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浏览

管治
英和
中学毕业后,我考进北区理民府任职「大写」,负责文书工作,并独自搬到大埔居住以便上班。
北区理民府管理整个新界北约(即相当于大部份于一八九八年租借予英国,称为「新界」的地区),在二次大战前,理民府的主要职权包括处理刑事及民政事务、征收官地租金、分配土地等。
大埔警署毗邻理民府,是英国人于一八九九年接管新界时举行升旗礼的地方,亦是殖民地政府于新界兴建的第一座正式警署,与理民府同是新界地方管治的象征。
除了政府管治,乡民也会自发组成更练团,以维持治安。我们锦田乡的水头村和水尾村为对抗水陆盗匪,亦曾组织自卫队,总部设在泝流园。
此外,新界各乡村也会以宗族或地缘关系为基础来建立「乡约」联盟,以团结力量、保乡抗敌,如我们锦田乡亦由多条围村组成。其实,在市区也有类似的巡丁和乡约制度。
旧北区理民府
旧北区理民府约于一九零七年兴建,是英国接管新界后最早的民政中心,新界北部的行政、仲裁和土地註册工作均在此办理。理民府是楼高两层的红砖建筑,立面有宽敞的游廊和砖拱。现用作香港童军总会新界东地域总部。
旧大埔警署
旧大埔警署建于一八九九年,是新界第一间正式警署及警察总部。警署建筑展现浓厚的殖民地色彩,但亦有加入中式建筑元素。警署于一九八七年停止运作,现活化为推广永续生活的绿匯学苑。
泝流园
泝流园由六品武官邓权轩于清乾隆年间(一七三六年至一七九五年)建成,十九世纪中叶作为学堂,其后成为自卫队总部。泝流园为两进一院建筑,部分樑及斗栱以花岗石雕制。
玛莉
爸爸在中区警署当警长。他说,疑犯会先在中区警署录取口供,被落案起诉后,便送往毗邻的中央裁判司署审讯;若经定罪,便随即押往隔邻的域多利监狱服刑。整个独特的建筑群集调查、审讯和惩教于一身。
比较严重的案件会交由高等法院处理。由中区警署沿石板街(砵典乍街)往下走不久,便到达高等法院大楼。它是一座宏伟的花岗石建筑,正面山花顶部矗立一尊希腊泰米斯女神石像,她左手握剑,代表正义和权威;右手拿著天秤,代表公平和公正;用布蒙著眼睛,寓意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中区警署建筑群
旧中区警署、前中央裁判司署和旧域多利监狱组成了一组与香港法治有关的历史建筑群。
旧中区警署是香港现存少数建于十九世纪的警署建筑之一,于二零零四年十二月停用。在这建筑群中,最突出的是建于一八六四年的营房大楼和一九一九年的总部大楼。

前中央裁判司署则于一九一四年落成,是香港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法庭建筑之一,于一九七九年停用。其后曾用作高等法院附属建筑、入境事务处和警务人员组织的办事处。

旧域多利监狱内仍有多座建于十九世纪中叶,属最早期的殖民地建筑。监狱于一九八零年代开始用作收容非法入境者和越南船民,于二零零六年停止运作。
旧最高法院大楼

旧最高法院大楼(前称高等法院)于一九一二年启用,是一座三层高花岗石建筑,具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以爱奥尼亚式石柱环抱,正面山花顶部矗立著代表公义的希腊泰米斯女神像。大楼在一九八五年至二零一一年期间用作立法会大楼;二零一五年改为香港终审法院。
砵典乍街(石板街)

砵甸乍街以香港第一任港督砵甸乍爵士命名,由于街道大部分以花岗石板铺成,故俗称「石板街」,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街道之一。
管治
英和
中学毕业后,我考进北区理民府任职「大写」,负责文书工作,并独自搬到大埔居住以便上班。
北区理民府管理整个新界北约(即相当于大部份于一八九八年租借予英国,称为「新界」的地区),在二次大战前,理民府的主要职权包括处理刑事及民政事务、征收官地租金、分配土地等。
大埔警署毗邻理民府,是英国人于一八九九年接管新界时举行升旗礼的地方,亦是殖民地政府于新界兴建的第一座正式警署,与理民府同是新界地方管治的象征。
除了政府管治,乡民也会自发组成更练团,以维持治安。我们锦田乡的水头村和水尾村为对抗水陆盗匪,亦曾组织自卫队,总部设在泝流园。
此外,新界各乡村也会以宗族或地缘关系为基础来建立「乡约」联盟,以团结力量、保乡抗敌,如我们锦田乡亦由多条围村组成。其实,在市区也有类似的巡丁和乡约制度。
旧北区理民府
旧北区理民府约于一九零七年兴建,是英国接管新界后最早的民政中心,新界北部的行政、仲裁和土地註册工作均在此办理。理民府是楼高两层的红砖建筑,立面有宽敞的游廊和砖拱。现用作香港童军总会新界东地域总部。
旧大埔警署
旧大埔警署建于一八九九年,是新界第一间正式警署及警察总部。警署建筑展现浓厚的殖民地色彩,但亦有加入中式建筑元素。警署于一九八七年停止运作,现活化为推广永续生活的绿匯学苑。
泝流园
泝流园由六品武官邓权轩于清乾隆年间(一七三六年至一七九五年)建成,十九世纪中叶作为学堂,其后成为自卫队总部。泝流园为两进一院建筑,部分樑及斗栱以花岗石雕制。
玛莉
爸爸在中区警署当警长。他说,疑犯会先在中区警署录取口供,被落案起诉后,便送往毗邻的中央裁判司署审讯;若经定罪,便随即押往隔邻的域多利监狱服刑。整个独特的建筑群集调查、审讯和惩教于一身。
比较严重的案件会交由高等法院处理。由中区警署沿石板街(砵典乍街)往下走不久,便到达高等法院大楼。它是一座宏伟的花岗石建筑,正面山花顶部矗立一尊希腊泰米斯女神石像,她左手握剑,代表正义和权威;右手拿著天秤,代表公平和公正;用布蒙著眼睛,寓意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中区警署建筑群
旧中区警署、前中央裁判司署和旧域多利监狱组成了一组与香港法治有关的历史建筑群。
旧中区警署是香港现存少数建于十九世纪的警署建筑之一,于二零零四年十二月停用。在这建筑群中,最突出的是建于一八六四年的营房大楼和一九一九年的总部大楼。

前中央裁判司署则于一九一四年落成,是香港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法庭建筑之一,于一九七九年停用。其后曾用作高等法院附属建筑、入境事务处和警务人员组织的办事处。

旧域多利监狱内仍有多座建于十九世纪中叶,属最早期的殖民地建筑。监狱于一九八零年代开始用作收容非法入境者和越南船民,于二零零六年停止运作。
旧最高法院大楼

旧最高法院大楼(前称高等法院)于一九一二年启用,是一座三层高花岗石建筑,具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以爱奥尼亚式石柱环抱,正面山花顶部矗立著代表公义的希腊泰米斯女神像。大楼在一九八五年至二零一一年期间用作立法会大楼;二零一五年改为香港终审法院。
砵典乍街(石板街)

砵甸乍街以香港第一任港督砵甸乍爵士命名,由于街道大部分以花岗石板铺成,故俗称「石板街」,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街道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