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松芳

夏松芳
福田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主席兼董事總經理

性別:
出生年: 1938
受訪時年齡: 71
教育程度: 大專
主要職業: 工業家
訪談主題: 工業
最近訪問
生平簡介 精選片段 全部訪談記錄 相片/資料集
個人背景。加入漂染業的經過
夏松芳於新會市出生,10多歲來香港生活。1957年曾在內地的大學修讀生物學兩年,因對生物學興趣不大而返回香港,在珠海書院攻讀土木工程學科。夏松芳自言加入紡織業是一個偶然,當時夏松芳工作的機器工場對面有一間染廠,染廠老闆找夏松芳承造廠內的工程,並提議兩人合營染廠。兩人遂於1969年,合資15萬元開設小型染廠,廠內簡單的機器全由夏松芳裝製。當時工業生意興旺,該染廠在第一年已獲得盈利。廠內員工對漂染業全無經驗,均從日常工作累積生產及營運經驗。


標題 個人背景。加入漂染業的經過
日期 17/11/2009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4分46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AY-HCF-SEG-001
戰後香港紡織業緣起。高泰染廠的早期發展
紡織工業起源於歐洲和美國,之後的發展由歐美轉移至日本。日本工業能力很強,管理文化和意識較完善,交貨期和品質亦較佳,令當地社會迅速發展。及後,紡織業發展漸由香港接棒,後期再移至台灣、韓國。1960年代,香港紡織業主要生產梭織布種。夏松芳與友人合營的小型染廠先發展染布業務,在青山道設立廠房。後來購入織布機並擴展至織布業務,由生產化纖布類開始,因化纖布類的工序較簡單、易管理。及後所生產的布種日趨繁複,需要不斷投資新設備以追及時代發展,亦需要較多資金來擴建廠房和更新機器。籌集足夠的資金便成為經營製造業重要的環節。


標題 戰後香港紡織業緣起。高泰染廠的早期發展
日期 17/11/2009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3分29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AY-HCF-SEG-002
戰後香港紡織業歷史。香港紡織業前輩
香港紡織業最先以梭織業為主,因梭織業的紡織技術在香港較早發展。染料科技對紡織業有重大的影響,化工染料技術的演進帶動香港紡織業的轉變。從前香港採用的化工染料都從歐洲進口,由余錦基擁有的公司祥華號及另一家公司榮華代理,從事化工染料入口的業務可賺取可觀的利潤。(戰後)香港的紡織業以「紡」(紡紗)為基礎。1940年代中國解放後,很多上海老闆南移來香港發展,使紡紗業迅速擴展,例如南豐紗廠。南豐有寬廣的廠地,後來成為上市公司並發展地產業務。其他紡織業的前輩有:聯業的老闆李振志、南聯的老闆周文軒、及半島針織的老闆唐翔千。製衣業的前輩,做梭織的有:麗新製衣廠老闆林百欣發展梭織業務,林百欣的夫人余寶珠另行營辦寶藝公司做針織;長江製衣老闆陳瑞球透過梭織和針織的業務,建立自己的品牌服裝;溢達老闆楊元龍從聯業出身,後來自行創業。做針織的有:羅氏針織老闆羅定邦,專營毛織和針織;立信紡織老闆羅兆倫、協興針織廠老闆吳松、裕泰針織老闆陳福熙等,都專營針織。


標題 戰後香港紡織業歷史。香港紡織業前輩
日期 17/11/2009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7分41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AY-HCF-SEG-003
香港梭織品、針織品、毛織品的發展
梭織品和針織品的比較。紡織業建基於梭織業,梭織發展時間較長,針織發展時間則較短。梭織和針織各有優劣。梭織必須大規模生產,而針織可以小量生產,而且款式較多,所生產的運動衣及消閑服較受女性及小孩歡迎。毛織亦屬於針織行業,兩者的技術大同小異。現代技術製成的針織布和毛織布保暖功能相若,針織布逐漸取代毛織布,令毛衣的需求下降,現在毛織業已走下坡。從前的紡織業主要做梭織,現在梭織業逐漸為針織業取代。

毛織業的興盛時期。毛織在1960年代起步,最蓬勃的時期為1980年代至1990年代,消費者將毛織作為裝飾衣物,如披肩。羅定邦創辦的羅氏針織和其後由他長子羅樂風創辦的晶苑,都是大型針織、毛織廠。因紡織成衣業工作時間長,回報率慢,一些從事毛織生意的人後來轉投其他業務,例如黎智英原本經營毛織生意,後轉營周刊、報章。


標題 香港梭織品、針織品、毛織品的發展
日期 17/11/2009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5分1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AY-HCF-SEG-004
高泰染廠的早期運作、青山道廠房運作及後期發展
高泰染廠初期,夏松芳負責接洽客戶,第一個客戶是立信針織廠,高泰為客戶做加工漂染的工作。高泰在1980年代擴及織布生產。高泰開始時在長沙灣青山道設廠,位處的工廠大廈就在香港紗廠對面,即青山道690號嘉名工業大廈。當時高泰的染布廠房只有7,500呎,相比現時在內地的幾百萬呎廠房,面積實在很小。在青山道設廠是因為工業大廈的租金較低,亦就近客戶,立信在嘉名工業大廈2樓,高泰則位於4樓。當年製衣廠及染廠都集中在深水埗一帶,如青山道、海壇街,工廠均屬小型,設於唐樓單位內。1970年,廠房搬到荃灣柴灣角街(即「九咪」),鄰近有大型紗廠,如南海紗廠、南豐紗廠等。

當時青山道廠房設備簡陋,最初用7萬5千元購入2台美國製的蒸氣爐,其他機器則由夏松芳買材料裝配而成。1989年,夏松芳出資建成工業大廈,於屯門開辦麗海染廠,開始做印花、染色,並加設污水處理設施。夏松芳談及今年已72歲,他的紡織業生涯充滿挑戰。


標題 高泰染廠的早期運作、青山道廠房運作及後期發展
日期 17/11/2009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5分41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AY-HCF-SEG-005
高泰染廠擴展業務(一):織毛巾剪毛布。廠房搬遷
1980年代,夏松芳在屯門開辦麗海染廠時,擴展生產剪毛布。剪毛布是混織,也屬於針織,如毛巾布。毛巾布有梭織,也有針織。夏松芳的工廠是第一代生產毛巾剪毛布的工廠,他不斷研究生產毛巾剪毛布的方法,以達到最佳效果。夏松芳認識到毛巾剪毛布具保暖功能,適合製成睡衣、小孩衣服、運動衣等。夏松芳的工業營運經驗多憑自己摸索,他在過程中經歷不少艱辛,但能夠解決問題便很有成功感。夏松芳創業早期最艱辛的是在星期日較少工人上班的時候,須與工人一起趕工,除了犧牲自己的自由時間,更犧牲享受家庭生活的機會,有時晚上還在工廠布堆上睡覺。

夏松芳1969年經營的第一間工廠叫高泰染廠,位於青山道690號嘉名工業大廈4樓,專為香港的製衣廠做染布加工,最初只製造單色染布。1970年,廠房搬到荃灣柴灣角街,既做染布,亦開始織布,首一兩年只織尼龍,後期擴至織纖維布和棉布。高泰約於1979年至1980年搬至屯門,租用田氏第九座的廠房,後來分階段購入工廠大廈多個單位,合共有20多萬呎廠房,從事織剪毛布、染布、染色紗等工序。1989年,夏松芳向銀行借貸以籌集資金擴建廠房,他形容銀行是工業家的衣食父母。


標題 高泰染廠擴展業務(一):織毛巾剪毛布。廠房搬遷
日期 17/11/2009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11分45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AY-HCF-SEG-006
高泰染廠擴展業務(二):製衣、織布及印花業務
夏松芳認為成功的紡織業經營須擴及製衣業,他以楊敏德為成功的例子。楊敏德是溢達紡織創辦人楊元龍的女兒,楊敏德比她的父親更成功,將公司的業務垂直擴展,業務除了印花,由供應棉花、紡織、製衣、整染等都有涉及。1980年代,夏松芳曾於元朗唐人新村附近設廠做印花布。麗海染廠成立後,夏松芳於1998年再開始拓展印花布的業務。

夏松芳曾經嘗試製衣生產,並創立自己的牌子,可惜市場反應並不理想。夏松芳認為布料與潮流有很大關係。針織布雖然不耐用,但亦有很多優點,例如適合製成女性、小孩運動衣及嬰兒服。現在市場上針織布比梭織布多。夏松芳的工廠初期為大製衣廠做加工漂染,後期織布及賣布,同時繼續經營加工漂染業務。高泰早期生產的毛巾剪毛布最先賣給羅氏針織和昇麗製衣廠。

夏松芳的織布業務分為兩種:第一種是自己設計布種賣給客戶;第二種是根據客戶要求織布。夏松芳現聘請兩位分別來自內地大學和香港理工學院的紡織學博士,還有超過70人的硏發隊,專門為福田(福田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做研究,發明新布種。福田的研發部門已成立20年之久,早在福田於屯門設廠時已開始做研發。印花部也有做研發。印花工序較複雜,印染過程要使用油墨,且要用多種顏色,所以印花需要很強的管理。

夏松芳開展印花業務。夏松芳於1996年在斯里蘭卡開設染布及印花布廠,工人從日常工作累積經驗,夏松芳同時聘請香港理工學院紡織系一位教授前往協助。香港方面,夏松芳在麗海染廠時期則聘請印花學徒邊做邊學。一般人開染廠較多染紅色,夏松芳提及做第一缸染紅色的布,因欠缺經驗而不成功。1980年代,夏松芳尚未僱用理工畢業生,於唐人新村做印花時只僱用技工。


標題 高泰染廠擴展業務(二):製衣、織布及印花業務
日期 17/11/2009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10分28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AY-HCF-SEG-007
香港針織廠由小做起。大廠持出口成衣配額。福田銷售網絡
香港的大型針織廠都由小做起,例如德永佳是先做織布業務後才擴展至染布的業務,旗下的Baleno做零售業務;福田(福田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的發展則是先做染布後做織布。以一條龍方式經營生產業務的大廠有:裕泰針織(創辦人陳福熙)、協興(創辦人吳松)、聯業(創辦人李振志)、溢達(創辦人楊元龍)、晶苑(創辦人羅樂風)、立信(老闆羅兆倫)等。這些大廠都持有幾十萬打針織品的出口配額。福田主要為本地製衣廠做加工,沒有直接出口成衣到美國,所以沒有針織品配額。布料出口不用配額,由福田出口的布遍及中美、南美、泰國等市場。夏松芳意識到要提高生產力必須擴展銷售業務,所以福田在首爾、新加坡、上海等地設立營業部辦公室,直接向著名品牌推銷,並自行訓練營業員,以福田的方式推銷,如為李寧、七匹狼、安踏等品牌做運動服裝。


標題 香港針織廠由小做起。大廠持出口成衣配額。福田銷售網絡
日期 17/11/2009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5分44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AY-HCF-SEG-008
在斯里蘭卡設廠感自豪
夏松芳回顧紡織業興衰。夏松芳認為紡織業最興旺是在1986年、1987年,因為當時沒有客戶議價。興旺其實是供求問題。香港的針織漂染技術較高,夏松芳於斯里蘭卡開設廠房,當地政府對他十分重視。紡織於斯里蘭卡的出入口佔第一位。夏松芳帶香港和內地人去斯里蘭卡負責行政管理和領導,這令夏松芳深感自豪。夏松芳選擇在斯里蘭卡設廠,因當地沒有染廠,主要出口製衣,需要進口布料。


標題 在斯里蘭卡設廠感自豪
日期 17/11/2009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5分5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AY-HCF-SEG-009
工業家眼中的紡織業
夏松芳對紡織業感情深。紡織工業是多元化工業,由染料到布,經過很多業內人士不斷改善。纖維與化工不斷改善,令社會進步。紡織工業要求織薄布,需要技術研發的配合。紡織業需要化工、紡織、機械等多種知識,需吸納不同專業的人才。紡織技術最先在歐洲興起,然後轉移至日本,依次再移至香港、台灣、韓國。紡織業對社會發展有很大貢獻,是工業的基礎,有好的基礎,可促進其他工業發展。以印度為例,紡織帶動畜牧,推動養蠶織絲,帶起種棉花,促進農業發展,所以紡織工業與畜牧業、農業環環相扣,可以養活很大勞動力。


標題 工業家眼中的紡織業
日期 17/11/2009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5分26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AY-HCF-SEG-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