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浏览

战后的船坞发展
日军侵佔香港期间,船坞及厂房受到严重破坏;至1946年,香港的造船业只回復至战前三至四成。随着联合国对中国禁运,以及上海工业家南来香港,香港经济逐渐由转口贸易转型至出口加工业,产品外销带动了香港航运业和造船业復苏。海军船坞于1959年底关闭后,其中区船坞被填平,用来开闢夏慤道,以纾缓中区与东区之间的交通;尖沙咀广东道的海军船坞给港府改为九龙政府船坞,用作维修政府船艇之用;黄埔和太古船坞则继续在维港两岸作业。
至1970年代,随着货柜码头在葵涌落成启用,以及中国内地改革开放,香港的航运业进入黄金时期,为香港的修造船业带来机遇。然而,香港工资成本的上升及其他地区造船厂的竞争,促使香港的船坞倾向船只改装及修检业务。加上香港市区的土地资源不足,以及房地产兴旺,诱使黄埔船坞及太古船坞利用原有红磡和鲗鱼涌船坞的土地,发展成商住区──黄埔花园及太古城,并将船坞业务移往青衣岛,于1972年合併成为香港联合船坞。
战后的船坞发展
日军侵佔香港期间,船坞及厂房受到严重破坏;至1946年,香港的造船业只回復至战前三至四成。随着联合国对中国禁运,以及上海工业家南来香港,香港经济逐渐由转口贸易转型至出口加工业,产品外销带动了香港航运业和造船业復苏。海军船坞于1959年底关闭后,其中区船坞被填平,用来开闢夏慤道,以纾缓中区与东区之间的交通;尖沙咀广东道的海军船坞给港府改为九龙政府船坞,用作维修政府船艇之用;黄埔和太古船坞则继续在维港两岸作业。
至1970年代,随着货柜码头在葵涌落成启用,以及中国内地改革开放,香港的航运业进入黄金时期,为香港的修造船业带来机遇。然而,香港工资成本的上升及其他地区造船厂的竞争,促使香港的船坞倾向船只改装及修检业务。加上香港市区的土地资源不足,以及房地产兴旺,诱使黄埔船坞及太古船坞利用原有红磡和鲗鱼涌船坞的土地,发展成商住区──黄埔花园及太古城,并将船坞业务移往青衣岛,于1972年合併成为香港联合船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