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浏览

香港修造船业的起步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至鸦片战争前为广州「一口通商」时期,外商主要集中在广州做贸易,他们的货船则按规定停泊在黄埔港,起卸货物和缴付关税。当时僱用华工修船,必须取得粤海关的批准。鸦片战争后,外商在黄埔港建有多个船坞,包括1863年由怡和洋行和铁行轮船公司等英资建立的黄埔船坞。
鸦片战争期间,英军于1841年1月佔领香港岛,同年6月英国宣布香港为自由港,吸引外商以香港作为对华贸易的转口港。进出港口的船只数目及吨位总数不断增加,与此相关的远洋船只补给和修理服务,亦应运而生。
香港最早的船厂──香港仔石排湾船厂在1843年启用,并建造了一艘载重80吨的小船。当时香港岛北岸皇后大道东至东角一带,有数间外商经营的修船造船厂,当中林蒙更于1857年在香港仔开设林蒙船坞,其后再有四个新船坞面世,能容纳300吨重的船舶入坞维修。然而随着铁壳蒸气轮船逐渐普及,原来的小型船坞因无法容纳这种大吨位的船只而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在维港两岸的大型船坞。
香港修造船业的起步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至鸦片战争前为广州「一口通商」时期,外商主要集中在广州做贸易,他们的货船则按规定停泊在黄埔港,起卸货物和缴付关税。当时僱用华工修船,必须取得粤海关的批准。鸦片战争后,外商在黄埔港建有多个船坞,包括1863年由怡和洋行和铁行轮船公司等英资建立的黄埔船坞。
鸦片战争期间,英军于1841年1月佔领香港岛,同年6月英国宣布香港为自由港,吸引外商以香港作为对华贸易的转口港。进出港口的船只数目及吨位总数不断增加,与此相关的远洋船只补给和修理服务,亦应运而生。
香港最早的船厂──香港仔石排湾船厂在1843年启用,并建造了一艘载重80吨的小船。当时香港岛北岸皇后大道东至东角一带,有数间外商经营的修船造船厂,当中林蒙更于1857年在香港仔开设林蒙船坞,其后再有四个新船坞面世,能容纳300吨重的船舶入坞维修。然而随着铁壳蒸气轮船逐渐普及,原来的小型船坞因无法容纳这种大吨位的船只而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在维港两岸的大型船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