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玉珍

梁玉珍
退休蠔油店東主

性別:
出生年: 1925
受訪時年齡: 85
教育程度: 高中
主要職業: 蠔油生產
訪談主題: 工業,社區,社會生活,教育,日治時期
最近訪問
生平簡介 精選片段 全部訪談記錄 相片/資料集
家庭背景和家族生意。童年讀書概況

梁玉珍,1925年在香港出生。梁玉珍回憶取身分證的經歷。祖父打理火船拖運生意,用火船將金星艇和盤艇拖行到內河船上貨。內河船除停泊在香港水域,也停泊在澳門、廣州等地水域。火船拖運至香港以外水域需時數天,生母負責為船員預備飯餸。生母外家經營盤艇載貨的運輸服務。生母16歲結婚,18歲生姊姊,2年後生梁玉珍。弟弟在未戒奶時過世,祖母於是買下一個與梁玉珍年齡相若的男孩讓母親哺乳養育。

梁玉珍一家五口與祖父母及其他親戚同住,祖父負責照顧孫兒(梁玉珍姊弟3人)的生活,生母負責掌管家中糧食的開支。梁玉珍7歲上學前,曾隨父母的火船到廣州逛街,並在大新公司看新馬仔、石燕子等演大戲(粵劇)。父親以兩夫妻常出門工作沒有人照顧家庭為由,並怪責母親偏重顧外家,即使有祖父、七舅父反對,也娶了庶母。梁玉珍回憶在大新公司與庶母見面的情景。庶母是父親在廣沙認識的艇妹,在廣州河邊撐艇運載客人並做妓女接客賺錢。(梁玉珍6歲時)父親娶庶母後,父母關係轉差。生母與梁玉珍姊弟共4人每日家用6元,庶母1人卻有4元。庶母嫁入梁家10年無所出,梁玉珍才有機會繼續讀書。

梁玉珍讀小一時,家住鴨蛋街(即永勝街);祖母過世後,一家搬往永吉街。梁玉珍讀初中三時,母親過世。梁玉珍7歲時,她三姊弟一同在陶志女子學校上學。因有一個學期的開學日子由春季變為秋季,學生半年後便升班,所以梁玉珍三姊弟只讀5年小學。陶志女子學校兼收男生,部分女生年紀很大。




標題 家庭背景和家族生意。童年讀書概況
日期 24/05/2010
主題 教育,社會生活
記錄總長 24分6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TW-LYJ-LIFE-001
家族經營火船拖運生意。父親和母親的家庭背景

祖父由故鄉移居香港,與祖母從事駁艇運輸工作,打工賺錢成為火船船主。祖父是文盲,所以要孫兒(梁玉珍姊弟3人)讀書。香港發生鼠疫那年(1894),學業優秀的伯父感染鼠疫過世,所以祖父不讓父親上學。父親曾讀卜卜齋(私塾),只懂一些中文。父親考牌成為火船船主操控船軚,水手負責其他瑣碎工作;倉底最高級是大偈,下屬處理煤炭。祖父掌管火船生意的運作及財政,船主只負責操控船軚,船主、大偈、二偈、水手均為祖父工作。

昔日三角碼頭的金星艇、漁船等船艇沒有摩打,遇強大風浪需要火船拖行。七、八號風球懸掛期間是火船工作最忙碌的時候,船主為保護這些船艇及貨物,急需將這些船艇拖回避風塘停泊,唯有任由火船開價。平日火船把船艇除拖運到本地避風塘和碼頭如三角碼頭,也拖運到澳門、廣州等地水域上落貨。祖父工作的碼頭毗連日本人經營的碼頭,他在碼頭利用小紅布袋製作的旗幟與船上的父親通訊。當時,梁家住在機利民舊街,於居所騎樓(露台)可望見碼頭。[編註:祖父工作的碼頭應指廣榮碼頭或聯昌碼頭;日本人經營的碼頭即大阪商船碼頭]




標題 家族經營火船拖運生意。父親和母親的家庭背景
日期 24/05/2010
主題 社會生活
記錄總長 22分52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口述歷史訪談內容之版權轉讓書,受訪者: 梁玉珍, Ref. No. HKMP-AC-031
登錄號碼 TW-LYJ-LIFE-002
戰前的娛樂活動及農曆新年節目

梁玉珍與養弟年紀相若,感情要好,小時候一同拿棍表演北派戲劇。梁玉珍約8歲至9歲識字後,與養弟一同在九如坊租看《三國演義》、《薛仁貴征西》、《狄青闖三關》、《隋唐演義》等中國歷史小說的連環圖,付1仙可租數本。連環圖就是當時的課外書,梁玉珍最喜歡看《三國演義》。梁玉珍與養弟坐在小木櫈上看,肚餓時在大排檔吃東西,可消磨數小時。九如坊還有牙科醫生、理髮師父等,梁玉珍曾一面理髮,一面看連環圖。

農曆新年時,祖父休息3天,與養弟穿長衫馬褂、戴卜帽。孫兒(梁玉珍姊弟3人)跪下向祖父拜年,可獲派清朝或民國的錢幣作為利是。過年期間,戲院在晚上頭場演《六國大封相》,早上則演《仙姬送子》,祖父只在早上看大佬倌粉墨登場演大戲。生母與庶母不斷蒸糕點,在凌晨用糯米和豬油煮盤粉,以備在船上、家中、生母外家食用。梁玉珍講解農曆新年水上人製作盤粉的過程,水上人認為蒸糕失敗表示流年不利。

梁玉珍憶述梁家年初一、二的飲食習俗,初一早上食齋菜等,初二開年後食留過年的土鯪魚、燒肉等雜糧。當時街市在初一晚上啟市。每年將近農曆新年,家庭各成員帶雞、燒豬及麵包到佛堂門天后廟拜神。昔日廟外沒有碼頭,善信由小艇接載往返。水上人聘請外人回家做「禮斗」。梁玉珍概述水上人遇上紅白二事,聘請江龍船舉行儀式。

戰前薛覺先長駐高陞戲院,伙拍花旦上海妹,半日安則演丑生;馬師曾長駐太平戲院,伙拍花旦王譚蘭卿。起初生母在大戲(粵劇)開場才入場,票價較便宜,俗稱「打戲釘」;後來生母帶梁玉珍一起觀看。戰前高陞戲院附近有許多故衣店。當時市民一般穿長衫,男士冬天穿黑膠綢,夏天穿白雲紗(又稱香雲紗)。




標題 戰前的娛樂活動及農曆新年節目
日期 24/05/2010
主題 社會生活
記錄總長 29分2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TW-LYJ-LIFE-003
陶志女子學校的讀書經歷。中學時期就讀於麗澤和香江

梁玉珍7歲時與姊姊、養弟一同上學,家人為養弟舉行開學儀式,聘請外人讀《三字經》。當時陶志女子學校的唐樓校舍和梁玉珍的居所均在永吉街。陶志女子學校開辦小一至小六,每班有獨立課室。校長姓李,負責教高年級中文,李校長的父親學習八股文出身,教小六學生作對聯、唸古文。該校學生小五開始學寫英文字母。算術科教授加減乘除。該校沒有地方安排體操課,也沒有教畫畫。梁玉珍大部分同學是女生,該校也收7歲至8歲年紀較輕的男生,梁玉珍的丈夫也在該校讀書。

梁玉珍讀小學時沒有零用錢。小學上學路程短,梁玉珍無需乘車。小學午飯時,梁玉珍姊弟3人回家吃飯,母親常帶梁玉珍到威靈頓街的嘗新西餐室吃西餐、飲西茶,飯後再送梁玉珍回校上課。祖父則只帶男孫去中式茶樓,所以養弟會到中式茶樓用膳。祖父思相開明。祖父認為,孫兒(梁玉珍姊弟3人)最重要識字,將來可在寫字樓工作,或做看護、教師等,讀書與結婚無關。梁玉珍讀中學時,攜書籃去碼頭向祖父取零用錢買英文新書,實際上只到嚤囉街買舊書以省下零用錢。

梁玉珍讀小學時有參加課外活動。陶志女子學校在聖誕節派發禮物給學生。梁玉珍曾跟隨學校到沙田旅行,對乘火車入山洞前要關掉車窗避開燒煤炭的氣味印象最深。梁玉珍同屆畢業的小學同學家庭環境不錯,例如有同學的祖父在威靈頓街經營金鋪。戰前只有富家女孩才有機會讀書,許多女孩為嫁得好,在10多歲時讀小一,就學2至3年便結婚。梁玉珍曾與2個同學商議,以零食、花生糖為奬品比併考試成績。陶志女子學校派發試卷讓學生核對成績,老師最後收回。該校只公布全級的考試名次,沒有派發成績表。梁玉珍憶述父親對她的成績要求特別嚴格。梁玉珍認為讀書很輕鬆,她讀初中時上課很留心。梁玉珍快要讀中學時,梁家搬往機利民舊街。梁玉珍在中學放假時,約同學到兵頭花園、寶雲道的公園玩耍。

陳姓女老師是梁玉珍讀小學高年班時的班主任,介紹梁玉珍升讀麗澤女子中學。傳聞陳老師與麗澤女子中學的李校長是同學。梁玉珍憑當時的學業程度,可升讀香港真光中學或麗澤女子中學,這兩所學校以香港真光中學的程度較高。姊姊因學業程度較低,選讀堅道的信修中學,養弟則讀男校南中中學。梁玉珍跟姊姊商議選校,為節省零用錢,最終入讀麗澤女子中學。

梁玉珍讀中學時胃口好,午餐時要吃很多食物,加上梁玉珍與姊姊一齊學游泳,所以梁玉珍走路上學,把省下的車費用於午飯和玩樂。麗澤女子中學當時只開辦小學及初中課程,到梁玉珍離校時開辦幼稚園。梁玉珍升讀高中時,再次聽取姊姊意見,到香江中學升學。梁玉珍和姊姊為了有零用錢,在暑假於香江中學補習,以獲取學費減免。最終梁玉珍因成績好獲學費全免,姊姊獲得半費資助,但家人不知道她倆獲學費減免。梁玉珍用那些零用錢逢星期日觀看馬師曾、薛覺先等大老倌做大戲。




標題 陶志女子學校的讀書經歷。中學時期就讀於麗澤和香江
日期 24/05/2010
主題 教育
記錄總長 30分24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TW-LYJ-LIFE-004
長輩對梁玉珍讀書和結婚的看法

家人不識字,對梁玉珍升讀中學沒有意見。父親對梁玉珍讀書沒有寄望,只關心名次。祖父鼓勵讀書,期望梁玉珍可做看護、老師。生母認為,女兒讀書會有好的婚姻,不讓人看低。梁玉珍當時沒有考慮結婚,只着重讀書機會和零用錢。 




標題 長輩對梁玉珍讀書和結婚的看法
日期 24/05/2010
主題 教育
記錄總長 3分6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TW-LYJ-LIFE-005
麗澤女子中學的初中生活(一): 校舍、學費、老師、上課及活動片段

香港有2間麗澤女子中學,梁玉珍於堅尼地道校舍上學,堅尼地道校舍是一座獨立建築物。梁玉珍憶述她和在學校圖書館工作的盧慧勤老師回校路線。盧慧勤是後來麗澤女子中學校長盧慧敏的姊姊,教授英文。麗澤女子中學先開辦小學及初中課程,到梁玉珍讀中三時開辦幼稚園,戰後才開辦高中。梁玉珍在麗澤女子中學讀書很開心,當時有許多零用錢。學校球場細小。梁玉珍讀初中時,因身材矮小,參與游泳、排球、籃球等多項活動以增高,最喜歡打籃球。

梁玉珍後來轉到香江中學升讀高中一,覺得香江中學側重體育。庇理羅士女子中學的學費每月繳交,其他學校則每季繳交,麗澤女子中學每季學費60多元。當時工作月薪10元已算很好。戰前英文學校以庇理羅士女子中學較著名,中文學校以香港培道中學、培正中學、香港真光中學、麗澤女子中學較著名。[編按:盧慧敏於1974年至1983年任麗澤女子中學校長。]

麗澤女子中學設有幾何、代數、算術、中文、英文等科目,較着重中文。中文老師姓俞,清代舉人,因蘆溝橋事變由北方走到香港。梁玉珍身材矮小,在課室坐在前排位置。俞老師以自己年紀大,又曾是該校校長和教員的老師,上堂抽呂宋煙。梁玉珍形容俞老師所抽呂宋煙如皇帝蕉那般大。梁玉珍中文成績好,俞老師上課常與她談話,但梁玉珍討厭俞老師身上的煙味。俞老師也在堅道的學海書樓講學,教讀八股書,每星期一堂,學費昂貴,每月10元。學海書樓有許多20多歲學生及成人學生,這些學生部分來自北方。梁玉珍當時14歲,可能是學海書樓年紀最輕的學生。梁玉珍在麗澤女子中學中文成績優異,但在學海書樓讀八股書仍吃力。

麗澤女子中學當時設有職員室,校長梁逸芬每天回校,時有兼課,梁玉珍常在校內見到校長。梁玉珍在該校從未碰見校董劉佩英、尤訪雪、謝希韞學等。代數老師譚惠芳沒有教授整本代數課本,梁玉珍在香江中學讀高中課程時因而銜接困難。地理課程內容包含中國、英國、法國等國地理,而地理老師葉副校長講授清晰,梁玉珍上課留心,回家不用溫習。該校不着重英文,英文課程內容包括讀英文故事書、教查字典、認識生字及作句等。該校英文科主任是譚惠芳老師的妹妹,畢業於香港大學,教中二、中三。該校除設有中國歷史科,還有外國歷史課,梁玉珍讀外國歷史課,只對十月革命及路易十六有印象。

美術科老師是譚惠芳另一位妹妹,教授水彩畫。該校另有體育科。課外活動有童軍、籃球、排球等。童軍由汪姓男老師教授,汪老師的妹妹曾與梁玉珍在香江中學參加合唱團。童軍只有高班同學參加,須穿童軍制服,要學習步操、繩結、人手搭建童軍瞭望台等,梁玉珍曾在律敦治醫院附近一個大型操場步操。梁玊珍對當時的功課印象模糊,只記起老師仍在黑板寫數學題目時,梁玉珍已計算出答案。梁玉珍在麗澤女子中學讀書最喜歡中文和數學,最怕做手工和畫畫,另外害怕老師。




標題 麗澤女子中學的初中生活(一): 校舍、學費、老師、上課及活動片段
日期 24/05/2010
主題 教育
記錄總長 25分29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TW-LYJ-LIFE-006
麗澤女子中學的初中生活(二):校服、校訓、校歌、校徽及同學、老師的片段

當年麗澤女子中學的畢業學生組織同學會「鋒社」,梁玉珍因而有畢業同學的聯絡方法。梁玉珍在香江中學參與演唱救亡歌曲,便拜訪畢業同學以推銷門票。梁玉珍所拜訪的畢業同學都富裕,但梁玉珍當時不清楚畢業同學的家庭背景,只知道陸同學的家在麗澤女子中學附近,做洗衣生意。梁玉珍在麗澤女子中學讀書時,堅尼地道很荒蕪,同學只會到公園或陸家玩耍。陸同學的姊姊在養和醫院當護士,後來陸同學也當護士。梁玉珍曾因與庶母鬥氣離家出走,住在知心朋友於荷里活道的家。那是荷里活道唯一的紅磚屋,整幢建築物只有鄧姓大家庭居住,現已拆卸。梁玉珍對這兩位同學的家境仍有少許印象。

麗澤女子中學注重學業成績,梁玉珍在該校曾考獲前三名。梁玉珍對校訓「自強不息」有印象,學校有校徽,以三民主義的頭一句為校歌歌詞。香江中學以《義勇軍進行曲》為校歌。麗澤女子中學以白色大襟衫及白色多摺裙為校服。該校除中文科的俞老師外,其他老師全是女老師,都穿藍衣白裙。陶志女子學校除校長的父親外,其餘老師全是女老師。香江中學的老師有男有女。和平後,梁玉珍曾與麗澤女子中學的同學聯絡。有一個同學在和平後於麗澤女子中學當文員。另外有一個同學於香港真光中學升學,在和平後當教師。




標題 麗澤女子中學的初中生活(二):校服、校訓、校歌、校徽及同學、老師的片段
日期 24/05/2010
主題 教育
記錄總長 12分32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TW-LYJ-LIFE-007
升高中與婚姻的關係

梁玉珍曾希望可升讀大學,但知道自己沒有機會升讀。梁玉珍讀初中時,依從媽媽決定和安排而訂婚;升高中後,希望讀商科以易於找工作盡快獨立,不用結婚。 




標題 升高中與婚姻的關係
日期 24/05/2010
主題 教育
記錄總長 1分40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TW-LYJ-LIFE-008
升讀香江中學的經過。抗日歌詠團的籌款活動

香江中學由來自內地的陳炯明開辦,與香島中學同屬左派學校。香江中學獨立校舍設於深水埗。該校高中提供半費和免費的學額。姊姊與軍閥余漢謀的妹妹是初中同學,余漢謀的妹妹說服姊姊到香江中學升學,姊姊則游說梁玉珍一起到香江中學升學。梁玉珍再次提及自己與姊姊獲得學費減免經過。梁玉珍在香江中學讀高中一獲學費全免學額,及至升中二因只獲半免費學額(她認為這可能因為成績退步),又考慮到香江中學側重體育,於是轉到灣仔循道衞理的學校就學1年。梁玉珍在1941年升高中三,認為自己沒有機會升讀大學,所以選擇修讀一年制的商科課程,以便畢業後容易找到工作自立。夫家當時催婚,梁玉珍不自立便沒有前路。梁玉珍在9月開始讀商科,數月後因太平洋戰爭爆發,便沒有再讀書。

梁玉珍就讀香江中學時,因貪玩參加同學組織的歌詠團。該歌詠團不屬於香江中學的組織。該歌詠團在一個富家子弟的貨倉練歌。七七蘆溝橋事變時,歌詠團唱《義勇軍進行曲》、《黃河頌》等抗戰救亡歌,並演話劇。歌詠團每個人都充滿抗日愛國思想。七七事變當日,梁玉珍的思想轉變,她認為不應再胡亂花錢,改吃便宜的齋菜,將省下的零用錢捐出。歌詠團為籌款抗日,除演話劇、唱歌登台賣票,還出版有關共產黨的書籍。梁玉珍當時憑麗澤女子中學畢業同學手冊的地址找畢業同學買書籌款,結果籌款最多,獲一枝筆奬勵。梁玉珍由此知道麗澤女子中學的同學非富則貴,例如有同學家住銅鑼灣如教堂般的西式洋樓。梁玉珍憶起許多小學女同學因為不能繼續學業而哭。




標題 升讀香江中學的經過。抗日歌詠團的籌款活動
日期 24/05/2010
主題 教育
記錄總長 11分54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TW-LYJ-LIFE-009
升學前路與獨立

母親過世後,梁玉珍思想改變,不想依從母親生前的要求結婚,認為靠讀書幫助獨立最重要,所以選讀商科。梁玉珍入讀廣州大學開設的商科課程,該校從廣州搬到香港堅道。 




標題 升學前路與獨立
日期 24/05/2010
主題 教育
記錄總長 2分33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TW-LYJ-LIFE-010
日軍攻打香港前後

日軍攻打香港時,梁玉珍家人很驚慌。祖父因在日本碼頭旁工作,聽到戰事迫近的消息,預早兌換內地貨幣,以備逃難。祖父也預早訂造已婚女士或老太婆才穿的大襟衫。當時梁玉珍認為自己較前衞,不穿戰前流行的大襟衫,而穿裙、校服、長衫。當時普遍市民在夏天穿布長衫或戰後少見的黑膠綢,在冬天穿棉衲、長棉襖等。

日軍開戰當日,梁玉珍在上學途中聽到警報,又聽到船已停航的消息,目睹炸彈投下啟德機場,方知戰爭爆發。刺耳的警報平日只會在夜間響起,警報響起時,市民需用黑布蓋燈,預防日本人偷襲。當時學生不能回校,姊姊在往香江中學上學途中也不能回家,便與同學到內地。

戰爭爆發,日軍的炮彈不斷轟炸外國人在山頂的樓房。梁玉珍夫家(當時未婚)在故鄉是大地主,有田地並收穀租,足以應付一家10多口的糧食,便勸梁玉珍歸鄉,但梁玉珍不從。香港受轟炸時,父親在外地工作,未能回港,梁玉珍四處走避,庶母跟隨梁玉珍夫家逃難。平日照顧梁家的中山籍女傭帶梁玉珍到機利民舊街的福利洋服店避難。福利洋服店設有門市和工場,老闆及伙記均是中山人。




標題 日軍攻打香港前後
日期 24/05/2010
主題 日治時期
記錄總長 11分22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TW-LYJ-LIFE-011
戰前跟洋服店裁縫拍拖的回憶

梁玉珍就讀廣州大學(位於堅道)的商科時,在家中騎樓(露台)做功課,望見福利洋服店,因而認識該店剛學滿師的洋服裁縫。梁玉珍憶述當時小孩學師做裁縫的辛酸生涯。梁玉珍認識的洋服裁縫家境不錯,學師為一技旁身,當時為上等人做西裝的工作很吃香。梁玉珍在廣州大學讀商科的上午班時,每天回校前先到兵頭花園遊逛,並碰見那洋服裁縫。

梁玉珍憶述她與洋服裁縫「拍拖」(約會)的片段:他們在兵頭花園第一次對話;洋服裁縫約她到皇后大道中的安樂園飲咖啡;二人曾一同看周璇主演的電影,戲中有一句歌詞是「襟上一朵花」;他倆到鑽石山旅行,各自準備罐頭、麵包、荷蘭水(汽水)去旅行。[編註:「襟上一朵花」是1941年電影《天涯歌女》的插曲歌詞。]

後來戰爭爆發,福利洋服店老闆儲備許多白米,與伙記和伙記的家人一同分享。當時梁玉珍與弟弟跟隨家中女傭在福利洋服店用餐,老闆娘不介意,因老闆娘認為香港人數天後便任由日軍處置。當時,梁玉珍與洋服裁縫曾在福利洋服店見面,但彼此已互不瞅睬。




標題 戰前跟洋服店裁縫拍拖的回憶
日期 24/05/2010
主題 社會生活
記錄總長 12分6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TW-LYJ-LIFE-012
日治時期隨夫家逃難。丈夫的家庭和教育背景

日治期間,夫家再次游說梁玉珍一同回鄉,但梁玉珍不願意,因為她當時未婚,家在香港,且丈夫尚年輕,由他父母庇蔭。最後,梁玉珍擔心養弟及同住的堂妹在香港的生活,決定3人一同隨夫家回鄉3個月。梁玉珍當時相信日治時期短暫,期間可自由往返內地和香港。梁玉珍隨夫家回鄉後,與丈夫結婚。1944年,堂妹在內地結婚,養弟自行回到香港。

丈夫和他的堂姊(大姑),與梁玉珍在陶志女子學校讀同班,住德輔道中107號。丈夫曾讀卜卜齋(私塾),較梁玉珍年經1至2年。梁玉珍經常受丈夫的堂姊(大姑)邀請到丈夫家協助溫習,當時家翁希望撮合梁玉珍與他的兒子(丈夫)。家翁有許多妻子,丈夫生母排第四房,妹仔(女傭)出身。夫家富有,自置物業經營生意,物業分布在銅鑼灣、旺角新填地街、電器道等。後來夫家生意失敗,賣去物業。梁玉珍講述父親曾擁有的物業,並憶述日軍轟炸時夫家到半山躲避的情況。




標題 日治時期隨夫家逃難。丈夫的家庭和教育背景
日期 24/05/2010
主題 日治時期
記錄總長 10分49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TW-LYJ-LIFE-013
廣州大學商科的校舍、課程內容、同學背景

梁玉珍在位於堅道的廣州大學商科升讀高中三。該校因廣州淪陷搬到香港,校舍設於唐樓。梁玉珍在課程中學習英文簿記及中文進支簿記(與古老店舖記帳方式相若),但沒有學習打字及速記。梁玉珍修讀3個多月後因香港淪陷停課。梁玉珍用心學習,選擇在寧靜的晚上,於家中騎樓(露台)置燈計數。因就讀時間太短,梁玉珍對廣州大學商科的同學印象不深。同學中有的已為人妻子,有的是富家子弟,梁玉珍曾拜訪一個同學,那個同學是醫生妻子,住花園道洋樓,家有傭人。梁玉珍對灣仔循道衛理的學校印象最淺,其次是香江中學,印象最深是麗澤女子中學。 




標題 廣州大學商科的校舍、課程內容、同學背景
日期 24/05/2010
主題 教育
記錄總長 5分36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TW-LYJ-LIFE-014
梁玉珍姐妹在日治時期的經歷

日軍轟炸香港第二天,梁玉珍從機利民舊街的街喉取水時,差點遇上日軍。九龍淪陷後,梁玉珍跟丈夫回鄉並在鄉下結婚,姊姊起初寄居在同學家,及後回家,然後再與同學返內地,所以兩姊妹在戰時分開。梁玉珍在內地糧食充足,而打算在內地讀書的姊姊卻活得辛苦,因為庶母沒有如其他香港人般接濟回內地的親人。姊姊在內地跟隨軍隊到大後方,一邊讀書,一邊參加抗戰。姊姊先去韶關,後來到雲南、四川,因缺乏糧食,生活艱苦。

日治時期,梁家的火船給日本人扣留,父親在火船上為日本人工作。戰時,姊姊成為共產黨員,與另一黨員結婚。當時姊姊染上肺病,但未能好好治療。戰後,姊姊先回香港灣仔居住,證實患上急性肺炎。姊夫其後到香港。1949年共產黨在中國執政,姊夫安排姊姊入住專治肺病的律敦治醫院後(姊姊是該院第一批入住病人),立即回北京,姊姊由梁玉珍找人照顧。後來,姊姊的家姑決定讓姊姊回上海老家,梁玉珍送姊姊到廣州,再由姊姊家姑接姊姊到上海,姊姊家姑並為姊姊夫妻領養一子一女。




標題 梁玉珍姐妹在日治時期的經歷
日期 24/05/2010
主題 日治時期
記錄總長 9分14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TW-LYJ-LIFE-015
佘渭記蠔油的製法、包裝和銷售情況

梁玉珍丈夫與家翁、家姑在重光後先回到香港。夫家在鄉下廣東寶安有田地並收穀租,梁玉珍留在鄉下待收穀,約於1945年11月至12月回港,住在夫家(位於皇后大道中107號)。家翁於戰前已經營佘渭記蠔油生意,與李錦記、合勝隆等同樣以外銷美國為主,李錦記同時在香港開設門市。梁玉珍簡述夫家蠔油生意的經歷。戰前,家翁居所面積約千多呎,既是住家也是製造蠔油的工場。廚房前後和露台(騎樓)用來煮蠔油和儲存貨品,客廳用作辦公室,居所中間是起居地方。

蠔的處理方法有二:一為生曬蠔豉不用煮,沒有蠔油,而用來生曬的蠔較扁身,形態較好,需用竹籤穿起,價格較昂貴;二為用水烚熟再曬乾而成熟豉,再用硫磺焙,不需用竹籤穿起。煮蠔餘下的蠔水用來煮成蠔油,蠔水愈濃稠價格愈高。蠔水煮得好,只需加保存粉以保鮮。蠔水從廣東斗門、九江、澳門、沙井等盛產蠔的地方買回來,當中以沙井最著名,蠔水加入粉、糖、鹽、味粉、味之素、水、糖、保存粉等,加工後製成蠔油。

和平後,梁玉珍曾協助夫家製造蠔油。夫家因蠔油運往美國的銷售門路未開通,靠將蠔油賣給茶樓酒館賺錢。製造蠔油的材料分量,視乎訂單的價錢,不會預先製作。蠔油需用大鑊、燒柴煮製,邊煮邊攪。蠔油製成後部分運到其他工場入罐,罐裝蠔油再運回夫家貼佘渭記的招紙,在清潔罐身後出貨。部分蠔油則由人手灌入訂製回來的玻璃樽,再用手動機器封蓋。幾位家姑(家翁妻妾包括丈夫生母)加上妹仔(女傭)足夠應付所有工序,家翁負責看管煮蠔油的工序。家翁子女中以梁玉珍兩夫婦年紀最大。戰前叔翁(家翁弟弟)住在廣州,家翁在香港。日軍攻打廣州時,叔翁全家走難到香港。日軍攻港,家翁和叔翁兩家人齊逃回內地,自此分田分家。




標題 佘渭記蠔油的製法、包裝和銷售情況
日期 24/05/2010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20分29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TW-LYJ-LIFE-016
戰後佘渭記蠔油的經營及銷售

戰後,家姑(丈夫生母)與幾個家傭出來香港,另外兩位家姑(家翁其他妻妾)留在內地。家翁以金器、現金炒賣軍票,但軍票後來不值錢,佘渭記蠔油生意沒有現金周轉,家翁將電器道的物業以5,000港元按給洋服店。當時,丈夫打理筲箕灣的藥材店,梁玉珍負責到中環的第一樓,還有深水埗、油麻地上海街、廟街等的大排檔、茶樓酒館等找蠔油訂單,直接向食肆買家推銷蠔油的生意,有利可圖。

丈夫帶梁玉珍光顧中環高級的大同酒家。丈夫怕在中環、灣仔碰到熟人,又怕讓妻子外出工作丟臉,所以讓梁玉珍到九龍區推銷蠔油。1946年,蠔油外銷生意未恢復,家翁過世,丈夫掌管蠔油生意,家姑管數並且不再讓家人外出工作。蠔油生意初時還過得去,但自從讓外人負責銷售,改由經紀做莊口(銷售接洽點)接訂單,專注外銷業務後,便愈來愈差。梁玉珍回憶取回電器道物業屋契的經過。




標題 戰後佘渭記蠔油的經營及銷售
日期 24/05/2010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23分52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TW-LYJ-LIFE-017
小叔生病。蠔油生意走下坡

梁玉珍憶述丈夫家耗盡資金、財物醫治小叔病患,佘渭記蠔油生意因而周轉不靈。梁玉珍簡述丈夫及小叔的教育水平。 




標題 小叔生病。蠔油生意走下坡
日期 24/05/2010
主題 社會生活
記錄總長 10分34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TW-LYJ-LIFE-018
內地遭禁運時在深井及流浮山買蠔經歷

美國對內地貨品實施禁運期間(始於1950年),佘渭記的蠔油生意仍未結束,但需要變賣家當維持,欠下訂單的貨量。夫家轉變經營方法,在本地包括流浮山、深井等買蠔製造蠔油。流浮山一年開蠔兩造,年尾有北風,蠔的品質較好,春天有雨,蠔的品質較差。流浮山的蠔民可自由買賣擁有的蠔產,但不可賣予非蠔民。蠔民為了預早取得金錢,將未收成的蠔產以期貨方式賣給其他蠔民或非法賣予他人。梁玉珍便向蠔民繳付訂金購買期貨,餘款在取蠔時繳付。不過,這樣做也有困難,期貨有很多人爭購,夫家不是每次都能買到,而且蠔民有時反口不賣,夫家會因而蝕本。當時,夫家在皇后大道中107號的樓房遭拆卸,獲補錢後搬到堅道居住,兼營蠔油工廠,後因未能繳付租金而搬往觀塘。蠔民擁有蠔田,有需要時會另聘人手開蠔。

蠔民只取大蠔,然後原隻銷售。細小的蠔則歸開蠔的人,開蠔的人有老有少。梁玉珍在深井近蠔田處搭茅寮,向開蠔的人專收細小的蠔煮蠔油,即稱即買。禁運時,漁農署負責檢查蠔的來源。漁農署因難找賣家證明,只檢查買蠔者平日所接觸賣家的名字及賣蠔重量記錄,便發出蠔的產地來源證明。市場對蠔的需求日增,買蠔成本上升,所以梁玉珍向流浮山的蠔民買期貨,最初2至3次還能夠順利買到期貨,買不到後曾嘗試偷偷向內地水客(走私的人)買蠔。夫家的蠔油生意因資金缺乏,買蠔困難,生意額下跌,加上政府禁止家庭形式生產蠔油,最終約於1965年結束。




標題 內地遭禁運時在深井及流浮山買蠔經歷
日期 24/05/2010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20分14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TW-LYJ-LIFE-019
在日本教煮蠔油經歷。試圖墮胎的小插曲

1965年,佘渭記在堅道的蠔油廠倒閉幾個月後,夫家在觀塘租屋安頓,梁玉珍獲介紹到九州豐後高田(音譯)的故鄉教日本人煮蠔油。梁玉珍以遊客身分立約1年,月薪2,000元。當時,丈夫仍在家偷偷製造蠔油。豐後高田在日本於侵華戰爭失敗後退伍回鄉設廠,有一對年紀大的台灣夫婦協助,廠內兼營養蝦。當地以火水罐盛載蠔水。梁玉珍往日本目的為合法墮胎,不要第9個孩子,後來墮胎不成,便毁約回港。 




標題 在日本教煮蠔油經歷。試圖墮胎的小插曲
日期 24/05/2010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11分23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TW-LYJ-LIFE-020
在觀塘製造蠔油的日子。再婚供養子女讀書

梁玉珍共有9個孩子,3男6女,年紀最大的在1946年出生,最小的在1966年2月出生。梁玉珍在1966年1月從日本回到香港。梁玉珍所有孩子由家姑(丈夫生母)照顧。梁玉珍一家搬到觀塘時,大女已在工廠工作,丈夫、家姑、子女繼續製造蠔油賣給茶樓酒館,當時第一樓仍是客戶。

丈夫在1970年過世,梁玉珍在1972年與任職中醫的鄰居再婚,目的讓4個仍在學的子女讀書,並配合繼夫娶新袍的需要。梁玉珍再婚後仍工作。家姑反對梁玉珍再婚,梁玉珍再婚後住在家姑附近以便照顧孩子,婆媳常有磨擦。家姑為了養家(照顧梁玉珍子女),於梁玉珍再婚後繼續生產蠔油,主要賣給雲吞麵店。後來家姑遭檢控,才停止在家製造蠔油,由梁玉珍女兒工作養家。家姑於1999年過世,葬於將軍澳。




標題 在觀塘製造蠔油的日子。再婚供養子女讀書
日期 24/05/2010
主題 工業,社會生活
記錄總長 5分10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TW-LYJ-LIFE-021
中年在工廠工作的經歷

梁玉珍曾於伊人恤、鱷魚恤等做檢查成衣的工作,後來轉到觀塘做風筒零件,這工作做得最長。梁玉珍也曾於長沙灣青山道一間具規模的紗廠做夜班。 




標題 中年在工廠工作的經歷
日期 24/05/2010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2分43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TW-LYJ-LIFE-022
回顧人生與做人態度

梁玉珍自認性格開朗,出生後至少年時無災無難。梁玉珍認為生活有點苦,但人生有上落起跌才刺激。其他人覺得梁玉珍一生風光未曾捱窮,但梁玉珍自問戰後至1970年曾經歷辛苦的日子,她負責為夫家煮蠔油,後在工廠操作啤機等粗重工作,令雙手部分變型,便是最好的證明。梁玉珍再婚後,生活較安逸。梁玉珍自言性格樂觀,認為辛苦也有辛苦的快樂,人生反而變得豐富,見識更廣。 




標題 回顧人生與做人態度
日期 24/05/2010
主題 社會生活
記錄總長 3分4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TW-LYJ-LIFE-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