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方

梁方
曾任港九內衣職工總會幹事

性別:
出生年: 1933
受訪時年齡: 80
教育程度: 中學
主要職業: 製衣廠領班
訪談主題: 工業
最近訪問
生平簡介 精選片段 全部訪談記錄
香港製衣業的回顧: 工序分科的出現、配額制度、生產基地外移

早年製衣廠縫製衣服只粗略分為幾個部份,例如衣身和衣領,另外主要工序有裁衣、燙衣等。其後利華民製衣廠開始改革,實行分科生產,因此一條衣領可分數個部門製造。由於製衣部門日漸增加,工人負責的工序趨向單一,工錢變得越來越低,每件成衣的工費只有2、3毫。著生產設備的進步,起貨速度也比以往提高,而且成本亦減輕。利華民推出改革後,不少製衣廠亦進行分科,例如長江、真善美、新馬等。梁方指製衣業在1970年代至1980年代最為興旺,當時一般家庭主婦和長者亦可藉此「搵外快」,在家車衫、剪線等,完成後廠方派人收貨。

隨著香港的地產發展蓬勃,工廠和大廈單位的租金大增後,不少製衣廠難以在港發展,加上同時香港開始有出口限制,小廠有時需要向大廠購買配額,而且更要保證每年都能製造一定數目的衣服。因此1980年代尾不少製衣廠搬到中國內地,以廣東珠三角為主,有些則搬往泰國、新加坡、斯里蘭卡、孟加拉等國,利用前英軍的兵房開製衣廠。當地雖無出口限制的問題,但物資相當短缺,廠方需定期來港購買配料,當時的舊衣車有不少人收購。梁方有熟悉的朋友曾到當地擔任領班,教授當地人製衣技術,他們連休息時間不多,閒時只有釣魚或游水。




標題 香港製衣業的回顧: 工序分科的出現、配額制度、生產基地外移
日期 22/03/2013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11分11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TKW-LF-SEG-001
永南製衣廠的廠房和週邊環境

當年永南製衣廠租用新碼頭街一幢大廈的十樓作廠房,共有1萬多尺。當時新碼頭街有兩座工廠大廈,其中一座現已改建成商業大廈,地下用作維修汽車。當年土瓜灣十三街及新碼頭街週邊有不少紗廠,海心廟附近亦有工廠,旭日街的工廠以塑膠廠、製衣廠為主。當年永南所在的大廈對面是今日的偉恆昌新邨,該處改建住宅前亦是紗廠。永南的大廈其他樓層多由紗廠租用,紗廠的打紗機令全座大廈經常震動,同時棉絲在大廈一帶徘徊,幸好當時永南製衣廠已有冷氣,開工時關閉窗戶。

大廈其中一層是飯堂,飯堂由上海人管理。永南在十樓的廠房很方正,甫進入便是工場,左右兩邊分別是寫字樓和工人休息室,工人可在休息室吃午飯。永南廠房較整潔,設有櫃機型的大型冷氣機(編按:即是「工業風扇」,一種製衣廠專用的冷氣機)。當時永南分成幾個部門,包括燙部、裁衣等,餘下地方用來放衣車。梁方初時負責做衣領,其後轉到辦房工作。當一件衣服製成後,先交燙部燙衣,然後點數放入木箱,後期則採用紙皮箱取代。




標題 永南製衣廠的廠房和週邊環境
日期 22/03/2013
主題 工業, 社區
記錄總長 8分13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TKW-LF-SEG-002
永南製衣廠的部門、工人、廠車和管理模式

當時永南製衣廠工人大多乘坐巴士回廠,返回工廠的時間較參差,他們要先打卡才可入廠。廠方有見及此,為統一工人的上班時間,僱用任錫五汽車公司的接駁車接送工人,工人要付車費。這類車原用於運輸,車身兩邊各有一排木椅,上面用帆布覆蓋。當時設有旺角、深水埗等數條路線,每區大多只設1至2站,開車時間十分準確,只有車等人、沒有人等車的情況。

公司為鼓勵工人準時上班,設立了勤工獎,以15天出糧一次計算,即工人15天內沒有遲到,可獲一天的工錢獎勵。如工人全年未曾曠工或請假,每天又準時上班,廠方另外頒發年獎。梁方指出這是老闆從上海引進的管理方式,因此當年工人相當緊張,趕坐車、趕打卡,如因公司的接駁車遲到,未能準時上班,廠房看更便在工人的卡上如實寫出遲到原因;至於住在土瓜灣的工人,因住所靠近廠房,不用乘車上班。

梁方指出製衣廠一向以女工為主,工會成員亦多數是女工,男工大多負責裁衣和燙部。當年有所謂的「養成工」,即接受訓練的女工,每天到不同部門受薪工作,跟師傅學習各種製衣手藝,學成後便轉到一個固定的部門。梁方指當年工人沒有甚麼娛樂,下班後大多回家,有些工人入了工會,則到工會參加歌舞、書法等班組活動。

永南製衣廠昔日會分成多個部門,例如裝潢、落貨等,而在寫字樓辦公的主要是會計。當時梁方等計件工人每15天出糧一次,出糧時要剪飛仔(小票)交給會計部入數和支薪,飛仔上列出他們的產量和所屬部門。昔日會計同時要負責購買衣料,例如針、線、鈕等,以及要將貨物載入紙箱等,現今這些工作已有專人負責。工人如有任何意見,只能向廠長發表,老闆長期不在工廠,永南老闆的辦公室在旺角匯豐大廈的寫字樓。梁方指出總管和廠長一般是本地人,但間中有上海人出任。




標題 永南製衣廠的部門、工人、廠車和管理模式
日期 22/03/2013
主題 工業, 社區
記錄總長 12分10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TKW-LF-SEG-003
永南製衣廠工人的伙食

梁方指工人當年食午飯有幾種方式。一是由工廠提供伙食,以大盤送飯到工廠,廠方在廠房內間出類似茶水部的食飯地方。此外,當年有餐廳在明倫街租了某大廈的一層提供伙食,梁方中午時與工友走到明倫街食飯,餐廳提供長包1個月伙食,大約每餐1.21元(編按:梁方指當年他們有6個人食飯,但只向餐廳表示要5個人的伙食,6個人分擔5個人的飯錢,以此減輕伙食費。)當年一碗牛肉飯也賣8毫至9毫,每次工人到餐廳食午飯前,都要報上吃飯人數,大多是5至6人坐一枱。因地方不足,一個人很難前往食飯。

另外,永南所在大廈一家紡織廠有個休息室,午飯時間休息室改為飯堂,由一間餐廳承包,如飯堂有剩餘空位,便招待外來工人食飯,有時梁方跟工友約定時間外出午飯,食物以一般住家菜為主。紡織工會亦曾在九龍城道租了一個會址作食堂,工人可以先向工會買飯票然後到食堂憑票取飯。梁方指不少工會曾設立飯堂,甚至政府部門亦有。各工會透過工聯會通知各廠工人,工人便知道各處飯堂的地址。




標題 永南製衣廠工人的伙食
日期 22/03/2013
主題 工業, 社區
記錄總長 5分8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TKW-LF-SEG-004
製衣廠的廠房環境

梁方認為當年製衣廠的設備不太照顧工友需要,廠商一般只考慮生產,廠房空間都用來儲存貨物和燃料,可讓工人休息的地方很少。梁方指小廠的衛生和環境較差,大型工廠則較理想,廠房大多是新建,管理亦更完善。永南介於大廠和小廠之間,廠房比一般小工廠為佳,小廠全部地方都放滿雜物,產品有時更放在騎樓底。梁方曾到永南附屬的新興製衣廠協助趕工,新興位於木廠街,廠房環境跟永南相似,但馬路較寬,可推車運載衣服。新興亦佔用一幢舊式工廠大廈的一層,其餘層數被紗廠佔據。舊式大廈的通道和樓梯十分窄,跟新建的廠廈分別很大,只有樓層多的舊式廠廈才設升降機,而且都是載貨物的升降機。後期旭日街出現新建的工廠大廈,但可用空間反而減少。 




標題 製衣廠的廠房環境
日期 22/03/2013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6分27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TKW-LF-SEG-005
梁方入行的經過。製衣業工人的流動性

梁方在永南工作前則曾在不少地方工作,例如鎮和製衣廠。他回憶1949年來港後,曾在書局賣書,其後經熟人介紹入行,當初他在金飛馬製衣廠學師3年,該廠只是小型製衣廠,僅佔用舊式工廠大廈不足一層的地方,只有約20多部衣車。梁方則在永南工作了4年多,1967年工廠搬到青山道不久後才辭職。新碼頭街的廠房不是屬於永南老闆的物業,但青山道新廠是他的物業,因此永南搬到了青山道。

梁方指當年製衣工人都視乎環境決定是否轉工,以永南製衣廠為例,一些住得較近的工友較少轉廠,但住得比較遠,或認為另一間廠的待遇較好便轉工。當時製衣工人流動性十分高,有時大批工人同時離開一間製衣廠。梁方指當時轉工不是太困難,各廠負責人需要請人時,便向外放聲氣表示要請的人數。工人知悉其他廠的環境便轉工,甚至不需要同鄉幫手,只要工人願意就可立即上班,工人亦不會接受考核。只有日資工廠較為嚴格,他們要求面試的工人以粉筆在黑版畫畫,確認工人的手是否靈活。

 




標題 梁方入行的經過。製衣業工人的流動性
日期 22/03/2013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5分57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TKW-LF-SEG-006
製衣業工會的命名和演變

由於製衣業曾經歷數次的轉型,製衣業的工會前後亦數度易名。當初名為「內衣工會」,梁方指衣服其實本名為內衣,因為當時西人愛穿西裝,而他們總會在恤衫外穿一件外套,因此衣服就名為「內衣」,一般人對此有誤解。其後工會改名「車縫業工會」,後期又改為「製衣工會」,最後發展成現在的「製衣服飾從業員協會」。(編按:工會在1939年成立,初時命名為「港九內衣職工總會」,1973年修改會名為「港九機縫製衣業職工總會」;1985年會名為「製衣業職工會」,2009年再改為「製衣服飾從業員協會」。)任何製造衫、褲、鞋、鈕扣等的製衣從業員都可加入此會。此外亦有服裝業的組織,以往這個行業有很多工會,例如車衣工會、西式服工會、洋衣工會等,現在合併成「服裝工會總工會」,會址在彌敦道。
 




標題 製衣業工會的命名和演變
日期 22/03/2013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4分48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TKW-LF-SEG-007
出任製衣工會的幹事。工會的活動和功能

當時工會(編按:即港九內衣職工總會)會址設在界限街(近太子道),其後搬到新蒲崗彩虹道至今。在界限街時期的工會,已在新蒲崗和荔景成立分會。梁方指分會不容易設立,因難以找合適地方,而且人手不足,因收取會費較低,經費亦見不足,今天的會費亦只是每年50元。梁方在永南工作時已是工會的會員,入會已超過50年。梁方成為工會幹事後,經常替工會收會費和舉行活動。他聯同幾位幹事來廠收會費,有時則帶同收費冊上門收取。工會當年曾辦年貨,貨物送來工會後,梁方便跟同事將年貨帶回家,翌日把年貨帶回廠轉售給工友。後期因國貨公司在港盛行,工友不再透過工會辦年貨,今已沒有這種活動。

梁方指永南製衣廠有不少工人是工會成員,但並非全部經他介紹入會。附近的製衣廠亦有不少會員,例如唯一製衣廠、新光製衣廠等,各廠分開聯繫。製衣廠大多有本廠的員工活動,工會不熟悉各廠事務,故此甚少理會,只有當會員與廠方出現分歧,而談判又不成功時,工會才會提供協助。工會辦事處不大,容納人數不多,工會如舉辦粵劇、歌舞等活動,都在搭建的天台舉行。(編按:工會有正副主席、組織、宣教、婦女、財務、福利等職位,梁方曾擔任數個職位)




標題 出任製衣工會的幹事。工會的活動和功能
日期 22/03/2013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6分53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TKW-LF-SEG-008
永南製衣廠的勞資關係

梁方在永南製衣廠工作時期,曾發生幾次工人與廠方之間的紛爭。當時永南的日薪工人約有18元日薪,至於梁方等散件工人則每15日出糧1次。當時各大廠商互相聯繫,產品的價錢和工費大致相同,各廠分別不大。當時永南廠方曾提出扣減工資,各部門又剝削員工,工人車位減少,全廠都受影響,因此工人自發組織與廠方談判,希望爭取加薪,梁方亦曾代表工人談判,有時能成功爭取,但廠方若堅持己見,工人也只能默默接受。談判成功與否,很大程度看廠方派出的代表,廠房由廠長管理,廠長下又有總管打理公務,釘鈕等部門亦有組長,工會需要跟廠長、總管、組長等領導層談判。有時遇到比較頑固、忠於廠方的代表,談判比較麻煩,有時更需停工抗議。

所謂「停工」即工人回廠後,在特定時間走到休息室。不過梁方指除非辭職,否則廠方若強硬,工人也只能接受。至於一些未加入組織的工人,組織亦嘗試說服他們參與工會,但如他們不願加入,組織亦不強迫他們參與停工等活動。停工後工人雖不會被解僱,但廠方就有不同理由壓迫和挑剔曾參與抗議的工人。梁方舉例說,某次他請假一星期回鄉探親,在下個星期一回廠上班,但他事後才知悉,假如他星期一不上班的話,廠方便立即解僱他,可見廠方對工人的壓迫。梁方指出華資工廠較有人情味,日資工廠則較嚴苛,例如青山製衣廠的工人曾與廠方激烈對抗。(編按:梁方補充,六七暴動時土瓜灣的工廠沒有太大變動,相反新蒲崗發生了工潮,梁方等製衣工人在空餘時間曾到該區支持工人。 )




標題 永南製衣廠的勞資關係
日期 22/03/2013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8分11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TKW-LF-SEG-009
製衣工會進行家訪的情況

由於製衣工會的會員都以廠為單位,不同工廠的會員之間不易聯繫,只有午飯時間才有機會溝通,所以當年製衣工會的幹事上門探訪會員。工會家訪的範圍很廣,土瓜灣的馬頭圍新邨、真善美邨,以至旺角、深水埗等區都涉足。當年會員大多住在板間房,即一個數百呎單位間成幾個房,每房都有床位,大多是碌架床。有些業主更在騎樓間出2房,連同室內的3房共5間。梁方指當時他曾探訪過的樓房,今很多都已拆掉和改建。當時工廠工人都住在工廠附近,例如土瓜灣區就以十三街、北帝街為中心。工會有需要時派1男1女上門家訪,主要是與工人閒聊,問及他們在工廠的工作。由於人手不足,工會大多約3個月才進行家訪一次,有時更一年一次,現在亦已改為電話訪問。 




標題 製衣工會進行家訪的情況
日期 22/03/2013
主題 工業, 社區
記錄總長 7分1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TKW-LF-SEG-010
製衣工會的會址和舉行活動的場地

當年港九紡織染業職工總會在土瓜灣設會址,但其他工會則未見有會址,梁方指出在土瓜灣不易找到會址,大部份工會集中在深水埗的南昌街、長沙灣道等。工會如要找地方舉辦活動時,工聯會工人俱樂部並非經常可提供場地。

至於紡織染工會亦將會址作飯堂和辦公之用,會員最多只能在此聊天。因此梁方的工會不是經常找到舉辦活動的場地,籌辦的活動大多是綜藝晚會、歌舞劇等,參加者以工友及其家屬為主。梁方的工會和其他工會有時亦租用珠江戲院(編按:珠江戲院1964年在馬頭涌道開幕,在1994年結業),再賣票讓工友看電影。梁方指當時製衣業的工會之間甚少鬥爭,當時土瓜灣雖有右派工會,但與其他工會沒有聯繫,影響力亦不大,永南亦沒有右派工會的會員。相對於製衣業而言,紡織業有較多勞資鬥爭,例如寶星紡織廠曾在1956年爆發動亂。)




標題 製衣工會的會址和舉行活動的場地
日期 22/03/2013
主題 工業, 社區
記錄總長 6分35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TKW-LF--SEG-011
土瓜灣與紅磡的變化。大型和小型製衣廠的聯繫

梁方指過去土瓜灣環境一直較差,至今仍有很多舊樓。他指土瓜灣的變化相對紅磡較少。紅磡最大的改變是黃埔船塢變成了黃埔花園,其他地方其實亦沒有太多變化,跟土瓜灣一樣都以舊區為主。梁方有時乘車經過永南製衣廠在新碼頭街的舊址,但他已經不在此工作,所以沒有很多感想。在新碼頭街對開的九龍城碼頭昔日頗為繁忙,有不少人在此坐船到港島上班,但現在汽車渡輪已經停駛,只是偶然有載人過海的小輪。(編按:梁方未曾在土瓜灣居住,但他曾在土瓜灣的永南製衣廠工作4年,1980年獲派紅磡家維邨的單住,退休前他曾短時間返回土瓜灣的製衣廠工作。)

梁方指當時在土瓜灣的製衣廠不太集中,很多工廠與民居為鄰,只有海心廟一帶才是沒有民居的工廠區。當時許多小型的工廠都跟大型製衣廠聯絡,有時大型製衣廠分單給小廠負責,這沒有地區限制,大廠將布料送到小廠,當做出一定數量的產品後,就派人到工廠檢查,如合格的就用車載回工廠,如不合格則要求小廠重做。雖然小廠不像大型製衣廠有嚴密的生產線,但很多小廠仍有足夠能力製造一件完整衣服,不過相較大型工廠,他們技術較落後,大廠有專人負責埋夾、上袖等工序,但小型工廠不做這些工序。梁方指永南製衣廠當年有一定客源,因此不需要主動聯絡大戶買單。

 




標題 土瓜灣與紅磡的變化。大型和小型製衣廠的聯繫
日期 22/03/2013
主題 工業, 社區
記錄總長 2分40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TKW-LF-SEG-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