鄺國雄

鄺國雄
衙前圍村委員會執行委員

性別:
出生年: 1948
受訪時年齡: 64
教育程度: 初中
主要職業: 機械技工
訪談主題: 社區,社會生活
最近訪問
生平簡介 精選片段 全部訪談記錄 相片/資料集
父母背景和搬入衙前圍的由來

1948年鄺國雄生於香港,祖籍寶安平湖,出生時與父母和兩位姐姐同住,全家在油麻地文明里租住舊樓的一間房。父親10多歲時已從家鄉來港謀生,其後任職電器技工,鄺國雄懂事時父親已在工務局工作,當時亦有不少親戚從平湖來港。母親是沙田大南寮人,鄺國雄小時候經常跟她回娘家探親。母親是家庭主婦,曾在家穿膠花、織手襪幫補家計。因父親中了馬標的二奬或三奬,獲得1萬多元的獎金,1954年他以6、7千元買入衙前圍1巷33號的房屋,全家從油麻地搬入衙前圍,居住環境大大改善。

1巷33號是通信地址,衙前圍的門牌並未順序編訂。1巷33號前業主估計是現任鄉長吳志榮的父親吳發仔(吳有發),鄺國雄父親買屋時跟他簽契交易。衙前圍流行與沙田的鄉村通婚,不少婦女從沙田嫁入衙前圍,吳志榮母親是黃泥頭人,黃泥頭與大南寮只有一坑之隔,鄺國雄母親與吳志榮母親從小相識,份屬姐妹關係,因此鄺家得以入村買屋。鄺國雄在衙前圍長大,直至21歲結婚搬出,父母仍留在原屋居住。鄺國雄父母很少跟他談及往事,可能昔日民風保守,長輩和後輩交流不多,鄺國雄靠日積月累才慢慢了解。




標題 父母背景和搬入衙前圍的由來
日期 26/06/2012
主題 社區, 社會生活
記錄總長 13分25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KKH-SEG-001
衙前圍1巷住所的間格。衙前圍成為來港親戚的落腳地

鄺國雄住在1巷33號的兩層瓦頂屋,由於33號左右兩邊緊挨鄰屋,他不知道牆身以何種材料建成,可能是磚頭或麻石。33號樓底較高,二樓可稱為「閣仔二樓」,二樓與樓下同樣有房有廳,而且有個騎樓(闊度等如衙前圍的一條巷),可算是接近正式的「二樓」,兩層以樓梯連接。樓下和二樓的間格基本相同,但樓下盡頭有個廚房,由於開了一條小巷入廚房,樓下的房間較小。

鄺國雄6歲時從油麻地搬入衙前圍,新屋每層有200多呎,但小時候思想單純,沒有「面積」的概念,只覺地方變得寬敞,走出門口就有玩樂地方。他在文明里居住時,沒有娛樂地方,姐姐只帶他到天后廟,在廟前的一條斜壆玩滑梯,他認為新舊居可說是天與地之比。鄺國雄全家住在二樓,房間是父母的睡房,他與兩姐睡在廳的碌架床,天熱時爭相睡在清涼的鋪磚地板,家人上樓梯前已脫鞋,地板十分清潔。鄺家在樓下食飯和聽收音機,樓下的房間平日空置,間中有父親的世侄從鄉下來港,先在衙前圍落腳,樓下成為親戚的落腳地。樓下房間有一張碌架床,每次投靠親友一般是1、2人,最多可容納3、4人,親友只在衙前圍小住數月至1年,找到工作後便搬走。




標題 衙前圍1巷住所的間格。衙前圍成為來港親戚的落腳地
日期 26/06/2012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9分11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KKH-SEG-002
衙前圍1巷居所的設施: 爐頭、水池和砂櫃。大小便和打風落雨的解決辦法

鄺國雄家的廚房位於樓下盡頭,有條巷仔連接大門和廚房,巷仔上面正是通往二樓的樓梯。廚房呈「L」字型,闊度如同村內的一條巷,設有兩個爐頭,鄺家搬入時已用火水爐,不用燒柴生火。家人在廚房沖涼,靠近煲水的爐頭,沖涼時關上面向二巷的小窗。廚房旁邊有個水池,鄺國雄父親從事水電工程,考慮到經常制水,他用紅毛泥搭了一個池貯水,省卻用水桶擔水的麻煩,一個池的容量等可幾個水桶,衙前圍村屋大多沒有水池。鄺家由於建了水池,不能像部份村屋開後門。水喉、電器等家居維修雜務全由父親包辦,鄺國雄與同輩大多學習「手作仔」傍身,因此村內各戶可自行髹漆。

鄺國雄家搬入衙前圍時沒有電燈,只點火水燈照明,後來樓下改用汽燈(大光燈)。最初家中沒有電視和雪櫃,只有一部收聽麗的呼聲的收音機。樓下有一個紗櫃,分為上下兩格,每格各有兩門,下格擺放碗碟,上格擺放食物,如同今天的雪櫃,上格外圍有一層紗網,防止蚊蠅入內。剩餘飯菜可在上格貯存數日,當年村民省儉,剩菜只要不發臭,便可照樣食用。

家人在屋內煮食和沖涼,在痰罐上大小便,每晚有人倒夜香,痰罐全日放在屋內,鄺國雄對臭味已習慣成自然。附近七層大廈落成後,家人改到大廈公廁大小便,不再使用痰罐。鄺國雄小時候不懂害怕打風落雨,不知道住屋是否穩陣。他認為徒置區的落成,影響了渠道的暢通。他憶述某年時衙前圍水浸(可能颱風「温黛」襲港之年),水深及膝之半,明渠口被大籮和石塊堵塞,排水緩慢,他親自潛入明渠,取走大籮和大石。當時3巷更有一間屋倒塌。




標題 衙前圍1巷居所的設施: 爐頭、水池和砂櫃。大小便和打風落雨的解決辦法
日期 26/06/2012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15分56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KKH-SEG-003
無心向學讀至中一輟學。在圍門旁齋舖「高記」幫手煮齋和送貨

鄺國雄約7歲入學,就讀城寨的非正規學校,小三時入讀土瓜灣農圃道的東莞同鄉會小學,父親亦在農圃道的工務局上班。同鄉會小學是半日制,鄺國雄讀上午班,每天從衙前圍搭巴士返學。勉強地小學畢業後,他在花墟的博雅書院(今陳樹渠紀念中學)升讀中一,未幾因無心向學而輟學,同時為父親省回學費。鄺國雄小時候活潑好動,雖然自問不笨,只是不喜歡讀書。父親嚴厲督促他求學,甚至施以籐條體罰,但他仍堅拒服從。輟學後鄺國雄在衙前圍做各種雜工,圍門旁邊有檔賣齋菜的「高記」,東主姓高,是衙前圍的外姓村民。

「高記」從事批發生意,售賣麵根、齋鮑魚、春卷、白糖糕等齋菜。鄺國雄不想找正式的工作,但又希望賺零用錢,於是他在高記開工,幫老闆煮齋和送貨,返工時間不定,算是半玩半做,店內亦有幾位同村青年幫忙。早上他騎單車送貨,送貨地點普遍是涼茶舖,可遠至土瓜灣和長沙灣。鄺國雄下午無事可做,在鄉公所打麻將消磨時間,村中老人十之有九懂賭錢。晚上他在高記煮齋,替切好的麵根染上黃、紅、藍色,工作期間又可食齋。有時他又替老闆到徙置區賣白糖糕。他以玩樂心態做事,直至14、15歲時才到鴨脷洲學師,學習船艇的機器。




標題 無心向學讀至中一輟學。在圍門旁齋舖「高記」幫手煮齋和送貨
日期 26/06/2012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14分36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KKH-SEG-004
跨越幾個行業的打工生涯: 機械、電器、打鐵和船務

鄺國雄輟學後父母批評他懶散,他亦希望過些正規的生活,於是14、15歲到鴨脷洲機器廠學師,這是他首份正式工作。吳瑞武是首位在該廠工作的衙前圍村民,在鄺國雄學師時他已是師傅,吳瑞武先介紹吳志榮學師,吳志榮引介鄺國雄入職。衙前圍有4名青年共同在該廠學師,鄺國雄是第3位加入。他跟師傅學習維修蝦艇和漁船的機器,學師時在廠食住,月薪20元,每隔一段時間放假1至2天,放假時幾名衙前圍青年結伴回家。鄺國雄等人沒有學滿師,學了約1年多便集體離職,算是勉強掌握技術。其後他與吳志榮在一間製造百事可樂櫃的公司學師,該公司在新蒲崗和土瓜灣設廠,兩人月薪80元,屬於半熟練的打鐵工人。未幾吳瑞武介紹吳志榮行船,入職「渣甸」船公司,但吳志榮加入了另外一間公司,他請鄺國雄頂替懸空的職位。

鄺國雄行船時未滿18歲,船公司走東南亞航線,1水船維期1至2月,他在船倉做低級的機房工作。他只走了一水船便決定離職,該水船尚未上岸前,他寫信向父親交代辭工之事,父親立即替他找工作,覓得青山道某間電器舖的學徒職位,東主可能是父親的師兄弟。18、19歲時鄺國雄到電器舖學師,成為父親的同行,水電的技術範疇與打鐵和機械不同。學師維期3年,在他未學滿師時,父親又介紹他入職工務局。他在油渣部從事機械工作,替警署、消防局、醫院等政府機構的發電機和重型機械供應油渣。他較喜歡機械,工作得心應手。入職時他是半熟練工人,1至2年後升任師傅,月入300至400元,師傅的職務與學徒相同,但要負更大責任。他在工務局任職9年11個月,其後經營工廠,離職時月薪不多於1千元。對於未能任滿10年,鄺國雄感到可惜,因工務局規定任滿10年者,60歲退休後每月可享有約1千元的退休金。




標題 跨越幾個行業的打工生涯: 機械、電器、打鐵和船務
日期 26/06/2012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20分47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KKH-SEG-005
經營電子零件廠的始末

鄺國雄離開工務局後,跟姐妹和弟弟經營電子零件廠,希望拚搏創業而致富。當時電子業興旺,新蒲崗有不少收音機廠。該零件廠由姐夫開辦,他當年在電子廠做買手,鄺國雄兄弟負責工廠的營運,兩人先在家中設廠,購置兩部啤機,從原子粒廠接訂單,然後按照客戶的產品草圖,請起模師傅製作工模,再用啤機正式投產。貨價取決於訂貨量,訂貨量越大,起模成本便越低,單位貨價便越便宜。零件廠的規模日益擴張,鄺氏兄弟後來更租用兩間廠房,面積合共數千呎,工廠不需要僱用大量伙記,只需要有人較模和操作啤機,鄺國雄則指導工人安全知識。他從事零件廠生意數年,後與合伙人意見不合,離職轉行開的士。他在工務局工作期間,已考獲貨車、的士等車牌。他開的士時間不長,只做了約1年多,當時他還未滿40歲。鄺國雄自謂人生複雜,事業不太順景,從事過不少行業。




標題 經營電子零件廠的始末
日期 26/06/2012
主題 社區, 工業
記錄總長 7分36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KKH-SEG-006
昔日衙前圍的週邊環境。童年在村內外的娛樂(一)

鄺國雄認為衙前圍的週邊環境變化很大,七層大廈未出現時環境較佳,圍村週圍很空曠,不像現在密密麻麻,村外有不少菜地、木屋和鐵皮屋,圍內房屋則是較正規的木屋;當時有條水坑發源於獅子山上,水質十分清澈,在衙前圍旁邊流過,最後流入大坑(編按: 啟德明渠)。鄺國雄的童年玩伴大多是今天村委員會的成員,例如吳志榮、江志賢、吳肇基等人。他小時候無心讀書,書緣不及同伴。他小學時讀上午班,下午1點放學,回家後不做正事,整個下午四週玩樂,在圍門空地拍公仔紙和玩波仔,當時空地仍是泥地。至年紀稍大時,他與朋友結伴到獅子山腳的練靶場捉金絲貓,由於場內是實彈射擊,為了安全起見,他們待沒有練習時才上山。他們到衙前圍步行往返練靶場,每次玩樂花2至3個小時,天黑前要趕回家食飯,以免被父母責罰。

衙前圍村後有間至德公立學校,雖然並非全部村中小童在此就讀,但他們經常走入學校作樂,在籃球場捉迷藏。吳志榮父親是至德的校監,他的子女可隨時走入學校。某天鄺國雄兄弟與吳志榮的數名弟妹、吳肇基的兩名弟弟等小童在校玩耍,某位成人隨意為他們拍下合照。鄺國雄有時在天后宮神枱旁邊打乒乓球,在地上劃中線就地對打。10多歲他已經常上鄉公所,在旁聽大人談話或看大人打麻將,直至學會賭錢才落場。昔日鄉公所面積只及今天的一半,佔地範圍等如一間屋,當年有個露台,角落有一個尿廁,露台建了一道白磚牆,從街外不能窺視廁格,但露台有一道小隙可窺見內部,因此尿廁只限男人使用。當年村民很少拍照,因買不起相機,有錢亦去食去賭。昔日村內小童幾歲已偷偷抽煙,各人輪流吸啜一枝煙。




標題 昔日衙前圍的週邊環境。童年在村內外的娛樂(一)
日期 26/06/2012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13分17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KKH-SEG-007
昔日衙前圍的景觀和村民生活。童年在村內外的娛樂(二)

昔日衙前圍前排的屋有間茶居仔,售賣各種常見點心,後來茶居仔變成「利棧」米舖。圍門前有兩個街喉,各由一個小糟圍住,水喉未安裝入屋前,大多數村民到街喉輪水。鄺國雄認為村民很少爭吵,只有小孩間中打架,但打完就沒事,大家不記在心上。母親大部份時間在家,她不會花錢,只會賺錢,閒時織手襪、穿膠花幫補家計,鄺國雄亦間中幫忙。當年有不少村民穿膠花,工廠的人入村派發材料,分發各住戶加工,例如剪線、織指頭等。六巷有間住家式車衣工場,安放了兩部衣車。

每逢喜事、白事和節慶,母親便返回大南寮的娘家,鄺國雄在春節和暑假跟母親回阿婆家,幾乎每年暑假都在沙田鄉間住上整個月。鄺國雄與家人從衙前圍出發,先坐巴士往尖沙咀火車站,再乘火車至沙田站落車,然後步行約1小時回家,途經蜿蜒曲折的田梗。他覺得去大南寮是開心之事,可在鄉間通山走通田去,跟大人耕田插秧,摘水果和游水坑是例牌活動。由於父親平日要上班,他只在假期時與鄺國雄母子返外家。

昔日衙前圍節日氣氛濃厚,未到中秋全村已點滿燈籠,未到過年已燒炮仗,過年時小童可燒炮仗、放煙花、逗利是,反觀今天已全沒氣氛。小時候鄺國雄對打醮沒有深刻印象,他只顧週圍玩樂,不懂打醮的用意。他結婚後搬出衙前圍,過後有段很長的日子沒有回村,直至2006年吳志榮出任村長。吳志榮邀請他幫忙村務,兩人一齊長大,談得合攏,鄺國雄欣然答應,正式復山為村做事。




標題 昔日衙前圍的景觀和村民生活。童年在村內外的娛樂(二)
日期 26/06/2012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12分32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KKH-SEG-008
婚後遷出衙前圍的經過。1980年代以62萬元向長江賣出1巷住屋

鄺國雄21歲結婚,當時在工務局工作,因居住地方不足,婚後他與妻子搬出衙前圍。妻子在村內定居的日子比他更長,婚前她住衙前圍5巷,鄰居是吳肇基一家,當年5巷尚有幾幅空地。搬走時鄺國雄沒有多大感覺,認為成家搬出很自然。遷出後他在紅磡租房,其後搬到土瓜灣、佐敦道等處,每個地方只是租房,只入住一年半載。搬出衙前圍約6年後,適逢一巷的曾銀妹出租二樓,鄺國雄與家人又搬回衙前圍,當時租金十分便宜,子女交由他們的祖父母照顧。曾銀妹的屋有兩層,明顯較相鄰的屋高出一截。約1年後鄺國雄與妻兒遷出,入住沙田瀝源邨的公屋單位。他任職工務局時已申請公屋,由於是公務員身份,申請公屋較易。他在瀝源邨住了20多年,近年搬往馬鞍山的居屋。

最早有意收購衙前圍的是國華銀行,當年由李棠和吳發仔代表村民談判;兩人份屬親戚,李棠是吳發仔的姐夫。兩人與國華的談判沒有成果,其後長江實業接手,長江與村民未有達成共識,雖明知無法收購全村,長江仍向村民開價,賣屋而交吉者獲62萬元,不交吉者則有56萬元。鄺國雄估計長江打算逐分地收購,然後以地契向政府申請換地。

鄉長李富通知鄺家收購之事,鄺國雄亦主張賣屋,當時父母已年老,衙前圍的村屋居住條件差,好處只是鄰居關係較密切。鄺國雄見長江有意收購,第一時間已答應,以62萬元成交。鄺國雄家隨後買入穗禾苑的單位,父母搬入穗禾苑,買樓後仍有10多萬元的餘款。長江收購後即行封屋,未幾剷平全屋,鄺國雄沒有不捨之感,他認為拆屋是應份之事,可謂一勞永逸,既防止前業主回來,又避免道友霸佔空屋。




標題 婚後遷出衙前圍的經過。1980年代以62萬元向長江賣出1巷住屋
日期 26/06/2012
主題 社區, 社會生活
記錄總長 14分48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KKH-SEG-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