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瀏覽

心繫人間:最後歲月(1976-1980)

「因此,畫今天的理想、幻想,也就是畫明天的現實。但是,把理想、幻想變成現實,卻要經過人的意志。歸根結底,我的畫讚美人的意志。」

── 黃新波,《創世紀》附記,1979

文化大革命終在1976年結束。經過十年動盪,中國藝壇正值百廢待興的時候,許多過去被剝奪創作權利的老畫家開始再度活躍,而廣州美術創作活動也蓬勃起來。黃新波一方面積極地參與各種藝術創作會議、組織畫展,另一方面主持恢復美協廣東分會和廣東畫院的工作。1977年至1978年間,出版了個人版畫集《春華散記》和《新波版畫集》,並在香港、深圳、廣州、北京、上海、南京舉行畫展,為文革後中國最早的畫家個展之一。此外,他還參與了大型畫冊《中國新興版畫五十年選集》和《中國永生木刻叢集》編選工作。

黃新波儘管受到病痛的折騰,絲毫無減對藝術創作的熱誠。1977年創作了木刻《春華長艷》,以紀念「四人幫」倒台的歷史時刻。畫幅正中央是一柄鋒利的匕首,後方是工、農、兵和知識份子團結的隊形。作品表現了黃新波對生命的激情和活力,他深信透過社會各階層的努力,人們的生活必然可以豐盛起來。1979年,他在病榻中完成了一批寓意深遠的作品,包括《月夜棒槌島》、《巡天賞地》、《創世紀》等。作品《月夜棒槌島》是黃新波在訪問大連後創作的。東北人稱人參為棒槌,在小島上長出人參是當地人的一件大喜事,而黃新波則想起「四人幫」倒台也是一樁大喜事,借助客觀的事物寄托了他的思想情感。作品後來被送往日本參加「現代中國版畫展」。

黃新波是一位內心仁厚、剛直不阿的領導者,他曾在1979年的《美術》雜誌發表他堅決實行藝術要百家爭鳴的見解。他表示雖然他是藝術界的領導者,但不能以個人喜好制定國家的政策;為着有利中國藝術的發展,他認為各種美術形式包括油畫、版畫、雕塑、水彩等也應有發展的空間。他希望各類的藝術也能百花齊放地成長,通過一起研討,使文學藝術得以蓬勃發展。

黃新波一生創作版畫達600多幅,創作泉源來自他關愛的人間。從抗日的苦難日子開始,黃新波本着「畫是為社會而畫的,要替人民講話」的使命,開始了他的創作人生;戰後在香港組織「人間畫會」,團結貧困漂泊的藝術同胞,以創作控訴人間悲情。建國時期,黃新波的作品主要歌頌人民力量,道出民族的抱負與希望;文革十年,他敢於面對苦難,當壓迫稍稍放緩時,他便趕忙重投創作,以版畫特有的魅力及革命熱情震撼觀者的心靈。

1980年2月,黃新波為《羊城晚報》復刊而創作了最後一幅版畫《走出溫室的玫瑰》。3月因病辭世,終年64歲。臨終前,他的工作桌上還放着作品的草圖,成為黃新波最後深刻人間的痕跡。

圖片


  • 《春華長艷》

  • 《雲天山海》

  • 《月夜棒槌島》

  • 《巡天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