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炳

田家炳
田氏化工有限公司主席

性別:
出生年: 1919
受訪時年齡: 91
教育程度: 初中
主要職業: 工業家
訪談主題: 工業
最近訪問
生平簡介 精選片段 全部訪談記錄 相片/資料集
個人背景和童年生活
個人和家庭背景。田家炳以顯赫家世而自豪。曾祖父曾在河南做官,替清代朝廷抵抗太平天國,獲封御林郎。父輩受祖蔭影響,維繫家庭和睦,關心社會,積極培育子女。田家炳為家中唯一男丁,出生時父親已48歲。田家炳從小深受愛護,成長時得到良好教育。父親在家鄉開店舖,因田家為弱姓,他願為其他弱姓出頭,常以金花紅綢排難解紛 (編按: 一種民間賠禮方式,即向爭執兩方送上金花紅綢),深得鄉民愛戴。父親認真教導田家炳處世之道,強調要做好事方能得人尊重;又訓以「孝親之身不如孝親之心」,造福民眾顯親。田家炳認為自己今天的成就源自家庭教育。

早年輟學從商。父親從商,田家炳幼年讀卜卜齋,熟讀古書。田家炳自言所受教育不深。1920年代中期,家鄉治安不靖,小學停辦,田家炳只靠父親家教;1931/32年,田家炳升初中,初中二時因父親過世,輟學繼承先父家業。田家在鄉下經營糧貨舖和磚瓦磘廠,以柴火燒磘製磚。廣東大埔盛產瓷土,越南有不少大埔人開碗廠。田家炳在1937年開始出口瓷土到越南,因原料和交通成本低,生意非常成功,不久即佔越南六成市場。瓷土出口路線:從大埔經韓江運至汕頭,再由海路運去越南。




標題 個人背景和童年生活
日期 09/11/2010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14分35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TKP-SEG-001
戰前的營商經驗
戰時移駐印尼經商。1939年6月,日軍佔領汕頭,瓷土生意中斷,田家炳到印尼投靠堂兄。廣東大埔屬純客縣,山多田少,工商落後,不少客家鄉里赴南洋謀生,著名者有張弼士,曾捐300萬両予清代朝廷。未幾堂兄去世,田家炳與侄兒一同接手堂兄的生意。日軍進佔印尼沿海後,田家炳疏散至雅加達,盡心替侄兒打理廠務,尤以打理帳目的貢獻最大。印尼土著及華僑不抗日,雅加達未受戰火波及。日佔時物資不流通,產品進口停頓,當地生產的製品均可暢銷。田家炳為侄兒公司做帳目時,不過分瞞報營業額和利潤,比其他行家多交稅,得到當地稅務局的信任。

營商理念和客家精神。田家炳營商多費心思,關注對方利益,堅信「利人必能利己」。他自言營商有客家人色彩,客家人勤儉純樸,特別吃苦。潮州人亦能勤儉、吃苦,多在泰國經商;但他認為潮州婦女比不上不纏足的客家「大腳媽」。大埔縣清代屬潮州府管轄,大埔與潮汕同處韓江沿岸,往來密切;惟客、潮民眾語言不同,大埔人在潮州常被欺壓,田家炳曾祖父向潮州府大爺陳情,強調韓江上下游民眾要維持團結,對調解潮客糾紛有功。




標題 戰前的營商經驗
日期 09/11/2010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16分37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TKP-SEG-002
在印尼投身塑膠工業
戰後涉足樹膠業。田家炳考慮營商多靠欺詐,工業較重誠信,於是轉型投身工業。和平後各類物資缺乏,經營實業的利潤理想。戰後田家炳得到族人的資助創業,創辦超倫樹膠廠。侄兒公司的生意包括樹膠業務,田家炳協助打理時便已接觸樹膠業務。樹膠是印尼土產,原料便宜,加上當地工資便宜,以小本經營樹膠工業,易於立足。「超倫」廠址約1萬多平方米,生產簡單家庭用品,如膠波、拖鞋、橡筋等,全部本銷。田家炳從原料商學習塑膠原料的特質,吸收技術。田家炳尊重原料商和客戶,盡量給予方便,數十年來關係良好。數年後,田家炳因超倫廠地不足,再開南洋樹膠廠。

從樹膠業轉向塑料業。1954年,田家炳赴日本考察,得悉生產塑料薄膜所用機器,與樹膠生產機器接近。當年薄膜俗稱「原子皮」。田家炳從日本訂購主機,改為生產薄膜。塑料以油狀、粉狀原料混製,再壓成薄膜。橡膠是天然原料,膠料從橡膠樹提煉加工,塑膠則由化學原料合成。橡膠和塑膠均可製成薄膜,兩者性能略異。薄膜再經加工,可製成不同產品,如吹氣用品、傢俬表層、手袋、玩具等。田家炳未曾用樹膠做薄膜,生產塑膠薄膜後仍從事樹膠業。田家炳從日本考察回來,聘用日本工程師,又從卜內門洋行輸入化工原料,沿用樹膠機器,在1956年正式投產,成為印尼第一家塑膠薄膜廠。薄膜生產污染不嚴重,只在提煉時有氣體揮發。戰後印尼政府外滙管制較大,只能入口重要物資,塑膠產品屬民用品,因此塑料加工業發展困難。田家炳指導加工廠使用薄膜,以便開拓公司客源。加工廠生產以人力為主,塑料廠生產以化工為主,技術要求較高。




標題 在印尼投身塑膠工業
日期 09/11/2010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20分33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TKP-SEG-003
移民香港開創實業
從印尼移居香港。1958年,田家炳來港投資,香港所具備的優勢包括人口充足、華人主體、法制完善、貿易自由,田家炳子女在港亦可接受華文教育。當年新中國初立,營商環境惡劣。當年香港未有塑膠布生產商,下游加工廠亦不發達,卜內門洋行不贊成田家炳製造薄膜,勸田家炳模仿紅A和開達生產塑膠成品。田家炳堅持在香港做塑料,扶植下游加工業開拓國際市場,製造就業機會,並不在意賺錢。田家炳決心移民香港,將印尼生意交侄兒主理,不留後路,迫使自己以拼搏精神移居香港。來港初年,人地生疏,也沒有工商界朋友。

屯門買地填海建廠。卜內門洋行珍惜田家炳的決心,積極給予支持,介紹香港政府田土廳官員,協助尋找廠地。田家炳起初選址新界大埔林村,後因交通和消防問題放棄。田家炳多番覓地未果,輾轉得鄉事委員會主席陳日新支持,在屯門買地、填海、建廠,得陳日新打通各部門關係,進度理想。田家炳來港後2至3個月,經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副會長認識陳日新,副會長在屯門開波子廠。塑料廠需地甚廣,市區工業地價高,呎價50元。屯門地皮原屬陳日新,買地前政府已批准轉為工業地,原呎價2元,後以9毫成交,買入30萬呎。陳日新和田家炳肝膽相交,陳日新賞識田家炳,全力相助,而賣地收入對陳日新事業幫助亦大。填海用泥來自大興紗廠附近某間已結業的磗廠。填海工程迅速,田家炳30萬呎廠房全來自填海,後來向政府交回5萬呎。

田氏塑膠廠的員工。田家炳創立田氏化工有限公司(前身田氏塑膠廠,簡稱田氏),在屯門建立廠房,從日本和英國訂購機器,聘用約80至90名工人。工人大部分是住宿舍的男工,另有清潔、打雜女工。田氏從日本聘請4名技術員,另聘4至5人於寫字樓部分,在廠房和市區分設寫字樓。工人毋需特別資歷,入職者接受基礎訓練,當年並無熟練工人可聘。田氏管理層多為田家炳親屬,包括堂兄和侄兒。田氏廠房設計在香港罕見,廠內有花園和運動場,居住環境理想,藉此吸引工人留廠。




標題 移民香港開創實業
日期 09/11/2010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26分29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TKP-SEG-004
興建工廠大廈扶植塑膠加工業的發展
田氏與下游加工廠家(一)。田家炳來港設廠初期只生產薄膜,不再製造樹膠產品。開廠和營運資金多來自儲蓄,雖有原料商和銀行支持,但主要靠本身實力。1962年,田氏化工有限公司(前身田氏塑膠廠,簡稱田氏)於長沙灣荔枝角道建工業大廈,以低價租給買田氏薄膜的加工廠,樓下是塑料貨倉,樓上是開料和印花工場,這樣結合多重配套,減低下游廠家的物流和倉儲成本,促進下游工業發展,使香港下游工業足與台灣同業競爭。香港政府駐外工商代表替田氏推廣,同時田氏在文咸東街設展覽室,向外商展示香港下游廠家的產品和聯絡方法,田氏以低價提供中介服務,協助加工廠家推廣業務。田氏建廠前,本地塑膠加工廠從日本和台灣輸入薄膜,田氏供應本地製造的塑料後,促進本地的塑膠加工業。田家炳來港後生產的薄膜較在印尼時代大有進步,田氏薄膜略優於台灣,略差於日本。本地廠家對塑料一般要求不高(生產吹氣公仔除外),重要是加工過程。

田氏與下游加工廠家(二)。田家炳初來港時,香港塑膠業規模較小,地價昂貴,外貿未上軌道。工商署駐外代表邀外商來香港,介紹香港廠家向外商買原料。1962年,田家炳買入荔枝角道地皮,建成工業大廈,以低價租予加工廠家,並在大廈內設開料工場,替廠家裁剪塑料。部份廠家再將工序外發至徙置區住戶。當年屯門交通不便,田家炳在長沙灣買地建工廈,將塑料加工廠家集中,以便互相照應。田氏薄膜加工製品包括玩具、吹氣公仔、大型水床、書包、鉛筆、文具等。田氏的人造皮革投產較晚,可用來造雨衣、冬褸、旅行袋、手袋等。隨着原料商不斷介紹新料,加上田家炳出國參觀和考察學習新技術,田氏塑料有的應用範圍逐漸擴大。田氏化工所有的原料有PVC粉及安定劑等,來自日本和德國等地。




標題 興建工廠大廈扶植塑膠加工業的發展
日期 09/11/2010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19分50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TKP-SEG-005
田氏創辦30年來的發展
1960年代末屏山擴建分廠。田家炳踏實經營,看本錢做生意。下游加工廠則靠銀行支持,例如廣東信託銀行專向小工廠放款。1965年銀行擠提,對田氏化工有限公司(前身田氏塑膠廠,簡稱田氏)客戶影響較大,田家炳容許周轉不便的客戶賒數。田家炳鑑於青山廠淡水供應不足,於六七暴動後在屏山購地建廠。暴動後,香港工業走下坡,屏山工業用地數年無人問津,田家炳經當地鄉紳介紹,以呎價5元買入數萬呎開廠。暴動後田家炳不擔心香港局勢,繼續投資;因自己曾僑居異國,也不反對中國政府收回香港,並預計中共不會赤化香港。田家炳居港初期,與官方和商界溝通順利。田氏逆流而上,在六七暴動後投資擴廠,深得政府認同,獲政府為屏山建廠開綠燈。政府集合勞工、渠務、消防各部門,由元朗理民府專員薛文做召集人,舉行跨部門會議,促進田氏規劃建廠。陳日新再次全力協助田家炳,請薛文多加照應,田家炳對陳氏感激數十年。屏山建廠順利,廠地6至7萬呎。田家炳在1968年1月買地,屏山廠9月投產,名為「田氏化工有限公司」。屏山廠房與青山廠房兩廠生產同類產品。

1970年代田氏的發展。田家炳從不投資股票,故不受1973年股災影響,更批准受受災影響的下游客戶延期還款。1974年,原料大幅升價,下游廠家未能要求外國客戶補價,牽連到田氏塑料亦未能起價,致田氏在該年度蝕本。1974年乃田家炳生意低潮。田家炳投資量力而為,不依賴銀行,減低風險。田氏所用原料大多入口,要經銀行交易,田家炳平日建立誠信,坦誠待人,盡量按時還款。田家炳認為股票屬意外之財,決心堅守工業,不欲分神投資股市。1960年代,不少公司拉攏田氏上市,田家炳不想賺取股民錢財,不願整天顧慮業績,始終沒有上市。田家炳自言為人老實,非做生意之才。田氏開辦屏山分廠後,財力日益充裕,遂於葵涌、觀塘置業,但不以炒賣為目的。因某上市公司出價埋想,田氏出售葵涌的工廠大廈,獲利豐厚。田氏鼓勵下游廠家在田氏工廈開廠,租金上給予方便。

內地改革開放的回應。1970年代與1980年代之交,土地和勞工成本上漲,下游加工廠家逐漸北移,在珠三角以來料加工模式開廠。1991年,田氏亦在虎門設廠,因當地土地便宜,且方便為下游加工廠供料。改革開放早期,田氏考慮內地加工業未成熟,暫未北移。田氏在內地設廠順利,得當地政府支持。




標題 田氏創辦30年來的發展
日期 16/11/2010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22分43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TKP-SEG-006
工展會的參與
田家炳來港初年已參加由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主辦的工展會,田氏在攤位上展出田氏塑料和加工而成的產品,宣揚香港的塑膠加工業,吸引外國買家。田氏寫字樓亦設有陳列室,替下游客戶推銷,間接帶動田氏生意。工展會收效不俗,主要宣傳對象是香港。田氏參加過3至4屆工展會,直至宣傳收效。工展會當初目的為工業展覽,主要面向買家,後漸變質為嘉年華會,對田氏作用不大。田氏攤位不設招待,只設陳列品櫥窗,展出薄膜、膠料等。有時買家在攤位上認識田家炳,再直接聯絡田氏。


標題 工展會的參與
日期 16/11/2010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6分36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TKP-SEG-007
本地主要塑料薄膜廠家
田氏化工全盛時期有4至5個對手,如「聯僑」、「翡翠」等,但當中有2至3間只經營數年。僑聯僑由黃保欣創辦,在港設廠歷史悠久,生產PU人造革(主要應用於手袋),主要業務是原材料買賣。「陶氏化工」屬國際化工廠,專做原材料PS粒(可用於生產硬片)。陶氏產品屬化工原料,田氏薄膜是陶氏化工原料的加工製品。塑膠業加工分三層:化工原料-工業產品-消費產品。田氏採用的化工原料從外國進口,化工原料廠需地甚廣,且屬於資本密集工業,香港不具備條件,故從來沒有PVC原料製造商投資設廠。翡翠的廠房在屏山(田氏化工側),聯僑廠房在觀塘高層樓,生產線分散,運作不便,兩廠規模較小。田家炳在印尼時期所設廠房規模較小,來港後所設廠房已增產2至3倍。


標題 本地主要塑料薄膜廠家
日期 16/11/2010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9分35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TKP-SEG-008
田氏與新界社會
1959年,田家炳因陳日新的關係,參加博愛醫院董事會,連任3屆至1962年,並透過陳日新與商界來往。屯門居民歡迎田氏開廠,填海時工程車絡繹不絕,村民主動讓路。屯門廠房矮,不阻礙視線。屏山廠房開廠時有小阻礙,事緣鄧氏祠堂的竹樹長入田氏廠房範圍,廠方斬樹後,曾引起少數鄧氏族人不滿。田氏廠房沒有排污問題,即使初時有煙窗問題,最終亦解決。因經營的行業異於主流,田家炳不活躍於商會,只曾參加塑膠廠商會。田家炳只顧自己生意,幾十年來作風低調,長年堅守塑膠工業,不轉型發展地產;他淡薄財富和名利,腳踏實地做事。


標題 田氏與新界社會
日期 16/11/2010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7分40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TKP-SEG-009
個人事業總結
田家炳從小萌發工業救國思想,父親在家鄉開磚瓦磘廠,創造就業機會。工業可促進就業,發揮民智和民力。田家炳認為商業險詐,不合自己個性;廠家重視信譽,產品不能取巧。田家炳自覺做事考慮他人利益,例如為方便客戶,免費為客送貨,又批准少量入貨。

田家炳坦言,事業上無甚值得驕傲,最欣慰的事情為屏山建廠順利。1970年代,政府發展屯門,向田氏廠房收地數萬呎;屏山分廠開辦後,屯門廠地發展成工業大廈。田家炳滿足自己的人生,強調以誠待人,令人刮目相看。田家炳認為,成功定義廣闊,並不限於賺錢,自言最成功是受人尊重,例如獲選「十大感動香港人物」、獲頒大紫荊勳章、獲冠名「田家炳星」等。田家炳不擅於參政,對開會感煩惱,甚至少參與同鄉組織。近年香港發展為國際城市,社會競爭激烈,田家炳認為自己踏實的個性與香港急速發展格格不入。田家炳與下游客戶聯誼不多,平日間中與員工交流。




標題 個人事業總結
日期 16/11/2010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16分19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TKP-SEG-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