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作技藝
紮作技藝是一門歷史悠久的民間手藝,紮作師傅運用竹、竹篾、鐵線、紗紙及絹布等物料,紮成立體結構,經上色和組裝而製成各式各樣的紮作品,既可在宗教儀式中用作祭品,亦可用於民間節慶裝飾。
香港紮作業發展
紮作品與傳統節慶祭典,以至日常生活中各種信仰儀式均息息相關,在香港傳統民俗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紮作工藝在港傳承多年,從未間斷。早於十九世紀,本地的宗教儀式中已使用大量紙紮祭品。至二十世紀初,本地紮作行業開始日趨興旺,曾出現不少大型紙紮舖。紮作行業當時成立了港九油燭紙業扎作職工會等工會組織,從1920至1960年代,本地報章不時刊載關於該工會爭取工人權益的報導。
1940年代末,不少內地紮作師傅來港定居,促進了本地紮作行業的發展。1950至1970年代,香港紮作行業發展蓬勃,以紮作技藝這門手藝謀生,絕對足以糊口。以花燈紮作為例,香港的手工花燈由於受到外國遊客歡迎,自1960年代起經常出口至英國、美國、瑞典和加拿大等國家。
近年,隨着時代變遷及城市發展,神誕及盂蘭勝會等節慶的規模日漸縮小,而往日隨處可見的燈籠和機動花牌等裝飾亦不再流行,紮作品的需求下降。由於面對內地廠房大量生產紮作品致使競爭激烈,本地紮作行業不斷萎縮,年輕人多不願入行。縱然如此,部分紮作師傅現正與不同機構合作舉辦工作坊,向市民和學生傳授紮作技藝,亦有師傅嘗試結合傳統紮作工藝與現代設計意念,創作出新穎的紮作品,積極傳承這門傳統民間手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