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忆记:活在香港历史建筑
浏览选项

最近浏览

{{removeNBSP(item.name)}}
时代.忆记:活在香港历史建筑
浏览选项:
最近浏览
{{item.name}}

出生与住屋


   
大家好,我叫英和,是家中长子,有两弟两妹。                       



我于一九二零年由邻居容婆婆和祥嫂接生,在新界元朗锦田吉庆围的家中出世。 吉庆围是我们锦田邓族的围村,已有五百多年历史,四边有青砖围墙,四角有炮楼,铁造的围门在我出生前曾被英国人取走,直至我五岁时经邓伯裘伯伯多番斡旋,才得以交还重装。除围村外,锦田还有很多祠堂、庙宇和书室,是我们儿时经常流连的地方。


围村有不少传统习俗,而我第一个参与的仪式,就是每年农历正月十二日至十五日在清乐邓公祠举行的点灯仪式。从十二日起,族中新生男丁都有一个代表他的灯盏燃点在祠堂的大灯笼内,爸爸也在我出生后的首个正月为我点灯。至十五日,妈妈预备好丁粥和吉祥菜肴在祠堂内宴请族中长辈。自此,我的名字便加进族谱,正式确立在族中的身份。


吉庆围



吉庆围于明成化年间(一四六五年至一四八七年)兴建,围墙于清初建成,四角有炮楼和枪眼,围门装有一对连环铁闸,四周曾有护城河围绕。一八九九年英国接管新界时强行将铁闸拆去,其后乡绅邓伯裘向港府极力争取,铁闸终于在一九二五年送还重置。


清乐邓公祠



清乐邓公祠建于明末清初,以纪念邓族粤派第十七世祖邓清乐,属三进两院的青砖建筑。祠堂一直是邓清乐后人用作祭祖、节庆活动和宗族聚会的场所,族人每年农历正月十二日至十五日会在祠堂为新生男丁举行点灯仪式。


   
你们好,我是玛莉,有一个弟弟、两个妹妹。                               


一九二三年,我在西营盘西边街的赞育医院出生。赞育医院是香港第一间华人产科医院,助产士都接受过西医产科正统训练,口碑载道,因此我和弟妹都在这里出生。


我们住在湾仔石水渠街72号的唐楼。石水渠街原来有一条石水渠,从玉虚宫后的山坑引山水流入。在自来水还没有普及时,街坊都在这条水坑取水洗澡、洗衣和饮用。我曾经和阿姨往山上走,山水愈高愈清澈,也从远处看过那幢红墙绿瓦的禧庐。


战前的唐楼没有水厕,清洁工人在午夜时来收集粪便,俗称「倒夜香」,我家的木楼梯上写著的数字和符号便与「倒夜香」有关。粪便随后会由粪船运往内地做肥田料。


旧赞育医院



旧赞育医院建于一九二二年,是香港第一所华人产科医院,属新古典主义的红砖建筑。医院其后曾用作香港大学妇产科的教学及实习医院,一九五五年医院迁往新址,建筑物于一九七三年改用为西区社区中心。


石水渠街72至74A号蓝屋



蓝屋建于一九二零年代初,是四层高的砖木建筑,下铺上居,其中一间店铺正门保存著一八六七年的「华陀医院」石额。蓝屋正面有悬臂式露台,露台配以几何图案的熟铁扶栏,蓝屋蓝色外墙已成为湾仔区的地标。蓝屋和附近的唐楼建筑现正以「留屋留人」的模式,活化为集居所、餐饮服务、文化及教育活动于一身的项目,名为「We哗蓝屋」,于二零一七年完工。


玉虚宫



玉虚宫建于一八六三年,以供奉北帝,祈求庇佑水陆居民。庙宇为两进建筑,屋脊饰有精致的石湾陶塑,正门石额「玉虚宫」三字出自清朝名将张玉堂手笔,庙内供奉一尊铸于万历三十二年(一六零四年)的北帝像,弥足珍贵。


景贤里(禧庐)



禧庐约建于一九三七年,为香港半山区罕有的华人大宅,一九七八年易手后改名为「景贤里」。景贤里糅合中西建筑特色,屋顶以中式琉璃瓦铺砌,屋体则以钢筋混凝土及红砖建造,配以精巧的水磨石和灰塑装饰,属同类建筑的佳作。


推介特藏
推介展览
{{browsingName}}
全部项目
第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paginationParam.currentPage) -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1)}}- {{paginationParam.total >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paginationParam.currentPage) ?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paginationParam.currentPage) : paginationParam.total}}   项结果,共   {{paginationParam.total}}   项结果
检视
{{item.date}}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paginationParam.currentPage) -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1)}}   到   {{paginationParam.total >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paginationParam.currentPage) ?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paginationParam.currentPage) : paginationParam.total}}   共   {{paginationParam.total}}

出生与住屋


   
大家好,我叫英和,是家中长子,有两弟两妹。                       



我于一九二零年由邻居容婆婆和祥嫂接生,在新界元朗锦田吉庆围的家中出世。 吉庆围是我们锦田邓族的围村,已有五百多年历史,四边有青砖围墙,四角有炮楼,铁造的围门在我出生前曾被英国人取走,直至我五岁时经邓伯裘伯伯多番斡旋,才得以交还重装。除围村外,锦田还有很多祠堂、庙宇和书室,是我们儿时经常流连的地方。


围村有不少传统习俗,而我第一个参与的仪式,就是每年农历正月十二日至十五日在清乐邓公祠举行的点灯仪式。从十二日起,族中新生男丁都有一个代表他的灯盏燃点在祠堂的大灯笼内,爸爸也在我出生后的首个正月为我点灯。至十五日,妈妈预备好丁粥和吉祥菜肴在祠堂内宴请族中长辈。自此,我的名字便加进族谱,正式确立在族中的身份。


吉庆围



吉庆围于明成化年间(一四六五年至一四八七年)兴建,围墙于清初建成,四角有炮楼和枪眼,围门装有一对连环铁闸,四周曾有护城河围绕。一八九九年英国接管新界时强行将铁闸拆去,其后乡绅邓伯裘向港府极力争取,铁闸终于在一九二五年送还重置。


清乐邓公祠



清乐邓公祠建于明末清初,以纪念邓族粤派第十七世祖邓清乐,属三进两院的青砖建筑。祠堂一直是邓清乐后人用作祭祖、节庆活动和宗族聚会的场所,族人每年农历正月十二日至十五日会在祠堂为新生男丁举行点灯仪式。


   
你们好,我是玛莉,有一个弟弟、两个妹妹。                               


一九二三年,我在西营盘西边街的赞育医院出生。赞育医院是香港第一间华人产科医院,助产士都接受过西医产科正统训练,口碑载道,因此我和弟妹都在这里出生。


我们住在湾仔石水渠街72号的唐楼。石水渠街原来有一条石水渠,从玉虚宫后的山坑引山水流入。在自来水还没有普及时,街坊都在这条水坑取水洗澡、洗衣和饮用。我曾经和阿姨往山上走,山水愈高愈清澈,也从远处看过那幢红墙绿瓦的禧庐。


战前的唐楼没有水厕,清洁工人在午夜时来收集粪便,俗称「倒夜香」,我家的木楼梯上写著的数字和符号便与「倒夜香」有关。粪便随后会由粪船运往内地做肥田料。


旧赞育医院



旧赞育医院建于一九二二年,是香港第一所华人产科医院,属新古典主义的红砖建筑。医院其后曾用作香港大学妇产科的教学及实习医院,一九五五年医院迁往新址,建筑物于一九七三年改用为西区社区中心。


石水渠街72至74A号蓝屋



蓝屋建于一九二零年代初,是四层高的砖木建筑,下铺上居,其中一间店铺正门保存著一八六七年的「华陀医院」石额。蓝屋正面有悬臂式露台,露台配以几何图案的熟铁扶栏,蓝屋蓝色外墙已成为湾仔区的地标。蓝屋和附近的唐楼建筑现正以「留屋留人」的模式,活化为集居所、餐饮服务、文化及教育活动于一身的项目,名为「We哗蓝屋」,于二零一七年完工。


玉虚宫



玉虚宫建于一八六三年,以供奉北帝,祈求庇佑水陆居民。庙宇为两进建筑,屋脊饰有精致的石湾陶塑,正门石额「玉虚宫」三字出自清朝名将张玉堂手笔,庙内供奉一尊铸于万历三十二年(一六零四年)的北帝像,弥足珍贵。


景贤里(禧庐)



禧庐约建于一九三七年,为香港半山区罕有的华人大宅,一九七八年易手后改名为「景贤里」。景贤里糅合中西建筑特色,屋顶以中式琉璃瓦铺砌,屋体则以钢筋混凝土及红砖建造,配以精巧的水磨石和灰塑装饰,属同类建筑的佳作。


推介特藏
推介展览
{{browsingName}}
全部项目
检视
第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paginationParam.currentPage) -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1)}}- {{paginationParam.total >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paginationParam.currentPage) ?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paginationParam.currentPage) : paginationParam.total}}   项结果,共   {{paginationParam.total}}   项结果
{{item.date}}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paginationParam.currentPage) -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1)}}   到   {{paginationParam.total >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paginationParam.currentPage) ?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paginationParam.currentPage) : paginationParam.total}}   共   {{paginationParam.to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