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光耀

陳光耀
大安茶冰廳東主

性別:
出生年: 1945
受訪時年齡: 66
教育程度: 小學
主要職業: 餐廳東主
訪談主題: 社區
最近訪問
生平簡介 精選片段 全部訪談記錄
家庭及教育背景。油麻地的士多舖任職外賣員。早年樓上住戶與馬路商販的交易方式。
陳光耀是潮州人,1945年生於家鄉潮陽縣,陳家在鄉下務農,父親宰豬為業,他來港後在元朗任職孵雞仔師傅,後在屏山開設養雞場。陳光耀在鄉下讀書,讀至小學畢業,1958年14歲時來港。他在姨媽開設的士多落腳,以月薪30元替士多送外賣。士多位於油麻地吳松街51號,即西貢街及吳松街的交界,現址已改為酒家。為配合油麻地夜生活,士多24小時營業,十號風球照常開舖。

陳光耀多到旅店、舞廳、上海式澡堂、按摩骨場、鴉片檔及麻雀館等地送外賣。日間營業的麻雀館有政府牌照,夜場營業則屬犯法,但麻雀館一於少理,門口表面沒做生意,推門則見賭搏活動更勝白天。在送外賣的過程中,他學會了不少白話 (粵語)。他在士多營業時間長達15.5小時,更要在晚間工作,陳光耀很羨慕紗廠8小時的輪更制,且員工可入住宿舍。當年紗廠招工時,他有意應聘。但父親不讓他到工廠做工,認為工廠工人難以創業。相反,開士多的資金要求低,在士多打工可了解行業運作,有利日後自己做老闆。

姨媽大多聘請鄉里在士多工作,因此陳光耀很早便認識同事,日後有些同事更在陳光耀的茶餐廳工作數十年。姨丈在尖沙咀從事紅木家俬出口的生意,在南京街設有貨倉,同時成為士多10多名員工的宿舍。宿舍靠近彌敦道、志和街和寧波街。南京街昔日沒有舖頭,只有住宅。當年香港的生活節奏與現時差別大。油麻地有不少雲吞麵檔,顧客可免費享用酸蘿白。樓上住家聽見竹筒敲出「篤篤篤」的聲音,便對麵家大喊買麵,從騎樓吊下籃子及錢,麵家把麵直接放在籃內。送報紙的一邊踩單車,一邊把一捲捲的報紙擲上樓,賣飛機欖者亦如是。



標題 家庭及教育背景。油麻地的士多舖任職外賣員。早年樓上住戶與馬路商販的交易方式。
日期 24/03/2011
主題 社區 | 社會生活
記錄總長 12分7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YMT-CKY-SEG-001
萬生隆洋酒士多的營業模式、產品和客人
陳光耀全家有10兄弟姐妹,上有三位姐姐,他是家中長男,排行第四。姐姐早於1949年來港,亦在姨媽的士多打工。姨媽的士屬高檔次,領有洋酒牌,每年牌費高達1500元,招牌名「萬生隆洋酒士多」,刻意標示售洋酒。士多出售洋酒、唐酒、罐頭、香煙、生果、成藥、汽水、涼菓、果汁、餅乾、蓮花杯雪糕等。成藥是方便半夜發急病的人。舖內有製果汁的榨汁機。

士多24小時營業,可視作早期的便利店。舖外擺了不少枱凳,不少熟客聚腳聊天,買啤酒和花生享用,議論時事,因政見不合吵架,習已為常。熟客風雨不改,每晚定時來訪。顧客以男性為主,偶然有舞女陪伴外國人光顧,儼如平民酒吧。光顧者有各式人種,不限附近街坊,較多是勞動工作者,海皮有很多咕哩及水上人。陳光耀憶述有名領航員經常來士多飲酒,每次醉酒時亂講英文。聚談時事者大多飲啤酒,消費不起洋酒。洋酒售價高昂,萬生隆出售的牌子有斧頭牌、軒尼斯、VO、VSOP、XO、EXTRA等。洋酒分為大號、二號及三號,三號是扁樽,方便放在袋裡。三號賣8至9元。



標題 萬生隆洋酒士多的營業模式、產品和客人
日期 24/03/2011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13分2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YMT-CKY-SEG-002
到油麻地的舞廳、旅館和煙檔送外賣見聞
陳光耀在士多踩單車送外賣,無所不至,有時可能只送一支汽水到舞廳。當晚舞女如博取客人歡心,客人便請她喝1元的鮮榨橙汁;舞女如無客人,要自掏錢包則買0.3元的可樂或0.2元的維他奶。他喜歡送外賣到有客人的舞女處,客人在舞女前,礙於面子,一般較豪爽的給小費。舞廳分兩種,日間跳茶舞的舞廳,並非色情行業,有學生兼職陪跳,但晚間營業的則涉色情。當年娛樂不多,時人流行跳舞,俗謂「電燈着,鬼掹腳」。收入不豐、但經常到舞廳的人被稱為「火山孝子」。西貢街有萬國舞廳(近志和街),彌敦道大華戲院旁有「聲升星」,聯邦酒樓現址附近有米奇舞廳。除舞廳外,陳光耀亦到旅館送外賣。「旅店」和「酒店」規模不同,以後者規模較大。彌敦道、吳松街一帶有不少旅店,例如「和平」、「金台」、「皇宮」等,裡面是板間房。油麻地主要酒店有「彌敦」、「新新」、「新樂」等。陳光耀到過鴉片煙檔送外賣,煙檔封窗,又燶又臭的煙味濃烈。時人俗稱抽鴉片者「橫床直竹」(「竹」指鴉片煙槍)。煙檔大多設在閣樓,以廟街、吳松街最多,因當局定期掃蕩,煙檔經常搬遷,地址可考的有新填地街226號閣樓。1965年萬生隆所在的大廈拆卸,士多舖從吳松街搬往廟街。


標題 到油麻地的舞廳、旅館和煙檔送外賣見聞
日期 24/03/2011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9分2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YMT-CKY-SEG-003
到油麻地的旅館送外賣見聞
金漢大廈和高華酒店的當年油麻地最高的大廈。金漢大廈位於彌敦道和寧波街的交界,地牢是平價市場,接近頂樓有家金漢酒樓,酒樓曾發生火災,由於樓層較高,救援困難。高華酒店位於普慶戲院旁,佔用一座十三層大廈的兩層。陳光耀替姨媽士多 (萬生隆)送外賣時,最怕到高華酒店。酒店雖通電梯,但只限客人乘搭,送外賣的要跑樓梯。酒店客人以有錢人為主,專闢房與高級舞小姐相聚。

油麻地是九龍的不夜天,夜生活興旺。全區只有兩間24小時營業的士多,一般的酒店櫃台有萬生隆的電話。另一間士多江湖地位較低,該店東曾在萬生隆打工。萬生隆白天生意少,伙記集中在晚上工作。法例規定晚上11或12時後不准賣酒,客人如要求送酒,外賣需包裹妥當。半夜的外賣貨有水果、啤酒、汽水等。 酒店客人在舞小姐前礙於面子,付小費特別爽手,陳光耀第一次送外賣時,客人只消費2元,但付了7毫的小費,他覺得難以置信,興奮過度,竟一躍跳下七級樓梯。即使在高級的高華酒店,平日小費只有1至2毫。如沒有舞小姐在場,客人不付小費。



標題 到油麻地的旅館送外賣見聞
日期 21/04/2011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10分10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YMT-CKY-SEG-004
外賣少年的階級觀念
陳光耀曾到大檔 (賭檔的俗稱)和鴉片煙館送外賣。大檔裝修簡陋,位置不固定,掃蕩過後搬遷。大檔有兩道門掩護,第一道是鐵閘,訪客如欲進入,有人探頭出窗,詢問來者何人。鴉片煙檔地點不固定,但有時掃蕩後,在同一地點死灰恢復燃。新填地街226號閣仔是著名煙檔,位於油麻地戲院對面。陳光耀認為自己是草根階層,年青時經常去三不管之地,接觸江湖人物。他慨嘆當年階級分明,輪船和汽車的座次分頭等、三等,各階級人士對號入座。他在士多舖忙於工作,每月只有一天假期,無瑕到處結交朋友,他的朋友都是舖內同事。





標題 外賣少年的階級觀念
日期 21/04/2011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4分39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YMT-CKY-SEG-005
萬生隆士多舖收留「廟街皇后」
萬生隆士多位於吳松街和西貢街的交界,廟街在士多後面。廟街以廟南一段較興旺,攤販和老舉出沒頻仍。老舉不能駐守行人路,否則警察可控告阻街,替她們拉生意的鴇母不受此限。當年有位年輕漂亮的名妓,外號「廟街皇后」,深受嫖客青睞。她為避免被差人檢控,以請食雞粥等小便宜,討好陳光耀的姨媽,獲准士多舖內暫坐。陳光耀不悅,廟街皇后佔據了他平日的座位,趁她每天晚上6、7點上班前,先佔座位,老舉向他怒目而視。廟街皇后住在廣東道的油麻地差館附近,她與鴇母關係密切,猶如小姐與工人,鴇母不從中剝削,妓女收入豐厚。她與客人心有靈犀,僅用眼神交流,對方便明白。廟街其他老舉留在樓上,由坐於樓梯口的鴇母招客,再帶嫖客上樓,鴇母從中抽佣,她們的收入不及廟街皇后。




標題 萬生隆士多舖收留「廟街皇后」
日期 21/04/2011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9分6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YMT-CKY-SEG-006
士多舖附近的戰前唐樓和舊式店舖
昔日業主不多,全幢樓只有一名業主,居民租樓為主,富裕者做二房東,租入全幢再分租各房。唐樓每層間隔成多個板間房,可住上6、7伙人。單位通道有時設碌架床,有時騎樓亦間房出租,租金最貴的是有窗的尾房。各戶在廚房放火水爐。唐樓沒有廁所,每天清晨5點有女人喊倒塔,從街頭喊到街尾。聽聞響鈴聲則意味倒垃圾。

陳光耀姨媽的士多附近大多是戰前唐樓,街上可見騎樓柱,單位地下是木樓板,樓梯和樓面純木建成,樓面上鋪英泥,只有外牆鋪石屎。居民多穿木屐,上木樓梯聲音刺耳。他歎言唐樓失火便大件事,幸好火災不多。他初來港時家裡燒坡柴 (編按: 坡柴產自新加坡的棕櫚樹),坡柴易砍,一刀砍到底。一年多後改為燒火水。昔日生火不易,廟街有地方賣熱水,顧客為普通街坊。士多附近的舖頭大多用作住家,包括賣柴、賣熱水、醫務所、海南餐廳、賣戲服、照相館、單車孖車修理等店舖。當年的單車不准載人,孖車設前後兩座,前座者踩腳踏,可用作載貨,晚間交通工具停駛時,居民多乘搭孖車,約花$0.1至0.2元視距離而定。當年居民一般沒有相機,在紀念日子上影樓拍照。陳光耀曾盛裝與姐姐上影樓合影,他一生人第一次穿皮鞋。





標題 士多舖附近的戰前唐樓和舊式店舖
日期 24/03/2011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13分59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YMT-CKY-SEG-007
彌敦道和佐敦道一帶的舊樓和老舖
昔日在尖沙咀至北海街的彌敦道段,路旁種滿樹木。彌敦道昔日有些別墅式的建築,裕華國貨現址前為一幢花園別墅,行人路過時看不到燈火,當年小孩稱為「鬼屋」。陳光耀的叔父和鄉里住在佐敦道和志和街交界的兩座唐樓。有別於一梯兩伙的普通唐樓,叔父的大廈樓底高,每層一梯一伙,樓梯、扶手、地板、傢私皆用純木建造。大廈有別於一般唐樓,側邊亦闢窗戶。大廈沒有水廁,住客在廚房放置便桶。陳光耀曾上門跟叔父補習英語。叔父在港出生,學業優異,因嚮往社會主義祖國,曾在武漢修讀俄文,後感內地實況與想像的不同,2、3年後回港開補習社。

廟街、吳松街等內街的樓宇與叔父的住所不同,一般是兩個門號分享一條樓梯,屋頂有尖頂和平頂兩種,騎樓房或通窗的房間租金較高。代理香煙的文記行、紅伶戲服、共和單車舖是吳松街昔日的老舖。紅伶後來改為一家乾洗公司。萬生隆士多舖面向西貢街及吳松街,附近有金谷連茶餐廳及何子明醫館。租金較高的地舖有單邊位,可闢作横門舖出租,大多賣香煙、餅乾、糖果等。橫門舖挨牆,佔地約2方呎,政府容許在行人路擺貨,晚上收檔後,東主可於舖內放帆布床入睡。陳光耀的堂舅父亦開橫門檔賣煙。



標題 彌敦道和佐敦道一帶的舊樓和老舖
日期 21/04/2011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15分28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YMT-CKY-SEG-008
昔日油麻地舊樓居民的出殯流程
早年大眾視入醫院為畏途,普遍選擇留在家中逝世。戰前舊樓的樓梯狹窄,棺木不能通過轉角位,在街上要用竹棚搭樓梯,搬運樓上的棺木落樓。舊樓不超過四層,四樓亦可運棺;層數越高,地面的樓梯搭得越遠。戰後興建的樓宇沒有騎樓,而且樓梯闊度足夠,此搬運方式不復再現。有錢人家流行遊街出殯,聘請西樂儀仗隊。當年街上有不少運貨的三輪車,出殯時被徵用運棺木和花牌,三輪車前方有裝貨的鐵箱,每個箱子可放一個花牌。遊街路線由政府指定,吳松街是其中一個熱點,後來政府禁止遊街。出遊時大量途人駐足觀看,白衣儀仗隊列壯觀。有些富戶在路口舉行路祭,拜祭者獲贈利是。昔有鄭姓潮洲人開米站,家境富裕,其父親去世後,在油麻地擺路祭,規定任何人買乳豬拜祭,可獲發20元利是。當時乳豬要約10元一隻,不少人買豬拜祭,視為投資。 有人攜一隻乳豬拜祭多次,後主家為剪豬耳為標記,堵塞漏洞。



標題 昔日油麻地舊樓居民的出殯流程
日期 21/04/2011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8分22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YMT-CKY-SEG-009
自立門戶開辦大安茶冰廳的緣由
1960年代初,陳光耀父親在屏山的養雞場遇上不明瘟疫,幾千雞隻在2、3個晚上相繼死亡,父親只好放棄生意。父親認識一名在觀塘和樂村開士多的潮州鄉里,他同時是教車師傅,因教車工作忙碌,無法兼顧士多生意,1963年將士多頂讓給陳光耀父子經營。士多的舖位是香港房屋委員會物業,原來規定經營者不轉手,但實際未嚴格執法。1968年,房委會收舖取地,供渣打銀行的興建分行,父子結束士多生意。有感士多經營環境不佳,陳光耀聽從鄉里的開餐廳建議,先吩咐已來港的兩位弟弟學師,到慈雲山鄉里所開的冰室做樓面,為期數月。他與父親四找尋開冰室的舖址,足跡遠至尖沙咀及九龍城。當年九龍城很荒蕪,東頭村有大片西洋菜田。陳光耀在油麻地出身,對油麻地有感情,而且區內有不少戲院,例如旺場經常爆滿的金華戲院,餐廳靠近戲院較具優勢。陳光耀最終在油麻地經營冰室。



標題 自立門戶開辦大安茶冰廳的緣由
日期 24/03/2011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7分44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YMT-CKY-SEG-010
油麻地的西餐廳、俄羅斯餐廳和茶餐廳
油麻地有各類餐廳,檔次從高至低分別是西餐廳、茶餐廳和冰室。西餐廳供應扒類,檔次最高。志和街的太平館由廣州人開辦,招牌菜有燒乳鴿和瑞士雞翼,太子爺帶女伴光顧。上海街星加坡餐廳乃海南人開辦,售賣海南雞飯。「紅雞」、「車厘哥夫」、「ABC」等俄羅斯餐廳不屬於西餐廳。茶餐廳菜式中西合璧,以上海街得如酒樓旁的「生力」、吳松街金堂大廈樓下的「希爾頓」為代表。冰室沒有廚房,不必另請師傅,行內稱其牌照為「細牌」。陳光耀年幼時,油麻地沒有茶餐廳。他任職的士多舖對角位有冰室,伙記在檔口沖咖啡。幾乎全條寧波街都是大牌檔的範圍。後來香港社會日益富裕,食物種類增多。由於食米清耗量減少,開米舖的潮州人紛紛轉行開茶餐廳。陳光耀有朋友開冰室,取其易於管理。陳光耀父子受影響,亦轉營冰室生意。


標題 油麻地的西餐廳、俄羅斯餐廳和茶餐廳
日期 21/04/2011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9分35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YMT-CKY-SEG-011
大安茶冰廳的選址、牌照、裝修和員工
大安茶冰廳位於廣東道830號。當年陳光耀父子覓舖艱辛,走遍九龍各區,直至某天路過廣東道金華戲院,有感鄰近戲院,方便招攬食客,且戲院附近是避風塘,街道興旺。陳光耀自小又在油麻地生活,對該區有深厚感情,於是決定在廣東道開舖。新舖的裝修工程由潮州籍師傅莊德茂包辦,莊師傅經營一家有規模的裝修公司,聘用專業則師,專門替人裝修冰室。莊師傅熟悉消防、衛生、工程條例,申請飲食牌照甚有把握。當年領牌要經過消防局、衛生局及工務局等部門,牌照的辦理為期數月,陳氏父子要散小財疏通各部門。陳光耀親自與衛生局幫辦交涉,兩人在街上大聲討價還價,當年廉政公署未成立,公職人員收取片費毫不避嫌。其他部門則由裝修公司應付。

陳光耀父子以219,000元買入茶冰廳的舖位,45,000元的裝修費是最大筆的開業資本,要向銀行押舖貸款。初期陳家對冰室行業不熟悉,經營危機乍現。當年舖東要預支半月薪金給廚師、樓面等員工,大安請了一些不老實的員工,領取薪金後不上班。 大安開業前,油麻地已有不少冰室,例如廣東道的希爾頓冰室、碧街的唯香冰室、上海街的生力冰室等。陳光耀曾與弟弟到「希爾頓」抄餐牌,參考價錢。由於大安茶冰廳規模大,裝修新穎,大安開業不久,「希爾頓」及「生力」等冰室先後結束。




標題 大安茶冰廳的選址、牌照、裝修和員工
日期 21/04/2011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11分55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YMT-CKY-SEG-012
大安茶冰廳的舖位和營業概況
大安茶冰廳1969年開張,佔用地下兩個舖位,一個買入,一個租用,兩舖相通。茶冰廳設於大安樓的樓下,大安樓是九層高的戰後樓宇,法例規定十層高的大廈要建電梯,因此業主未建十樓。閣樓依附一樓,但閣樓不算作一層。陳光耀一家先在茶冰廳樓上租住,後搬到閣樓居住。閣樓分成兩邊,一邊自住,另一邊租與「興記紙紮舖」,興記另外佔用兩個地舖。當時打齋生意很好,農曆三月廿三日花炮擺滿一街。昔日有人在家往生,要從馬路搭棚梯,運送棺木下樓。陳光耀在吳松街看過多次出殯遊街,隊伍奏著鎖吶或西樂。

大安茶冰廳附近有金華戲院、街市及避風塘,人流暢旺。水上人收入好,間中拖兒帶女前來光顧。後來避風塘填海,戲院清拆,街市沒落,人流減少,影響茶冰廳的生意。1980年其中一個舖位租約期滿,陳光耀不再續租,大安收縮至一個舖位。直至附近高樓大廈建成,客人稍為回升,但不及昔日兩舖連開的時代。茶冰廳最初供應咖啡、奶茶、麵包、西餅、通心粉、意粉等。冰室的牌照俗稱「細牌」,法例不准烹飪未熟的食材,茶冰廳要從工場買熟牛肉。另需領一個牌照售賣麵包、西餅。



標題 大安茶冰廳的舖位和營業概況
日期 24/03/2011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11分36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YMT-CKY-SEG-013
大安茶冰廳的顧客。茶冰廳的發展歷程和轉捩點
大安茶冰廳主要客人是果欄工人、電影觀眾和水上人。大安每天早上6點半至晚上7點開業。油麻地的冰室一般早上7點開門,大安提早營業是為了遷就果欄的運輸工人。果欄在凌晨運作,早上6點半正是工人下班後覓食之時。現時果欄工人生意佔茶冰廳生意額超過三分之一,佔早上客源的8成。陳光耀聞說果欄搬遷,經常詢問前任大安舖主搬遷詳情,惟恐生意受影響。昔日戲院全盛時,茶冰廳兼做夜市,營業時間延長至晚上9時半。9時半是每天最後一場電影的開演時間,當年戲院不設午夜場。普慶、金華戲院曾播放台灣武俠片,深受觀眾歡迎,大安的生意應接不瑕。1971年金華戲院拆卸,茶冰廳生意大受打擊。1970年代爆發第1次石油危機後,茶冰廳取消夜市。陳光耀在戲院搬走後,推出救市方案,規定顧客每消費1份1.4元的早餐,可獲贈1支價值2毫的牛奶公司鮮奶。送牛奶是生意恢復的轉捩點。 水上人亦是大安的主要客源,早年水上人捕魚為生,後期轉型為搬貨咕喱,工作時體力付出大,搬貨又令他們收入改善,水上人在茶冰廳豪爽消費。1960年代末起,避風塘陸續填海,令大安生意受到打擊。1980年大安縮小經營規模,削減其中一個舖位。現時陳光耀已賣出大安的舖位,他再向買家租回舖位。他的弟弟和兒子已移民外國,無意接手生意。因舖位出租權在業主手中,他對茶冰廳的生意沒有長遠打算。


標題 大安茶冰廳的顧客。茶冰廳的發展歷程和轉捩點
日期 21/04/2011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15分25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YMT-CKY-SEG-014
茶餐廳的市井風情
陳光耀經營大安茶冰廳時,經常與客人聊天,彼此因而熟絡,他看着客人的孩子長大。他受油麻地街坊尊敬,富有江湖地位。當年客人在固定時間光顧,分秒不差,大門打開一半,便進來餐廳等候。他在萬生隆打工時,客人大多是夜鬼,經常吵架打架,茶餐廳客人用膳完畢便上班。時事為最熱門的話題,在士多及茶餐廳歷久不衰。每逢跑馬的日子,茶餐廳內小道消息滿天飛。


標題 茶餐廳的市井風情
日期 21/04/2011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8分1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YMT-CKY-SEG-015
冰室的刨冰、奶茶、咖啡
冰室牌照不容許烹調食物,冰室的宣傳字句大多標示「西冷紅茶,冷熱飲品,出爐麵包西餅」。早期的刨冰以碎冰製作,現已改用冰粒,味道大不如前,亦不如昔日受歡迎。當年製作刨冰難度高,冰塊放在凳上,人手刨碎,冰塊滑,易脫手,員工不願製作。大安的餐單內有紅豆冰、菠蘿冰、什果冰及蓮子冰,其中以每杯賣4毫的紅豆冰最受歡迎。蓮子冰較貴,每杯售5毫,咖啡每杯是0.25元。絲襪奶茶用白胚布隔茶渣沖調,沖至外表像絲襪的茶色,故名「絲襪奶茶」。不同冰室沖調的份量不一,所用茶種和奶種各異。昔日淡奶牌子眾多,但陳光耀偏好使用黑白牌淡奶,黑白淡奶忌廉濃度高,只須加上少量的茶便起色,沖出來的奶茶較香滑。惟黑白淡奶較貴,經常加價,甚至一年內漲數次。錫蘭紅茶是沖調奶茶的靚茶,香港俗譯為「西冷紅茶」。朋友教授陳光耀沖調奶茶,但人家一般不授手藝的精萃,仍須自己探索。咖啡的沖製相對單純,冰室只以原咖啡包落杯,不必自行沖調。咖啡的味道分為多個等次。



標題 冰室的刨冰、奶茶、咖啡
日期 21/04/2011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11分45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YMT-CKY-SEG-016
油麻地大牌檔的營業時間、佈局及菜式
彌敦道至廣東道的橫街有很多大牌檔,尤以寧波街的最多。大牌檔在橫街開業,據點只是一個小梗檔,但枱凳延伸遠處。陳光耀有一位昔日在寧波街 (白加士街及吳松街段) 開大牌檔的朋友,大幅佔用街道,某晚被差人發阻街告票50張,後來法官認為是差人針對,而判他無罪。甘肅街和眾坊街也有大牌檔,天后廟公園原是大牌檔集中營,約在1963年至1968年間拆卸。陳光耀昔日經常送啤酒及洋酒到集中營,其實大牌檔亦賣酒,但售價略貴,客人大多打電話到士多要貨。大牌檔明火明炒食物新鮮,「合利」以燒鵝聞名,午間已營業,晚間主力賣小炒。晚間的大牌檔大多經營炒小菜,圓型大枱能坐10多人,從晚上7、8時營業至凌晨3、4時。檔主收檔後,沒有地方飲食,到姨媽的士多聚腳、飲汽水、啤酒、吃水果,陳光耀與不少大牌檔人士成為朋友。新馬仔是大牌檔常客,經常到合利品嚐燒鵝。午間的牌檔不成氣候,賣3毫一碗的魚蛋粉。另有賣咖啡奶茶的牌檔。



標題 油麻地大牌檔的營業時間、佈局及菜式
日期 24/03/2011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14分49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YMT-CKY-SEG-017
油麻地大牌檔的分佈。著名的大牌檔老字號
登打士街至榕樹頭之間的橫街大牌檔生意理想。碧街的大牌檔集中在廣東道至上海街的段落,包括賣雲吞麵的豆皮佬、賣潮州牛丸粉麵的海記、賣魚蛋粉麵的德興隆、合成咖啡、賣燒鵝的軒記,晚上街人路兩邊擺滿枱櫈。當年廣東道至上海街的咸美頓街段不通車,馨記火鍋大牌檔在此開業。晚上馨記非常熱鬧,行人路上擺了數十張枱。馨記以炭爐火鍋聞名,白天則經營燒鵝瀨粉。晚市直至凌晨2、3點才結束,要在下午5、6點準備食材。咸美頓街樓上住客遭受煙味和噪音的滋擾。現時馨記已遷至砵蘭街的地舖,但仍舊在街上擺枱。廣東道到彌敦道的登打士街段有數間大牌檔,包括「七喜」和「神燈」,晚間食客坐滿街上。現時兩檔已入舖,主攻小炒。榕樹頭是油麻地大牌檔的集中地,各檔主攻晚市,白天開業者屬小規模。廟北街早年淡靜,1980年代廟北街出現賣煲仔飯的「興記」,以及煎蠔餅的食店,因此旺盛起來。


標題 油麻地大牌檔的分佈。著名的大牌檔老字號
日期 21/04/2011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13分38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YMT-CKY-SEG-018
昔日的避風塘、彌敦道、戲院和廟街

陳光耀認為避風塘消失是油麻地最大的變化。油麻地有全港最大的避風塘,船艇齊整泊岸,形成一條條街道,艇上有酒家和學校。晚上更形熱鬧,艇上有人賣唱,有人賣炒海鮮。水上人住艇,富戶喜歡為船身漆色。部份艇戶有雪櫃,點火水爐作動力。最初水上人捕魚為生,後替大貨船搬貨,收入更高。1970年代陳光耀在油麻地做開餐廳時,建築業發展迅速,地皮漲價,業主清拆舊樓,重建賺錢,例如1973年金華戲院改建成金華大廈。1970年代政府填海造地,由渡船街開始,避風塘被分期填平。填海後水上人上岸,不少搬入粉嶺及上水。水上人消失後,原來興旺的廣東道街市走向衰落。

昔日窩打老道至普慶戲院一段的彌敦道很寧靜,現時的地舖只作住家用。荷蘭銀行現址過去有鬼屋的故事,傳說日軍以前在屋內殺頭,陳光耀送外賣途經時,亦感驚恐。戰前興建的樓宇有柱躉,上海街的戰前樓最多,歷史最悠久。

當年油麻地有很多戲院,第一新戲院及光明戲院並排,坐南向北,面向公眾四方街。廣智戲院位於停車場大廈現址,面向甘肅街及佐敦道。廣智播放第三輪電影,票價最便宜,前座票價$0.2元,後座$0.7元,戲院雖小,但設兩層。廣借星期日不播放電影,做禮拜佈道福音。平安戲院最早期清拆,屋頂曾塌下來壓死4人。


普慶戲院有演大戲的舞台,任劍暉、白雪仙、蕭鳳鳴喜歡在普慶演出。廟街以往沒有公園,廟南、廟北直通,大牌檔在廟街與上海街之間開設。晚上廟街地攤密佈 (不屬於梗檔),賣原子筆、髮乳、炸雞等,又有江湖賣藝、魔術等演出,平安戲院側面的小巷有人講古,小孩在晚上「擔櫈仔聽故仔」。日間廟街特色不大,但有位阿婆賣豬骨粥及炒麵,非常美味。廟街恭和堂歷史悠久,售賣龜苓膏及龜苓膠,前者$0.7元一盅,後者較矜貴,一星期只賣兩天。廟街另有單眼佬賣涼茶,陳光耀從鄉下初來港時,有感香港食水較熱氣,每隔幾天喝涼茶。




標題 昔日的避風塘、彌敦道、戲院和廟街
日期 24/03/2011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17分7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YMT-CKY-SEG-019
平民夜總會廟街
廟街有講古攤檔,集中在眾坊街至佐敦道的段落。廟街最繁旺的是天后廟至甘肅街一段,有很多小販和地攤。當年沒有梗檔,先到先得。商販的攤位約定俗成,每晚在同一地點擺賣,同行自覺地不佔用。「髮乳王」賣髮乳及頭蠟,蹲在地上親身示範,以收傳銷之效。原子筆每枝售價幾毫,賣筆者的傳銷口才令人深刻。賣藥人習慣作勢招引途人,實際只推銷產品,不露半招功夫。有人把玩禾桿草紮成的扯線公仔,透過表演招徠生意。廟街以古靈精怪地攤為主,表演拔牙、舞蛇、靈雀占卜等。有熟食檔即場油炸1元1邊的炸雞,眾人猜疑食材是佐敦道雞欄的死雞。廟街有不少糖水檔,例如芝麻糊、杏仁茶、糯米麥粥、綠豆沙等,食物大多由住家婦女烹調,送至樓下擺賣,檔主向客人提供碗匙,買後即在路旁進食。


標題 平民夜總會廟街
日期 24/03/2011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12分21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YMT-CKY-SEG-020
油麻街八街的茶樓、酒樓和麵包舖
昔日「茶樓」與「酒樓」規模不同。「茶樓」早上設茶市,晚上供應炒小菜。佐敦道一帶的主要茶樓包括豪華茶廳、雲天茶樓、千秋茶樓、人人茶樓。「酒樓」規模較大,供應海鮮餸菜,可設酒席。大觀酒樓和彌敦酒店都是九龍數一數二的大酒樓。茶樓及酒樓外還有賣大包的「茶居」,兩個舖位便可開業。當年油麻地有不少舊式麵包舖,麵包只產不賣,出爐後交士多零售。其中以廣東道和炮台街交界的梁堅記麵包舖和吳松街的菲士文麵包舖為代表。早期的菠蘿包名符其實,界成菠蘿形狀。菲士文的麵包出爐時,整條吳松街都是麵包香,麵包只售一毫一個,菲士文後來兼營餐廳。麵包早、晩各出爐一次,陳光耀在晚上送外賣時,恰巧麵包出爐,因此對梁堅記印象深刻。




標題 油麻街八街的茶樓、酒樓和麵包舖
日期 21/04/2011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9分10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YMT-CKY-SEG-021
油麻地的酒店、旅店和公寓。油麻地的舞廳分為日間和晚間營業。
油麻地的旅館有多種規模,最高級的是酒店,其次是旅店和公寓。新新酒店樓高五層,位於普慶戲院對面,與彌敦酒店、高華酒店檔次相近,同屬油麻地的高級酒店。新新酒店地下是新新百貨公司,新新與新樂酒店由同一位老闆經營。新新酒店環境標緻,服務員是白衣、黑褲、留辮的媽姐。房間以木板和玻璃間隔,上半部用磨砂花玻璃,下半部是木板,住客在房內可聞鄰房聲音。不少有錢人租住長房,按月付租,另有粵劇老棺闢長房打麻雀。陳光耀經常到新新送外賣,與媽姐和老棺相熟。酒店沒有套房,洗手間是公用,非常乾淨,陳光耀半夜收工後,慣常上門沖涼。

金臺旅店、和平旅店、皇宮旅店、中央旅店、龍華旅店是油麻地的廉宜旅店,部份內有性服務提供。龍華位於佐敦道與吳松街交界,環境相對整潔。比旅店更小規模的是公寓,金臺和和平旅店佔用一幢大廈,公寓一般佔用唐樓的一層。公寓房間是平方間隔的板間,分佈在油麻地各條街道,接近佐敦道的吳松街、上海街及炮台街較多。公寓大多是一腳踢管理,酒店分工細緻,上房須登記手續,在公寓出沒的小姐檔次低於酒店小姐。

在各級旅館工作的小姐來自舞廳。舞廳分日間和晚間營業兩種,日間的跳茶舞,小姐較純品,晚間的小姐大多提供性服務。早期跳茶舞是高尚的娛樂,吸引不少文職人士。當年俗謂「電燈著,鬼掹腳」,喜歡到舞廳消費的被嘲為「火山孝子」。陳光耀的小姨丈在士多舖做會計,十分喜歡跳茶舞,下午3時45分抽空上舞廳。由於跳茶舞穿西裝才得體,小姨丈對西裝趨之若鶩。他在新西蘭麵包公司 (太子道和彌敦道的交界) 兼一份會計職,某次全舖員工湊錢買馬標,小姨丈聞說中獎,不問獎金多寡,立即訂做西裝。




標題 油麻地的酒店、旅店和公寓。油麻地的舞廳分為日間和晚間營業。
日期 21/04/2011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15分32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YMT-CKY-SEG-022
油麻地避風塘的泊位和住家艇。避風塘的娛樂場所。填海與避風塘的衰落 。
昔日山東街、碧街的盡頭是海皮,從公眾四方街至旺角的避風塘海面,泊了不少梗位船隻。避風塘沿岸有不少落船石壆,有樓梯級供上落之用,公眾四方街、碧街、山東街皆有上落位。專門的小型接駁船送水上人上岸。大安茶冰廳面對碧街海濱的石壆,有利招攬生意。避風塘的船隻分為住家艇及漁船。水上人不喜歡住樓,喜歡住船,有錢的花近10萬元裝飾船身。有些住家艇船尾有雞籠,船上養的雞稱「蜑家雞」。以往陳光耀很少送外賣上船,避風塘自給自足,有人在艇開米舖和士多。取水是船家最棘手的事情,塘上有專門賣水的艇,他們上岸取水,再一桶桶的出售。

1950年代至1960年代初的避風塘興旺,陳光耀認為盛況乃難以想像。每日太陽下山,塘上夜生活開始。公眾四方街的石壆最繁忙,蜑家妹招生意。四方街對出海面有是避風塘最熱鬧的位置。在此船艇排列泊岸,艇隙形成一條水道,名為「上海街」。行人可在艇上行走,尤如陸地,艇家亦不介意行人路過。塘上有船上旅店,客人只付幾元,可在輪船上度宿一宵。避風塘艇上另有賣唱、炒海鮮、小電影、真人性交表演等。避風塘黃業氾濫,因船上交易,不易被警察掃蕩。蜑民素來重男輕女,笑貧不笑娼,認為娼妓只是賺錢途徑之一,父母不介意女兒當娼。蜑家妹在家地位低,習慣做粗重工夫,做起來不輸蝕給男性。1960年代中八文樓落成後,避風塘開始走下坡。1970年代初,避風塘因填海而逐漸縮小當年公屋陸續興建,水上人不斷上樓。



標題 油麻地避風塘的泊位和住家艇。避風塘的娛樂場所。填海與避風塘的衰落 。
日期 21/04/2011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16分58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YMT-CKY-SEG-023
油麻地生活回顧
1958年陳光耀從家鄉來港,第一天已在油麻地落腳,幾十年來在該區打滾,除了在觀塘開過數年士多後,一輩子沒有在他區做生意,他對油麻地感情深厚,可稱得上是「油麻地人」。昔日萬生隆士多舖是不夜天,是全區最旺的中心點,大安茶冰廳所在的廣東道夜生活則不多。陳光耀起初住在油麻地的舊樓,但他認為油麻地適合做生意,而不太適合居住。區內環境過於嘈吵,彌敦道24小時有車聲。他認為新界空氣較佳,人口密度低,壓迫感較少。陳光耀喜歡搬屋,結婚後搬遷10多次,約2、3年搬屋一次,住過美孚、錦繡花園、咖啡灣、天水圍嘉湖山莊。




標題 油麻地生活回顧
日期 21/04/2011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5分32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YMT-CKY-SEG-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