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場前播英國國歌
香港在殖民地年代,宗主國符號處處可見。皇后大道便有一家皇后戲院,對街的就是「皇帝戲院」(娛樂戲院英文名為King's Theatre)。五十年代,皇后戲院在完場時會播放英國國歌,氣氛肅穆,觀眾大多禮貌聽畢才離場。九龍的樂宮戲院同樣有播放英國國歌,更會放映英女皇穿上戎裝、騎着白馬展步片段,至結業前仍放映不輟。
男女分場看「寶鑑」
1949年8月《生育寶鑑》上映引起哄動,老一輩影迷還記憶猶新。當時戲院罕有地強調不招待十八歲以下人士。同年12月14日,樂聲戲院、大華戲院聯映《男女寶鑑》,更加嚴陣以待。由於影片含有裸露鏡頭,不但未成年男女被拒門外,兩院更實施男女分場放映,每天安排一場女觀眾專場,餘下三場則屬男觀眾場次,影片大收旺場。
繪形繪聲鬧鬼傳聞
鬧鬼,可謂歷久不衰的戲院話題,其中以灣仔東城戲院最「猛」。傳言說銀幕下方的女洗手間尤其陰森恐怖。種種傳聞,大概因戲院前身是萬國殯儀館,女廁的位置以往是停放遺體的地方。而灣仔的新京都戲院,其地段曾是香港殯儀館,卻鮮有類似傳聞,故鬧鬼謠傳多屬穿鑿附會,為戲院文化添上趣味。
過海看戲餽贈船票
1922年5月,報章報道位於尖沙咀漢口道的景星戲院,開幕期間為吸引港島區的觀眾,安排購票時可獲贈天星小輪船票,免費來回港九。九龍彌敦道甘肅街的平安戲院亦有類似優惠,其報章廣告註明:「港客乘船或駕車渡海光顧,請在油麻地小輪統一碼頭購券,來回免船費或運車費。」
買前座票得靚房車
抽獎送禮總是宣傳推廣的靈丹妙藥。早在四十年代,部分粵語片公映時,已推出贈送收音機、電筒、手錶等宣傳手法。1957年1月,麗都戲院、仙樂戲院組成嶄新的國語片院線,更聯同四大影片公司舉行新春大抽獎,獎品極為豐富,觀眾只需投下戲票票根即可參加抽獎。結果,一位觀眾在麗都戲院花了幾毛錢購前座票,抽到價值8,000元的汽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