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超

孫建超
建業五金塑膠廠有限公司創辦人

性別:
出生年: 1919
受訪時年齡: 92
教育程度: 未受正規教育
主要職業: 工業家
訪談主題: 工業
最近訪問
生平簡介 精選片段 全部訪談記錄 相片/資料集
創辦人戰前在上海電筒廠打工。戰後從家鄉來港打工和創業

建業五金塑膠創辦人孫建超生於1919年,祖籍浙江寧海縣夏莊村,童年在家鄉成長,孫家務農為生,家境清貧,欠債300元銀洋。13歲時孫建超往上海的電筒廠做學徒,父親期望他能夠出人頭地。學徒制一般3年滿師,孫建超因年紀太輕,4年才准滿師,首年在廠內做雜工,學習拉風箱和啤電筒殼;後3年學習電壓製模,操作車床和刨床等機器。學徒生活艱苦,月薪僅有6毫銀洋(當年上海1.8元銀洋只能買一條被子),孫建超曾因不能分辦穿洞的螺旋瓦,被師傅打罵仍不知何故。

 孫建超夫人郭燕萍生於1930年,祖籍浙江寧海縣,與孫建超份屬同鄉,但兩人出生的村落不同。孫夫人父親曾在電筒廠工作,是孫建超師傅的徒弟,後來在上海經營小生意。孫夫人在家鄉讀書,讀至初中輟學,1942年家中生計困難,往上海電筒廠做女工,與同事孫建超開始交往。孫夫人學歷較高,日後扶助丈夫創業,負責管帳、文書工作,來港後她曾在夜校修讀會計。由於夫妻倆年紀差距較大,郭燕萍父母反對她與孫建超交往,兩人嚮往自由戀愛,遂於1948年來港開展生活。

孫建超投靠在筲箕灣做工的朋友,後到土瓜灣大南紗廠維修部做師傅,負責維修紡織機器。未幾大南爆發工潮,孫建超被工友推舉為工人領袖,他不願參與交涉而辭工;後在青山道的鼎大金屬廠做臨時工,幫助廠家安裝機器。1949年孫建超租入砵蘭街326號的半邊街舖 (即彌敦道「ABC麵包店」後面),創辦建業五金機器廠。舖位東主是廣東人,過去從事五金業,廠內設有車床和刨床等機器,舖位與機器一併出租,另半邊舖租客是孫建超在大南紗廠的同事,該租客租用刨床,建業則租用車床。戰後初年廣東道有不少機器零件和金屬原料舖,上海街亦有一些五金店舖。




標題 創辦人戰前在上海電筒廠打工。戰後從家鄉來港打工和創業
日期 28/03/2011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20分41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藏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SUNS-SEG-001
在砵蘭街創辦建業五金機器廠
建業五金機器廠位於砵蘭街326號,隔鄰是租貨車和賣汽水的店舖,附近一帶是唐樓住宅,樓高2至4層。1949年開廠時孫氏夫妻住土瓜灣新柳街,中午時孫夫人要從土瓜灣跑到旺角送飯;及後夫妻租住機器廠對面唐樓。機器廠出產五金工模,例如梯煲和水壺的煲柄或壺嘴,主要客戶是鼎大銻煲廠和金錢牌熱水壺廠,由於孫建超學識不足,由孫夫人負責帳目。孫夫人在廠內一邊照顧孩子,一邊用算盤計價和寫發票。某次計算金錢牌的貨價時,算少了600元,幸熱水壺廠帳房為人厚道,主動告知並支付實價。當年製作工模不流行畫圖則,只靠肉眼判斷尺寸,技術靠師徒口耳相傳講授;昔日孫建超在上海學師時,亦沒有學習畫圖則,即使有時要畫圖,只有不精密的草圖。創業後孫建超開始招收徒弟,前後收徒約40名,早年拜師學藝儀式講究,學徒家長向師傅送糕點,學徒跪拜奉茶。師傅打罵徒弟實屬正常,孫建超早年亦有施行體罰,孫夫人極力勸阻。初來港的孫建超本地話不靈光,教導學徒時要由夫人從旁協助講述。孫夫人後期在夜校進修會計和英語,以便管理廠內帳目。



標題 在砵蘭街創辦建業五金機器廠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7分33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藏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SUNS-SEG-002
1950年代至1960年代的產品、廠房和市場的發展

1953年建業五金塑膠廠開始從事製造業,最早出產的是塑膠拜神茶杯。當年拜神杯一般用金屬製造,杯身重而產量低;孫建超迎合市場需要,自行製作啤機和工模,以塑料大量生產輕身的拜神杯,深受市場歡迎。當年他在深水埗和中環的原料行購買塑料,每次約10磅的少量入貨。及後孫建超改良拜神杯,在杯身刻上「福祿壽」三字,他憶述當年有內地退伍軍人來港後失業,輾轉到建業打工,負責在拜神杯上刻字。建業首款產品推出後,孫建超接連開發更複雜的產品,平日他觀摩外國貨辦,對其設計加以改良,然後自行起模投產。孫建超曾改良每只價值5美金的美國圓梳,在圓梳上鍍鋁後,以每只5毫低價售出。1960年代初孫建超隨商會出國考察,甚欣賞德國的不銹鋼產品,回港後自行研發相關模具,經不斷嘗試後,起初推出四方碟,這是建業首款不銹鋼產品。建業初年沒有設計或工程部,由孫建超一手發明產品,過程歷盡艱辛,每天工時漫長。孫建超長年堅持自家品牌產品,不願替人代工生產,產品一律要打上建業的商標。

在豉油街56號設廠時,建業開始生產塑膠產品。1957年由於廠地不足,建業搬到宋皇臺設廠,租用2至3萬呎官地,廠房用工字鐵搭建,水泥牆身,足以抵禦風雨。當時只有建業在宋皇臺設廠,配套簡陋,孫家要自行擔水和駁電。1960年代建業不斷擴張,先後搬入觀塘成業街和鴻圖道設廠。鴻圖道廠房樓高7層,現已建改成20層大廈,為公司帶來豐厚收入。早年孫氏夫妻以微薄資金創業,只以1000至2000元開設砵蘭街廠,公司規模細小,難以向銀行借貸;利潤大多投放在廠房的擴張,鮮用於個人享受。1950年代建業的員工較少,孫氏夫妻合力經營,孫建超負責廠內起模、設計和生產,孫夫人管理帳目和出外接單,另要照顧兒女和準備伙食。直至1953年建業才招收第一名學徒,1955年聘請才第一位文書先生。

建業生產拜神杯時,產品主要賣給豉油街一帶的小販和街舖,當年拜神杯利潤豐厚,不少小販上門取貨,但彼等大多要求賒帳,待產品售出後才還款,孫夫人感慨收錢不易。豉油街附近有年宵市場,建業的拜神杯曾在年宵攤位寄賣,由孫夫人收錢過年。及後蔡章閣的百貨公司亦買入拜神杯,當年要僱用黃包車送貨。1950年代中建業僱用懂英文的文員,寫信往外國推銷;同時連同孫夫人往洋行派辦和接單,是為產品出口外國之始。建業曾接洽荷李活道的「嚤囉行」,又曾與南北行的「辦莊」交易。1950年代至1960年代建業直接將產品賣給洋行,再由洋行自行出口,建業不知其產品的去向;當年洋行慣常拖欠貨款,孫夫人感慨上門收數困難,往往無功而還。早期建業依賴洋行接單,有時洋行致電通知客戶現身,孫夫人立即隨傳隨到,惟恐失去交易機會。




標題 1950年代至1960年代的產品、廠房和市場的發展
日期 28/03/2011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24m53s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藏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SUNS-SEG-003
香港工展會的參與
從1957/58年起建業五金塑膠廠參與過四屆香港工展會,請專人設計在會場的攤位,擺放公司各種產品,主要有塑膠器皿、單車喇叭等。建業產品以出口為主,當年不少本地洋行參觀工展,搜羅合適產品外銷,孫建超夫妻希望藉參展提高公司知名度,吸引洋行注意。柏立基和葛量洪亦曾參觀建業的攤位。建業的雙層塑膠杯多次獲大會頒發包裝設計獎。建業以工展會為生意平台,產品本銷不是主要目的,後期公司建立穩定的銷售渠道,例如向外國客戶寄產品目錄,因此不再參加工展會;孫建超認為後期工展會以食物為招徠,風格不適合建業。



標題 香港工展會的參與
日期 28/03/2011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4分28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藏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SUNS-SEG-004
企業歷史回顧: 從光管燈腳到不銹鋼產品

建業五金塑膠廠第一款金屬產品是光管燈腳,約於豉油街設廠時出產。初期燈腳純用金屬物料,主要賣給砵蘭街一帶的電器行,由建業自製自銷,孫建超曾親自騎單車送貨;部分產品賣給洋行,但燈腳上印有建業的商標,洋行不喜歡廠家印商標,此舉令外國客戶認識廠家,間接將對洋行構成競爭。某農曆年的初二、初三,建業接獲光管燈腳的巨額訂單,客戶要求訂貨六籮(每囉144打),孫氏夫妻連夜趕貨,此張訂單為公司帶來龐大利潤。其後有18名廠家投入生產燈腳,希望分一杯羹,引發惡性競爭,產品降價至無利可圖。隨後建業推出混合塑膠和金屬的燈腳,在白色燈腳膠殼底下附設五金底座,因為產品意念新奇,加上較少同業能夠混合塑膠和金屬,令建業得以脫穎而出。

孫建超以產品不斷創新為宗旨,追求更高利潤,早期建業出產小型的塑料杯和水壺,某年赴德國考察觀摩後,銳意開發不銹鋼餐廚具,加強公司的競爭力,建業成為香港最早的不銹鋼生產商。孫建超夫妻長年專注廠務,較少參與商會,只以會員身份參與香港塑膠廠商會和工業總會,結交丁熊照、梁知行、錢涵州等塑膠業前輩。孫氏夫妻認為第二代的發展遠勝第一代,近年發展地產業,鞏固了公司的財政;但兩人堅信「力不到不為財」,認為第二代接班人應酬較多,投放在廠務的時間較少。孫夫人感慨現時工業已難賺錢,近年內地工資上漲,影響建業的利潤。




標題 企業歷史回顧: 從光管燈腳到不銹鋼產品
日期 28/03/2011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11m1s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藏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SUNS-SEG-005
創業初年難以從銀行貸款
建業數十年發展的兩個轉捩點是轉營不銹鋼和生產北移。轉營不銹鋼產品涉及較大投資,孫氏夫妻曾憂慮前景;北上設廠是公司其中一條出路,但近年內地生產成本上漲,建業的生意不算很成功。建業最大困難是早年匯豐銀行扣押存款事件: 當時千里達客戶向建業訂貨,貨款總值10萬元,客戶先用信用狀落訂3萬元。建業透過滙豐銀行處理這宗交易,由於客戶的訂金不能兌現,滙豐扣押建業的銀行存款,孫夫人批評匯豐不講道義;孫氏夫妻求助老行尊丁熊照(丁伯),後者要求孫氏夫妻忍耐,不能開罪在香港地位顯赫的匯豐銀行。孫建超接納丁伯建議,沒有向匯豐據理力爭,只以私人貸款了事。孫夫人感慨向銀行借貸不易。



標題 創業初年難以從銀行貸款
日期 28/03/2011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4分18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藏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SUNS-SEG-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