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發
「外發」是戰後香港工業的一種常見生產模式,通行於製衣、鐘表、電子、五金、塑膠等行業。大廠對訂單應接不瑕之時,將部份訂單外發與山寨廠或住家工場承接。外發有兩大形式,一種是發包或分包,承接者只需負責個別工序;一種是外包或委外,承接者要負責全件產品。外發模式加強了香地工業的競爭力,有助廠商靈活應對國際市場的轉向。
洋行、莊口、嚤囉行
「洋行」又名「出口商」 或「貿易公司」,是歐美客戶與本地廠商交易的中介機構。洋行集中在尖沙咀和中環,著名者有「利豐」、「華興」、「益盛」等。1950和1960年代本地廠商大多無力直接聯絡歐美客戶,要依賴洋行接單。洋行收到客戶的採購詳情後,再向廠家分發訂單投產;廠長將產品售給洋行,再由洋行出口。與洋行角色類近的還有「莊口」和「嚤囉行」。「莊口」又名「辦莊」,多由華商經營,專替廠家出口產品到南洋,部份更向廠商提供貸款。「嚤囉行」由印巴籍商人經營,集中經營中東和非洲市場。
模具
「模具」又稱「工模」,是五金和塑膠產品的成形工具。產品的外形由模具的形狀決定,產品質量也取決於模具的精度。製造模具是五金業和塑膠業的高技術工序,一般由起模師傅負責。模具分為塑膠膜具和五金模具兩種,後者可細分成鑄造模、鍛造模、壓鑄模、衝壓模等。
OEM、ODM、OBM
「OEM」是「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的簡稱,一般譯為「代工生產」、「貼牌生產」或「原始設備製造」。OEM是1970和1980年代香港工業的一種經營模式,常見於製衣、電子、塑膠、鐘表等行業的大中型工廠。OEM的運作流程: 香港廠商與品牌公司、大型零售商等歐美客戶接洽,由客戶交代產品樣式,廠商按照訂單投產,製成品直接賣給客戶,廠商不參與零售。與OEM對應的是ODM (原始設計製造)和OBM ( 自有品牌生產)。
三來一補
「三來一補」指「來料加工」、「來樣加工」、「來件裝配」和「補償貿易」,是內地改革開放初期實行的一種外商投資模式,最早出現於1978年的東莞,不少港商在1980年代以此模式在內地設廠。「三來一補」的運作流程: 香港廠家提供原料、機器、技術和管理,地方合作單位 (例如村鎮政府) 提供廠房和勞工,廠家向地方單位支付加工費,製成品運回香港出口。
三資企業
「三資企業」是三種中國法律容許境外企業在內地投資的經營模式,分別為「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和「外商獨資企業」。「三資企業」的進口原料要經海關徵稅,方能進口生產。1990年代港資工廠如要經營內銷,必須登記成為「三資企業」。
電子跳字表
「電子跳字表」是機芯內裝置電子元件的數字顯示式手表,1970年率先在美國面世。電子跳字表一般採用二極發光管(LED)或液晶體(LCD)顯示時間,通稱「LED手表」或「LCD手表」。
機械表、粗馬表、幼馬表
「機械表」是最早面世的表種,1970年代前是手錶的主流。機械表動力來自機芯內的發條,以此帶動齒輪和表針。為了使齒輪能夠順暢運行,在機芯內會添加一些寶石軸承,俗稱「鑽眼」。寶石軸承數目是衡量機芯質量的指標,粗馬表的機芯一般是一石,幼馬表(又名「細馬表」)機芯可多至十七石。寶石軸承越多,手錶價值越高。
機芯
「機芯」又稱「表肉」,是手表的靈魂,手表自19世紀面世以來,一直採用機械機芯,20世紀70年代後,電子機芯和石英行針機芯先後面世,兩者可大量生產,逐步取代傳統的機械機芯。機芯生產技術高,長年由瑞士、德國、美國等國壟斷市場。
行針石英表
「行針石英表」是以石英震盪原理計時的手表,1967年和1968年分別在日本和瑞士研發成功。石英表以電池為動力,準確程度每年偏差不逾兩秒。1980年代後成為全球主流的手表。
行街
「行街」指本地成表廠或成表裝配工場僱用的外勤推銷員,向全港的鐘表零售店推銷該公司出產的手表。交易時先由成表廠向手表零售店賒帳,批准零售店買斷來貨,某款式的產品即使滯銷,零售店亦不能退貨,但可與成表廠商量減價。
電子零部件
「電子零部件」又稱「電子元件」是收音機、電視、電腦等電子消費品的內部組件,分為主動和被動兩種。主動零部件是指電子電路獲能量供給時,可發揮放大、振盪等主動機能的零件,包括真空管和半導體。原子粒是應用層面最廣泛的半導體。被動元件是指電路中無法主動發揮機能的零件,例如電阻、電容和變壓器,其變化完全受外加電源控制。
磁環記憶體
「磁環記憶體」 又稱「磁芯記憶體」或「磁圈記憶體」,是一種早期的電腦記憶體。磁芯記憶體利用磁性材料製成,裝配磁環的工序俗稱「穿珠仔」。記憶體採用二元制原理運作。磁環記憶體屬於隨機存取記憶體,電腦中可擔任主記憶體的功能。
印刷線路板
「印刷線路板」又稱「印製電路板」、「印刷電路板」,是電子消費品內各種零部件的支撐體。印刷線路板在20世紀30年代開始研發,隨着科技的提升,層數越來越多,體積越來越小。線路板的關鍵生產技術是電鍍、穿孔、蝕刻等。覆銅板和銅箔是PCB的主要原料。
半導體
「半導體」是指一種導電性可受控制,導電範圍介乎絕緣體至導體之間的材料。現時大部份電子消費產品的核心零部件以半導體材料制成。常見的半導體材料有矽、鍺、砷化鎵等,在各種半導體材料中,矽在商業應用上最具影響力。
TQM
「TQM」是「Total Quality Management」(全面品質管理)的簡稱,是現今全球大企業的一種管理模式,目的是建立團隊精神,提升生產效率。「TQM」的兩個目標是企業資源規劃及實時生產。落實ERP的關鍵在建立中央電腦,使公司管理層得以實時操作各條生產線。
原子粒
「原子粒」又名「電晶體」或「晶體管」,是一種固態半導體元件。原子粒是一種電子電路的可變開關,基於輸入的電壓,它可控制流出的電流。原子粒是20世紀電子科技的重大發明,成為大部份電器的最關鍵零部作。原子粒促進電子消費品的大量生產,發明初時最普及應用在收音機和計算機的生產。
阿姐
「阿姐」是香港製衣廠女性管工或指導員的俗稱,主要職責是分配工作、管理人事、安排生產外發、指導生產流程等。「阿姐」是工人和部長或廠長之間的溝通橋樑,要具備管理能力,務求工人和老闆的信任。
出口、本港
戰後香港製衣廠大致可分為「出口」(即產品外銷)和「本港」(即產品本銷)兩大類。出口製衣廠大多屬領有廠牌的正規廠,嚴守勞工法例和消防條例等。出口成衣大多以「大分科」生產,即每件成衣分拆多個工序,各部門工人負責個別工序。嚴謹「本港」製衣廠多屬規模細小的山寨廠,一般在舊樓民居設廠,只有少量工人和衣車,「本港」廠採用「小分科」生產,每人負責多個工序。
GATT
「GATT」是「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關稅暨貿易總協定)的簡稱,是1947年由23個成員國簽署的一項多邊國際協定,謀求國際自由貿易,以協商辦法解決貿易爭端。1970、1980年代一系列紡織品配額談判隸屬於GATT的議會組織,其中烏拉圭回合 (1986-1994)會議歷時最久,參與國家最多,導致「世界貿易組織」的誕生,配額限制逐漸消緩。
黑膠綢
「黑膠綢」是廣東是婦人衣服常用布料,產於廣州、南海和順德等地,戰前銷往中國內地、港澳、台灣、南洋等地。黑膠綢的原料是廣東的土產生絲,紗綢織製後,經曬染和過膠而出售。
配額
「配額」(quota) 是歐美發達國家 (入口國) 對發展中國家或地區 (出口國) 實施的貿易限制。1960年代起歐美國家為保障本土紡織工業,限制香港等發展中地區紡織品的入口量,按各出口國的出口量釐定配額。香港的配額由出口商和紡織製衣業廠商分配,配額可自由轉售。受配額限制的紡織品最初是純棉成衣,後來擴及滌綸纖維製品和化學纖維製品。
TAB
「TAB」是「Textile Advisory Board」(紡織業諮詢委員會)的簡稱,是香港首個工業界諮詢機構,1960、1970年代對政府施政影響鉅大。TAB成員由政府委任,來自工業和貿易兩大界別,前者有大型紡織和製衣企業的廠商,後者有大型貿易公司或洋行的代表。香港工商貿易署參與國際紡織品配額談判期間,TAB成員亦獲邀赴會,即時提供建議。
車刨鑼
「車刨鑼」是「車床」、「刨床」和「鑼床」合稱,三者是五金廠或機械廠最常見的設備,分別用於切割、刨削和打磨金屬原料。「車刨鑼」亦可指操作「車床」、「刨床」和「鑼床」的相關工藝,是一般五金廠學徒最主要的學師內容。
層疊電池
「層疊電池」又稱「積層電池」,最初在德國面世,1950年代末香港電池廠家引進生產,普遍用於電子打火機、原子粒收音機。層疊電池與傳統的圓筒電池生產原理相同,主要分為9W和12W兩種,分別有6層和8層,每層有1.5W電力。
衝壓
「衝壓」是金屬製造業主要生產工藝,衝壓利用衝床和模具對金屬材料施加外力,塑造成各種產品的形狀。「衝壓」和「壓鑄」是香港金屬製造業兩大生產工藝,衝壓較適合處理不銹鋼等較硬的金屬,較耐熱的金屬則適宜以壓鑄處理。
不銹鋼
「不銹鋼」是指含鉻越過12%的合金鋼,具有外表漂亮、易於加工、抗腐蝕等優點。在1960年代初的香港,不銹鋼是新開發的金屬,主要在醫院應用。不銹鋼與銅和鋁相比,質地較堅硬,啤壓和成型的工藝較為複雜。不銹鋼產品主要生產工序有開料、衝壓、焊接、磨光等高。
人造皮革
「人造皮革」是一種工業原料,又稱「仿皮」、「合成皮」或「合成皮革」,是一種外觀、質感像天然皮革的塑料製品。人造皮革以平布、帆布、針織、起毛布等織物為底基,上面塗覆塑料膠膜和各種添加劑而製成,一般用於製作服裝、鞋帽、箱包和傢具等產品。
高週波機
「高週波機」又名「高週波電壓機」、「高週波塑膠熔接機」,由英國工程師發明,最初主要應用在電訊方面,及後發展成為銲接塑料薄膜的專用機器。操作時先將薄膜剪裁,放入高週波機上,利用高頻振動將薄膜熔接,可生產筆袋、銀包、卡套和文件套等產品。
啤機
「啤機」是注塑機的俗稱,注塑是塑料成形的常見方法。注塑機的大小一般以注入塑料的重量(盎司或安士)來計算,注塑機越大,所生產的塑膠製成品便越重。啤機分為人手和自動操作兩種。戰後初年,香港山寨廠創業大多只設置「七五機」等小型啤機,「七五機」指該啤機可生產四分三盎司的塑膠製品。
塑料薄膜
「塑料薄膜」是一種工業原料,俗稱「原子皮」,由油狀和粉狀的塑料壓制而成,普通生產線一般由滾壓機、印刷機、背涂機和切割機組成。橡膠和塑膠均可製成塑料薄膜,薄膜再經加工可製成不同產品,如吹氣用品、傢俬表層、手袋、玩具等。
PVC
「PVC」是聚氯乙烯的簡稱,因為價廉和易於加工,成為產量僅次於硬膠(PS)的第二大泛用塑膠,廣泛應用於日常生活。PVC在五大泛用塑膠(PE、PVC、PP、PS、ABS)中是唯一含氯塑膠,可藉添加塑化劑改變柔軟度。PVC塑料因此按柔軟度分成軟PVC與硬PVC。PVC塑料可製成薄膜和人造皮革,再經加工成為消費用品。
樹膠
「樹膠」又稱「橡膠」,是一種有彈性的聚合物。「橡膠」分為天然橡膠和合成橡膠兩種;前者從植物的樹汁獲取,後者是人工合成的高彈性聚合物,以煤、石油、天然氣為主要原料,約1860年代在英國開始研發。橡膠是重要工業原料,適用於生產輪胎、墊圈、玩具等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