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展鴻

吳展鴻
衙前圍村吳成達祖秘書長

性別:
出生年: 1960
受訪時年齡: 52
教育程度: 高中
主要職業: 成衣商人
訪談主題: 社區,社會生活
最近訪問
生平簡介 精選片段 全部訪談記錄 相片/資料集
家族昔日是九龍顯赫的大地主

吳展鴻聽說昔日家族擁有不少田地,集中在大磡、元嶺、斧山道一帶。現時所知最早的註契田主是吳錦才(廿三世,約於嘉慶至道光年間在世),田地世代相傳,由錦才傳給展鴻的曾祖父、祖父等後人。家族租出不少田地,租客主要是菓子廠、醬園廠和酒廠(例如出產燒酒的和發興)等。1996年吳展鴻父親去世,律師樓告知展鴻,有15幅地段的註契人寫了父親的名字,田土廳查不到資料,查政府機密檔案才發現當時所有地段已被徵收。吳榕根(展鴻的堂叔)與父親共同擁有一塊田地,由黃大仙廟沿龍翔道伸延至廣播道無線電視台,兩人幼時曾在田地玩樂,兩家所佔的田地由一條水坑分隔,水坑的水來自獅子山。吳展鴻感嘆家族每幅地都超過1萬呎,若非政府強行收地,家族可在田地建樓,隨時成為當今首富。 




標題 家族昔日是九龍顯赫的大地主
日期 10/06/2012
主題 社區, 社會生活
記錄總長 2分58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NCH-HLT-001
四代人共住的衙前圍2巷祖屋

吳展鴻家族的祖屋位於衙前圍2巷,面積是3分地(編按: 等如圍內3間標準村屋),1900年代由家境富裕的曾祖父買入。戰前的衙前圍是一個糧倉,圍內不少村屋是牛房和豬房,紅毛賊將入村搶劫時,村民拉起圍門的吊橋,以保障人畜安全。早期大戶人家住在踎前(圍門前方)的三進大屋,媳婦、妹仔和妾侍等下人住圍內的屋,看守牲畜、糧食和農具。吳展鴻曾祖父母住踎前,祖父母結婚後搬入圍內,兩家分開煮食,吳展鴻和父親都在2巷的祖屋出生。踎前房屋後來被日軍清拆,曾祖母搬入圍內。吳展鴻童年與曾祖母、祖母、父母、姐姐和弟弟同住,祖母最初住1分地細屋,其餘家人住2分地大屋。這間大屋分為內外兩間,父母住外間的下層,睡床與神枱相鄰。曾祖母住內間閣樓的下層,兩位姐姐睡閣樓的鐵床,展鴻和弟弟睡內間下層的碌架床。




標題 四代人共住的衙前圍2巷祖屋
日期 31/05/2012
主題 社區, 社會生活
記錄總長 3分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NCH-HLT-002
沙田小瀝源村的祖母娘家

吳展鴻祖母來自沙田小瀝源村,當時有不少小瀝源的婦女嫁入衙前圍,同時衙前圍亦有不少嫁往小瀝源的外嫁女(例如三巷吳子芳的姐姐),每逢紅白二事,衙前圍婦女流行結伴返回沙田。夏天時祖母在5點半天亮時出發,經沙田坳步行回娘家,太陽未出時已抵達。過年時祖母帶展鴻全家返娘家,同時帶着一擔擔的物資送給親友。當年沙田尚未開發,祖母回娘家很風光。展鴻覺得回小瀝源十分開心,他住在祖母的大屋,跟同齡的小朋友聊天,在樹林、果樹和溪澗玩樂,中秋節更可享用荔枝和龍眼等水果。小瀝源靠近河口,農閒時展鴻的表哥和表叔划艇撈魚,又捉了不少蟹和蜆。祖母喜歡食蜆,娘家蒸蟹烚蜆,招待展鴻全家。展鴻感慨昔日圍村鄰里關係緊密,祖母每次回娘家,逐家逐戶造訪,絡繹不絕。 




標題 沙田小瀝源村的祖母娘家
日期 10/06/2012
主題 社會生活
記錄總長 2分46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NCH-HLT-003
在警界行走多年有名有望的父親

吳展鴻父親10多歲時就讀皇仁書院,香港淪陷後輟學,因生活困難,不足18歲便跟衙前圍的兄弟上廣州賣故衣,直至和平後回港,考入英軍當「水雷炮兵」(編按: 即「香港華人訓練分隊」的俗稱),當華籍英兵1至2年後,轉往警校學習,1947年正式當差,最初幾年做軍裝警員,其後改任雜差。父親與呂樂同期出道,正值百花齊放、四大探長之年代,警察流行收片,入息豐裕,因此父親不願升職,不介意一直當雜差。當年父親喜歡跳舞,經常光顧砵蘭街的藍天夜總會。據當時坐在圍門的村民憶述,父親外出往跳舞時衣著隨便,只穿睡衣、恤衫和拖鞋,帶着一把槍出門,可謂笑死街坊。
 




標題 在警界行走多年有名有望的父親
日期 10/06/2012
主題 社會生活
記錄總長 2分11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NCH-HLT-004
在衙前圍渡過愉快的童年

吳展鴻小時候很頑皮,當年沒有電腦和電視,他喜歡週圍遊玩,在圍村捉迷藏,逛新蒲崗的東方國貨和裕華國貨。七層大廈有單車出租,每小時5毫或1元,展鴻放學後與村中兄弟租車遊蕩,走遍九龍塘、老虎岩、九龍城和土瓜灣。有時他走落大坑(編按: 啟德明渠)探險,坑水很髒,五顏六色,混雜了山澗水和染布坊的污水,但仍見有黃鱔在游動。雨後整條坑堆滿沙,每隔1至2月有人清理。吳展鴻的玩伴有排骨賢、阿明、華頭、阿權和吳水泉的兒子,他們年紀比他略小,現時已不在村居住。 




標題 在衙前圍渡過愉快的童年
日期 14/09/2012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2分13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登錄號碼 LKF-NCH-HLT-005
孟嘗府第與村民共享美食

吳展鴻家是衙前圍的富家,不少人跟着當差的父親出入。展鴻家是「孟嘗府第」,母親每次煮飯份量大,有魚有雞,給住在福佬村道的外婆送飯。開飯時很多鄰居入屋搭食,1張枱可坐10多人,母親只象徵式收少許飯錢,鄰居不付款亦無妨;有時展鴻見鄰家有好餸,入屋夾一些菜便離開,家家戶戶不介意,這是圍村的風氣。 




標題 孟嘗府第與村民共享美食
日期 14/09/2012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1分43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NCH-HLT-006
自小傾聽圍村長輩講政府收地的故事

吳展鴻自小在衙前圍長大,8歲開始已喜歡聆聽老人談話,他從祖母、父親、吳九、吳錦陵、吳鴻安、吳楊見等父老口中了解不少往事,每次留心傾聽並記在心中,通過代代口傳,理解不少村事。他與吳錦陵關係較密切,從他口中知悉早年港英政府徵地的過程。收地前政府先發憲報知會業主,請於一個月內領取按市價計算的賠償,否則金額撥入庫房充公,若在事後領取須聘請律師,上庭時法官會質問:「為何不來取錢,是否想搞對抗?」吳展鴻家族是衙前圍的大業主,1960年代前在衙前圍週邊擁有多幅田地,其中5646地段面積逾萬呎,半幅租給菓子廠,另半幅租給醬園廠,1950年代政府因興建七層大廈而徵收該地段。1940年代至1950年代是內地難民潮,政府利用「官地收回條例」,強行徵收衙前圍原居民的土地,興建七層大廈。 




標題 自小傾聽圍村長輩講政府收地的故事
日期 10/06/2012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2分30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NCH-HLT-007
積極奔走要求重建衙前圍

2000年4月黃大仙區議會通過將衙前圍村列為古蹟、保留全村的議案。但若業主同意物業列為古蹟後,業權將被凍結。2005年4月財政年度甫開始,政府拍賣今沙埔道豪門大廈和譽港灣的地皮,地面呎價成交理想,此乃政府數十年來首次在九龍城區賣地。吳展鴻於是以原居民身份查詢市區重建局,了解衙前圍收購的價錢和進度,但重建局告知暫不發展衙前圍這個項目,除非當年區議會的議案被推翻。隨後兩年吳展鴻及其弟奔走各方游說,致信特首、立法區議員和區議會議員,力陳衙前圍居住環境惡劣,村民有迫切改善生活環境之必要。他多次帶領官員和議員巡村,實地了解村民生活。後來他成功邀請村民的簽名聯署(全村只有1戶不同意),要求當局同意重建衙前圍,最終推翻黃大仙區議會之議案,2008年立法會通過展開重建。 




標題 積極奔走要求重建衙前圍
日期 10/06/2012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2分59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NCH-HLT-008
與市區重建局商討保育條件

2008年衙前圍重建項目重開後,吳展鴻兄弟與重建局的高級職員談判,他們開列3項重建的前提: 1.) 天后宮不拆不遷,此乃衙前圍的精神。2.) 保留鄉公所,如要清拆現時的鄉公所,必須覓地重建,由村民和當局商討地點。3.) 重建不是拆村或賣村,重建後必須興建一個有「衙前圍村」四字的牌匾。

重建局接納展鴻開列的條件,將天后宮旁的眾所改建為樓高三層、每層面積700呎的新鄉公所,並承諾負責天后宮維修和添置設備的費用,包括應吳展鴻兄弟之要求,設置一個價值100萬元的無煙化寶爐,免令新業主投訴燒香影響環境。吳展鴻早於1985/1986年已與有關部門商討重建,直至2009年才落實發展,他感慨談判曠日持久,自言令全村受惠,住客均獲豐厚的搬遷賠償,但最初部份村民不贊成重建,不支持他與當局交涉。




標題 與市區重建局商討保育條件
日期 10/06/2012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2分55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NCH-HLT-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