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瑞武

吳瑞武
衙前圍村吳成達祖二房長老

性別:
出生年: 1937
受訪時年齡: 75
教育程度: 小學
主要職業: 海員
訪談主題: 社區,社會生活,日治時期
最近訪問
生平簡介 精選片段 全部訪談記錄
有屋有田的石鼓壟村大家族

吳瑞武生於衙前圍庇鄰的石鼓壟村,家族有大屋和田地。祖輩和父輩有不少家庭成員,家族在石鼓壟有幾間幾進的大屋,較衙前圍的村屋大,前進是爐灶,後面是廳,再後是房和閣仔,另有曬穀地和豬屋。吳瑞武與祖父、母親和兄弟姐妹同住,祖父睡在廳中;他有幾位姑姐,祖母住在大姑姐家,大姑姐跟丈夫在石鼓壟旁種花,母親有時不能抽身照顧全部子女,吳瑞武便跟祖父去姑姐家食飯,祖父毋須工作。母親在家族的田地務農,吳瑞武間中幫忙農活,田地在日治時代被徵用。




標題 有屋有田的石鼓壟村大家族
日期 17/04/2012
主題 社會生活
記錄總長 2分52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NTW-NSM9-HLT-001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樸素農村

吳瑞武在農村出生,童年生活樸素。他自小幫母親淋菜、拔草,早上摘菜帶往市場出售。當年小童的娛樂較單調,玩的是自製玩具,男童的玩意有打波仔、游泳、放風箏、抓紙、拍公仔紙等,女孩跳橡筋繩和跳飛機。成人每天辛勤勞動,晚上唱山歌作樂。當時沒有電力,村民點燈照明,家家戶戶8點多便入睡,翌日天亮便起床。他慶幸自己和同伴沒有學壞。




標題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樸素農村
日期 17/04/2012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2分35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NTW-NSM9-HLT-004
童年利用餘暇協助母親務農

吳瑞武自小跟母親務農,了解市集位置和農作物特點。母親在黃大仙種西洋菜、蕹菜和薯蕃,最初母親將農作物帶到打鐵街(沙埔村旁)公眾水喉的市集售賣,市集只在早上運作,市集消失後要過海賣菜。蕃薯約3個月有收成,秘訣是泥土要夠深和鬆軟,薯種才能深植成長。蕃薯苗可作豬隻飼料,種蕃薯苗要落肥料催谷,種蕃薯則不能用肥料,否則影響收成。母親同時養豬和種菜,賣豬時通知客人上門收貨,吳瑞武閒時幫母親耕田,他另有正式工作。




標題 童年利用餘暇協助母親務農
日期 17/04/2012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3分16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NTW-NSM9-HLT-005
小童躺在坑底將魚擠上岸捕捉

衙前圍尚有魚塘時環境優美,附近一片青青綠綠,村前是西菜田地(今新蒲崗)。新蒲崗最初是沙灘,後期才開闢成菜田。吳瑞武小時候跳落大坑(今啟德明渠)游水,水質非常清澈,尤其是大雨過後,坑底鋪很滑的泥,小童直接在坑邊跳水,坑中有鱔和鯽魚,鯽魚大多在熱天出沒,吳瑞武整個人躺在大坑,將魚群擠上岸邊以便捕捉,場面十分滑稽。
 




標題 小童躺在坑底將魚擠上岸捕捉
日期 17/04/2012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2分19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NTW-NSM9-HLT-006
四週出沒覓食的圍村小童

衙前圍村週圍有些果樹,由最靠近的居民打理,村內小童可隨意偷摘樹上的蕃石榴、龍眼和黃皮,一般用叉取走咬在口中,當中以龍眼樹高大,偷生果者只限小朋友。小童不偷雞蛋和疏菜,務農的村民如有剩菜,大多贈送鄰居,互相幫忙。衙前圍附近有菓子廠和醬園廠,12、13歲小童喜歡到菓子廠偷話梅,話梅放在架上的窩欄(編按: 竹篾編制的盛器)晾曬,廠房被鐵絲網包圍,小童在空隙中用勾偷話梅,但要小心動手以免弄跌貨物。
 




標題 四週出沒覓食的圍村小童
日期 17/04/2012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3分8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NTW-NSM9-HLT-007
鄉民隔着明渠唱山歌場面有趣

早年九龍城鄉民隔着今啟德明渠唱山歌,場面十分有趣。男女青年上山割草做燃料時,因相距太遠不能談話,改以對唱山歌交流。吳瑞武印象中的叔父遊手好閒,靠唱山歌娶到老婆,其妻是新界鄉村婦女。每晚在啟德明渠兩岸,站滿未婚的年輕男女,從飯後至睡前的時間隔坑對唱,山歌有本地話和客家話,有人從沙埔村(渠口)唱到大磡村(渠尾),不少姻緣由此締結。吳瑞武等小孩在旁觀看,覺得歌聲動聽,但不懂山歌內容。




標題 鄉民隔着明渠唱山歌場面有趣
日期 17/04/2012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2分18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NTW-NSM9-HLT-008
樁米的石堆勾起鄉村生活記憶

吳瑞武贊成保留衙前圍的部份村屋,讓村民重拾生活記憶。他至今仍對村屋的石碓記憶猶新,大多建在樓梯底以節省空間,村民割禾回家後樁米為穀粒脫殼,踏石碓時發出「呯嘭」的聲音。昔日石鼓壟村家家戶戶有石碓,衙前圍只有少數村屋造了石碓。他慨嘆可能因年代久遠,今天村民已對鄉村生活沒有感覺了,家鄉日益淪落。

 




標題 樁米的石堆勾起鄉村生活記憶
日期 17/04/2012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2分13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NTW-NSM9-HLT-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