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藝永存.向林家聲致敬
最近瀏覽

藝術追求

林家聲對粵劇藝術追求不懈,講求「博、精、深、新」。所謂「博」是指作為表演藝術工作者,要做到博學,跟各方學習,集各家所長。他愛看不同戲曲劇種,觀摩不同行當演出,吸收其優點,融為己用。「精」則是指不斷求進,精益求精。在他的藝術生涯中,從劇本到演出,他都是不斷求進,務求每一次演出比上一次更好。「深」是指演員在處理及塑造劇中人物個性時要有深度。「新」是要求有新意,每次都在演出上賦予新演法。

在唱、做、唸、打各方面,林家聲都秉承他對藝術的理想。「唱功」方面,除了跟隨多位老師學習粤曲外,在運聲、音準、用氣、板穩、吐字、唱腔及感情方面,亦不斷鑽研。正因為他對「唱功」的要求非常嚴格,在近50年的演藝生涯中,他只灌錄了30餘張唱片。「做功」方面,林家聲著重基本功的練習,按形體配合劇情、做手、身段、關目和表情。他又秉承薛覺先的教導,經常細心觀察生活中各種人物的動態,讓自己演繹不同角色時更加神似。粵劇的「唸白」比唱曲更難掌握,在說話的速度、節奏、聲浪和高低音等各方面要控制得宜。為了唸好口白,林家聲努力學習朗誦,認為這是重要的基本課。「打功」最講究基礎功夫,從入戲行第一天開始,林家聲每天均會練功兩三小時。他先後學習南北武藝,並將兩者融會於演出中。

林家聲從藝接近50年,除追求唱、做、唸、打的進步外,也推行了不少粵劇演出的改革。1966年,他領導「頌新聲劇團」於普慶戲院演出,取消了慣常於首晚演出《六國大封相》的傳統,縮短觀眾看戲的時間,還首次採用幻燈字幕。這些改革不但受到觀眾歡迎,同業亦爭相仿傚。1974年,《紅樓寶黛》首演,嘗試採用不落幕,以熄燈轉景的新手法;同年全新編寫的《林沖雪夜上梁山》推出時,更採用全套戲不落幕,令整劇一氣呵成,連貫觀眾看戲的情緒。

圖片


  • 《無情寶劍有情天》、《雷鳴金鼓戰笳聲》唱片封套

  • 《玉龍三戲姻脂虎》唱片封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