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瀏覽

也斯生平列表


1949
廣東出生,同年隨父母至香港。四歲,父病故。


1963
開始在《中國學生周報》發表詩作。


1968
於《香港時報》撰寫專欄「文藝斷想」。


1970
香港浸會學院(現香港浸會大學)外文系畢業。

於香港《快報》副刊(劉以鬯編)撰寫專欄「我之試寫室」及「書與街道」,至1978年。

出版作品:
——《當代法國短篇小說選》(編譯,與鄭臻合編),台北:晨鐘出版社。


1971
出版作品:
——《美國地下文學選》(編譯),台北:環宇出版社。


1972
創辦文學雜誌《四季》(1972-75),是第一份翻譯及深入討論加西亞.馬蓋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等拉丁美洲文學大師的中文刊物。

任《文林》文學藝術雜誌編輯。

出版作品:
——《灰鴿早晨的話》(散文集),台北:幼獅文化公司。也斯第一本散文集,收錄青少年時期作品,「青年也斯從香港帶來全新的文學語言」(編輯瘂弦語)。

——《當代拉丁美洲小說選》(編譯),台北:環宇出版社。


1973
與小說家吳煦斌結婚。

任《中國學生周報》「詩之頁」編輯,鼓勵生活化及香港題材詩作。


1974
兒子梁以文誕生。


1975
創辦《大拇指周報》(1975-1987),是繼《中國學生周報》後深具影響力的綜合文藝刊物。任總編輯至1978年。

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校外進修部,講授中國現代詩與小說,至1978年。


1977
於《星島晚報》撰寫專欄「喝一口茶」,至1978年。

編寫及導演舞台劇《老鼠》,香港藝術中心演出,《大拇指》各編輯負責幕前及幕後工作。


1978
赴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修讀比較文學博士學位。

出版作品:
——《雷聲與蟬鳴》(詩集),香港:大拇指半月刊。也斯第一本詩集,收錄十六歲至廿九歲詩作,對年輕詩人影響甚深。

——《神話午餐》(散文集),台北:洪範書店。

——《大拇指小說選》(小說選集,與范俊風合編),台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


1979
出版作品:
——《養龍人師門》(小說集),高雄:民眾日報出版社。也斯第一本小說集,幽默而充滿想像力。

——《香港青年作家小說選》(小說選集,與鄭臻合編),台北:民眾日報出版社。


1981
出版作品:
——《山水人物》(散文集,劉以鬯主編),香港:香港文學研究社。


1982
出版作品:
——《剪紙》(小說),香港:素葉出版社。1977年在《快報》連載,是第一本具有魔幻寫實元素的中文小說,借兩個相似又相反的女子寫出個人在傳統與現代交匯間對愛情的執着和迷亂。2003年重版,2012年三版,2014年四版。


1983
1982-1983年夏短暫回港。開始寫「蓮葉組詩」(1983-1999),刻劃香港當時的政治處境(中英聯合聲明、回歸……)及人在狹縫中的感情起伏。秋天回美完成學業。


1984
自美國畢業回港,畢業論文Aesthetics of Opposition: A Study of the Modernist Generation of Chinese Poets, 1936-1949《抗衡的美學:中國新詩中的現代主義(1936-1949)》是研究中國現代詩的重要文獻。

於進念舉辦「游詩」詩畫展。


1985
女兒梁安文誕生。

於香港大學英文及比較文學系任教至1997年。

編舞家彭錦耀改編《游詩》成現代舞演出《舞文.游詩》。

與版畫家駱笑平在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舉辦「游詩」詩畫展。

出版作品:
—— 《游詩》(詩畫集,駱笑平銅版畫),香港: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

—— 《山光水影》(散文集),香港:博益出版集團。

—— 《書與城市》(評論集),香港:香江出版公司。


1986
與蔡仞姿、彭錦耀就「蓮葉組詩」合作《詩舞畫的對話》,在香港大學藝術系的工作室演出。


1987
港台電視部「小說家族系列」改編短篇〈李大嬸的袋錶〉為電視劇播映。

出版作品:
——《城市筆記》(散文集),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島和大陸》(小說集),香港:華漢文化事業公司。寫游離於新大陸與舊大陸之間的香港人的故事。


1988
出版作品:
—— 《三魚集》(小說集),香港:田園書屋。收入三篇中篇小說。


1989
與蔡仞姿、梅卓燕、游靜多人舉辦「東西遊戲」詩畫舞裝置展,一連三晚,從詠物詩開始,悼念六四逝去的人、思考壓抑與自由。

出版作品:
——《梁秉鈞卷》(選集),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選錄詩、小說、散文及論文。

—— 與梁家泰合作《梁家泰中國影像:一至廿四》(詩與攝影集),香港:CAMERA 22 LTD。


1990
與李家昇在香港大會堂舉辦詩與攝影展。

獲香港歌德學院基金訪問柏林及東歐。

出版作品:
——《山即是心:史耐德詩文選》(編譯,與林耀福合編),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布拉格的明信片》(小說集),香港:創建出版公司。寫東歐面對新的政治變化,反思中國和香港的轉變。


1991
《布拉格的明信片》獲香港第一屆「中文文學雙年獎」小說獎。

獲亞洲文化協會基金,往紐約半年從事文化研究。

出版作品:
——《昆明的紅嘴鷗》(散文集),香港:突破出版社。寫中國改革開放後的八零年代,從地方和民生去體會變化中的中國,至突變的1989年。


1992
獲「藝盟」香港作家年獎。

出版作品:
—— City at the End of Time《形象香港》(英譯詩集,與Gordon T. Osing合編合譯),香港:香港大學比較文學系及曙光圖書公司。表達回歸前香港種種急劇變化和不安。李家昇的封面《在時間盡頭的城市》為東京都寫真美術館收藏。


1993
拍攝《北角汽車渡海碼頭》(錄像作品,四十七分鐘),一齣混合虛構情節的紀錄片,帶出北角層層的歷史,種種消逝和人事記憶。

出版作品:
——《香港的流行文化》(評論集,主編),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記憶的城市.虛構的城市》(小說),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原名《煩惱娃娃的旅程》,1983年在《快報》連載,寫也斯離港多年後帶着替人解決煩惱的「煩惱娃娃」經三藩市、紐約和巴黎再回到香港途中遇到的故事,是《奧德塞》的變奏。


1994
與舞蹈家梅卓燕合作跨媒介作品《花影》,改編自《剪紙》。

參與 ‘Art in June’(聯展),香港藝術中心。

參與「香港六十年代 —— 身份、文化認同與設計」展覽,何慶基、田邁修策劃,探討六十年代香港人如何利用設計建構身份認同。

出版作品:
——《六十年代文化剪貼冊》(編輯),香港:香港藝術中心。

——《尋找空間》(小說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95
任加拿大多倫多約克大學訪問教授,講授香港文學及中國文學。

參與 ‘Camera Work’(聯展),香港藝穗會。

出版作品:
——《游離的詩》(詩集),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也斯離家時寫的詩,他感覺詩沒地方發表,亦沒有家。

——《浮藻》(詩集),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

——《香港文化》(文化評論),香港:香港藝術中心。

——《半途:梁秉鈞詩選》(詩集),香港:香港作家出版社。


1996
《半途:梁秉鈞詩選》獲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詩獎。

任《文化視野叢書》編輯(1996-2001),出版二十本香港作家創作及有關文化研究的書刊。香港:青文書屋。

與藝術家林罡於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舉辦「參與傳統Ⅱ:歷史的徙置」新詩及裝置展覽,對博物館內的中國古文物、破碎殘件作出回應,有些詩是以殘件的角度看歷史。

出版作品:
——《博物館》(詩集),香港:香港藝術中心。

——《香港文化空間與文學》(文化評論),香港:青文書屋。

——《越界書簡》(散文集),香港:青文書屋。寫東方到西方的越界感受與文化思考。

——《煩惱娃娃的旅程》(小說集),桂林:漓江出版社。寫也斯離港多年後帶着替人解決煩惱的「煩惱娃娃」經三藩市、紐約和巴黎再回到香港途中遇到的故事,是《奧德塞》的變奏。是為《記憶的城市.虛構的城市》(1993)之再版。


1997
拍攝《搬家》(錄像作品,二十五分鐘),描繪面對九七回歸的複雜感受。1997年在香港國際電影節及倫敦電影節放映。

與梅卓燕、龔志成、梁小衞、何慶基等合作跨媒介作品《陰魂不散》,獲邀請到柏林演出。

參與王禾璧在藝術中心策劃的「詩與視覺探索」香港計劃,以詩作與攝影師探討香港新界不同地區的面貌與變化,成果在藝術中心「九七影情」展覽並出版攝影集《九七影情》。

與李家昇合辦ʻFoodscape’詩及攝影展覽,多倫多Artspeak Gallery。用食物探討文化和歷史,回答九七種種問題。

任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比較文學講座教授,兼任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所所長,及人文學科研究中心主任(1997-2013)。

任《現代中文文學學報》總編輯。學報1997年創刊,中英雙語,嶺南大學人文學科研究中心出版,是研究現代中文文學的重要刊物。

出版作品:
—— Foodscape《食事地域誌》(英譯詩影像集,張佩瑤翻譯,李家昇圖像),香港:The Original Photograph Club Limited。


1998
獲DAAD研究基金任駐柏林作家,研究德國歷史與文化,後出版《在柏林走路》(2002)。

與李家昇合辦ʻFoodscape II’詩及攝影展覽,香港歌德學院。

與凌穎詩合作「偽時裝展」ʻClothink’「衣想」,香港視覺藝術中心主辦,探討流行文化的種種問題。

出版作品:
—— Clothink《衣想》(詩及裝置藝術展覽場刊,凌詩穎服裝及圖像,閔福德 [John Minford]、唐文等翻譯),香港:青文書屋出版。

——《香港短篇小說選:六十年代》(編輯),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2000
與李家昇合辦‘Foodscape III’詩及攝影展覽,Tokyo Rou-un-ki Aki-ex Gallery。

與李家昇合辦‘Foodscape IV’詩及攝影展覽,Munich Ruffini Kultur。

在柏林舉行個人詩朗誦會。

與音樂家龔志成及錄像藝術家麥安舉辦跨媒體表演《花鳥誌異》,香港歌德學院。

出版作品:
—— Seltsame Geschichten von Vögeln und Blumen《花鳥誌異》(德譯詩集,顧彬[Wolfgang Kubin]翻譯),香港:歌德學院。

—— Von Politik und den Früchten des Feldes《蔬菜的政治》(德譯詩集,顧彬[Wolfgang Kubin]翻譯),柏林:DAAD Berliner Künstlerprogramm。

——《東西》(詩集),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越界的月亮》(散文集),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

——《布拉格的明信片》(映象小說集,1991年版本增訂版,朱德華等攝影、麥安編輯),香港:青文書屋。


2001
任德國海德堡大學訪問教授,講授香港文學。

出版作品:
—— Îles et Continents《島和大陸》(法譯小說集,安妮.居里安[Annie Curien]編譯),巴黎:Gallimard。


2002
參與新視野藝術節靳埭強和劉小康策劃的裝置藝術展覽「亞洲的滋味」,八位亞洲藝術家創造了八款最能代表他們國家菜色的小「食物盒子」,也斯寫相關的詩放在盒內,探討食物與文化的關係。

出版作品:
—— Travelling with a Bitter Melon《帶一枚苦瓜旅行》(1973-1998年英譯詩選,張佩瑤主編,周蕾序),香港:Asia 2000。

——《在柏林走路》(散文集),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新果自然來》(散文集),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街巷人物》(《山水人物》擴充版,散文集),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昆明的除夕》(《昆明的紅嘴鷗》擴充版,散文集),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山光水影》(再版,散文集),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島和大陸》(再版,散文集),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養龍人師門》(再版,散文集),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書與城市》(再版,散文集),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再讀張愛玲》(論文集,與劉紹銘、許子東合編),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2003
任日本東京大學訪問教授,講授香港文學及都市文學。

舉辦「食物與城市」攝影展覽,香港外國記者會。

舉辦「香港二三事之一:李家昇、梁秉鈞、黃炳培作品」詩與裝置展覽,香港城市大學城大藝廊。

出版作品:
——《在柏林走路》(散文集),北京:三聯書店。

——《剪紙》(再版,小說),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2004
任瑞士蘇黎世大學訪問教授,與洪安瑞(Andrea Riemenschnitter)教授合辦跨文化跨學科的神話研究工作坊,領學生到阿爾卑斯山上研討山中傳說,後與洪安瑞教授編成《瑞士阿爾卑斯山的傳說》(2009),收錄蘇黎世大學中文系學生中譯的七十五個神話故事。

與李家昇、陳敏彥合辦「香港食境詩:文字圖像裝置」新詩、攝影及裝置展覽,香港文化博物館。

舞蹈家梅卓燕、作曲家Frédéric Blin、歌唱家梁小衞改編「蓮葉組詩」成音樂、舞蹈作品《流蓮歡》,在新視野藝術節演出。後獲邀請到德、法表演。

舉辦 ‘East West Matters’攝影展覽及詩朗誦會,瑞士伯爾尼房間畫廊。

舉辦 ‘East West Matters’攝影展覽,德國法蘭克福工藝美術館。

詩朗誦會,巴黎。

詩朗誦會,瑞士蘇黎世Reitberg博物館。

演講,日內瓦圖書館。

出版作品:
——《蔬果說話》,李家昇設計,梁秉鈞詩作〈青菜沙律〉跟李家昇252幅照片對話,是香港文化博物館「香港食境詩:文字圖像裝置」的一部份。


2005
舉辦「都市.人物.食物」攝影展覽,香港三聯書店展覽廳。

出版作品:
——《也斯的香港》(散文攝影集),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現代漢詩論集》(論文集,與陳炳良、陳智德合編),香港:嶺南大學人文學科研究中心。

——《香港文學電影片目1913-2000》(片目,與黃淑嫻合編),香港:嶺南大學人文學科研究中心。


2006
獲頒香港特別行政區榮譽勳章。

獲美國Fulbright Fellowship到哈佛大學研究。

任南法駐尼斯沙可慈修道院作家。

舉辦詩與攝影展覽(李家昇影像),南法尼斯沙可慈修道院。

參與柏林「百布廣場問答」,全球100位作家受邀請參與百布廣場之討論,紀念1933年5月10日納粹焚燒二萬冊書籍企圖壓抑思想自由。

任粵劇《還魂記夢》文學顧問,故事描繪湯顯祖撰寫《牡丹亭》經過。

出版作品:
—— De ci de là des choses《東西》(法譯詩集,安妮.居里安 [Annie Curien] 編譯),巴黎:Youfeng。是2004 年與李家昇在法國尼斯展覽的成果。

——《蔬菜的政治》(詩集),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東亞文化與中文文學》(論文集,與許旭筠合編),香港:明報出版社有限公司。


2007
出版作品:
—— Islands and Continents《島和大陸》(英譯小說集,閔福德[John Minford]、Brian Holton、陳虹莊翻譯及主編),香港:香港大學出版社。


2008
再任南法駐尼斯沙可慈修道院作家,與女兒同行,寫出大量「陽光與花瓣」的詩作,後收進《普羅旺斯的漢詩》(2012)。

詩朗誦會,德國杜塞爾夫。

詩朗誦會,瑞士巴塞爾。

詩朗誦會,瑞士蘇黎世。

出版作品:
——《往復書簡いつも香港を見つめて》(《視線中的香港:往復書簡》書信集,與四方田犬彥合著,池上貞子翻譯),東京:岩波書店。討論港日兩地的文化現象。

——《胡金銓電影傳奇》(評論集,與胡維堯合編),香港:明報出版社有限公司。

——《書寫香港@文學故事》(評論集,梁秉鈞策劃,嶺南大學人文學科研究中心香港文學研究小組編著),香港:教育圖書公司。獲2008年「香港書獎」。

——《跟白先勇一起創作:嶺大文學創作坊筆記》(梁秉鈞策劃,嶺南大學人文學科研究中心編著),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2009
參與「瑞士 —— 中國文化交流(2008-2010)」,瑞士Pro Helvetia主辦。

參與跨媒體劇場系列「形.體.澎湃」,擔任作品《三段》之導演,從「身體」的角度,探討現代的運動及形體文化。

出版作品:
——《後殖民食物與愛情》(小說),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從食物、從愛情的角度,以喜劇甚至荒誕的手法寫九七之後人如何面對生活中種種變化。

——《雷聲與蟬嗚》(復刻版,詩集),香港:文化工房。

——《越界的行程》(小說選集),香港:明報月刊出版社。

—— Von Jade und Holz《碧玉與木頭》(德譯詩集,顧彬 [Wolfgang Kubin]翻譯),克拉根福特:Drava Verlag。

—— Shifting Borders《變化的邊界:梁秉鈞詩集》(英譯詩集,與客遠文 [Kit Kelen]、宋子江、蘇慧瓊合譯),澳門:澳門故事協會。

—— Hong Kong Urban Culture & Urban Literature 《香港都市文化與文學》(評論集,德國法蘭克福書展特刊,與許旭筠、李凱琳合編),香港:香港故事協會。

—— Legends from the Swiss Alps《瑞士阿爾卑斯山的傳說》(瑞士蘇黎世大學中國語文系學生翻譯小說集,與洪安瑞[Andrea Riemenschnitter]合編),香港:MCCM Creations。2004年夏天,也斯在蘇黎世大學和洪安瑞教授辦了一個跨文化、跨學科的神話研究工作坊,由蘇黎世大學中文系同學翻譯傳說故事,出版成書。


2010
獲香港藝術發展獎:年度最佳藝術家獎(文學藝術)。

參與斯洛文尼亞國際文學節及詩朗誦。

參與上海當代藝術館舉辦之「承傳與創造 —— 藝術對藝術」聯展,十九位香港藝術家參展,梅卓燕舞蹈、龔志成音樂、也斯誦詩。

出版作品:
—— Amblings《游詩:梁秉鈞詩選》(英譯詩集,客遠文 [Kit Kelen]、宋子江、蘇慧瓊、樊星合譯),澳門:澳門故事協會。

——《劉以鬯與香港現代主義》(論文集,與譚國根、黃勁輝、黃淑嫻合編),香港:香港公開大學出版社。

——《電影中的香港故事》(評論集,梁秉鈞策劃,嶺南大學人文學科研究中心香港文學研究小組編著),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 Artichaut 《雅枝竹》(法文詩畫集Paul Magendie 作畫,安妮.居里安[Annie Curien]翻譯),巴黎:Nihil Obstat。


2011
《後殖民食物與愛情》獲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小說獎。

參與詩畫展「多城對話」,李家昇畫廊 INDEXG 舉行,七位多倫多藝術家對也斯的詩作出回應。

參與羅馬尼亞國際詩歌節。

出版作品:
——《人間滋味》(散文攝影集),香港:天窗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

——《也斯看香港》(散文攝影集),廣州:花城出版社。

——《アジアの味:也斯詩集》《亞洲的滋味》(日譯詩集,池上貞子翻譯),東京:思潮社。

——《香港文學的傳承與轉化》(論文集,與陳智德、鄭政恆合編),香港:匯智出版有限公司。

——《香港當代作家作品合集選:小說卷》(小說選集,與葉輝、鄭政恆合編),香港:明報月刊出版社及新加坡:新加坡青年書局。獲「香港書獎」。

——《西新界故事》(嶺南大學中文系學生創作集,梁秉鈞策劃,嶺南大學人文學科研究中心編著),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也斯作品評論集(小說部份)》(論文集,陳素怡編),香港:香港評論出版社。輯錄各家對也斯四十年小說創作的評論,凡400頁。]


2012
獲選為「香港書展年度作家」,舉辦「人文對話」展覽,回顧個人創作道路。

獲瑞士蘇黎世大學文學院頒授名譽博士學位,以表揚也斯豐富的創作成績、以及對現代中文文學研究的貢獻。

瑞士蘇黎世Reitberg博物館舉行詩朗誦會。

《人間滋味》獲「香港書獎」。

參與英國「2012利物浦雙年展」,以詩作回應周俊輝、梁美萍及區區肥皂之藝術創作。

與何慶基合辦「鬼節」,包括舞台表演、電影播放及研討會。

出版作品:
——《灰鴿試飛:香港筆記》(散文集,重印1972年版《灰鴿早晨的話》),台北:解碼出版社。

——《東西:梁秉鈞詩選》(詩集),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昆明的除夕》(散文集),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後殖民食物與愛情》(小說集,2012年增訂版),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後殖民食物與愛情》(小說集,韓文譯本,宋珠蘭譯),首爾:ZMANZ。

——《剪紙》(小說,繼1982、2003後第三版),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書與城市》(評論集),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香港文化拾論》(評論集),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 City at the End of Time《形象香港》(再版英譯詩集,與Gordon T. Osing合譯,張美君編),香港:香港大學出版社。

—— Fly Heads and Bird Claws《蠅頭與鳥爪》(英譯詩集,Christopher Mattison編輯,Brian Holton、閔福德 [John Minford] 等英譯,劉掬色插畫),香港:MCCM Creations。關於東西文化、沉思及友情的詩作。

—— Sichtbares und Verborgenes《顯與隱》(英、德譯詩集,洪安瑞[Andrea Riemenschnitter]編譯,Helen Wallimann英譯),香港:MCCM Creations。

—— En ces jours instables《在不安定的日子》(法譯詩集,Camille Loivier編譯),香港:MCCM Creations。

—— Mapa Refeito《重畫地圖》(葡譯詩集,Beatriz Brasil翻譯),澳門:澳門故事協會。

——《香港文學與電影》(論文集,與黃淑嫻、沈海燕、鄭政恆合編),香港:香港公開大學出版社及香港大學出版社。

——《劉以鬯作品評論集:第一集》(評論集,與黃勁輝合編),香港:香港文學評論出版社。

——[《僭越的夜行:梁秉鈞新詩作品評論資料彙編》(評論集,陳素怡編),香港:文化工房。輯錄各家對也斯五十年詩創作的評論,上下兩冊,凡600頁。]

——《普羅旺斯的漢詩》(詩集,葉曉文插畫),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收錄在南法沙可慈修道院創作及修訂的詩作,充滿「陽光與花瓣」,是也斯最後一本詩集。


2013
1月5日,也斯於香港仁安醫院因肺癌安然辭世。

香港大學於圖書館舉辦「梁秉鈞:良朋、香港」詩與攝影展,展出梁秉鈞詩作、攝影及九位香港攝影師的相關作品。

出版作品:
——《城與文學》(評論集),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也斯的五〇年代:香港文學與文化論集》(評論集,黄淑嫻、沈海燕、宋子江、鄭政恆編),香港:中華書局。探討五零年代的香港文學、電影、文化身份等課題。

——《守望香港:香港 —— 東京往復書簡》(也斯與四方田犬彥書信集,韓燕麗翻譯),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是2008年日文《視線中的香港:往復書簡》的中文版,討論港日兩地的文化現象。

——《浮世巴哈》(散文集),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也斯最後編選的散文集,寫人文風景與文學藝術。


2014
《也斯的五〇年代:香港文學與文化論集》獲「香港書獎」。

一月,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在香港中央圖書館和藝穗會為也斯舉辦了一個大型的詩與藝術展覽,名「回看,也斯」,展出了他百多首詩,以及與五十多位藝術家朋友幾十年來合作的相關畫作、銅刻、雕塑、攝影、音樂、舞蹈、錄像和裝置藝術,以展示他的詩觀、他對香港和世界的理念及內心的想望,並出版了一本260頁的同名紀念詩畫集《回看,也斯》。

九月,前進進戲劇工作坊改編也斯小說《後殖民食物與愛情》中的三個短篇成《後殖民食神之歌》,在香港文化中心演出。

出版作品:
——《香港當代作家作品選集.也斯卷》(詩、散文、小說、評論選集),香港:天地圖書。

——《梁秉鈞五十年詩選》(詩集,收錄梁秉鈞五十年來詩作),台灣:台大出版中心。

——《游離的詩》(再版,詩集),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東西》(再版,詩集),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蔬菜的政治》(再版,詩集),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普羅旺斯的漢詩》(再版,詩集),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煩惱娃娃的旅程》(再版,詩集),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剪紙》(再版,小說),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2015
《梁秉鈞五十年詩選》獲2015年「香港書獎」。

出版作品:
——《也斯影評集》(評論集,鄭政恆編),香港:香港電影評論學會。輯錄也斯1967-2012四十多年間在報章雜誌寫的影評。

——《也斯的散文藝術》(評論集,曾卓然編),香港:三聯書局。輯錄各家對也斯四十多年散文創作的評論,凡340頁。

——《喝一口茶》(散文集),香港:文化工房 / 大拇指出版社。也斯1977-1978年的早期散文。


嶺南大學人文學科研究中心協助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