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景.山水情──黃般若藝術展
最近瀏覽

香爐峰下.維港帆蹤

 

太平山向來被視為香港的標誌。此山昔日又稱「紅香爐峰」,簡稱「爐峰」,英國人命名作「維多利亞山」。由山頂北面沿盧吉道環山而行,俯瞰維港,可東望鯉魚門,西眺青洲。由南面下走可至薄扶林水塘;或經薑花澗至香港仔水塘。黃般若畫於1958年的《紅香爐峰》便是將盧吉道西陲,從沿山棧道遠眺青洲燈塔之景,以青綠山水的畫法表現出來,是他以實景融入古法的創作嘗試。

自開埠以來,維港海景早經西方畫家之手而傳揚海外。黃般若筆下的維港,多是以太平山為背景,港海上的帆影,以濃墨率筆勾畫;而島上的建築,則以概括筆觸錯縱寫成,唯取其線條印象,不計形似。他更喜歡寫香港仔漁港,千檣集岸、萬桅刺天,構圖奇特。

1950年代的香港,由於人口稠密,房屋奇缺,故山邊荒地遍佈僭建木屋,時更釀成祝融之災,尤以1953年石硤尾大火最為慘酷。黃般若的《九龍火舌圖》正是以木屋大火為題,畫中烈焰熊熊,濃煙沖天之景象,早已打破傳統山水的格局,畫家以其佛像畫中的煙雲火焰,轉化為現實火災情景,既反映時代實況,更體現其對人間災劫的悲憫之情。

百年以來,香港不斷發展城市,移山填海,不少美景亦從此湮沒。黃般若筆下的海心島,正是半世紀前的舊貌,此島在土瓜灣海旁,島上有巨石如魚尾狀,因而得名魚尾石,石側有龍母廟,假期時節遊人善信乘艇登島遊玩參拜。如今滄海填平,建成海心公園,僅餘巨石,撫今追昔,頓感世事滄桑。

圖片


  • 紅香爐峰

  • 寫生稿(帆船) (1)

  • 太平山下軸

  • 寫生稿(帆船)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