驅之意。道君以燕青言詞慷慨,不覺動容;時方臘(朱牧飾)正竊據江南為亂,乃嘉勉燕青,囑傳聖旨,許梁山群雄併力征討。
方臘擁兵自重,固守杭州為根據地。梁山群雄奉命進剿,屢戰不利,徐寧、董平、秦明,楊雄、劉唐諸將,皆力戰而死;水軍頭領阮小二,因偷襲清波門水關,亦命喪於亂箭之下。噩耗傳至梁山大寨,宋江(谷峰飾)與軍師吳用(金峰飾)及眾頭領會商應付之策,於是轟轟烈烈之蕩寇大決戰,乃由此而展開。
軍師吳用分撥燕青(姜大衛飾)、石秀(王鍾飾)、李逵(樊梅生飾)、張順(李修賢飾)及張青(王光裕飾)、孫二娘(于楓飾)夫婦七人,相偕下山,先赴杭州探虛實,大軍隨後啟行,為裏應外合之計。時方臘部下驍將鄧元覺、石寶、厲天潤、司行方等,知梁山大軍將續至,亦緊守城門,嚴密戒備。
「行者」武松(狄龍飾)統率梁山健兒,直抵杭州城郊。時燕青已混入城中,探得虛實;但因李逵魯莽任性,不聽勸告,以致行藏敗露,與方臘部下賊眾發生衝突;「拚命三郎」石秀為報義兄楊雄被殺之仇,力戰賊將石寶,仇雖得報,身亦隨殞;僅史進、張順等殺出重圍,李逵旋亦踵至,幸俱無恙。而燕青亦以縋城得脫,終能抵達中軍,備述賊勢之猖獗,聲言除由水路進襲之外,別無他策。宋江、吳用等經過會商後,決再遣燕青混入城中,密令「浪裏白條」張順,負責潛開湧金門水閘,接應大軍。燕青幾經艱險,始能傳達軍師之將令。張順慨然應命,潛入湖中,奮不顧身,泅近水閘,扭斷鐵鎖,開啟閘門;身形既露,為城上守軍所見,頓時箭如飛蝗,射向張順;張雖身如刺蝟,血流如注,仍冒死忍痛,堅決不退;梁山大軍乃得水陸並進,殺入城關,盡殲賊匪,生擒方臘,完成蕩寇之大業焉!
日期 | 1973 |
導演 | 張徹,午馬 |
編劇 | 倪匡,張徹 |
演員 | 狄龍, 陳觀泰, 姜大衛, 鍾玲玲 |
片種 | 功夫片 |
語言 | 國語 |
記錄總長 | 101.21 |
媒體類別 | 預告片 |
資料類別 | 影片 |
特藏 | 邵氏電影 |
資料來源 | 電影片段由天映娛樂有限公司提供 |
儲存地點 | 天映娛樂有限公司 |
授權說明 | 獲天映娛樂有限公司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173034 |
蕩寇誌
汴京名妓李師師(鍾玲玲飾),晚妝初成,正以彈箏自娛,忽有笛聲起而和之。師師回顧無人,為之駭絕,旋發覺笛聲來自幕後,亟掀簾窺之,則一青年方含笑吹笛,赫然梁山頭領之一「浪子」燕青(姜大衛飾)也!一曲既罷,燕青向師師道歉,謂擅闖香閨,實有一事相求。師師笑曰:「我亦有一心願,蓄之久矣!郎君如能勿卻,則我亦無事不可允諾。」燕青曰:「姑娘苟有所命,雖赴湯蹈火,亦不敢辭。」師師曰:「事態不致嚴重如此,但求一睹郎君滿身花繡,於願足矣!」燕青聞語,初則愕然,終亦笑而諾之。
於是師師出其纖纖素手,遍撫燕青紋身之處。燕青情不自禁,擁之入懷,師師亦不拒。方當兩情歡洽之際,忽聞小黃在門外,揚聲而報曰:「聖駕到!」則道君皇帝(張揚飾)至矣!
侍婢跪捲珠簾,師師整裝迎駕。道君就座,侍婢以美酒佳餚進。師師侍側,道君命師師歌以侑觴。師師曰:「素日所歌,聖上已習聞之矣!欲助清興,須聆新曲。」於是取象板擊之以為節,帳後歌聲隨起,則燕青引吭唱「一別家山音訊杳」之曲也。歌終,師師命燕青出見,訛稱為弟,並謂身負罪戾,故自幼飄泊江湖,未敢面聖。道君曰:「寡人赦彼無罪可耳!」師師乘機以御筆赦書為請,道君立諾,手書一詔與之。燕青得詔書,大喜叩謝並直承為梁山頭領之一,表示願受招安,俾能為國馳驅之意。道君以燕青言詞慷慨,不覺動容;時方臘(朱牧飾)正竊據江南為亂,乃嘉勉燕青,囑傳聖旨,許梁山群雄併力征討。
方臘擁兵自重,固守杭州為根據地。梁山群雄奉命進剿,屢戰不利,徐寧、董平、秦明,楊雄、劉唐諸將,皆力戰而死;水軍頭領阮小二,因偷襲清波門水關,亦命喪於亂箭之下。噩耗傳至梁山大寨,宋江(谷峰飾)與軍師吳用(金峰飾)及眾頭領會商應付之策,於是轟轟烈烈之蕩寇大決戰,乃由此而展開。
軍師吳用分撥燕青(姜大衛飾)、石秀(王鍾飾)、李逵(樊梅生飾)、張順(李修賢飾)及張青(王光裕飾)、孫二娘(于楓飾)夫婦七人,相偕下山,先赴杭州探虛實,大軍隨後啟行,為裏應外合之計。時方臘部下驍將鄧元覺、石寶、厲天潤、司行方等,知梁山大軍將續至,亦緊守城門,嚴密戒備。
「行者」武松(狄龍飾)統率梁山健兒,直抵杭州城郊。時燕青已混入城中,探得虛實;但因李逵魯莽任性,不聽勸告,以致行藏敗露,與方臘部下賊眾發生衝突;「拚命三郎」石秀為報義兄楊雄被殺之仇,力戰賊將石寶,仇雖得報,身亦隨殞;僅史進、張順等殺出重圍,李逵旋亦踵至,幸俱無恙。而燕青亦以縋城得脫,終能抵達中軍,備述賊勢之猖獗,聲言除由水路進襲之外,別無他策。宋江、吳用等經過會商後,決再遣燕青混入城中,密令「浪裏白條」張順,負責潛開湧金門水閘,接應大軍。燕青幾經艱險,始能傳達軍師之將令。張順慨然應命,潛入湖中,奮不顧身,泅近水閘,扭斷鐵鎖,開啟閘門;身形既露,為城上守軍所見,頓時箭如飛蝗,射向張順;張雖身如刺蝟,血流如注,仍冒死忍痛,堅決不退;梁山大軍乃得水陸並進,殺入城關,盡殲賊匪,生擒方臘,完成蕩寇之大業焉!
日期 | 1973 |
片種 | 功夫片 |
語言 | 國語 |
記錄總長 | 101.21 |
資料類別 | 影片 |
特藏 | 邵氏電影 |
資料來源 | 電影片段由天映娛樂有限公司提供 |
儲存地點 | 天映娛樂有限公司 |
授權說明 | 獲天映娛樂有限公司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173034 |
Copyright © 2012 Hong Kong Mem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