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秀琼

譚秀琼
退休玉石販商

性別:
出生年: 1924
受訪時年齡: 87
教育程度: 無讀書
主要職業: 小販
訪談主題: 社區,社會生活
最近訪問
生平簡介 精選片段 全部訪談記錄
家庭和移民背景。轉職玉器小販到油麻地擺攤

1924年譚秀琼生於家鄉開平,1953年來港定居,在油麻地落腳至今已逾半世紀。她來港前已在鄉下結婚,育有7名子女,么女在港出生。來港初期她獨自在港謀生,丈夫和子女留在家鄉,她要頻繁往返探望。她來港後先寄居於官涌街47號的妹妹家,即官涌街市政大廈現址,1950年代該處是一片鐵絲網包圍的爛公園,街上有不少賣熟食的大牌檔。她來港後先後做過多份工作,包括倒垃圾、洗樓梯、為西人煮餐工和小販等。她曾替一名英國人打工10年,後僱主返英國家鄉,原打算攜她同往,因譚秀琼掛念年幼子女而未隨往。

其後譚秀琼轉職小販,隨友人到全港各處擺攤,販賣玉器、玩具、頭箍等雜貨。因考慮到隨時要「走鬼」,遂用喼仔裝貨。他父親在鄉下做玉器生意,不時攜同她到廣州入貨,結識不少玉器行家,譚秀琼便向他們賒貨。譚秀琼的玉器貨源來自佐敦道的「東成」(現址敦成大廈) 和「加拿大」兩間金舖 (靠近上海街),兩舖的東主均是她父親朋友,因此得兩位店東信任而賒貨。後來她遷回油麻地寶靈街擺攤,檔口位於「天驕之女」食館門外,該處有不少遊客購物,吸引小販擺賣。其後她聽從行家的建議,改到廣東道設攤,未幾丈夫亦來港團聚,兩夫妻一同擺檔謀生。




標題 家庭和移民背景。轉職玉器小販到油麻地擺攤
日期 16/04/2011
主題 社區| 社會生活
記錄總長 7分36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YMT-TSK-SEG-001
來港初年的工作經歷。學習經營玉器買賣生意

1953年譚秀琼帶同4歲女兒和2、3歲兒子來港,寄居在官涌街的五妹家中,單位由五妹丈夫包租,譚秀琼母子以月租30元,租住樓梯底床位。當年她在鄉下自行申請來港,後悔未替子女領取香港身份證。安頓後她受僱於垃圾公司,公司投標取得舊樓的倒垃圾服務,派員到港九各處出勤。譚秀琼到過油麻地、尖沙咀、紅磡等區倒垃圾,工作甚為艱辛,要背著大桶走多層樓梯,每月只有60元收入。由於要外出工作,她每月另花30元,將子女交託他人照顧。為每月多賺30元,她又替人洗樓梯。當年生活捉襟見肘,她的月入分成4份支出---房租、個人支出、交通費和寄錢回鄉。未幾她將子女送返鄉下,改替西人煮餐謀生,到過尖沙咀和半山干德道上班。

後來她轉行做小販,在寶靈街擺賣雜貨,玉器貨源來自「東成」和「加拿大」兩金舖,每次出貨先由金舖賒數,規定每件產品的入貨價,譚秀琼自訂零售價錢,待貨物沽出後,再向金舖付錢。由於父母重男輕女,譚秀琼沒有機會讀書,只能讀報不能寫字,但譚秀琼自覺頭腦精明,擅於牢記帳目,又自創在帳簿畫圈記數方法,因此交易時鮮有被騙。丈夫曾替她安排補習,由於她要照顧子女,未有專心學習。在油麻地擺攤時,她已搬往佐敦道,租住文苑樓4號6樓;該單位原由一名老婦居住,因移民美國而讓出單位。譚秀琼長年住文苑樓,直至租金升至7000元才搬離,獲分配觀塘翠屏南邨的公屋單位。




標題 來港初年的工作經歷。學習經營玉器買賣生意
日期 16/04/2011
主題 社區| 社會生活
記錄總長 11分55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YMT-TSK-SEG-002
寶齡街的店舖和地攤。從賣雜貨到專攻賣玉器

譚秀琼約於1960年代中期到寶靈街擺攤。白加士街至彌敦道一段的寶靈街有不少攤檔,商販在靠坑渠的行人路邊排成一列,推車仔售賣布匹、成衣和食品等貨物。當年寶靈街的後巷另有一些劏雞檔,攤販蹲在路邊工作,現時仍剩下兩檔。寶靈街的店舖則主要售賣成衣、布匹和鞋。譚秀琼的攤檔位於「天驕之女」食館門外,旁邊是新新酒店,有不少華僑遊客出入。她入行做生意時先花費20元,申領流動小販牌照,持牌人獲准賣各式雜貨,她申請時聲明是賣玉器。她在寶靈街設攤之初,「天驕之女」門外尚有空位,行家之間互相接納,新加入者獲准佔據空位擺檔。她很快與鄰近的成衣檔、布檔熟絡,彼此互相遷就,互替對方看檔和售貨。

譚秀琼每天8點開檔,她從文苑樓家推車出發,經佐治五世公園到寶靈街,中午與鄰檔一同買飯盒,至傍晚5、6點收檔,回家煮飯。起初她只在文苑樓租兩個床位,繼而租用全個單位,利用大廳擺貨,有時熟客親自上門交易。攤檔的玩具來自西環批發商,她隨同相熟的女行家前往入貨,另有雜貨在深水埗北河街採購。後來供應商「東成」和「加拿大」鼓勵她集中售賣玉器,向她提供玉鐲、戒指、胸針等多元貨式。譚秀琼專營玉器後,曾獨自到星加坡、馬來西亞推銷,獲取「一開二」的高額利潤;後因被顧客走數10多萬元,不願再往星馬做生意。後來她採納老行尊的意見,轉往廣東道開荒擺攤,後來廣東道的玉器檔才做到「成行成市」。




標題 寶齡街的店舖和地攤。從賣雜貨到專攻賣玉器
日期 16/04/2011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11分58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YMT-TSK-SEG-003
講求誠信的玉器貿易。被客戶走數影響置業計劃

在譚秀琼入行當全職小販前,她已在金舖賖數入貨,一邊賣玉器,一邊打工。每件玉器售價從數元至十數元不等,她取貨時不知道金舖的零售價,只要有利可圖,即使是1、2元的微利,她也願意接貨轉賣。同時她又將玉器放在官涌街市寄賣,把一包包的玉器賒予街市商販,翌日再上門收錢和取回剩貨。她每天到街市買菜,結識菜檔和肉檔等商販,建立互信,她從不擔心街市東主有詐,後者亦不知道她的貨源,大家各得其所。

後譚秀琼做全職小販,不久採納老行尊的意見,搬到廣東道人人茶樓門外擺攤,光顧者有普通人家和外國遊客。廣東道的玉器生意起飛後,她曾赴星加坡推銷玉戒指,申請當地牌照,街市設攤售賣,利錢豐厚。在生意不斷擴張下,她邀請親屬來星加坡幫忙,隨後未料被當地客戶走數10多萬元,血本無歸返港,置業計劃亦成泡影。譚秀琼來港打工後,子女循各種途徑陸續來港,或申請或偷渡,她的長子和次子在灣仔做洋服學徒。玉器生意理想時,她計劃以14萬元買入八文樓單位,但因星加坡一次虧本生意而告吹,結果只能繼續在文苑樓租屋,1990年代才搬到觀塘的公屋。




標題 講求誠信的玉器貿易。被客戶走數影響置業計劃
日期 16/04/2011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10分10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YMT-TSK-SEG-004
廣東道玉器攤的客戶: 遊客、本地和外國行家。生意擴張養活一家

譚秀琼從寶靈街搬到廣東道擺攤時,選擇人人茶樓門外、近坑渠邊的位置,取其位置適中,方便推車停靠。早期玉器販用布鋪地設攤,後期才改為擺枱。廣東道玉器販以先到先得辦法霸佔檔位,人數漸多時實行互相管制,各商販將慣性擺位固定化。她邀請大媳婦和二媳婦擺攤,每人各管一檔,後二媳婦因檔口最貴重的玉器被盜,被譚秀琼稍加訓斥,隨即放棄生意。譚秀琼在廣東道的客戶除遊客外,尚有批發入貨的玉器行家,來自元朗和上水等地。她向行家賣貨,只帶來小額利潤,例如賣出100隻戒指,只能賺100元,靠薄利多銷。行家之間流行「抓手交易」,先用布遮住買賣人雙手,雙方各執對方指頭,採用行內慣例,說明價錢和貨量。

搬入廣東道後,她減少向「東成」和「加拿大」取貨,當時兩金舖供應鑲金玉器為主;改為賣玉鐲、戒指、玉扣為主,她從相熟行家處入貨,有時賒數期可長達一週。譚秀琼自認經商作風大膽,動輒用10萬、8萬元入貨,藉此養大多名子女,除了幼子外,全部子女讀到高中畢業。賣玉器時她租入文苑樓房間,與兩子同住。單位包租戶是一名開平籍老婦,老婦移民美國後,譚秀琼長年租住全個單位,並利用大廳擺貨,商住兩用。當年香港是全球的玉器集散地,各國華籍玉器商來港入貨,不少曾光顧譚秀琼的廣東道攤檔,她與台灣、美國、星加坡、馬來西亞的行家來往頻繁,有時帶他們上文苑樓選購和交易。譚秀琼標榜貨真價實、公平交易,從而招徠不少客戶。幼時父母曾自織自銷冷帽,她跟從父母做生意,吸收了不少營商經驗。




標題 廣東道玉器攤的客戶: 遊客、本地和外國行家。生意擴張養活一家
日期 16/04/2011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17分20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YMT-TSK-SEG-005
油麻地的玉器生意和社區生活回顧

譚秀琼約40歲時以20元申領流動小販牌,其後一直從事玉器買賣,40餘年一直勤勞工作。她自言喜歡賣玉器,這門生意不算辛苦,又能賺錢謀生。她平日專注於生意,缺乏休息和娛樂,只在八文樓和廣東道一帶活動,甚少在油麻地區內逛街,上街只是到街市買菜或看醫生。做星加坡生意時生活尤其緊湊,收檔後晚上要趕貨釘珠鏈。譚秀琼每日8點開檔,開檔前常往「人人」、「鳯如」等茶樓飲早茶,上址有不少玉器行家聊天和交易。飲完茶在「人人」下面開檔,直至下午5點收工;她一般隨大伙開工和收工,不敢獨自經營。當年有一班夜市商販,下午擺檔至晚上6、7點,專攻零售生意,吸引普羅買家。譚秀琼認識不少附近攤販,大家到檔口互相拜訪聊天;由於行家忙於生意,平日很少上門造訪,只用電話聯絡。

及後她在尖沙咀漢口道與次子一同租舖,舖名為「廣昌隆」,舖內一半賣洋服、一半賣玉器,後因次子患病入院而退租。近年她的玉器檔已搬往油麻地玉器市場,該市場由市政局租予馬會經辦,後政府有意收回,因商販反對而未果。她不希望玉器檔搬遷,除非可搬回廣東道。譚秀琼於2008/2009年退休,由幼仔繼承她的牌照。現時譚秀琼不少後人仍在經營玉器,長子早年已獨立領牌擺檔,後牌照轉讓給兒子,後將攤檔交母親經營,惟牌照持有人不變;四子在內地銷售新疆玉石;孫兒擅於挑選玉石,已能自行設計產品,相比只做貿易的她更進一步。




標題 油麻地的玉器生意和社區生活回顧
日期 16/04/2011
主題 社區| 社會生活
記錄總長 16分26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YMT-TSK-SEG-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