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浏览

简介

自十九世纪末电影诞生以来,活动影像历经百年的发展,早已成为重要的传播媒介。透过拍摄,社会的风貌和巿民的生活得以记录下来;通过放映,观影者可以感知昔日的世界。有赖前人拍下的影像纪录,我们今天可以从各种存留下来的光影中了解百多年来历史与社会的变迁。香港电影始于各种纪录式的影像,早期由外国人拍摄的风光片、新闻片和纪录片,都是「香港早期电影游踪」重要的一部分。
因经历战乱、文化动盪,加上本地的气候不宜存放电影物料,大部分二战前的本地制作在缺乏保育下已告损坏或散佚。于是搜集早期有关香港的影像,往往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几经千辛万苦从世界各地搜集得来的早期纪录片,收藏着昔日的城市风光,承载着无数故事。
摄于1898年的《爱迪生短片》,由美国爱迪生公司派员到中国放映时顺道取景摄制,原电影纸本现存于美国国会图书馆。外国人查理基斯尔拔在1928年至1930年间坐大邮轮环游世界,其中曾到中国旅行。他带着摄影机边旅游边拍摄,旅程上亦购入别人拍下的片段,最后剪辑成多条短片。
由王泉珠女士捐赠的《香港战前风貌》及《香港风貌》(估计摄于1930年代),是其在沖印公司工作的父亲,于香港沦陷时期冒死保存的影片拷贝。王父将拷贝藏于井底,不给日军焚毁,影片才侥倖避过一劫,今天得以重见天日。来自荷兰的米高罗格,1949年至1954年曾在香港工作,其时拍下超过二百分钟的纪录影片,其中《日出》(1952)、《香港庆祝伊利沙伯女皇加冕盛况》(1953)等,记下不少战后香港的面貌和民情。
通过这些早期的影像,观众既可重温香港昔日的建筑、街道、民生、交通、衣著等,又能进一步了解当时香港的社会状况,审察百年香江的变化。
简介

自十九世纪末电影诞生以来,活动影像历经百年的发展,早已成为重要的传播媒介。透过拍摄,社会的风貌和巿民的生活得以记录下来;通过放映,观影者可以感知昔日的世界。有赖前人拍下的影像纪录,我们今天可以从各种存留下来的光影中了解百多年来历史与社会的变迁。香港电影始于各种纪录式的影像,早期由外国人拍摄的风光片、新闻片和纪录片,都是「香港早期电影游踪」重要的一部分。
因经历战乱、文化动盪,加上本地的气候不宜存放电影物料,大部分二战前的本地制作在缺乏保育下已告损坏或散佚。于是搜集早期有关香港的影像,往往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几经千辛万苦从世界各地搜集得来的早期纪录片,收藏着昔日的城市风光,承载着无数故事。
摄于1898年的《爱迪生短片》,由美国爱迪生公司派员到中国放映时顺道取景摄制,原电影纸本现存于美国国会图书馆。外国人查理基斯尔拔在1928年至1930年间坐大邮轮环游世界,其中曾到中国旅行。他带着摄影机边旅游边拍摄,旅程上亦购入别人拍下的片段,最后剪辑成多条短片。
由王泉珠女士捐赠的《香港战前风貌》及《香港风貌》(估计摄于1930年代),是其在沖印公司工作的父亲,于香港沦陷时期冒死保存的影片拷贝。王父将拷贝藏于井底,不给日军焚毁,影片才侥倖避过一劫,今天得以重见天日。来自荷兰的米高罗格,1949年至1954年曾在香港工作,其时拍下超过二百分钟的纪录影片,其中《日出》(1952)、《香港庆祝伊利沙伯女皇加冕盛况》(1953)等,记下不少战后香港的面貌和民情。
通过这些早期的影像,观众既可重温香港昔日的建筑、街道、民生、交通、衣著等,又能进一步了解当时香港的社会状况,审察百年香江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