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江

伍江
前油麻地街坊福利會理事長

性別:
出生年: 1919
受訪時年齡: 92
教育程度: 小學
主要職業: 商人
訪談主題: 社區
最近訪問
生平簡介 精選片段 全部訪談記錄
香港淪陷前的在省港兩地從事攝影工作
1919年伍江生於番禺新村,幼年在鄉下讀過4年卜卜齋。他10多歲時赴廣州打工,在惠愛路星洲攝影院做學徒。攝影院配備園林實景,在畫夜分別搭建玻璃和燈光影棚。當年惠愛路上的影相舖佔地廣,攝影費用低廉。學徒先從曬相學起,「星洲」有專為曬相而設的黑房,房內以紅燈照明,因此曬相紙不怕曝光。伍江認為最難學習的工序是執相底,當時攝影院是用玻璃相底的。學徒3年滿師,初只有每月1元的象徵式工資,後增至每月3元,榮升師傅後每月10元。一般影樓只有1名師傅攝影,另有2名助手,滿師者可自行決定去留。伍江在來港前已升師傅。1938年為逃避日軍兵鋒,伍江坐火車來港投靠舅父。舅父是彌敦道新新影相舖 (現址永安公司) 經理,本身亦是攝影師傅。當年香港影樓多以「影相舖」、「照相舖/館」、「攝影院/室」等命名。 伍江來港後在新新做師傅,薪水每月10多元,並在舖內居住。新新採用燈光影棚,面積廣闊。除了攝影師傅,新新另有曬相和執相底的伙記。早年相片只有黑白色,新新另聘顏色師傅上色,此乃高超工藝,以幼細毛筆為相內人物上色,攝影師傅亦不諳此道。當年影相舖顧客大多拍攝家庭照,拍照日每每見10多人來館,是故影樓需要有較多空間。戰後伍江曾在恆豐中心現址二樓開影樓,樓面多達3000呎。和平前照片分4、6、8和12吋四種,當時香港尚未流行拍學生相。


標題 香港淪陷前的在省港兩地從事攝影工作
日期 11/03/2011
主題 社區|社會生活
記錄總長 15分11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YMT-NK-SEG-001
日治時期的經歷:偷鐵砂、做日軍外勤攝影員、目擊日軍暴行
日軍從新界入境襲港,隨後攻至九龍,日軍從對海炮擊未淪陷的香港島,當時伍江與契媽租住茂林街單位,每晚聽聞炮聲。香港淪陷後,伍江按照朋友指示,到紅磡的貨倉偷走鐵砂,再交友人轉售,但他不知鐵砂所作何用。其後因事被捕,在旺角警署拘留,一週後契媽請某高級日語通譯替他保釋。不久伍江獲朋友介紹,到彌敦道「康南寫真」(裕華百貨公司現址) 打工至和平。「康南」是售賣相機的影樓,舖位租自業主「黃棠記」,東主是一名會講日語的台灣人。伍江在店內做攝影師傅,亦要打理其他雜務,如在櫃面售賣相機。某天,日本軍曹來店招募外勤攝影員,經一位懂日語的女職員轉介下,伍江應聘,以米糧為酬勞;在糧食短缺的日治時期,這是相當吸引的報酬。每天早上伍江到兵房(九龍公園內現址) 報到,隨同軍曹到全港出勤,按指示拍攝政府建築物,再返回兵房曬相。支薪時用三輪車將麻包米推回家,伍江有感「托賴」,淪陷時不用乞米。日治時日軍無惡不作,濫殺平民。當年民食為艱,滿街是餓死或打死者的屍骸,伍江曾因好奇到上海街某單位觀看劏人肉,驚見垃圾鏟上放着人頭,其後憲查前來拘捕該處居民,圍觀眾人星散。新新影相舖東主亦在日治時期病逝,和平後不久新新便結業。


標題 日治時期的經歷:偷鐵砂、做日軍外勤攝影員、目擊日軍暴行
日期 11/03/2011
主題 社區|日治時期
記錄總長 15分43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YMT-NK-SEG-002
泰山影相舖和光光攝影院的設立經過和轉變
戰前已有不少攝影師在榕樹頭謀生,專為旅客提供即影即有的服務,按客人要求在四週移動取景。榕樹頭旁是天后廟和觀音廟。日治時期受僱於「康南寫真」的伍江以此借鑑,租用北海街半邊舖位(現址彌敦酒店),開設「泰山」即影即有相舖。當時往內地的居民要申請「渡航證」,證上申請人照片俗稱「渡航相」,此乃「泰山」主要的生意來源。「渡航證」的發證地點與「泰山」只相隔兩舖位,申請人領證後即往相舖拍照。即影即有的器材簡單,由木箱和木腳架構成,箱內有曬相功能,以咪紙為底片,攝影和沖曬可由一名師傅完成。「泰山」樓上是廉價旅館「亞洲旅店」,樓高四層,內置大量板間房,供戰時內地來港難民入住。

和平後「泰山」取消即影即有,改為佈置供拍照用之假景。戰後初期不少英軍帶同傳譯來舖,拍照寄回祖國。某次,有英軍邀請伍江到石崗軍營服務,軍營內駐有英軍和赴台的國軍,伍江帶同懂台語的女友入營傳譯。當年市面菲林匱乏,影相舖亦不流行供應,英軍介紹伍江購買航空菲林,伍江自行切割菲林,再用線轆將之翻捲售賣,獲利不少。英軍生意為期短暫。1946年伍江與女友結婚,女友是契媽的姪女,通曉台語和日語。和平後家庭照和學生照普及,油麻地影樓不多,「泰山」生意理想。1948年伍江長女出生,同年他在彌敦道324號二樓開「光光攝影院」(現址儉德大廈),與長樂街的大華戲院相對。324號的大廈業主是西醫葉錦華,初時伍江以每月400元租入,搬走前租金升至700元。「光光」佔全層單位,內以道具或帆布擺設假景,如中西式花園。「光光」開業後,「泰山」仍續業,「光光」樓面較寛敞,以拍攝家庭照為主。1953年葉錦華收回物業出售,「光光」遷往彌敦道226號二樓(現址恆豐大廈),以3000元租用3000呎全層。大廈業主姓李,附近坐擁十座樓。後來226號清拆,影樓搬入佐敦道10號洋樓,即馬華餐廳樓上。伍江一直在佐敦道經營影樓,直至1980年代初妻子去世,生意交由兒子接手。



標題 泰山影相舖和光光攝影院的設立經過和轉變
日期 11/03/2011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25分7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YMT-NK-SEG-003
1940年代茂林街唐樓居住環境。彌敦道與佐敦道一帶中西樓宇
和平前後伍江與契媽居於茂林街。茂林街全是三四層高的唐樓或木樓,居民以木桶排便,每晚12點後有專人上樓倒夜香。伍江租住地下單位,天井後有小屋作廁所,內有鐵桶盛糞,地下層住客可自行清理,不用專人倒夜香。地下一層兩房一廳,另有兩張碌架床放於廳中,包租婆將全層租予5伙人。伍江母子租住其中一房,面積10呎乘12呎,房內有窗和兩床。北海街至長樂街一段的彌敦道上有10座四層高木樓,各座有獨立門號或冧把,業主是葉錦華西醫;伍江曾租用其中一座的一層單位做影樓,該處現址是儉德大廈。「洋樓」是西式石屎樓,樓上設有水廁,地下大門是趟門。早期彌敦道的洋樓分佈於佐敦道以南,訖至聖安德烈教堂。伍江曾於恆豐中心現址開設影樓,該處是三層高的洋樓,每層單位有3000餘呎,伍江以數千元租用二樓,用作住宅和影樓。二樓有多個水廁和浴室,大致是每房配一廁,大套房兩者兼備,另有工人廁所。德成街全是漂亮洋樓,業主是傅老榕和高可寧,兩人有「澳門賭王」之稱,買下全條德祥街,各佔半邊,興建可供一家多口同住的單層大屋,內有豪華花園和游泳池。黎時煖是前油麻地街坊會主席和前東華三院主席,昔日在德祥街經營「四海」、「萬邦」兩間綢緞店舖,以做禮服起家,發跡後買入四海大廈現址。彌敦道的洋樓向南發展至聖安德烈教堂,當年教堂至美麗華酒店一帶只是菜田,地價低廉,買地者日後獲利豐厚。英治時期樓宇慣於門口寫門號,因所刻數字大而顯眼,故俗稱「大冧把」。


標題 1940年代茂林街唐樓居住環境。彌敦道與佐敦道一帶中西樓宇
日期 11/03/2011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16分31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YMT-NK-SEG-004
昔日在油麻地彌敦道一帶的戲院和店舖
彌敦道「光光攝影院」附近有不少戲院。最近是對面的大華戲院,播放西片為主。普慶戲院專門上演粵劇,伍江與業主戴月波相熟,經常在晚間入場,免費坐後排看戲。薛覺先、紅線女、舊馬師曾等名伶曾在普慶演出。伍江憶述著名編劇唐滌生,後者在普慶看戲期間去世。廣智戲院位於廟街與西貢街交界(編註:應是廟街與甘肅街交界,即油麻地停車場現址),是油麻地最古老的戲院,放映廉價的粵語默片,院內有專人解畫,每場收費僅3毫,頗受老人歡迎。伍江間中經過入場觀望,但對默片不感興趣。官涌戲院是區內第二老院,約位於佐治五世公園現址(編註:官涌街與寶靈街交界),收費5毫。

「日昌辦館」是長樂街的老舖,出售食品類雜貨,包括米糧、燒酒、罐頭等,類似今天的超級市場。「日昌」位於大華戲院後面,店主擁有連辦館在內的一連三間舖位。當年婚宴流行以上門包伙食形式設筵,包伙食經營者集中在廟街。伍江結婚時在茂林街家中設筵,獲包租婆允許在大廳擺兩圍。「光光」提供全套婚照服務,白天在影樓拍照,晚上轉移到家中舉行的筵席拍照,兼包辦化粧和禮服,合共收費約1000元。伍江在光光攝影院僱用傭人煮食和洗熨,妻子亦在舖內幫忙,替拍婚照者化粧和準備禮服。伍江請人在帆布畫園廳等假景,供新婚者拍攝,帆布可拉上拉下方便轉景。當年不流行在酒樓設婚宴。



標題 昔日在油麻地彌敦道一帶的戲院和店舖
日期 11/03/2011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12分56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YMT-NK-SEG-005
油麻地街坊會的緣起和創辦經過
戰後政府發起成立各區街坊會,華民政務司署的李孑農與許讓成和鄧啟相熟,邀請他們成立街坊會,由政府提供會址。1949年伍江參與成立油麻地街坊會,政府規定各區街坊會的法定人數是101人,包括理事和監事成員,深水埗街坊會曾因當選人數未達標而有訟事。油麻地街坊會首屆理監事成員包括伍江 (光光攝影院東主)、戴月波(普慶戲院東主)、黃大昭 (吳松街旅店東主)、鄧啟 (建築業)、黃啟東 (中國新聞社記者)、蕭鏗然 (吳松街立人學校校長)、許讓成 (新樂酒店東主)、潘振明 (在新界經營醬園)、呂漢源 (在新界經營醬園)、梁疊綿父子 (靜心學校)、龍子祥 (功夫、跌打師傅)、梁醒波 (伶人)、鳳凰女 (伶人)等人。首屆理事長為龍子祥,監事長是許讓成,理事長每年選舉。街坊會成員居於油麻地,不少是大舖東主,伍江當年只算是年青的小伙子。

街坊會成立前伍江已熟悉各成員,平日眾人晚上到許讓成旗下的新新酒店打麻雀,有時打至翌日清晨。新新酒店位於普慶戲院對面,地下是新樂酒樓。在新新酒店六樓,街坊會的成員設長房(長時間租用的房間)闢作麻雀房,白天梁醒波、麥炳榮、關海山等戲班佬來打牌,當年八和會館尚未落成。首屆街方會成立時,逾百名理監事成員齊集普慶戲院門前,站於半月型石級上合照,由於人數眾多,全體以峨眉月排陣方能攝入。首屆會址是一間木屋,前身是社會福利署辦事處 (即梁顯利社區中心現址)。石硤尾六村大火後,油麻地、深水埗、旺角三街坊會合作賑濟,曾在油麻地街坊會木屋旁煮大鑊飯。現時會址已搬入梁顯利社區中心,業主即梁顯利本人。



標題 油麻地街坊會的緣起和創辦經過
日期 11/03/2011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18分23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YMT-NK-SEG-006
油麻地街坊會的早期服務和職位架構
油麻地街坊會以救濟為主,早期亦處理離婚等家庭糾紛,大多由理民府轉介個案。街坊會禮堂設家事法庭,由理事長主持大局,選任一批委員審理。面對欲離婚之夫妻,街坊會採取勸導辦法,有時亦為當事人所採納。街坊會設有救濟金,援助受影響的家庭,由各理監事自掏腰包捐助,並出外到大店舖勸捐。街坊會間中亦處理街邊商販的錢債糾紛。曾榕和許讓成兩人是油麻地最大的富豪。曾榕開設金邊的士公司,全盛時主管全九龍的士,發跡後他在窩打老道、何文田街交界興建曾榕大廈。曾榕長年出任街坊會會長。會長是最高職位,理事長掌實權,統領日常會務,會長、理事、監事等全是義務職位,法例規定不能支薪,街坊會至少聘2人打理會務。各理事、監事經常自掏腰包,某年規定如募款不足,理監事要按職位定額捐獻,首長級約1000元,主任級約200元、300元。伍江從1987年起擔任過14年理事長,現時出任會長。油麻地較少受天災影響,1963年制水是最艱難時刻。當年每4日供水1次,街坊會見區內有未興工的地盤,遂與地盤負責人商討,獲同意免費開鑿水井,其中一個位於咸美頓街。井水檢驗證實適用後,由街坊會搭喉供水,居民帶同水桶到地盤排隊,理監事輪流到場維持秩序。地盤近海,水質較鹹,但居民仍樂於取用。當年伍江的影樓已搬至恆豐大廈,舖內有鐵缸貯水,足供店主和伙記之用,伍江有感「托賴」,不用上街取水。曬相時要用水沖洗相紙,使色澤得以長期不褪;若不沖掉相紙鹹味,曬好的照片易發黃。


標題 油麻地街坊會的早期服務和職位架構
日期 11/03/2011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13分17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YMT-NK-SEG-007
廟街和榕樹頭地攤的管理:油麻地街坊會協助劃位登記
戰前廟街攤販較少,街道疏落冷清,伍江住茂林街和彌敦道,鮮有到公眾四方街榕樹頭一帶閒逛。戰後初期街市街 (現址圖書館後)有不少露天歌壇,每晚獻唱,收費10元;現時歌壇已搬入舖內營業,全天無休。伍江任職油麻地街坊會後,始較頻密在廟街和榕樹頭一帶巡察,履行街坊會職責。鄧啟任職理事長期間,廟街開始興旺,攤販時因爭擺放位置而吵架,當年差館不管此事。街坊會自行出謀調停,在全條廟街劃定3呎乘6呎的檔位,邀請攤販到街坊會登記,再抽籤選定攤位號碼,各人均滿意街坊會安排。廟街的熟食檔則未受街坊會管理。現時劃位事宜已交由警方負責,規管範圍亦與當年街坊會相若;榕樹頭鄰近油麻地警署,如有事故由差館解決。昔日天后廟沒有圍牆,拜神不講究秩序,觀音開庫時善信眾多,部份在廟外參拜和上香。現時已有矮牆圍繞,節慶時差館亦擺鐵馬維持秩序。


標題 廟街和榕樹頭地攤的管理:油麻地街坊會協助劃位登記
日期 11/03/2011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11分49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YMT-NK-SEG-008
六七暴動期間油麻地街坊會協助維持治安
六七暴動期間,黎醒文是油麻地街坊會理事長,他希望冒險立功,遂答應政府邀請,組織商會成員維持治安,並獲警察部批准攜帶利器,上街拘捕放炸彈的暴徒。街坊會主要由商家組成,不少商家不願犯險,只有約10人響應。出巡的商會成員雖身懷武器,但外表以商家裝扮,表面上不易察覺其特殊,晚間在上海街、廟街、西貢街、榕樹頭一帶出巡,若發現嫌疑放置炸彈的人物,即上前制服,必要時亮出武器自衛,曾抓獲1、2名暴徒。伍江只曾參加過1、2晚的行動,未遇過抓捕和打鬥等事,但他至今仍保留當年攜帶上街的三角銼。當年理事長黎醒民親自上陣,事後獲頒MBE勳銜。伍江其後亦仍委為區事顧問,享有內地車牌等優惠。


標題 六七暴動期間油麻地街坊會協助維持治安
日期 11/03/2011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5分48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YMT-NK-SEG-009
油麻地街坊會與貨船商會、九龍商會的聯繫

每年端午節貨船商會在避風塘舉辦賽龍舟,油麻地街坊會資助活動,亦派人協助實務的工作。貨船商會不少成員同時加入街坊會,如陳森、彭耀臣、梁富、羅某等人。貨船商會收入豐厚,羅某在戰後向政府申領牌照,晚上在避風塘開「嘩啦嘩啦」電船仔,因獨市生意獲利豐厚,其女婿以經營化妝品生意聞名。商會成員喜聚腳打麻將,注碼大至「50、100」;伍江憶述陳森在打牌時被截糊,忿而病發去世。街坊會初期曾顧及避風塘漁民,其後主要由貨船商會負責。

九龍總商會不少成員同時加入街坊會,街坊會不時向總商會勸捐。總商會在自由道的現址前身是「九龍總商會中學」,由理事長謝伯昌創立,其後商會資金不足,取消學校,原址改建兩座大廈,其中一座賣出;另一座「龍總大廈」用作出租之用,現時每月租金高達30多萬元,為商會帶來豐厚的收入。總商會部份成員是親國民黨的右派,街坊會亦不介意他們入會。街坊會的會員不限階層,普通街坊亦可加入,前提是必須有會員介紹,初期入會費10元,現時增至500元。街坊會不歡迎左派背景或黑幫成員入會,以免日後招惹麻煩。




標題 油麻地街坊會與貨船商會、九龍商會的聯繫
日期 11/03/2011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9分10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YMT-NK-SEG-010
出任油麻地街坊會理事長的深刻經驗
伍江任職油麻地街坊會理事長多年,最深刻經歷是上任後即發起派米和派利是。每年歲晚區內老人和窮人獲街坊會贈錢糧過年,起初每人派米10斤、利是50元,領贈者多達1千餘人,在梁顯利中心的會址大排長龍。各理監事為籌集錢糧,攜簿記到舖戶勸捐,不限數額,務求聚少成多,勸捐範圍遍及上海街、廟街和彌敦道。伍江與曾榕兒子熟絡,後者每年捐5000元作派米之用;街坊會亦去信予九龍商會,獲後者捐贈5萬元。警方一直不干涉派錢糧活動,惟伍江任理事長末後兩年,因有老婦領米者不慎跌倒,警方才加強看守秩序。


標題 出任油麻地街坊會理事長的深刻經驗
日期 11/03/2011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4分15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YMT-NK-SEG-011
回顧在油麻地居住。開設影樓的經歷
初期伍江與契媽及妻子在茂林街租住房間,其後大廈業主收樓,伍江與家人搬至彌敦道324號「光光攝影院」,居於相舖後面房間,其後遷往面積更大的彌敦道226號 (恆豐中心現址),仍保留前舖後居的模式。隨後恆豐中心單位被收回,影樓再遷佐敦道10號,伍江以23萬元買入富裕臺一樓單位居住。起初他打算買入富裕臺多個單位,但鄧啟勸他勿買物業,免遭日後補地價之弊,伍江暫緩買樓,未幾又改變主意,考慮到業主將收回恆豐單位,全家無處容身,最後決心去馬,暫不管補地價問題,未料此時富裕臺單位已售出十之八九,只剩一樓的單位未售,伍江無奈之下只好買入,結果業主毋需補地價。伍江在油麻地定居數十年,熟悉社區,結交不少熟人,故不願搬往他區。昔日他常在許讓成的新樂酒樓與老友聚談,戲班佬亦是酒樓常客。


標題 回顧在油麻地居住。開設影樓的經歷
日期 11/03/2011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6分46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YMT-NK-SEG-012
5名子女的讀書經歷和發展
伍江生三女兩子,平日忙於謀生,無暇與妻子拍拖。每年開學都是煩惱時候,子女書簿費合共高達1千元。初時五子女分讀漢文師範、新法、循道等多間小學,只有一名就讀循道。伍江與循道校長李連枝相熟,李校長替他解決五子女分散就學的問題,最後批准全部五人一同就讀循道。李連枝死後,循道校政變更,不合格學生要離校,伍江只有三名子能升中,其中只有幼子完成中五。幼子讀至碩士,修讀電腦,後來曾在地鐵公司任職高級工程師,現已移居加拿大。幼女後來留學美國,在南加州大學修讀電腦,讀至碩士,現已在美結婚和定居。子女年幼時伍江家境不算優裕,閒暇時全家跟團到新界旅行,未有出埠旅遊。


標題 5名子女的讀書經歷和發展
日期 11/03/2011
主題 社區|社會生活
記錄總長 4分23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YMT-NK-SEG-013
油麻地社區雜憶:廟街、果欄、戲院、貨船商會
伍江認為廟街品流複雜,平日勸告子女勿往。廟街有不少黑幫操控的一樓一鳳式妓寨,街坊會不插手管理。油麻地果欄是黑幫勢力範圍,有時居民向街坊會投訴果欄的噪音,街坊會轉交警察跟進。伍江強調商家是街坊會主體,不以暴力解決問題。伍江雖然經營照相生意,但較少為興趣拍攝,有時到新界旅遊時拍攝風景和家庭照。現時廣智戲院等油麻地老建築已消失,他慨嘆當年未有攝下當年街景。早年各戲院已安裝冷氣,伍江友人曾入廣智睡眠,享受冷氣,該院播放默片,睡眠者可不受騷擾;不過早期冷氣運作噪吵,他不認同戲院是理想的睡眠環境。伍江與不少貨船商會成員相熟,該會陳蔭棠、彭耀臣、梁富等人同時是油麻地街坊會理事,前者曾出任三屆共6年的理事長,後者只任一屆。貨船商會早於街坊會成立,但渡船角會址則晚於1949年搬入。昔日貨船商會的會所每日開門,伍江不時前往開枱打牌。近年他仍打麻雀消磨時間,有朋友在文苑街開地產舖,不時在舖內開枱抽水。伍江的長年雀友多數是生意人,目前大多已不在人世。


標題 油麻地社區雜憶:廟街、果欄、戲院、貨船商會
日期 11/03/2011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7分2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YMT-NK-SEG-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