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节
浏览选项

最近浏览

{{removeNBSP(item.name)}}
香港节
浏览选项:
最近浏览
{{item.name}}

社会评论

报章是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初,市民接收社会信息的其中一种主要渠道,也是政府探察民情的窗口、发放公共讯息的管道。「香港节」是一个投放了不少精力及资源的公共项目,因此,政府特别留心报章上的报道、社会舆论和民意民情,藉以了解公众对「香港节」的反应。


本特藏收集了「香港节」举行期间,政府新闻处公共关系科所辑录的报章评论,从中可略窥政府记录民情的手法。《中文报章评论》(Chinese Press Review)把1969年12月18日的报纸评论分为「非左派报纸」、「左派报纸」两类:左派报纸批评「香港节」粉饰太平,制造繁荣假象;非左派报纸则赞同举办「香港节」,指活动为市民带来欢乐时光,标志着香港社会已从1967年的骚乱里恢复过来,更显示市民的归属感。新闻处以逐点形式铺陈支持续办、改善「香港节」的意见,凸显支持「香港节」的声音。《工商晚报》、《星岛日报》、《星岛晚报》、《华侨日报》、《香港时报》等中文报章对「香港节」提出的见解,多获政府重视,将这些支持论点撮要翻译成英文,并载录于《中文报章评论》之中。


以上多份中文报章,提供了丰富的文字记录,让我们了解这三届「香港节」各类由中央统筹、地区举办的活动细节;各报章详细叙述全港性大型活动如花车大巡游,地区性活动如田径比赛等详情,是研究民间社会、不同社群如何参与「香港节」的重要信息。而且,当时这些报纸的社论及评论文章,反映了经媒体过滤后的社会情状。


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初,还有许多在大专、中学、地区团体在社群圈子中流传的印刷品。其中香港天主教大专联会的《曙晖》、皇仁书院的《黄龙报》、《中国学生周报》等刊物,是表达民间声音的重要媒介平台。尤其突出的是《中国学生周报》,它是当时深受年青人喜爱的读物。这份周报从1969年12月至1973年12 月刊登多篇与「香港节」相关的文稿,内容及表达手法不一而足。有的是严肃政论,分析当时「小市民并未真正分享经济繁荣」,实难以从心底里欢度节庆。还有较轻松的文章,有作者以小品形式表达个人心声,有作者以滑稽口吻嘲弄香港节;如〈讲?香港节〉一文以唱双簧方式,表面又赞又弹,结尾时突然讽刺香港节的节徽貌似「足球」,「任人踏唔嬲」(1969年12月12日,908期)。《中国学生周报》里载有各种不同声音,有「要积极投入节庆活动」的说法,亦有持批判的立场,更有抱嘲弄、疏离的态度,各类意见兼收并蓄,是当时的主流报刊以外,另一有独特位置的刊物。


限于版权,以上提及的报章、评论及书刊均未能在本特藏内展示。读者可浏览其他网站,阅读部份刊物的内容:


阅读《中国学生周报》全文,可造访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文学数据库:
https://hklit.lib.cuhk.edu.hk/explore/#/browse/source/journals_with_full_text/%E4%B8%AD%E5%9C%8B%E5%AD%B8%E7%94%9F%E5%91%A8%E5%A0%B1


查阅旧报章,可浏览香港公共图书馆多媒体信息系统:
http://mmis.hkpl.gov.hk/


查阅团体刊物或旧报章,可亲身造访香港大学图书馆特藏部。


推介特藏
推介展览
{{browsingName}}
全部项目
第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paginationParam.currentPage) -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1)}}- {{paginationParam.total >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paginationParam.currentPage) ?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paginationParam.currentPage) : paginationParam.total}}   项结果,共   {{paginationParam.total}}   项结果
检视
{{item.date}}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paginationParam.currentPage) -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1)}}   到   {{paginationParam.total >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paginationParam.currentPage) ?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paginationParam.currentPage) : paginationParam.total}}   共   {{paginationParam.total}}

社会评论

报章是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初,市民接收社会信息的其中一种主要渠道,也是政府探察民情的窗口、发放公共讯息的管道。「香港节」是一个投放了不少精力及资源的公共项目,因此,政府特别留心报章上的报道、社会舆论和民意民情,藉以了解公众对「香港节」的反应。


本特藏收集了「香港节」举行期间,政府新闻处公共关系科所辑录的报章评论,从中可略窥政府记录民情的手法。《中文报章评论》(Chinese Press Review)把1969年12月18日的报纸评论分为「非左派报纸」、「左派报纸」两类:左派报纸批评「香港节」粉饰太平,制造繁荣假象;非左派报纸则赞同举办「香港节」,指活动为市民带来欢乐时光,标志着香港社会已从1967年的骚乱里恢复过来,更显示市民的归属感。新闻处以逐点形式铺陈支持续办、改善「香港节」的意见,凸显支持「香港节」的声音。《工商晚报》、《星岛日报》、《星岛晚报》、《华侨日报》、《香港时报》等中文报章对「香港节」提出的见解,多获政府重视,将这些支持论点撮要翻译成英文,并载录于《中文报章评论》之中。


以上多份中文报章,提供了丰富的文字记录,让我们了解这三届「香港节」各类由中央统筹、地区举办的活动细节;各报章详细叙述全港性大型活动如花车大巡游,地区性活动如田径比赛等详情,是研究民间社会、不同社群如何参与「香港节」的重要信息。而且,当时这些报纸的社论及评论文章,反映了经媒体过滤后的社会情状。


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初,还有许多在大专、中学、地区团体在社群圈子中流传的印刷品。其中香港天主教大专联会的《曙晖》、皇仁书院的《黄龙报》、《中国学生周报》等刊物,是表达民间声音的重要媒介平台。尤其突出的是《中国学生周报》,它是当时深受年青人喜爱的读物。这份周报从1969年12月至1973年12 月刊登多篇与「香港节」相关的文稿,内容及表达手法不一而足。有的是严肃政论,分析当时「小市民并未真正分享经济繁荣」,实难以从心底里欢度节庆。还有较轻松的文章,有作者以小品形式表达个人心声,有作者以滑稽口吻嘲弄香港节;如〈讲?香港节〉一文以唱双簧方式,表面又赞又弹,结尾时突然讽刺香港节的节徽貌似「足球」,「任人踏唔嬲」(1969年12月12日,908期)。《中国学生周报》里载有各种不同声音,有「要积极投入节庆活动」的说法,亦有持批判的立场,更有抱嘲弄、疏离的态度,各类意见兼收并蓄,是当时的主流报刊以外,另一有独特位置的刊物。


限于版权,以上提及的报章、评论及书刊均未能在本特藏内展示。读者可浏览其他网站,阅读部份刊物的内容:


阅读《中国学生周报》全文,可造访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文学数据库:
https://hklit.lib.cuhk.edu.hk/explore/#/browse/source/journals_with_full_text/%E4%B8%AD%E5%9C%8B%E5%AD%B8%E7%94%9F%E5%91%A8%E5%A0%B1


查阅旧报章,可浏览香港公共图书馆多媒体信息系统:
http://mmis.hkpl.gov.hk/


查阅团体刊物或旧报章,可亲身造访香港大学图书馆特藏部。


推介特藏
推介展览
{{browsingName}}
全部项目
检视
第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paginationParam.currentPage) -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1)}}- {{paginationParam.total >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paginationParam.currentPage) ?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paginationParam.currentPage) : paginationParam.total}}   项结果,共   {{paginationParam.total}}   项结果
{{item.date}}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paginationParam.currentPage) -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1)}}   到   {{paginationParam.total >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paginationParam.currentPage) ?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paginationParam.currentPage) : paginationParam.total}}   共   {{paginationParam.total}}